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四章 第一节 课时2
你能说出夏季我国哪种自然灾害多发吗?
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的成因。
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的类型及区别。(综合思维)
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及过程。(区域认知)
1
2
运用资料,分析防御洪涝灾害的措施。(人地协调观)
3
阅读课本P89思考下列问题:
1. 洪水灾害的概念
2. 雨涝灾害的概念
1. 洪涝灾害的类型
(1)洪水灾害
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洪涝灾害的类型
1. 洪涝灾害的类型
(2)雨涝灾害
是指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洪涝灾害的类型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1. 自然原因
(1)流域状况——降水强度大小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汇水速度快,易形成洪水
(1)流域状况——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快,易形成洪水
1. 自然原因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1)流域状况——土壤含水率高低
土壤含水率高,汇水速度快,易形成洪水
利于下渗
1. 自然原因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不利于下渗
(1)流域状况——植被覆盖率高低
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易形成洪水
利于
下渗
不利于下渗
1. 自然原因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2)水系状况——支流多少
支流多,汇水时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如扇形水系)。
1. 自然原因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2)水系状况——河道曲直
河道弯曲,排水速度慢,易形成洪水。
1. 自然原因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2)水系状况——河谷坡度
坡度大,排水速度快,不易形成洪水。
1. 自然原因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2)水系状况——入海口宽窄
入海口狭窄,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
1. 自然原因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2. 人为原因
(1)破坏植被
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2)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洞庭湖面积变化
2. 人为原因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因素 影响
自然 原因 流域 状况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 汇水速度加快,易形成洪水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水系 状况 支流多少 特别是扇形水系 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
河道曲直 河道弯曲
河谷坡度 地势低洼、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宽窄 入海口狭窄
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人为 原因 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导 思
2021年6月28日,黑龙江干流及支流呼玛河、嫩江干流、额尔古纳河以及南方地区重庆三峡区间支流御临河、安徽长江下游支流秋浦河、江苏太湖周边大运河、浙江甬江支流西大河、福建闽江支流建溪等共17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黑龙江干流鸥浦至张地营子乡及长发屯江段、额尔古纳河干流室韦河段超保。
1.[区域认知]分析洪涝灾害在我国多发的地区。
答案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2.[地理实践力]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答案 因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导 练
(2022·云南玉溪期中)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完成1~2题。
1.影响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A.气候、植被 B.气候、地形
C.植被、土壤 D.地形、土壤
√
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和地形,降水量大且集中,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涝灾害,B正确。
植被、土壤对洪涝灾害的形成影响较小。
2.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图中与洪涝灾害的形成直接相关的环节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由上题分析可知,降水量大,下渗少,形成的地表径流多,易发生洪涝灾害;图中①是水汽输送,②是陆地降水,③是地表径流,④是地下径流,所以与洪涝灾害的形成直接相关的环节有②③,B正确。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A.川江河段
B.长江下游河段
C.荆江河段
D.金沙江河段
√
读图可知,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4.该河段洪涝多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
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
1. 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
气象卫星
风云四号卫星云图
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2.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1)工程措施
修筑堤坝
疏浚河道
修建水库
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2.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1)工程措施
开挖分洪道
开辟分洪区
退耕还湖
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2.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2)非工程措施
防洪预警机制
防洪应急预案
洪泛区建设管制
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防洪准备
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准备逃生物资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应急
能逃脱
不能逃脱
抓住漂浮物,尽量不
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顶
部、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远离电线杆、电线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中的救助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抛救生圈、救生衣等,
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科学控水或进行人工呼吸
导 练
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A.修建分洪区 B.洪泛区加强土地管理
C.推行防洪保险 D.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
修建分洪区属于防洪工程措施,洪泛区加强土地管理、推行防洪保险、建立洪水预警系统都属于非工程措施。
2.洪水来临时,下列应急方法错误的是
A.爬上大树
B.爬到电线杆上
C.抓住木板等漂浮物
D.尽量跑到高坡上
√
爬到电线杆上虽然逃离了洪水的袭击,但面临触电的危险。
2016年6月14日,有五名旅游爱好者在广东韶关天池山登山
时,突遇山洪暴发,由于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其中四人不幸遇难。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
6、7月为我国南方雨季,雨季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大,不宜去山区探险旅游。
4.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
山洪突发性强,速度快,且有异于一般洪水,应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