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复习课
复习目标:
1. 学生能够背诵默写课文 2. 能够掌握重点字音、词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3. 理解文意,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名言警句。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习,复习故时有物外之趣。日,每天。能张目对日。重点文言实词:日,太阳。时,常常吾日三省吾身。练《论语》人不知而不愠。
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知:了解。知:领悟,知道。知知:通“智”,聪明智慧知:知道文言代词:吾日三省吾身。
诲女知之乎。吾,人称代词,我。女,同“汝”,人称代词,你。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通假字: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通“悦”,高兴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文言词语归纳2——古今异义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古为“真诚、诚实”;
今为“书信”,“相信,信任”等
2、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
今做数词①温故而知新
②见贤思齐
③任重道远
④死而后已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责任沉重,路程遥远。到死为止。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语言积累(成语归纳):第25页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
4、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而应 .
5、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
.
联系生活试一试7、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 严正警告:
8、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要坚强,要像松柏那样:
9、一个人要经常反思,
孔子是:
曾子是每天三省:
10、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格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天时不如地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这个事例证实了哪则格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同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你喜欢哪一则?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大讨论返回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
孔子说:“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
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从不感到厌倦,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拓展《论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待任何学问懂得它的人
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
以它为乐的人。”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他为‘文’呢?
”孔子说:“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
的人请教看作羞耻,因此谥号称他为‘文’。” 文言实词的翻译 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系统知识梳理 通假字 “通”是通用,“假”是假借,即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就叫做通假。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 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初中阶段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一些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 例:负者歌于途。“负”背负 古今异义 由于词义的演变,古今词语中有些形体相同而意义不同,可以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词义的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去加以辨析。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代词,这 今为判断动词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直译不通,用意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