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8 16:4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本主题思想。
2.品味文本具有想象力的语言,学习反语的修辞手法。
3.学习文本通过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本主题思想。
难点: 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主问题教学法、关键词句教学法、圈点勾画批注法、情感体验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于是,雨果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他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二)新课讲授
1.作者简介
同学间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余光中的资料,教师视交流情况归纳补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由于政治和文学方面的贡献突出,在法国有很高的威望。
2.写作背景
同学间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写作背景的资料,教师视交流情况归纳补充。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归来后,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写就了一封回信。 在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以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
资料连接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3.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朗读指导。注意:读准字音,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
(3)自己朗读。
(4)指名朗读
4.学习生字词
(1)给下列加线生字注音。
赃物   箱箧 制裁   给予   恍若 琉璃 珐琅  惊骇 晨曦
瞥见 劫掠 眼花缭乱
(2)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晨曦:晨光。
瞥见:一眼看见。
赃物: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得来的物品。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消失得一干二净,完全不复存在。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形容、描绘或说出。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5.内容理解
(1)整体感知。
阅读思考:
阅读全文,梳理课文结构。
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作者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2)精读赏析
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然后各组选出代表班内交流,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强调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思考:
①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
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a.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b.具体讲园中之物;
c.耗费了巨大劳动;
d.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盛赞的词语:“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
“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②作者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美丽,给予圆明园高度评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极力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表明圆明园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而英法联军却因贪婪无知将其破坏得荡然无存,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憎恨之情,也为后文的谴责做了铺垫。
③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三)课堂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洗劫(______) 惊骇(______) 瞥见(______)
箱箧(______) 晨曦(______) 野蛮(______)
jié hài piē qiè xī mán
解析:此题注意“箱箧”的“箧”读qiè,“瞥见”的“瞥”读piē。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城堡富丽堂皇,建造十分奢华。
B.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
解析:B.“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儿没有留下。此处用来形容钱包的“空”不合语境。
3.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的野蛮行为的讽刺和谴责,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作者是从描摹、赞美圆明园之美和谴责英法联军强盗行为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解析: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观点,理清论证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
雨果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手握文明和野蛮的标尺,义正词严地对侵略者的行径,进行了批判。雨果为文明的消失而感到痛心,为侵略者的行径而感到愤慨,雨果这种崇高的人格魅力,令人敬佩。
(五)作业布置
1.复习生字生词。
2.阅读雨果的其他作品。
五、板书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