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1
一、地 震
1.概念
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
地震的形成
2.地震构造
A
C
E
B
F
D
震源
震中
等震线
震源深度
震中距
地震波
地 震
3.衡量地震的指标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震级
地 震
3.衡量地震的指标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烈度
地 震
3.衡量地震的指标
①震级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②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③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④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⑤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震级
烈度
地 震
{5DA37D80-6434-44D0-A028-1B22A696006F}指标
主要影响因素
震级
地壳运动
烈度
震级越高,烈度越大
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
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
地质条件越稳定,烈度越小
建筑质量越好,烈度越小
衡量地震的主要指标
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
(1)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减灾意识。
(2)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
(3)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4)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5)加强国际合作等。
地震仪的工作原理
小知识
练习
某年5月22日0时5分,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36.9 °N,121.9 °E)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关于此次地震的等震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甲地为震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震级a>b>c
B.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处大
C.通常情况下,②处比①处先感觉到地震
D.通常情况下,甲地为地震烈度最大区
√
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
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二、地震波
1.概念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
2.类型
(1)纵波
传播方向和震动方向相同。
(2)横波
传播方向与震动方向垂直。
3.特征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地震波
速度
通过介质
纵波
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
横波
慢
固体
地震波
4.意义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深度/km
0
1000
6000
2000
3000
4000
5000
3
6
9
12
15
速度/(km·s-1)
33
莫霍面
2900
古登堡面
地幔
地核
地壳
内核
外核
地震波
地震波的应用
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分布以及与大型工程建设相关的近地表地层的复杂结构等。
(1)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2)在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人们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规律,来确定被研究岩层的岩性及油气资源状况,从而为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地震波的应用
(3)工程探伤
在工程施工中,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施工方式不规范、工序不严格等诸多因素,会给隧道、桥梁等工程带来质量隐患,因此常用“地震CT”对工程进行探伤。
(4)地震时感觉的差异
由于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因此在地震发生时,如果人在陆地上,那么会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才会感到前后左右摇晃;如果人在水中(湖面、海面),则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练习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地震预测手段之前,用地震波预警争取时间,将是当前减少地震伤亡的主攻方向。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之后,在地震波到达受害地表、造成破坏之前发出警报。地震波在介质改变时会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并在交界面上产生折射、反射等现象,这些特性被用来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1.[综合思维]地震预警是依据什么进行的?
答案 地震波。
答案 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2.[综合思维]地震波有哪些类型?它们的传播特性有何不同?
答案 我们根据地震波的特点(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在进行地质勘探时,如果探测到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了变化,就可以反推地下物质组成等发生了变化,进而确定某地的地下是否存在矿产资源,存在哪种矿产资源,并进一步估算矿产资源的数量。
因为地下石油以液体状态存在,所以当地震波经过含石油资源的地层时,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下降。
3.[地理实践力]目前人类已经能够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下矿产资源,请说出其中的原理。当地震波经过含石油资源的地层时,横波和纵波的波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为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雅安市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主要考虑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
√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烈度是综合了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建筑物抗震系数等数据综合得出的结果,故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主要考虑烈度。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