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看不见的光
一、多选题
1.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食堂中用红外线对餐具进行消毒,主要利用的是红外线的杀菌功能
B.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因为光在桃花表面发生了反射
C.电视机的遥控器主要是利用紫外线进行遥控的
D.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小明用电视机在家里收看“空中课堂”,下列说法错误的的是( )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色彩是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C.听课学习的过程中,小明利用到了声音传递信息
D.小明看到电视屏幕上老师讲课的画面是因为光的反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相平
B.用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声音传播的更远
C.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
D.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增强
二、单选题
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验钞机能辨别钞票的真伪,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
B.阳光下随风飘扬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了红色光
C.人眼能看到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由于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射入眼睛
D.美丽的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分布不均匀导致光发生折射而产生的现象
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C.洗脸照镜子的时候,像是等大的虚像 D.医院的手术室常用红外线灯来灭菌
6.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发生漫反射后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C.图丙中,通过潜望镜观察到水面上舰船正立,等大的实像
D.图丁中,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三、综合题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
紫外线照射荧光物质时,会使荧光物质发出有色荧光。我们通过监测这种荧光可判断出被照射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等信息,该方法通常被称为光谱分析法。
核酸检测是阻击新冠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如图甲所示是采集核酸样品时的情景。由于采样样品的初始病毒含量极低,检测仪检测不出,需要对样品进行培养扩增。
医技人员对核酸样品进行多次培养过程中,对病毒进行荧光标记。如图乙所示,当紫外线照射到被标记荧光物质的新冠病毒时,组成病毒的原子吸收紫外线的能量,使电子加速偏移向高能轨道,原子发出荧光,发出的荧光强度Rn与病毒含量成正比,检测人员根据荧光强度即可判断病毒含量。
若病毒初始值为N,扩增次数为n,病毒扩增后的含量R与扩增次数n的关系是:R=N×2n,医学上将n称为CT值。检测时以病毒含量扩增至某一值(称做阈值)时的CT值作为判断是否阳性的依据。我国规定,新冠病毒含量达到阈值时,CT值小于37为阳性,达到或高于37为阴性,如图丙所示为病毒含量R与CT值的关系图线。为提高核酸检测的准确率,要连续多天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采样检测。
(1)样品中荧光物质被紫外线照射后发出的荧光强度增强,则___________越高;
(2)原子被紫外线照射后,使电子偏移向高能轨道,此过程中___________;
A.电子能量增加,原子核对电子的作用力增大
B.电子能量增加,原子核对电子的作用力减小
C.电子能量减小,原子核对电子的作用力增大
D.电子能量减小,原子核对电子的作用力减小
(3)利用光谱分析来进行核酸检测,此过程中___________;
A.获得能量传递信息B.获得信息传递能量
C.获得能量并传递能量D.获得信息并传递信息
(4)下列是几个样本的荧光强度Rn与CT值的关系图,其中属于阳性的是___________;
(5)为了降低新冠病毒检测标准,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
①控制阈值一定,降低CT值②控制CT值一定,降低阈值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都行 D.①②不都行
8.光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人类对光学的研究开始于古代;光学也是一门实用的科学,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许多设备都离不开光学的应用。根据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1)古代中国最早的光学研究可见于《墨经》,书中记载“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如图甲所示,图中现象形成的原理是______;
(2)在近代光学革命进程中,英国科学家牛顿运用三棱镜进行了______实验,推翻了当时人们认为“白色阳光是最单纯的光”的观念;
(3)现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不可见光。疫情期间,动车站设置了医用红外线热像仪(如图乙),运用红外线的______,对进出站旅客进行体温监测。
9.小雨同学对光现象部分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楼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甲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了太阳光是_______( 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我们在光屏上将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彩色光带。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生长需要太阳,请由此分析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是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将红、绿、___________三种色光以相同比例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3) 用红色激光笔照射外层是无色透明,内层是绿色透明的双层气球,我们观察的现象是______(选填“只有无色透明气球会爆破”、“只有绿色透明气球都会爆破”或“两层气球都不会爆破”);你的理由是_________。
四、简答题
10.利用红外线夜视仪能在漆黑的夜间观测到人体的准确位置,说说夜视仪的工作原理.
11.下面是小红和小华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讨论中的一段对话,对于小华的说法,你认为对吗?应该怎么改正?
12.生活中应用红外线的地方有哪些
五、实验题
13.小红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
(1)实验一: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将温度计放在______(选填“Ⅰ”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也会升高,是因为______;
(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______色,裙子呈______色;
(3)实验三: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______、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自身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
14.紫外线可以穿透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图为紫外线的三个波段示意图。某地区冬至正午,测出不同波长紫外线的强度随海拔高度变化情况如下表:
强度海拔波长 0 0.5 1 1.5 2 2.5
280 0.01 0.05 0.1 0.5 1 5
290 7 10 20 50 70 80
3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39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海拔2km,波长为290nm的紫外线,其强度为___________ ;
(2)该地区强度最大的紫外线为波段___________ 选填“UVC”、“UVB”、“UVA”。
(3)根据表归纳“波长为300nm的紫外线强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___________ 。
(4)请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大气对波长为___________ nm的紫外线阻挡作用最弱。选填“280”、“290”、“300”、“390”
15.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牛顿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提出衣服颜色、衣 服面料层数与材质会影响衣服的防晒效果,于是小组同学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面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全棉T恤(黑色) 1 5%
2 全棉T恤(白色) 1 10%
3 天蚕丝T恤(白色) 1 12%
4 天蚕丝T恤(白色) 2 6%
5 化纤T恤(白色) 1 28%
6 化纤T恤(白色) 2 14%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1)通过比较___________ 可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通过比较 1、2 两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 。分析表格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
(3)请你比较测量结果,为夏季户外活动担心晒黑的朋友提出一条合理的着装建议∶___________ 。
六、填空题
16.如图所示,一束光入射到镜面,此时反射角为______;可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的是______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17.彩色电视机屏幕工作时主要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成绚丽多彩的画面。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裙子呈______色。
18.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一个白屏上,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__,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①、②、③,区域_______的光可以使钞票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识别钞票的真伪。
19.动车组安装的热风干手机,手靠近时自动启动,利用_____传感器,验钞机是利用_____使钞票上面的荧光物质发光(选填“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
20.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作______,最早是由______发现的。这现象说明白光是______色光(填“单”或“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______ 程度不同(填“反射”或“折射”)。我们把红、绿、______为色光三原色;适当的______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
参考答案:
1.BD
【解析】
【详解】
A.食堂中用紫外线对餐具进行消毒,因为紫外线具有杀菌功能,故A错误;
B.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结果,故B正确;
C.红外线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红外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主要是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的,故C错误;
D.平面镜除了可以成像,还可以用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D正确。
故选BD。
2.AD
【解析】
【详解】
A.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颜色的色光均可由光的三原色混合而成,彩色电视机上有均匀分布的微小的发光体分别发出红、绿、蓝三种色光,通过控制发光体的亮度可混合出各种色光,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电视剧遥控器可发出红外线,由电视机的接收器进行接收,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可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听课过程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小明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电视屏幕自身能够发光,是画面本身发出的光线进入到小明的眼睛看到的画面,而不是因为光的反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D。
3.BCD
【解析】
【详解】
A.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A错误;
B.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声音传得更远,故B正确;
C.三原色为红、绿、蓝,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故C正确;
D.物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因此一个物体,当温度升高时,辐射的红外线会增强,故D正确。
故选BCD。
4.A
【解析】
【详解】
A.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在紫外线下照射下钞票上的荧光物质会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色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眼能看到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物体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海市屋楼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解析】
【详解】
A.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B错误;
C.由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洗脸照镜子的时候,像是等大的虚像,故C正确;
D.紫外线对病菌有杀灭作用,医院的手术室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详解】
A.图甲中,发生漫反射后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仅仅是因为接触面的凹凸不平导致反射光线杂乱无章,故A错误;
B.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的遥控的,利用红外线定位准的特性,还可以用于成像和测温,故B正确;
C.潜望镜的实质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彩虹是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7. 病毒含量 B A A C
【解析】
【详解】
(1)[1]从短文可知荧光强度Rn与病毒含量成正比,样品中荧光物质被紫外线照射后发出的荧光强度增强,则说明病毒含量越高。
(2)[2]CD.原子被紫外线照射后,组成病毒的原子吸收紫外线的能量,电子能量增加,故CD不符合题意;
AB.电子能量增大后,原子核对电子的作用力减小,这样电子偏就移向高能轨道,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3]利用紫外线照射到被标记荧光物质的新冠病毒时,组成病毒的原子吸收紫外线的能量,说明利用光获取了能量,使电子加速偏移向高能轨道,原子发出荧光,根据发出的荧光强度来判断病毒的含量,是利用光谱传递病毒的含量信息,故A符合题意。
(4)[4]AB.检测时病毒含量需要扩增至某一值(称做阈值),CT值作为判断是否阳性的依据,新冠病毒含量达到阈值时,CT值小于37为阳性,故A符合题意;新冠病毒含量达到阈值时,高于37为阴性,故B不符合题意;
CD.根据短文可知,检测时病毒含量需要扩增至某一值(称做阈值),而CD中病毒的含量没有扩充至阈值,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5]①根据短文可知,若病毒初始值为N,扩增次数为n,病毒扩增后的含量R与扩增次数n的关系是:R=N×2n,医学上将n称为CT值,降低CT值,减小扩增次数,可以节约能源,故①可行;
②检测时以病毒含量扩增至某一值(称做阈值)时的CT值作为标准,控制CT值一定,降低阈值,即减小病毒含量,减小扩增次数,也可以节约能源,故②可行,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色散 热效应
【解析】
【详解】
(1)[1] 如图甲所示,墨子完成的小孔成像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2] 英国科学家牛顿运用三棱镜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推翻了当时人们认为“白色阳光是最单纯的光”的观念。
(3)[3]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物体在不同温度下辐射的红外线的频率和强度不同,红外线热像仪,运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对人体进行体温监测。
9. 色散 复色光 不能 绿光##绿色光 蓝 只有绿色透明气球都会爆破 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1][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3]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蓝色透明的三棱镜只允许蓝光通过,光屏上只能呈现蓝色,则我们将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4]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现绿色,说明植物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植物之所以反射绿光是因为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绿光,即绿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2)[5]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
(3)[6][7]用红色激光笔照射外层是无色透明内层是绿色透明的双层气球,无色透明气球会透过红光,不会吸收红光;而绿色透明气球只能反射绿光,会吸收红光,使得绿色气球内的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所以绿色透明气球会爆破,而无色透明气球不会爆破。
10.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的热作用强,人体可以辐射出红外线,夜视仪就是根据热作用强的原理制成.
【解析】
【分析】
所有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可以将物体的温度提升,人体也可以向外界释放红外线.
【详解】
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的热作用强,人体可以辐射出红外线,夜视仪就是根据热作用强的原理制成.
11.小华的说法是错误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看不见的光线,既然看不见,就不会存在是什么颜色的.红外线是可见光光谱中的红光之外的看不见的光线;紫外线是可见光光谱中的紫光之外的看不见的光线.
【解析】
【详解】
小华的说法是错误的,红外线与紫外线都是看不见的光线,既然看不见,就不会存在是什么颜色的;红外线是可见光谱中红光之外的看不见的光线,紫外线是可见光谱中的紫光之外看不见的光线
【点睛】
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紫外线是由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后产生的,据此解答.
12.加热食物的红外烤箱;测体温的红外快速测温仪等.
【解析】
【详解】
红外线具有传递能量和传递信息两方面的应用.
传递能量的例子:加热食物的红外烤箱;红外线取暖器、取暖灯;测体温的红外快速测温仪等;
传递信息的例子;电视、空调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都是红外线的应用.
点睛: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产生活中有大量的应用,我们要适当了解一些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征,知道在生活中的典型应用,如利用红外线可以取暖,红外线摇控;觜外线消毒杀菌、使荧光物质发光等.
13. 色散 Ⅲ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蓝 黑 绿 不能
【解析】
【详解】
(1)[1][2]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因为图中的三棱镜是倒置的,所以图中位置从下到上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
[3]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因为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所以在红光的外侧放上一只非常灵敏的温度计,过一段时间,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因此,温度计应放在Ⅲ区。
(2)[4][5]蓝光照在白上衣上,白上衣能够反射蓝光,因此上衣呈蓝色;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不能反射蓝光,因此裙子呈黑色。
(3)[6][7]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红、绿、蓝光经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光,它们自身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
14. ##0.007 UVA 紫外线的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39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表中数据可知,海拔2km,波长为290nm的紫外线,强度为
(2)[2]该地区强度最大的紫外线为海拔,波长为390nm的紫外线,波段为UVA。
(3)[3]由表中数据可知,波长为300nm的紫外线的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4)[4]表中波长为390nm的紫外线在各个海波高度均为,故对390nm的紫外线阻挡作用最弱。
15.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在衣服的材质和层数相同时,黑色比白色的防晒效果好 在衣服的材质和颜色相同时,衣服层数越多,防晒效果越好 (或在衣服的层数和颜色相同时,全棉材质的衣服防晒效果最好,天蚕丝材质的衣服次之,化纤材质的衣服 最差) 夏季户外防晒,可选择全棉材质的衣服,且黑色衣服最佳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题和表格可知,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透过率越低,衣服的防晒效果越好。
(2)[2][3]分析1、2组实验表格,衣服的材质和层数相同,颜色不同,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不同即防晒效果不同, 且黑色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低,白色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高,可得结论:在衣服的材质和层数相同时, 黑色比白色的防晒效果好;通过分析 3、4 组实验表格,可得结论:在衣服的材质和颜色相同时,衣服层数 越多,防晒效果越好;(通过分析 2、3、5 组实验表格,可得结论:在衣服的层数和颜色相同时,全棉材质 的衣服防晒效果最好,天蚕丝材质的衣服次之,化纤材质的衣服最差)
(3)[4]结合表格数据和(2)实验结论,可提出建议如下:夏季户外防晒,可选择全棉材质的衣服,且黑色衣服最佳。
16. 60° 紫外线
【解析】
【详解】
[1]由图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法线与镜面是垂直的,此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6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
[2]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红外线热效应强,可以用来遥控。
17. 绿 红外线 黑
【解析】
【详解】
[1]彩色电视丰富多彩的画面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2]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色光;单色物体只反射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红光被吸收了,因此裙子呈现为黑色。
18. 色散 ③
【解析】
【详解】
[1]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会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红光之外是红外线,所以①区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所以③区是紫外线,紫外线使能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识别钞票的真伪。
19. 红外线 紫外线
【解析】
【详解】
[1]红外线可以辐射热量,人体手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手靠近时自动启动,是利用红外线传感器。
[2]紫外线可以让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面的荧光物质发光。
20. 光的色散 牛顿 复 折射 蓝 紫外线
【解析】
【详解】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最早是牛顿发现的。
[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为7色光,说明是白光的是由这7种色光组合形成的,故白光是复色光。
[4]太阳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会发生折射,玻璃对不同的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故将太阳光分解为7色光。
[5]我们把红、绿、蓝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其他颜色的色光都是这三种色光组合而成的。
[6]适当的紫外线能够促进骨骼生长,过多紫外线对人体造成了伤害。
试卷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