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典范(diǎn) 恪守(gè) 箴言(jiān) 自吹自擂(léi)
B.涵养(hán)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
C.愚蠢(chǔn) 遗憾(hà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D.谦让(qiān) 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贸然 疲惫不堪 一意孤行
B.缺陷 杉杉有礼 扭捏作态
C.遵循 莫不关心 疲惫不堪
D.喧哗 轻而易举 待人处世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意孤行,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损人害己。
B.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等西方大国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欺辱我们了!
C.这个小偷虽然能随机应变,但也难以逃脱“天网”的追踪。
D.有教养的同学,在学业上取得了一点进步,决不会自吹自擂。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前两段的作用是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B.作者认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无论是家人还是别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始终如一。
C.本文先列举生活中人们种种无教养的例子,指出人们对教养的错误认识,从正面论证总结教养的本质后,再从反面谈有教养的表现,使人们对教养有了全面的认识,更有说服力。
D.本文在论证过程中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
5.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
③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④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
⑤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
A.④⑤①③② B.②④⑤③① C.④⑤③①② D.②④⑤①③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一个人讲规矩,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②这样的人,________,识分寸,________,懂轻重,是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③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④如果不讲规矩,________有损人品,有亏德行,________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1)请将下面的短语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字母)
A.知进退 B.有操守
(2)请提取第③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
(3)第④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横线上。
二、课内阅读理解
论教养(节选)
利哈乔夫
①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②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③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收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④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⑤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不要连续不断地开玩笑,说俏皮话,讲笑话,弄得旁边的客人心烦,尤其是重复别人已经说过、听你说话的人已经听过的笑话,那更加让人厌倦。絮絮叨叨会让谈话的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动作举止、衣饰服装、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要知道任何优雅都不会让人厌烦。优雅是“社会共享的”。因此,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的含义。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你是凭借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⑥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7.文章标题是“论教养”,为什么文中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8.第②段第一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9.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0.结尾段有何作用?
11.一个讲礼貌的人,是不是就算是个“有教养”的人?试阐述自己的理由。
三、课外阅读
(2021·内蒙古包头中考)]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①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居家办公或学习。居家办公、学习对个人的自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制力不够强,居家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就容易分神、拖延。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0%的受访者觉得需要提高自制力。
②居家办公、“躺在家里上课”是不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但真正实现了,很多人发现,情况与想象存在很大的差距。疫情冲击下,很多人有了更多的居家时间,也有了更多的干扰,纷繁的网络信息、懒散的居家环境,已然让很多人茫然失措。调查显示,只有31.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自制力强,说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
③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日积月累会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一般来说,缺乏自制力,就会出现做事信马由缰、开小差或做与之无关的事情等情况。这样不仅会导致时间浪费,工作效率低下,还容易引起家人、同事及老师、领导的不满,影响学业与前途。为了挽回影响,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这样的结果是:高投入低产出,甚至产生自怨自艾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④长远来看,缺乏自制力,还会导致专注和深入的程度逐步下降,这种影响更隐秘而久远。比如阅读方面,喜欢看浅显、有直接视觉效果的书籍,久而久之,将减弱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科学思辨的能力。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专心致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终将一事无成。
⑤需要知道,自制力是一种优良品质。当下,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受到的外部干扰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更强的自制力。提高自制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可以改善精神面貌、提升自我评价,从而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人生状态更加积极。提高自制力无论是对于当下战疫阶段还是人生长远发展,都大有裨益。
⑥怎样才能提高自制力?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工作或学习目标。以目标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保证工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其次要努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拖延、焦、得过且过等弱点。必要时屏蔽可能干扰自己的因素,提高自制力。还要强化专注力训练。设立自己的“专注时间”,营造孜孜以求的宁静氛围,使注意力保持集中。或者与志同道合者相互督促、勉励,大力培养专注的品质。
⑦信息时代,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作者:斯涵涵 有改动)
12.请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
13.居家办公学习时受到的干扰是“自制力成为稀缺品”的根本原因吗?说说你的思考。
14.请为第④段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15.除本文所说之外,请你再提一条提高自制力的建议并阐释理由。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 解析:恪守(gè)——恪守(kè); 箴言(jiān)—— 箴言(zhēn)
2. A 解析:B.“杉杉”应写作“彬彬”;C.“莫”应写作“漠”;D.“世”应写作“事”。
3.B 解析:A.全副精力。C.直捷。D.妄想。故选B。
4.C解析:“正面”“反面”二词的位置互换。
5.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通读这五个句子,可知这是一段议论,而论点是第2句,因此排除AC选项。135句根据内容可判断是举例,而4句显然是论点和事例之间的过渡。再推敲135的顺序,D最恰当。
6.(1)B A (2) 社会有要求。 (3)不但 而且
解析:(1) 结合语境来看,这里的句子形成排比,表现事物由浅入深发展的逻辑顺序,一个人只有懂得了“操守”,即行为规范,才能识分寸,知进退。
(2) 句子的主干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
(3) 结合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来看,“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比“有损人品,有亏德行”更进一步,表现“不讲规矩”的危害性,二者之间应为递进关系。
二、课内阅读理解
7.“教养”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外在体现就是“风度”。一个人的“教养”就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等风度上。换句话说,有教养的人才可能有风度,没教养的人就不可能有风度。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明确了“教养”和“风度”的关系,就不难理解写“风度”的用意了。
8.不能去掉。“可能”表推测,体现了作者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去掉后就成了 “优雅风度是外在的”,过于武断, 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解析:先进行肯定否定判断,再具体分析原因。一般是将变化后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9.举例论证。作者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不良现象,突出“一切优雅的风度的基础”是“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便于读者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
解析:要能够分辨论证方法,并能说出论证方法的作用。
10.照应上文,总结上文,点明中心,突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引人沉思。
解析: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结构上照应上文,总结全文,内容上要据具体语段进行概括。
11.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装出来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也就是说一个人有礼貌,讨人喜欢,但他可能内在是自私虚伪的。但当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说明他的外在行为,而且还说明这个人的内涵、道德品质是好的。
解析:意思对即可。
三、课外阅读
12.首先以调查结论表明现在许多人缺乏自制力。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提高自制力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提高自制力的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结构和思路。本文采用了递进式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行文。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第一段有“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0%的受访者觉得需要提高自制力”,第二段有“调查显示,只有31.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自制力强,说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以调查结论表明现在许多人缺乏自制力。第二部分,分析问题,这部分采用了正反对比分析法,第三段有“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日积月累会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第四段有“长远来看,缺乏自制力,还会导致专注和深入的程度逐步下降,这种影响更隐秘而久远”,这是从反面分析缺乏自制力的危害;第五段有“提高自制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可以……提高自制力无论是对于当下战疫阶段还是人生长远发展,都大有裨益”,这是从正面分析有自制力的好处。第三部分是解决问题,第六段有“怎样才能提高自制力?首……还要……或者……”,提出了提高自制力的建议。
13.不是。居家办公学习受到的干扰只是让缺乏自制力的问题暴露出来,并加重了这个问题。缺乏自制力的根本原因是意志力不强,不能自律。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居家办公学习时受到的干扰是不是“自制力成为稀缺品”的根本原因,考生要注意“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一般应与主观条件,即自身有关;然后分析“居家办公学习”只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从客观上看,居家办公学习受到的干扰只是让缺乏自制力的问题暴露出来,并加重了这个问题。而“自制力成为稀缺品”的根本原因,是自身意志力不强,不能自律。因此要回答“不是”,然后结合以上思考具体分析。
14示例:闻一多先生在做研究时,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专心研究,不受外界干扰,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写下了《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著作。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论点是“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专心致志”,补充论据时要结合“古今中外”“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来举例,也就是要举出古今中外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名人事例,具体说明他们的自制力强体现在哪里,自制力帮助他们取得了哪些成就,从而论证论点。比如,主席在闹市区读书,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和自制力,从而做到了读书学习和做一切事情专心致志;闻一多做研究时足不下楼,写成了一系列研究著作;牛顿做实验时特别专注,把手表当做鸡蛋放进锅里煮等等。
15.示例:我建议做事时可以制定恰当的奖惩措施。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励自己,适当的惩罚可以约束自己。这样就能强化自制力。
解析: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拓展能力。提高自制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每天开始的时候,花点时间想一想自己的目标,然后制定出一天的学习或工作计划,严格执行;执行的好可以给自己奖励,执行的不好可以给自己一定的惩罚,比如关机一小时等。因为适当的奖惩可以让自己有意识地约束自己。再如做事情时给自己定闹钟,规定在某个时间里把事情做完。因为有了时间的压力,专注力就会提高,久而久之,自制力就会得到提升。总之,只要想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