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提高阅读速度。
2.学习作者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3.可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难点: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这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什么是搭石?
什么是搭石,搭石对人们生活的贡献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搭石》,去感受人们那无私得的爱。
自读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梳理归纳:课文是怎样体现了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的?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
品读感悟:
1.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划线写出了什么是搭石及作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侧面写小溪与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2.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中心句)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划线部分搭石的老人细致认真的特点,赞扬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来,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协调有序”写出了走搭石的动作美,把“踏踏的声音”比喻成“轻快的音乐”,写出了走搭石的声音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写出了走搭石的画面美。作者通过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个“理所当然”让我们看出这些乡亲们把帮助别人、热情待人、尊敬老人看成很自然的事情。
5.最后一段寓意和作用
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这句话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全文的中心句,作者借搭石赞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6.通过哪些事写人们走搭石时的情景?体现了乡亲们的什么美德?
①人们“摆”搭石;
②上了点儿年岁的人“修”搭石;
③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搭石;
④有谦有让地“过”搭石及背老人“过”搭石。
7.课文的主题:
课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8. 写作特点:以小见大的写法
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小材料,这些小材料是日常常见的、身边的,甚至是琐碎的。我们在作文时学习选取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
比如本课,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摆搭石的时候精心摆放,走搭石时充满诗情画意,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背老人过溪理所当然。这些小事透露的是人情美和心灵美。
①要善于观察、留心生活,发现写作素材;
②描写事物的时候,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或者用质朴的语言描述。
拓展视野
助人之美
助人为乐是人人应具备的美德,助人为乐也是快乐之本,我虽然是一名小学生,但每天都能通过帮助他人感受到这种快乐和成就感。
帮助同学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记得有一年冬天,天气异常干燥,久旱无雪,流感在北京肆虐,班上好多位同学都得了感冒,病倒在家。有一天,上课后老师说今天学的是重点课文,需要上课的同学帮助没来的同学补补课,由于这几天也是临近期末考试,少来一天对知识的复习损失重大,我的一个好朋友小泉也是生病在家,于是我积极地向老师“请令”,要求为小泉补课,老师欣然同意了。
放学后,为了早点把作业送到,我没有像平时那样不紧不慢地走回家,而是丝毫不敢在路上耽搁,直接去了小泉家,当我匆匆来到小泉家,“叮咚”“叮咚”的门铃声在走廊里响了好几遍,可是没有人来开门,走廊里还是寂静一片,我当时非常着急,心想他生病怎么不在家呢?是不是病得严重了,去医院了?想到这里,我只好先回家再做其它打算。
我写完作业以后,心里还是放不下这件事,于是给小泉家里打电话,叮铃铃……“喂,是谁呀?”一个年老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我答到:“奶奶,是我,我要去给小泉补课,他在不在家?”奶奶说:“小泉啊,他去医院输液刚刚回来,你别跑过来了,电话告诉作业就行了。”我说:“不光是作业,有些重点还要给他讲讲呢。”“那就太麻烦你了。”我说:“您别客气,我一会儿就到了。”
我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了小泉家,我把课本上的词语一个个地念给他,又按照老师要求的把课上的重点给他讲了讲,直到他听懂理解了以后,这下我才感到如释重负,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类似这样的小事还特别多,比如在家帮助行动不便的姥姥拿东西;主动把学具借给同学用;给班里拿一些小礼品……但我不满足自己目前做的这些事情,自己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他们为我提供了优良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但我身边还有因为贫困和灾害影响学习的边远山区的小朋友,在我身边也有一些学习生活条件差的同龄人,我想做一名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心,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充满关爱他人的心,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访( ) 汛( ) 隔( )
纺( ) 讯( ) 融( )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情感 ( )的小路
( )的时候 ( )的音乐
课堂练习:(答案)
1.比一比,再组词
访( 访问 ) 汛(汛期 ) 隔( 隔离 )
纺(纺织 ) 讯(通讯 ) 融(金融 )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 美好 )的情感 ( 故乡 )的小路
(搭石 )的时候 ( 轻快 )的音乐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写了自己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每年汛期,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的情感,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奉献精神的格言。
【板书设计】
谈搭石——溪中有间隔的一排石块
摆搭石——提前摆好,经常调整
搭石 走搭石——协调有序、互相谦让、背老人 无私奉献默默无闻
赞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联结着乡亲们
之间美好的情感
【课后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幅幅画面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