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 9月月考语文测试卷 的尊重和对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
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
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
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
材料一:
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
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
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
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
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
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
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
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
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
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
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
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
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
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
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
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
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
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
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
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
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
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
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
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
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
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相利
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
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
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之佛法,其核心是
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
“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
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
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了生脱死为终报。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
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
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
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
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
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
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
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
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
(摘编自郑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
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不同阶层的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百家争
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鸣”应运而生。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他们为后世播撒下智慧的种子。
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
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
C.材料二认为要想达到庄子追求的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
“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
保全生命,最终求得逍遥自在。
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自己长辈
第 1 页 共 4 页
{#{QQABCQSAggAIQBBAAAgCUQUACAMQkAAAAKoOABAMoAIAgBFABCA=}#}
的理想,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 雅鱼则是雨镇边羌江里的独产珍品。肉细嫩,且无刺,熬出汤来,又白又酽又鲜。这鱼专生于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边激流拍岸处的石穴、石腔,要得此物还有几分危险。历来夫妻粉的摊主都有“上青溪,悬采娃娃椒;
A.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 下羌江,险捉雅御鱼”的本事。不然,就当不了摊主。
百家补充的格局。 然而,也曾有人把以上调料样样数数弄了个齐,但做出粉来。却仍然比不上“夫妻粉”。他们不
B.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 晓得,这料的齐全,还只是事情的一半;还有那怎样配料的另一半呢!
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配调料也像和墙泥、抓中药一样,得严格地讲究比例,这就全靠人的摸索了。
C.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就来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 如今的鲍大勺,是朗个在配调料 那是金口玉牙也问不出来的。人们只是传说着,说他都是五更半
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夜起来配,把窗户掩了,把门闩子上了,还要用屁股抵着门扇,连他婆娘都不许看。
D.核心是“空”的佛家思想,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终极追求是揭示 在鲍大勺这辈夫妻粉摊的食客中,有一个是最为精细的了。那就是糖酒公司退休的袁老头儿。这
生命奥秘,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 老头原是公司的品酒员,那味觉器官灵得令人吃惊。用这张嘴来吃粉,那体验当然就比别人更为深、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3 分)( ) 细,评价得也就更为中肯。这几年老头儿退休在家,嘴闲得慌,没那么多酒品了,就一头扎进了雨镇
A.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 的小吃摊儿。这夫妻粉摊当然是常来的。
B.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 “喂,鲍老板,”有一回,袁老头儿吃完粉,一边捏着根火柴剔牙,一边就对夫妻粉评起来:“这
C.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练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 粉,入口酸辣,入喉麻辣,回味香辣,酸中有甜,甜中有咸,香中透鲜。安逸得很哟!我的舌头儿都
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 差点吞下去了。”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鲍大勺犹如高山流水遇知音,自然惬意。一乐之下,便把自己那张竹马架搬了出来,给袁老头儿
5.结合材料来看,先秦儒家思想中哪些部分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4分) 做了一个专座。只有他来才打开。
随着生意兴隆,票子大把进,婆娘便来话了:“我说,把这套破家什换了吧。马要鞍装,人要衣裳,
这粉摊子也该伸抖伸抖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 分) “你晓得个球!肥狗有肉在毛里边,乌龟有肉在壳壳头。桌椅吱嘎,篷子补巴,这是祖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6~9 小题。 “既不肯换摊子,那就多卖半天嘛,"婆娘忍不住又说,"大家都在向钱看,咱不当出头鸟,也别
夫 妻 粉 做排尾雁呀。”
庞泽云 “多卖半天 ”鲍大勺觉得婆娘说话太可笑,“那找哪个去给我下江捉雅鱼 第二天还卖不卖了 ”
雨镇这个地方,最有名的是“夫妻粉”。这粉摊经过几代的单传,传到了鲍大勺手里,那手艺已 “我说你就是个铁脑壳,三根砧子打弯了都打不透。离了红罗卜就不成席啦?没有雅鱼汤,就用
经是炉火纯青了。 草鱼汤顶嘛。”
摊上只有两张案桌,是用四条长板凳支起的。案桌周围参差不齐地摆着几把竹椅、几个方凳和几 鲍大勺眼睛一鼓,想发火,但和婆娘的眼光一碰,又马上收住了。他看到婆娘的眼睛有些发红。
个石磁。旁边,是一张放调料、碗具、家什的条桌和一个泥炉。泥炉上架着一只深底铁锅,锅上没有 于是,便赔了个笑脸,口气软软地:
盖儿,却横着一个钻着密密麻麻小眼的桃木压漏。因为夫妻粉的传统忌用现成干粉条,说是“干粉不 “嘿嘿!这鱼汤怎么能换呢?祖上没这个规矩,再说,让人吃出来,不就丢人现眼了嘛。”
鲜”;都是把粉面和好了,放入压漏里挤压,直接从眼儿里落水下锅的。这样,煮出来的粉晶莹透亮, “你呀,就是……”就是什么,婆娘一时找不到合口的词儿,就跳过去说,“那些吃粉的,哪个
有鲜气。 不是窸窸乎乎,几个三下就搅完了?还像戏台子上吃饭呀,慢下慢下地品?孙二娘开黑店,用人肉包
这粉摊虽说简陋,却天天都挤满了食客,人们宁肯站着吃,从街沿这边站到街沿那边,也要来光 包子,不是看到几根什么毛,武松还吃不出来呢!”
顾。人多逼得手脚忙,两口子半天下来,身上都是汗。 “不会品?袁老头儿会不会品?”
是的,这粉摊有些与众不同:只卖半天。倒不是怕忙,而是要用半天去预备调料。饭靠火候,酒 “雨镇上有几个袁老头 他不来,又咋样?”
靠窖,百样佳肴靠调料嘛!这粉,绝就绝在调料上。 是的,就是袁老头儿不来,也不会影响夫妻粉生意的。夫妻粉名声在外,就是换了鱼汤,一般人
咋绝 酱油醋,葱姜蒜,味精白糖辣子面。这些普通的玩意儿它都下,自不必说。可有两样东西, 马上也不会就吃得出来。特别是那一群一群来雨镇旅游、公干的人,他们晓得个啥?可是,鲍大勺还
却是外界人不大晓得的,那就是娃娃椒和雅鱼汤。 是不愿这么做。
娃娃椒是离雨镇十五里地青溪山上的特产。 一般的椒, 一粒就是一粒,可娃娃椒大粒上还背着 婆娘拗不过他,最终只好骂一句了事:“你狗日连这点形势都看不清,早晚有你着辣的时候!”
个小粒,肉头厚,润色好,油气重,不但麻味浓,还有一股醉鼻舒肺的特殊香气。这娃娃椒在青溪山 婆娘的话真还说准了。不到两月,鲍大勺碰到了难事:由于农村的承包越来越彻底,青溪山的林
上只有几十棵树,夹杂在遍坡遍岭的普通野椒之中;而且,还专爱往那悬崖峭壁上长。 坡划给了十户农民。要吃娃娃椒,只剩一条路:买。可是,现时的物价,又兴自调了。物以稀为贵,
第 2 页 共 4 页
{#{QQABCQSAggAIQBBAAAgCUQUACAMQkAAAAKoOABAMoAIAgBFABCA=}#}
物以需为贵,娃娃椒对于鲍大勺来说,既需又稀,因此,人家就拿竹扛敲他了。要三十块钱一斤。天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
哪!比以前整整多了五倍。 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这事使鲍大勺很伤心。那十户农民,可以说每回到雨镇赶场,都要吃他的粉,吃过了都不止一次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
地竖起大拇指连声称道,如何如何的好,说鲍家两口子的品性也好,没有因为有块金招牌,就黑起心
正。
肠要食客的高价。可是,这些人的脸,朗个一下子都变了呢?手头有点娃娃椒,熟人熟事的,就能厚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起脸皮说出那么高的价!(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A.小说开头从粉摊写起,设施简陋,生意红火,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桃木压漏”的描写巧妙点染出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老店的特色。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鲍大勺配调料时,用屁股抵着门扇,连他婆娘都不许看,这照应了前文的“几代单传”,也增添了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夫妻粉的传奇色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C.袁老头儿是粉摊的常客,也是小镇的美味鉴赏家,他对夫妻粉的盛赞维护了粉摊的招牌,却引发了
A.“藏室”是藏书和档案之所。“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
夫妻两人的争执。
指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D.农村落实承包责任制,放开物价后,卖娃娃椒的农民跟着涨了价,小说结尾反映了鲍大勺面对社会
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系着丝绳的短箭,因系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
变革猝不及防的心理。
C.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
7.文中插入对娃娃椒和雅鱼的叙写,对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D.孝文,是谥号。汉孝文帝是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A.这两段文字叙述了娃娃椒和雅鱼的特点,侧面衬托出鲍大勺谋生的艰辛、开店的诚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B.娃娃椒只生长在青溪山上,为后文青溪山林划给农民后,鲍大勺只能高价购买做铺垫。
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
C.既要到山崖上采椒,又要到江水里捉鱼,采配费时费力,交代了粉摊只卖半天的原因。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D.椒专爱往悬崖峭壁上长,鱼专生于激流石穴中,两者象征了当地人民迎难而上的精神。
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从侧面烘
8.本文中夫妻俩的对话,在语言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托了老子的见识远超常人。
9. 如果作者续写,鲍大勺最终是否会依从婆娘的话,改变夫妻粉的调料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
C.老子写了 5000 多字的《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之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
理由。(6 分)
的下落。
D.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学习儒学的人贬斥老子的学说。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
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14.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3 分)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
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
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唐】方干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 凉月照窗鼓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第 3 页 共 4 页
{#{QQABCQSAggAIQBBAAAgCUQUACAMQkAAAAKoOABAMoAIAgBFABCA=}#}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 首联诗人举目所及皆异地之景,引发思乡之情,“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 A.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
抬手低眉间有着深深的感伤。 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B. 第二联诗人写景寄情,以鹤、蝉自况,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 B.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
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 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
C. 泛觞是古时一种宴饮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的气氛之中,也完全从孤独失落的情绪 C.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
中解脱出来,变得洒脱了。 崖惊风。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
D. 尾联诗人将仕途多阻、身处异乡的隐痛和盘托出,末句以“身羁旅”与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 D.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
又回扣诗题“旅次”二字。 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16. 唐代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以“清奇”二字评价方诗,“清”指清丽的风格,“奇”指奇巧的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A.“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B.“君子之仕,行其义也”
C.“上古君王,为政好德” D.“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11 分)
(1)《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对真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信仰等迫切而热烈的追求。 21.为组织好研讨活动,年级学生会决定邀请本校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给予指导,下面是其邀请函正
(2)《大学之道》 中的“_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 文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修改。(6 分)
“___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事物原理的推究,才能获得知识。 ①为提升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②陶冶审美情操,③我们将围绕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研
(3)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 究为主题,④操办一场专题研讨会。⑤您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贵校获得了极高的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誉,⑥深受学生喜爱和敬佩。在此,⑦我们特邀您担任此次活动的指导老师,⑧衷心希望您能从百忙
之中拨冗抽身出席,⑨恭候您莅临指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小题,9 分)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壳成 18~20 题。 22.经典阅读(5分)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 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5分)
们不就能 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 脂砚斋对凤姐的评价较为全面,既赞“凤姐无私”,也言其“可怕可畏”,又贬其“奸酸刻薄”,
被庄子拨弄得 ,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 还评其“极不义气”,更称其为“贾宅第一罪人”。
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他总在 (1)凤姐原名______________,为贾府_____________的妻子。(2分)
一些地方吓着我们,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2)请从脂砚斋对凤姐的评价中任选一种,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
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横馘” 四、写作(60 分)
的哲人身上啊!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 )谁不想通 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
过世俗的权力,来 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
大木头削减至更短更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往负大木头前行的人将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从而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
A.无所适从 体验 手足无措 杠杆
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
B.无法呼吸 体验 神魂颠倒 统治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针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确
C.无所适从 验证 神魂颠倒 杠杆
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D.无法呼吸 验证 手足无措 统治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CQSAggAIQBBAAAgCUQUACAMQkAAAAKoOABAMoAIAgBFABCA=}#}高二上 9月月考语文测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项,“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错,原文说的是“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
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C
项,“不能有任何作为”错,由原文“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
可知,庄子的超然是指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不是指行动。D项,“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
想”错,由原文“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
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可知,墨子追求和
谐社会的理想是与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的。
2.【答案】A
【解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无中生有。由原文“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
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可知,文中并没有提及以哪个
流派为主。
3.【答案】D
【解析】由原文“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可知,材料一的第一个
分论点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D 项论证的是材料一的第二个分论
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4.【答案】①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②论证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每点 2分)
【解析】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第二段说的是中国
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都是在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
质与意义,所以从论证结构上来看,材料一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论证方法上来看,材料
一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采用了例证法,以《易经》《道德经》《庄子》为例;采用引证
法,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等。
5.【答案】①要有善良仁慈之心,追求道德完善。
②胸怀宽广,要有宽恕之心。
③追求高远,要以天下为己任。
④要讲究孝悌,营造和谐社会。(每点 1分)
【解析】
结合“首先要有孝悌之道”可知,我们要讲究孝悌,营造和谐社会。结合“孔子的‘仁’,
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
老爱动,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分析可知,要有善良仁慈之心,追求
道德完善。结合“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
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
不断进取”分析可知,既要胸怀宽广,又要有宽恕之心;既要追求高远,又以天下为己任。
6.【答案】C
7.【答案】D
8. (1)多处运用方言,如“伸抖”“着辣”等,体现地域特色,富有乡土气息。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CQSAggAIQBBAAAgCUQUACAMQkAAAAKoOABAMoAIAgBFABCA=}#}
(2)穿插引用民谚俗语,如“马要鞍装,人要衣裳”“桌椅吱嘎,篷子补巴”等,增加了语言
的趣谐性。
(3)纯用口语,多用问句,表现了夫妻俩拌嘴的生活气息。
(4)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答满3点得6分,每点2分)
9. 不会改变。
理由:(1)鲍大勺是个恪守传统的人,而改变调料违背了祖训。
鲍大勺视 袁老头为知音,非常在意顾客的用餐体验。
(3)鲍大勺认为十户农民“厚脸皮”,所以不会仿效。
(4)作者借此肯定在商品经济浪潮中坚守传统的做法。
会改变。
理由:(1)鲍大勺在妻子面前赔笑让步,口气已经变软。
(2)除了袁老头,其他人也吃不出差别。
(3)娃娃椒价格大幅上涨,难以维持原来的配料。
(4)作者借此表达对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世道人心的思考。
(仅给出“不会改变”或“会改变”不得分,给出看法且答出3条理由得6分,每点2分)
10.【答案】 B
【解析】 “吾知其能飞”“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三者句式一致,且均结构完整,各自
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A、C两项。“走者”“游者“飞者”分别对应前面的“兽”“鱼”
“鸟”,作三个句子的主语,所以应在三者前断开,据此排除 D项。故选 B。
11.【答案】C
【解析】“位高于太师”错。古代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傅位次于太师。
12.【答案】A
【解析】“这跟儒家……的思想完全相同”错误。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得志时做官,但是不得志时是不同的。儒家主张
不得志时要加强个人修养,老子认为不得志时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13.【答案】(1)我听说,好的商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
他的容颜相貌好像很蠢笨。(三个重点词一个 1分,句意 1分)
(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并在一起五百年后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
称霸称王的人出现。(三个重点词一个 1分,句意 1分)
【解析】(1)“贾”,商人。“虚”,空,空虚,此处译为“什么东西都没有”。“盛德”,高尚
的品德。
(2)“合”,合并。“离”,分离。“霸王者”,称王称霸的人。
14.【答案】 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②见周之衰,乃遂去。
③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每点 1分)
【解析】“隐君子”即“隐居避世的人”,从文中找出能表现老子“隐君子”的内容即可,如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见周之衰,乃遂去”“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莫知其所终”。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宇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到了
周,想向老子请教礼。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制定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CQSAggAIQBBAAAgCUQUACAMQkAAAAKoOABAMoAIAgBFABCA=}#}
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好的
商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颜相貌好像很蠢笨。
抛弃你骄傲自满的作风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做作的情态神色和放荡的志向,这些对你自身都
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
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用网去捕获它,会游的可以用钓鱼用的
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它能驾着风云升上天空。
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住了很久,看到周朝衰微
了,于是就离开了。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真意,共五千多字,然后离去,没有人知
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菜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功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所以长寿。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时曾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
起,合并在一起五百年后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有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老子是一个隐居
避世的人。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
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印的
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学习儒学的人也贬斥老子的学说。“志向不同的人不
会在一起共事”,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吗 老子认为,顺应自然,无所追求而使百姓得到感化;
清虚宁静,无欲无为而使百姓变得正直。
15. 【答案】C
【解析】C.“也完全从孤独失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变得洒脱了”错误。从“倦”和“迟”
这两个字可知,诗人并未从孤独失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故选 C。
16. ①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设体现“清”。选用“鹤”“蝉”“凉月”“澄泉”等意象,
描绘了清秀风雅的画面,营造出清丽脱俗的意境风格。
②情感表达上追求清远闲适的人生境界。诗人倦于人世浮沉,牵挂故园,尾联更是传达了对
江南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侧面反映了诗人渴望恬静安宁的心态。
③炼字追求“奇”。“投”“曳”“迟”等词的选择独具匠心。比如,“泛觞迟”的“迟”
字,点出诗人对着泉流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坐出神的情态。
④造境手法平中见“奇”。颔联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叫着
飞过别枝,绘声绘色,传神逼真,使读者身临其境。(答 3 点得 6分,每点 2分,但 3 点中
必须涉及风格和手法,3点中只涉及风格或手法,最高得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颔联“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和“凉月”“澄泉”,以飞翔的鹤、清啼的
蝉、清凉的月、澄澈的泉,描绘了清秀风雅的画面,营造出清丽脱俗的意境风格。
尾联“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可知,诗人仕路坎坷迟迟不能平步青云去,
梦回江南半生漂泊此身仍旅羁,从侧面反映了诗人渴望恬静安宁的心态。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CQSAggAIQBBAAAgCUQUACAMQkAAAAKoOABAMoAIAgBFABCA=}#}
颈联“澄泉绕石泛觞迟”,“泛觞”是一种游戏,古时候,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
沟中,宴会时,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飘到谁的面前,就该谁饮酒。饮宴游戏,高朋
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气氛之中,却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对着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动的
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幅寡言少欢的神态,“泛觞迟”的“迟”字,既写景,又出情。
从写景角度而言,颔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对蝉声的描写更有独到之处,是蝉
在飞行过程中的叫声,不仅蝉有动势,而且声有特色:诗人捕捉的是将止而未止的蝉声,这
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视听结合,能诱发读者的想象。
17.【答案】(1)朝闻道 夕死可矣 (2)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3)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每空 1分)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无法呼吸:因为(激动、
恐惧等)而感到呼吸困难。从后文中“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可知,此处是强调不知
怎么办才好,应用“无所适从”。
第二空,体验: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验证:经过检验得到证实。从后文“我
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可知,文中强调亲身感受,应用
“体验”。
第三空,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神魂颠倒:精神恍惚,颠三倒四,
失去常态。一般形容迷恋某种事物而精神恍惚。从文中“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他总在一些地
方吓着我们”可知,此处表达的是没有办法理解庄子而感到慌乱,应用“手足无措”。
第四空,杠杆:①简单机械,是一个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杆。②比喻起平衡或调控作用
的事物或力量。统治:控制;支配。在文中,作者是要表达一个人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对
社会的调控。此处是将“杠杆”用作动词,应用“杠杆”。故选 A。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序不当的语病:
(1)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应该是先“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才导致“我们惊魂
甫定,便会发现”。
(2)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先要开阔眼界之后才会扫清俗情。故应是“我们的视界为之
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只有D修改正确。故选D。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填入句子的位置,其与“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所表达意
思类似,也就是借助世俗权力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A.句意: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得到人才。这句经典指出了人才对于治国经邦的重要性。
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B.句意:君子出来做事,是为了尽道义。强调拥有了权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符合
题意。
C.句意:上古君王,喜欢用道德治理国家。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D.句意:神飞八极之外,心游万刃高空。意思是诗人进行艺术创作时,思想可以纵横驰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CQSAggAIQBBAAAgCUQUACAMQkAAAAKoOABAMoAIAgBFABCA=}#}
骋不受时空的限制。强调思想的自由,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1.【答案】 (1)③删去“围绕”或者删去“以……为”;(2)④将“操办”改为“举办”;
(3)⑤将“贵校”改为“我校”;(4)⑧删去“拨冗”或“从百忙之中”“抽身”。
22.【答案】(1)王熙凤;贾琏(一空 1分)
(2)示例:事件——秦可卿死后,宁国府无人能担起操办丧事的担子,王熙凤不畏困难,
答应贾珍请求,协理宁国府,整治丧事,不偏于爱恶,确立规矩,秉公办事,将宁国府无头
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端,短时内一概都解决了。
结论——熙凤因无私而能更好地施展才华,也得到了阖府上下的称赞,因而评熙凤无私是有
道理的。(答出事件得 2分,准确评价得 1分。)
23.【写作指导】
本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给出的是材料,第二部分给出的是任务和要求。
第一部分由两则材料组成,一则直接说理,出自传统儒家经典《论语》一则借助寓言形象
说理,两则材料有同有异。第一则材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读书人不
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联系现实思考,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
命运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青年学子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勇于担当,勇于奋斗。第二则材料中的
“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紧承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奋斗的过程是艰难的,负重前行步
履维艰。因而有人不断将背负的大木头“削减至更短更小”,以获得暂时的轻松,可一旦遇到
凭借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便被拦下、不能再继续前行。背负的“大木头”象征着前进路
上的种种磨难,也象征着自身的种种责任和使命,而这些正是前行路上必须肩负的重量,对其
不放弃、不抛弃,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有可能成为我们前进路上重要的助力。综合两则材料可
知,二者都强调了“担当”“奋斗”,这就是立意的方向。
第二部分给出的是任务和要求。“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意味着
审题时必须综合考虑两则材料,不可只择其一;“请针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谈谈自己
的看法”,即要求考生对两组示范性的词有所辨析,可以是具体的语句体现,也可以是行文思路
中的体现。行文时可从材料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过程中注意结合古今的
典型事例及思想理论。
【参考立意】:
①负重奋斗使生命更精彩
②青年人当担负使命,负重奋进;
③减重获得一时轻松,却行而不远,负重前行终致远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CQSAggAIQBBAAAgCUQUACAMQkAAAAKoOABAMoAIAgBFABCA=}#}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CQSAggAIQBBAAAgCUQUACAMQkAAAAKoOABAMoAIAgBF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