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导言
分析:
战争
与
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体系
没有带来永久和平
孕育战争
(强权政治、带来一定的和平)
战争
与
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
20世纪 世界现代史开端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第 14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家秩序的演变
为什么会爆发一战?
一、战火之引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工厂制度
(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一战前欧洲地图(漫画)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1914年)
1、时代背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
到帝国主义阶段。
1913年,英美德法四国所占殖民地比较表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3
下表反映了什么现象?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各帝国:占有殖民地与经济不平衡
倒挂现象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
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矛盾尖锐。
意
贸易摩擦
突尼斯问题
英
法
德
奥
俄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积怨和北非殖民地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意
德
奥匈
俄
英
法
三
国
同
盟
三
国协
约
3、主要原因:两大军事联盟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
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萨拉热窝事件
经过
结果
起因
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一战全面爆发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时代背景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矛盾尖锐。
主要原因 两大军事联盟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直接原因 (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二、战火之燃
时间
战线 交战 双方
战争 阶段 战役
1914.7-1918.11
西线
东线
南线
英法—德
俄—德奥
俄—奥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1916)
第三阶段
(1917-1918)
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凡尔登战役 (伤亡惨重、“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索姆河地狱”)
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美国、中国参战(以工代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决定性战场)
凡尔登战役
·时间最长
·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双方使用了化学武器、毒气、瘟疫、病毒……)
·伤亡70多万人
日德兰海战
·英-约150艘军舰;德-约100艘军舰
·德国没有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转向潜艇战和反潜艇战
索姆河战役
·规模最大的消耗战
·被称为“索姆河地狱”
·首次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伤亡130多万人
人类文明进程的悲剧——世界大战——欧洲战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
各个战场之间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其中西线具有决定性作用。
西线
英、法、比联军对抗德军
东线
俄军对阵德、奥联军
奥军对抗俄军、塞尔维亚军、意军
南线
注:美国于1917年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
西线
东线
南线
人类文明进程的悲剧——世界大战——远东局势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
9月初,日军完成在龙口地区登陆
10月初,日军占领胶济铁路全线
11月10日,占领青岛
中日山东问题由此形成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
以工代军,派遣约40万劳工赴欧洲战场
劳工承担运送军火、护送伤员、挖战壕等工作
为中国争得战胜国席位
【课堂探究】
美国参加一战
(1)美国对战争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导致前后态度的原因?
(2)美国参战有何影响?
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在军事上、财政上对协约国直接援助,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中立: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
参战:
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为了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
1988年,法国政府为第一个华人社区树立的纪念牌
比利时一战 战场落成的华工纪念雕像
一战华工
材料1:
第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历时 年之久,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
1
33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1000万
2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
15亿
2/3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2700亿
——以上数据均源自纪录片《世界通史100集》解说词
4
持续时间长
波及国家、地区广
人员伤亡惨重
经济受到重创
1、一战带来了空前的灾难,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
材料2: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了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3:“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材料4: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动摇的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什么国际秩序?
三、战后之序
1919年
巴黎和会
1921-1922年
华盛顿会议
重建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和国际组织等。
国际秩序
凡尔赛会议
华盛顿会议
国际秩序
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1919年 巴黎和会
1922年 华盛顿会议
(1)新国际秩序的建立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时间
会议
缔结条约
1919年和1921-1922年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新国际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教材85、86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实质: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建立
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实质: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
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凡尔赛
体系
华盛顿体系
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原因: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
⑵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原因: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
主要矛盾: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
⑶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原因:“委任统治”实质是维护殖民统治(导致民族运动高涨)
⑷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
原因: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决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给德国提供条件)
⑸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苏联)
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
该体系是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战后新秩序,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对世界的重新划分。
积极:(1)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2)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时期;(3)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欧洲中心地位开始动摇,美、日崛起,苏俄日益强大。
局限:没有消除各国之间的矛盾,为新的冲突埋下隐患:(1)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3)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为了维护殖民统治采取的措施,导致民族运动高涨;(4)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战胜国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5)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仇视。
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什么是国际联盟?(阅读教材p87找出其性质、宗旨、原则、实质)
·思考:如何评价国际联盟呢?
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3)国际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国联旗帜
国联会议实况
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原则:“全体一致”。
实质:是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积极:①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 ②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①“全体一致”原则无法有效制止战争发生; ②成为英法操纵国际事务,成为大国强权政治的工具;③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思之窗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第二十二条
(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不克:不能)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下实行自治,则应适用于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
(二)实现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将此种人民之保佐(保佐:保护)委诸各种资源上、经济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三)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地形之情形而区别之。
——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资料选编》
你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
委任统治制度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比原来的殖民统治有所进步,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仍然有殖民统治的烙印。
列宁称“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过份宰割德国种下了德国民族复仇的种子,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凡尔赛条约》: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
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法长久维持世界和平,只是暂时缓解了旧有的矛盾。
问题
探究:
重建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
进步性
缓和了列强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用外交谈判与妥协达成国际条约的方式,相对于阵营敌视和军事对抗来说,是一种进步;并首次实施了国际大裁军。
国际秩序
凡尔赛会议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和约》
对奥、保、匈、土等国签订一系列和约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国际关系体系化、制度化
小结:一战的影响
2、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动摇的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1、一战带来了空前的灾难,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
5、摧毁了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战的背景
一战的进程
一战的影响:
国际联盟
总结:
1、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
2、导火线:
3、性质:
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1、爆发:
2、时间:
3、过程: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萨尔维亚宣战。
1914--1918
三条战线、三个阶段、特点
构建战后
国际秩序
国际会议:
重要条约:
国际组织: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没有带来真正和平,反而孕育另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