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14 09:2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基本特征是( ) A.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贷款 C.控制中国海关和其他税收 D.大量资本输出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D3、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根源是( ) 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B.洋务运动的刺激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 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4、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维新派团体是( ) A.强学会 B.保国会 C.时务学堂 D.万木草堂 5、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A.《新学伪经考》的发表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CBD6、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所起的作用包括 ( ) ①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 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③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④使维新运动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答谢康有为救架
B.挽救民族危亡
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权力
D.做一个有为之君 AC8、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 A.京师设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B.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C.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和决算 D. 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9、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启”,难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BD10、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柞油两厂。 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A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试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目的和百日维新的内容,说明胡绳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答:⑴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进一步传播、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兴起的,它的基本要求是抵抗侵略、设立议院、发展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其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⑵光绪帝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接受维新派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光绪帝虽然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许多主张,但根本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重要政治主张,也没有提出实行君主立宪这一要害问题。这说明光绪帝的变法诏令绝不是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由此可见,光绪帝仍然是封建皇帝,在国家体制这一根本性问题上,他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杨深秀六壮士为什么要遭屠杀? 波澜壮阔的戊戌变法运动为什么会悲壮失败呢?戊戌政变 在推行改革和阻碍改革两股政治力量的交锋最直接的表现是人事任免权上尖锐斗争,旧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占据权力的优势,拥有雄厚的根基,于是,解除推行改革的重要人物的职务,并安插亲信掌管军事,控制京津地区。而新势力依靠的光绪帝是被动反击,明显势力单薄,缺乏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的支持,改革机构形同虚设,本想拉拢重用掌管军事的袁世凯,却不料袁和守旧势力密切勾结,对袁缺乏正确认识的新势力军事力量上依旧是空泛苍白。为了改变现状希望得到外国列强的支持,结果也落空了。说明新旧势力的交锋中,
新势力明显处在劣势,
为变法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1、背景:新政措施的推行 新势力: 2、人物 旧势力: 3、举措
以光绪皇帝为首
以慈禧太后为首
旧势力 新势力 举 措①解除翁同龢的职务
②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
③中央和地方大多高级官员抵制新政
④荣禄等人暗中密谋慈禧太后训政①革支礼部两各尚书、四名侍郎
②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袁世凯真面目
④游说列强支持落空荣禄袁世凯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1、背景:新政措施的推行 新势力: 2、人物 旧势力: 3、举措 4、态势: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以光绪皇帝为首
以慈禧太后为首
1、新政过程中,地方的高级官员中支持新政的有( ) A.陈宝箴 B.翁同龢 C.荣禄 D.袁世凯 2、新政的推行,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志士要推翻君主制 B.新政法令推翻清政府统治 C.新政法令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 D.新政反映了人民的反帝要求 巩固练习CA 1、戊戌政变的导火线 谭嗣同带光绪帝的密谕夜访袁世凯 光绪帝接见前首相伊藤博文 2、戊戌政变的过程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

⑴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取消新政
⑵囚禁光绪帝于中海的瀛台
⑶屠杀“戊戌六君主”慈禧太后召荣禄来京的电报慈禧太后废除新法1、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 ) A.慈禧囚禁光绪帝 B.顽固势力取消新政措施 C.戊戌政变 D.“戊戌六君子”被屠杀 2、戊戌政变后关于维新变法人士命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康有为逃亡日本 B.谭嗣同慷慨就义 C.梁启超化装出京,逃亡日本 D.大多数与新政相关的人士或被囚禁,或遭罢黜巩固练习CA1、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维新派采取的方法和手段缺陷:2、变法失败的教训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1、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维新派采取的方法和手段缺陷:2、变法失败的教训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3、变法的历史意义(参见课本P140)1、戊戌变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
B.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2、对维新变法运动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
B.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救亡图存运动
C.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