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来表达。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对待小动物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图文结合,看懂图意,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童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故事的童趣。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走近作者: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怎么知道的,在哪儿找到的?)读书非常用心,我们来看课文的下方有一行标出的文字就是注释,注释中告诉我们,本文的作者是郭风。这就是作家郭风,他是个儿童作家,为我们少年儿童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郭风爷爷去他的故乡,看渡口旁的枫树,看枫树上的喜鹊。大家齐读课题。
二、识字。
小小喜鹊叫喳喳,它们都来识字啦~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山冈渡口遮蔽答案绿荫撑船懂得拼音字母)
1.同学们注意,山冈的冈,读一声,同我们学过的“钢铁的钢”“刚才的刚”读音相同。撑船的撑,卷舌音。同我们生活中的“撑船”“撑伞”发音完全相同(图片出示)跟老师读。(先一个人读,然后开火车,教师纠正发音,再请一位来读)
2.词语宝宝有礼貌,摘帽行礼来问好。去掉音节,你能读准吗?
3.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跳出来同大家见面了,离开了词语的帮助,你还认识它们吗?
4.我们常说识记生字有方法,我们才能记住它。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
(1)先别着急,仔细看:变?发现了什么?原来这几个生字里面都
藏着我们曾经认识过的熟字朋友呢!你能像老师这样把熟字朋友和生字朋友一起介绍出来吗?(度+氵就是渡,渡口的渡)用了加一加,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让我们记住了几个生字。
(2)看到这两个字,会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哪个熟字?“每”“刚、钢”是呀,用减一减,也就是熟字去偏旁的方法,我们就能记住这两个字了。
5.看图识字“渡口、渡船、渡口对岸”。看,窗外的景色多美呀!你能找到这几个地方吗?(学生找)让我们一起到这几个地方看一看。渡口是乘船过河的地方,这是渡船,渡口对岸就是和渡口对过的地方,山冈就是远处不高的山。你看,借助插图来记忆和理解,印象非常深刻。
6.板贴大枫树,随文识字“荫、蔽”:同学们,这两个字的偏旁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同植物同花草有关系。)
(1)我们来看,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这两句话中含有这两个生字,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读文章,边想象画面,想象一下这描述的是一棵怎样的枫树?【板贴:想象画面】(生读)说它又高又大,有什么根据吗?(像一把打伞)是啊,枝繁叶茂,树冠很大,才能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太阳伞。【板贴:大枫树】能带着对大枫树的赞美之情,来朗读吗?
(2)现在,我们把自己想象成是在渡口大树下走来走去的人们,每当走到这棵大树下,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 1:头上像有一把伞,很凉爽)你还能感觉到有日晒吗?(我们感觉不到日晒了,是因为“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由此可见,蔽的意思是被植物遮挡了,所以“荫和蔽”都是草字头。用偏旁表意的方法,再次理解和识记了生字;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到了枫树的茂盛。)三、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思考: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2.伸出小手跟老师在黑板上书空。
3.在语文书上描 1写 2。
四、学习课文:
1—4自然段。1. 我们来看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是呀,文中反复说“我喜欢”,我喜欢的究竟是什么呢?(出示带有喜欢的四句话。)
(1)第一句: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
(2)第二句: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3)第三句: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
(4)第四句:我真是喜欢极了。
2.理解喜欢,学生板贴:鸟窝、小喜鹊、喜鹊妈妈。这四句话,请一位同学来读,另一位同学来贴。(贴的同学注意:你听到她读喜欢什么,你就贴什么。)
3.第四句话,应该贴什么呢?我们联系这句话的下文来思考
4.再来看这四句话,你还发现了什么?(课件可以变红)是呀,随着时间的推移,喜欢的程度逐渐加深。你能体会着读一读吗?
(1)指导第一句:生先读,师:如果你能将“枫树和喜欢”再重
点强调一下就好了,因为在这句话里,我喜欢的是枫树。
(2)指导第二句:是呀,一个极字,让我们感受到感情加深了,我喜欢枫树,更喜欢喜鹊的窝。更喜欢的感情怎么朗读?“极”的语音可以拖长,你来试一下。
(3)指导第三句:一个是的,再次强调我喜欢喜鹊的窝。
(4)指导第四句:喜欢极了已经表示感情很深厚了,真是喜欢极了,作者对鸟窝里的六只小喜鹊,爱得那么深。谁来表达我的喜欢之情?(生读:我真是喜欢极了)我真是,的确是,真字要强调一下。
(5)在这几段文字中,还有两个词,不带喜欢,却流露着喜欢,能找到吗?【板贴:喜鹊阿姨,喜鹊弟弟】在“我”眼中,喜鹊不再是普通的鸟儿,而是“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足见“我”对他们的喜爱。
五、学文 5—12,想象对话,想象写话。
1.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 5——12段,把作者听到的内容,也就是小喜鹊和妈妈的对话用横线标画出来。(回顾一下默读的要求: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
2.第一次出示两组对话:“鹊!鹊!鹊!”喜鹊阿姨教道。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问喜鹊弟弟: “鹊!鹊鹊鹊?”喜鹊弟弟一齐快乐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
3.是这样的两次对话吗?【旁白变成水印,】
(1)老师来读喜鹊阿姨的话,同学们来读喜鹊弟弟的话。
(2)女生来读喜鹊阿姨的话,男生来读喜鹊弟弟的话。
4.这么悦耳的叫声,让你想象到了什么?(原来喜鹊妈妈是在教拼音啊)
5.看标点,你还发现了什么?同样的话,为什么喜鹊妈妈是感叹号,小喜鹊是逗号呢?(喜鹊妈妈说话有力量,而小喜鹊正在牙牙学语,说话还不清晰,长一声短一声的,一个字母不知学多少遍呢。这幅画面多么温馨,谁能读出来。我读喜鹊妈妈,你们读喜鹊弟弟?)
6.喜鹊真会讲汉语拼音吗?(不会)是因为作者因为对它们喜欢的感情深厚,而产生的想象罢了。【板贴:想象对话】
7.听到这悦耳的声音,作者又想象到了什么?
8.仔细看,又发现什么了?(小喜鹊说的话标点变成了!)为什么呢?(变红“一齐快乐”!)(喜鹊一家在枫树上生活得自由自在,所以喜鹊弟弟兴奋而又快乐。能读出来吗?咱们六个六个地来读好不好?)六、拓展训练,落实课后题。同学们,喜鹊妈妈和喜鹊弟弟其实都只会发一个简单的音节“鹊”,为什么在我听起来却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呢?其实,源于作者天真的想像,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大胆想象,也一样懂得“鸟言兽语”。看,喜鹊阿姨捉虫子来了。喜鹊弟弟什么意思你懂吗?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出来吧。【板贴:想象写话】
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 ”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我知道,她是在说:
七、汇报交流,全课总结。
1.学生读自己的写话。
2.大自然就是这样美好而又和谐,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去表达,相信你的故事一定会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