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上同步教学 3.2熔化和凝固 课时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上同步教学 3.2熔化和凝固 课时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28 22:2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3.2熔化和凝固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
1.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min,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B. 甲的内能是先增大、再不变、后增大
C. 甲的比热容一直大于乙的比热容 D. 甲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2.爱米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吸热
B. 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放热
C. 放人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固现象、放热
D. 从冷冻室中取瓶冻的汽水,过一会儿瓶外壁出现了小水珠,这是升华现象、吸热
3.
-5℃的冰投入0℃的水中,假设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足够长的时间后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则冰的质量一定是( )
A. 增加了 B. 减少了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4.水与酒精是我]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物质。下表列出了它们在标准大气压下的部分物理特征数据,请你参照这些特征分析: 让质量及初温都相等的水和酒精冷却,待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再倒在一起混合。下列哪个判断是错误的( )
物质 密度kg/m3 比热容J/kg·℃ 凝固点[℃] 沸点[℃]
水 1.0×103 4.2 ×103 0 100
酒精 0.8×103 2.4×103 -117 78
A. 在混合过程中,热将从酒精传递给水
B. 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将比水的凝固点低些
C. 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将比水的密度小些
D. 均混合后,混合液的比热容将比水的比热容小些
5.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 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 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 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6.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0~t1时间内该物质一定是固体 B. 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 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 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窗户上的霜花是凝固现象 B. 烧开水时壶盖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
C. 冬季的河水结成冰,这是放热过程 D. 衣橱里的卫生球变小了,这是汽化现象
8.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 海波的沸点是48℃ B. 海波在BC段放出了热量
C. 海波在温度为48℃时一定是液态 D. 第6min时海波开始熔化
9.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規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该物质在BC段处于液态 B. 该物质在BC段内能不变
C.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约4min D. 该物质是非晶体
10.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采用的是(  )
A. 喷洒盐溶液 B. 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
C. 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 D. 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
11.用供热稳定的热源给一个晶体均匀加热,用描点法得到其熔化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 )
A. 2∶3 B. 3∶5 C. 1∶2 D. 1∶4
二、多选题(共3题;共9分)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B.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C.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D. 0℃的冰熔化成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
13.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 )
A.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地点 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平和 剧烈
相同点 汽化、吸热
B.
物态变化 过程 吸放热 举例
液化 气态变成液态 放热 雾凇的成因
凝华 气态变成固态 放热 霜的形成
C.
固体熔化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温度变化 有无熔点
晶体 吸热 不变 有
非晶体 吸热 升高 无
D.
溶液凝固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温度变化 有无凝固点
晶体 放热 保持不变 有
非晶体 放热 降低 无
14.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海波的熔点是48℃ B. 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 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 第8min时海波全部熔化完
三、填空题(共6题;共19分)
15.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它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中间分成100等份,一份就是1℃。
16.下列现象,各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
(1)用钢水浇铸火车轮是________;
(2)把废铁块熔成铁水是________;
(3)冬夜出现的“霜”是________
(4)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________
(5)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________
17.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摄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 下,________的温度为0℃,将玻璃瓶饮料放入冰箱冷冻,由于饮料结冰后________变大,造成玻璃瓶可以破裂;人们常用水作为冷却剂,是由于水________较大。(后两空选填“质量”、“体积”、“密度”或“比热容”)
18.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________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___表面(选填“内” 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现象.
19.小丽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读数方法如图所示,正确的是________ (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如果让该物质凝固,能正确反映该物质凝固图象的是图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
2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像提供的信息:
(1)该物质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在CD段比热容与在AB段比热容的比值为________(已知该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加热时间成正比,不考虑热量的损失)。
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
21.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这是为什么?
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8分)
22.小华为了确定某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他要探究“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第6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3)根据图象丙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
(4)该固体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六、综合题(共1题;共9分)
23.阅读下面短文: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未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oC -17 -28 -37 -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佛点/oC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oC。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天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oC,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
A.30%
B.40%
C.60%
D.90%
(4)请你在图中用描点画平滑曲线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________;
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C。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选填(“ 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比热容
【解析】【解答】解:A、从固态开始加热一定时间后,甲的温度不变,能判断甲是晶体。而乙虽然温度一直升高,可能还没达到熔点,也可能是非晶体,A不符合题意;
B、甲为晶体,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所以甲的内能一直在增大,B不符合题意;
CD、根据吸热公式Q=cm△t,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甲乙都在固态时,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甲升高的温度值大,所以固态甲的比热容比固态乙的比热容小;在甲全变为液态后到加热6min,加热相同的时间,甲升高的温度值小,所以液态甲的比热容比固态乙的比热容大;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温度逐渐升高,熔化吸收,内能增大,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温度差越小,比热容越大。
2.【答案】 C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打开冰箱门,看见冒白气,“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放热,A不符合题意;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是手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此过程放热,B不符合题意;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是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C符合题意;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此过程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3.【答案】 A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0℃的水比-5℃的冰温度高,0℃的水会放出热量结冰,-5℃的冰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到0℃时,热量会传递停止;故选A。
【分析】掌握熔化的条件。
4.【答案】 A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Q=cm△t知,当Q、m相同时,水的比热容大,水降低的温度小,而水喝酒精的初温由相同,水的末温高,在混合过程中,热将从水传递给酒精,A符合题意;
B、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将比水的凝固点低些,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公式ρ= 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将比水的密度小些,比酒精的密度大一些,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酒精的比热容,水和酒精混合液的比热容将比水的比热容小些,比酒精的比热容大一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水和酒精的初温相同、质量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利用热量公式Q=cm△t的变形公式△t= 分析水和酒精的温度降低值,即可得出末温的关系,从而判断出热传递的方向;B、晶体物质中混入杂质后,其熔点和凝固点都降低;C、根据密度公式进行分析;D、酒精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据此分析水和酒精混合后混合液的比热容的变化.
5.【答案】 B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发生变化.
熔化图象温度有上升的趋势,凝固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
【解答】A、整个图象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图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所以A错误;
B、整个图象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图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所以B正确;
C、整个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图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所以C错误;
D、整个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所以图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的分析,关键是通过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是熔化还是凝固图象,根据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6.【答案】 C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
A、根据图象,开始吸热温度升高,最后温度不变,可能是晶体熔化图象,也可能是液体的沸腾图象,所以0~t1时间内该物质也可能是液体,A错误.
B、根据图象,开始吸热温度升高,最后温度不变,可能是晶体熔化图象,也可能是液体的沸腾图象,T2可能是沸点也可能是熔点,所以B错误;
C、0~t1时间,物体的温度不断升高,所以分子运动加剧,C正确;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所以内能增大,D错误;
故选C.
【分析】(1)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需不段吸热,内能不断增大;
(3)掌握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
7.【答案】 C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解:
A、窗户上的霜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选项错误;
B、烧开水时壶盖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此选项错误;
C、冬季河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体,属于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
D、衣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此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8.【答案】 D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48℃时,海波正在熔化,此时是固液共存状态,这一温度是海波的熔点.不合题意;
B、BC段正是熔化过程,而熔化是要吸热的.不合题意;
C、海波在48℃的熔点温度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并不一定是液态.不合题意;
D、第6min时,海波达到熔点温度,所以开始熔化.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这是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因为海波属于晶体,而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因此这一曲线主要分为三段,AB段是固态,BC段是熔化的过程,为固液共存状态,CD段为液态.晶体熔化与非晶体熔化最大的区别就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图象上看就是否有一段水平线,我们应该学会区分.
9.【答案】 C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物体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该过程中物体的状态是固液共存,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物体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该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物体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从第2min时开始熔化,第6min时完全熔化完,熔化时间一共持续了6min-2min=4min
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物体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是晶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10.【答案】 D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解:A、喷洒盐溶液,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从而达到熔化的目的.故A做法可采用;
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可以除去一些冰,故B做法可采用;
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可以使冰因吸热而熔化,达到除冰的目的,故C做法可采用;
D、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因水的温度很高,会使冰和玻璃迅速吸热而膨胀引起对物体的破坏,故这种做法不可采用;
故选D.
【分析】根据冰熔化吸热来进行判断.汽车的前窗玻璃上结的冰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而形成的,除去这些冰就是让冰熔化的过程. 
11.【答案】 D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从图上可以看出,AB段为固态,CD段为液态,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AB段温度升高40℃,CD段温度升高20℃,温度升高之比为
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吸收热量之比为
根据 知,固态与液态物质比热容之比为
所以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1:4。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加热时间反应吸收热量的不同,利用吸收的热量,结合温度差和质量,可以计算比热容的大小。
二、多选题
12.【答案】 A,B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
【解析】【解答】解: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吸放热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所以昼夜温差小,故A正确;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者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故B正确;
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等都有关系,不能只通过温度来比较内能的多少,故C错误;
D、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所以水的内能增大了,故D错误.
故选AB.
【分析】(1)沿海地区,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沙石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3)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等都有关系;(4)物体内能的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
13.【答案】 C,D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解:A、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B错误;
C、对晶体和非晶体的描述正确,故C正确;
D、对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及特点描述正确,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1)蒸发和沸腾主要不同点: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一种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3)晶体和非晶体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同时温度不断升高;(4)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同时温度不断降低.
14.【答案】 A,B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的熔点为48℃;A符合题意;
B.海波在BC段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吸收热量;B符合题意;
C.海波在CD段已完全熔化完,为液态;C不符合题意;
D.海波从第6min开始熔化,到第12min完全熔化完,第8min处于熔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
三、填空题
15.【答案】 冰水混合物;沸水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它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分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
16.【答案】 (1)凝固
(2)熔化
(3)凝华
(4)升华
(5)液化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1)用钢水浇铸火车轮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2)把废铁块熔成铁水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3)冬夜出现的“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冰晶的过程,是凝华。(4)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升华。(5)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是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17.【答案】 单位体积的质量;冰水混合物;体积;比热容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密度及其特性,比热容
【解析】【解答】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在摄氏温度中,人们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状态无关,所以饮料凝固结冰后质量不变。饮料凝固结冰时温度降低,体积变大,由密度的定义式 可得,当m不变,ρ变小时,体积V变大;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同体积的液体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而且水便宜,所以用水作冷却剂。
【分析】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质量一定时,密度减小,体积变大;比热容和物体的状态有关。
18.【答案】 凝华;内;凝固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固态的冰花;且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因为室内气温较高,水蒸气才会遇冷凝华;湿抹布上有较多的水,当水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时,水遇冷发生了凝固现象,使抹布与玻璃粘在一起.
故答案为:凝华;内;凝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凝华和凝固的掌握。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19.【答案】 B;48;甲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温度计的读数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A俯视结果偏大,C仰视结果偏小;它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48℃。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物质一定是晶体,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继续放热。因此甲是该物质的凝固图象。
故答案为:B;48;甲。
【分析】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和液柱位置读数,由于凝固时温度不变,所以要选择温度有和时间坐标轴平行的图像。

20.【答案】 (1)晶体
(2)2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比热容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物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2)根据图像,在加热相同时间时,AB段的温度是CD段温度差的2倍,说明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的2倍。
【分析】(1)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相同质量的物体吸热相同时,温度差越大,比热容越小。
四、解答题
21.【答案】 解:水在结冰时,要放热,这样桔子可以吸收水结冰时放出的热,而不致温度降得太低.
答:夜间气温骤降时,水降温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液体凝固时向外放出热量.
五、实验探究题
22.【答案】 (1)48
(2)如图
(3)由图象可知,该固体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不断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越来越慢.
(4)非晶体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的温度是48℃.(2)在图象上把表格中对应的点做出来,然后将它们连起来.答案如图:
(3)由图象可知,该固体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不断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越来越慢.(4)从表中数据和图象可知,该固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
故答案为:(1)48;(2)见解答图;(3)该固体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不断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越来越慢;(4)非晶体.
【分析】(1)读数时,要先认清分度值,然后看液柱所对应的示数;(2)作图象时,要先描点,然后将点用线连起来;(3)分析图象,根据图象特点然后得出结论.(4)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六、综合题
23.【答案】 (1)比热容
(2)D
(3)B
(4);120℃
(5)升高;防冻液不易挥发,减少后混合液中防冻液浓度增加,由表格可知,防冻液浓度增加会使得沸点升高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则常用水作为冷却液;(2)由表格数据可知,当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答案为:D;(3)由于当地最低气温为-15℃,则混合液凝固点应低于-15℃,由于-17℃与-15℃非常接近,按要求混合液的凝固点应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处于安全与节能考虑,应使用防冻液含量为40% 的混合液,其凝固点为-28℃,故答案为:B;(4)将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到图中,并用平滑曲线连接,作图如下:
由图像可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120℃;(5)由于防冻液不易挥发,减少后混合液中防冻液浓度增加,由表格可知,防冻液浓度增加会使得沸点升高。
【分析】(1)水的比热容较大,便于吸热或放热;(2)根据所给数据,分析温度变化情况;(3)结合温度分析防冻液浓度;(4)根据数据在坐标图像中描点作图;(5)根据浓度变化,分析沸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