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8 17:5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课前预习问题清单
1、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2、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
3、我国有哪些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区?
4、三个离不开”的含义是?
5、2012年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两个共同”,增进“五个认同”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五套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元素——文字篇
背面文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汉语拼音、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一角:高山族、满族
两角:朝鲜族、土家族
五角:苗族、壮族
一元:侗族、瑶族
两元:维吾尔族、彝族
五元:藏族、回族
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标要求:
知道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
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目录
时空坐标:
提出“三个离不开”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7年
1954年
1984年
1990年
1997年
2012年
2017年
1941年
1949年
2014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为基本政治制度
中共十八大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党章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颁布
临时宪法《共同纲领》确认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提出“五个认同”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恢复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政策探索
十八大以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发展
★概念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历史因素: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习近平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09月29日
1.实行原因
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p75并结合史料,分析总结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大都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即在实现政治统一的前提下,保持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汉朝在今天新疆地区成立西域都护府,唐朝在这一地区设立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都只管理军政要务。清朝中央政权针对不同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对西藏则派驻藏大臣,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新疆维吾尔族最集中的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对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实行土司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2)历史传承:中国古代“因俗而治”的治理理念。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实行原因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解放前刀耕火种的独龙族群众
带手铐脚镣劳作的西藏农奴
(3)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1.实行原因
1.实行原因
(4)中国各民族在近代以来能够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回民支队、内蒙古抗日游击队等许多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抗日力量,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民族英雄:马本斋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实行原因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土地革命时期
因尊重边疆人民的自主,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自治邦,再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才是真正民主主义的统一。
——中共二大宣言
民族自决及联邦制
抗战时期
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的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毛泽东
民族区域自治
(5)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实行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族平等、团结、亲近和融合,主张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等民族理论,为我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建国后,我国在民族问题上遵循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打破了多民族国家必然采用联邦制的固定思维模式,在单一国家结构下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6)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理论。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实行原因
(7)现实国情: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格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实行原因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实行原因
(1)历史因素:①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2)历史传承:中国古代“因俗而治”的治理理念。
(3)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4)中国各民族在近代以来能够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5)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6)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理论。
(7)现实国情: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格局。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
内蒙古地区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建国后第一个省一级自治区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4年
载入宪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过程
学习活动2、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梳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
1955.10
1965.09
1958.10
1947.05
1958.03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3.实行
内(内蒙古)心(新疆)宽广(广西)、下(宁夏)到西藏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
2.“三个离不开”
3.基本政治制度
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改革开放后)
1、学习活动3、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1.法律保障
第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选)
第二十条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选)
立法自治权
变通执行权
第二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选)
第三十七条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选)
文化管理自治权
经济自治权
2、学习活动4,阅读史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使自治区获得了哪些自治权?
(1)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
(2)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作为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执行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国家保证宪法、法律赋予的管理本民族地区自治权的实施。
(4)国家统一领导和享有民族自治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5)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3、学习活动5、阅读教材p77史料阅读,总结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4.请疆部同学结合家乡变化和个人感悟,简述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积极意义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障了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1)2012年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两个共同”,增进“五个认同”。
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1、学习活动6、阅读教材第三子目,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的表现有哪些?
(2)2017年十九大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深入实施精准脱贫。统筹整合各级各类财政涉农资金167.3亿元,25个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2100个村(居)达到退出标准,18万人达到脱贫标准。……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完成1102人。建设产业扶贫项目707个。培训贫困农牧民3.6万人,转移就业6.7万人。新增4.7万个生态岗位。全面完成中央扶贫专项巡视阶段性反馈问题的整改。
——《2019年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报告》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2)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3)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1、学习活动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墨脱公路建设从2009年4月开始,到了2013年顺利通车,历经四年时间, 耗资9.5亿元。2017年,国家又再次启动了新一轮的整改建设,此次投资更是高达12亿元左右。
墨脱在藏语中意为“隐秘的莲花”。墨脱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角,喜马拉雅东段与岗日嘎布山脉的南坡,东与察隅县为邻,北与波密县、林芝市巴宜区相连,南与印度以山地与平原接合地带为界,是西藏林芝市的下辖县。墨脱县总面积3.145万平方公里,现中国实控为0.66万平方公里(数据源自墨脱官网),其余藏南80%的部分由印方实控。常住人口为14889人。
知识拓展:民族问题存在的隐患及应对
2008年达赖集团策划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
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
隐患:(1)民族分裂主义破坏了国内社会稳定,威胁国家的安全;
反对民族分裂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威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因素仍然存在)
知识拓展:民族问题存在的隐患及应对
隐患:①民族分裂主义破坏了国内社会稳定,威胁国家的安全;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和脆弱,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仍严重不足。
应对:①制度保障:完善立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和自治地方的合法权利,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经济保障:加快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
当前我国民族问题中最迫切、最突出的, 仍是发展问题。发展既可以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也为所有民族 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知识拓展:民族问题存在的隐患及应对
隐患:①民族分裂主义破坏了国内社会稳定,威胁国家的安全;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和脆弱,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仍严重不足。
应对:①制度保障:完善立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和自治地方的合法权利,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经济保障:加快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③思想保障:加强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的讲话
1、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半殖民半封建大大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3)西方民族主义和民主思想的传入;
(4)封建专制统治腐朽,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改革运动的推动;
(5)中国传统家国情怀文化的基础;
(6)先进中国人的探索。
2、近现代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阶段
(1)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萌发;
(2)辛亥革命五族共和推动发展;
(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觉醒;
(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达到高潮;
(5)中共坚持民族民主革命,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社会主义强国梦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旨。
知识拓展
1941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全国政协通过《共同纲领》
1949
1966
1978
《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4
1947
内蒙古自治区
1954
基本政治制度
中共提出
“三个离不开”
1990
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997
2012
中共提出
“五个认同”
小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进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1958
宁夏回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1965
中共提出
“两个共同”
2018
确立
发展
完善
遭到
破坏
探索
小结与反馈
1、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简述本节课的知识主线是什么?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得到什么启示?
2、学完之后,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老师进一步解答?
3、画出本节课知识思维导图,附在本课大的空白处。
解析:材料“各民族自治区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体现的是中央政府对民族自治区的绝对领导,明确了中央和民族自治区的关系,故B项正确。
1、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纲要》规定:“各民族自治区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统为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并受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这表明我国( )
A. 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明确了中央和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C. 确立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
D. 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B
【随堂检测】
解析:根据材料“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前提,不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符合国情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前提,没有体现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A项。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A
解析:由材料可知,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故D项正确。
3、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上述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
A.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C. 民族平等与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D.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D
解析:材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脱贫以及实现小康而非国家统一,排除B项;少数民族地区并非高度自治,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基层民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0年夏,习总书记赴宁夏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情况,在金星镇金花园社区,总书记深情嘱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这表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 )
A.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旨在国家统一大业的实现
C.确保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D.重视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