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壁山区来凤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壁山区来凤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28 13:17:59

文档简介

来凤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卷
难度:0.42 区分度:0.2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时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答题。
3、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相应题号下的正确答案标号涂黑。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能源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化学与能源紧密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 氢能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
C. “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能源 D. 大力发展太阳能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2.已如: (NH4)2CO3(s)=NH4HCO3(s)+NH3(g) △H =+74.9 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S<0 ,△H>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根据△H与△S综合考虑
D.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3.氢气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CO(g)+H2O(g)CO2(g)+H2(g) △H<0,为了提高氢气在平衡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 C.更换更高效催化剂 D.减小CO的浓度
4.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2SO2(g)+O2(g)??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煅烧硫铁矿(主要成分FeS2)可获得SO2,将矿石粉碎成细小颗粒可以提高矿石利用率。
B.已知该催化氧化反应K(300 ℃)>K(350 ℃),则该反应正向是放热反应
C.采用正向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使反应明显加快
D.工业生产中,采用的压强越高,温度越低,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5.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B.由H2、I2、 HI三种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煅烧粉碎的硫铁矿有利于SO2生成
D.配制FeCl2溶液时加入少量铁屑
6.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以Ni/Al2O3为催化剂,由CO2和H2转化为产品CH4的反应历程,其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反应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B.温度越高,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一定越好
C.在反应历程中,H—H与C==O断裂吸收能量
D.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7.在不同条件下,用氧化一定浓度溶液的过程中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内,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
B.由曲线②和③可知,pH越大,的氧化速率越快
C.由曲线①和③可知,温度越高,的氧化速率越快
D.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8.甲醇(CH3OH)-空气燃料电池(DMFC)是一种高效、轻污染的车载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子由甲电极经导线流向乙电极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OH--6e-CO2+5H2O
D.b口通入空气,c口通入甲醇
9.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 + 2Ag + 2NaCl=Na2Mn5O10 + 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g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反应式:5MnO2 + 2e-=Mn5O102-
C.该电池中电子的移动方向是:Ag→盐溶液→MnO2
D.Cl-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10.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 b 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D.a>b
1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
B.500℃、30MPa下,将0.5mol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则H2SO4(aq)+Ba(OH)2(aq) = BaSO4(S)+2H2O(g) △H>2×(-57.3)kJ·mol-1
D.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的△H=+566.0 kJ/mol
12.化学反应N2(g)+3H2(g) 2NH3(l)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ΔH等于(  )
A.+2(a-b-c) kJ·mol-1 B.+2(b-a) kJ·mol-1
C.+(b+c-a) kJ·mol-1 D.+(a+b) kJ·mol-1
13. 为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发电厂试图采用以下方法将废气排放中的CO进行合理利用,以获得重要工业产品。Burns和Dainton研究发现Cl2与CO合成COCl2的反应机理如下:
①Cl2(g) 2Cl (g)快;
②CO(g)+Cl (g) COCl (g)快:
③COCl (g)+Cl2(g) COCl2(g)+Cl (g)慢。
反应②的速率方程v正=k正c(CO)×c(Cl ),v逆=k逆c(COCl ),k正、k逆是速率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
B. 反应①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③的活化能
C. 要提高合成COCl2的速率,关键是提高反应③的速率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同时提高COCl2(g)的平衡产率
14.CH4与CO2重整生成H2和CO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CH4(g)+CO2(g)2H2(g)+2CO(g) ΔH=+247.1 kJ·mol-1
H2(g)+CO2(g)H2O(g)+CO(g) ΔH=+41.2 kJ·mol-1
在恒压、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n(CH4)∶n(CO2)=1∶1的条件下,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有利于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
B.曲线A表示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C.相同条件下,改用高效催化剂能使曲线A和曲线B相重叠
D.恒压、800 K、n(CH4)∶n(CO2)=1∶1条件下,反应至CH4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改变除温度外的特定条件继续反应,CH4转化率可能达到Y点的值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每空2分,共10分)
Ⅰ、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已知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以NO2作氧化剂,反应生成N2(g)和气态的水,据下列的2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N2(g)+2O2(g)= 2NO2(g) △H= +67.7kJ/mol
N2H4(g)+O2(g)=N2(g)+ 2H2O(g) △H= -534kJ/mol
试写出气态肼(N2H4)与NO2反应生成N2(g)和气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Ⅱ、某温度时,在2 L密闭容器中,三种气态物质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可得: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 min,用Y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X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在密闭容器里,通入a mol A(g)和b mol B(g),发生反应A(g)+ B(g)= 2C(g),当改变下列条件时,会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充入氦气
③加入催化剂 ④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增加A(g)的物质的量
16、(每空2分,共18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Ⅰ、如图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 molNH3(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如化学键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单位kJ/mol。若已知下表数据,试根据表中及图中数据计算N-H的键能________kJ/mol(用含a、b的式子表示)
化学键 H-H
键能/kJ/mol a b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K 有关物质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s
酸性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93 2 0.02 4 0.1 0 t1
B T1 2 0.02 3 0.1 V1 8
C 313 2 0.02 V2 0.1 1 t2
(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_(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__、T1=_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2=________。
(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0~8 s内,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_。
17. (每空2分,共16分)回答下面各题。
Ⅰ.近年我国大力加强温室气体CO2催化氢化合成甲醇技术的工业化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
已知:CO2(g)+H2(g)=H2O(g)+CO(g) H1=+41.1kJ/mol
CO(g)+2H2(g)=CH3OH(g) H2=-90.0kJ/mol
则CO2催化氢化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可以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 CH3OH(g)
(1)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
A. 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 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不变 D. 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2)如表所列数据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②由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的 H____________0(填“>”、“=”或“<”);
③某温度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mol/L,则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
(3)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
a.增加CO的浓度 b.加入催化剂 c.升温 d.加入H2 e.加入惰性气体 f.分离出甲醇
Ⅲ.在一定条件下, A(g)+3B(g) C(g)+D(g) H=-49.0kJ/mol,体系中A的平衡转化率(α)与L和X的关系如图所示,L和X分别表示温度或压强。
(4)X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5)判断L1与L2的大小关系:L1___________ L2 (填“<”,“=”或“>”)。
18.(每空2分,共14分)二甲醚(DME)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
①CO(g)+2H2(g)CH3OH(g) ΔH1=-90.7 kJ·mol-1 K1
②2CH3OH(g)CH3OCH3(g)+H2O(g) ΔH2=-23.5 kJ·mol-1 K2
③CO(g)+H2O(g)CO2(g)+H2(g) ΔH3=-41.2 kJ·mol-1 K3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ΔH=________kJ·mo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用K1、K2、K3表示)。
(2)下列措施中,能提高(1)中CH3OCH3产率的有________。
A.使用过量的CO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3)一定温度下,将0.2 mol CO和0.1 mol H2O(g)通入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③,5 min后达到化学平衡,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为0.1。则0~5 min内v(H2O)=________,CO的转化率α(CO)=________。
(4)将合成气以=2通入1 L的反应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H2(g)+2CO(g)??CH3OCH3(g)+H2O(g) ΔH,其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ΔH<0 B.p1>p2>p3
C.若在p3和316 ℃时,起始时=3,则平衡时,α(CO)小于50%
(5)采用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Cu Mn的合金),利用CO和H2制备二甲醚(DME)。观察图2,当约为________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1 2 3 4 5 6 7
C C B D A B B
8 9 10 11 12 13 14
B C A D A D D
来凤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答案
15、 (每空2分,共10分)
Ⅰ、2N2H4(g)+2NO2(g)=3N2(g)+ 4H2O(g) △H= -1135.7kJ/mol;
Ⅱ、3X+Y2Z;0.025mol/(L.min);30%;③④
(每空2分,共18分)
Ⅰ、N2(g)+3H2(g) 2NH3(l) △H= -92kJ/mol;(3a+b+92)/6;
Ⅱ.(1)浓度; 1 ;293; BC ;3 (2)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8.3×10-4 mol·L-1·s-1 
(每空2分,共16分)
Ⅰ.CO2(g)+3H2(g)=H2O(g)+CH3OH(g) △H= -48.9kJ/mol;
Ⅱ.CD;(2)略;<;250;df;Ⅲ.温度;>
(每空2分,共14分)
(1)-246.1 K·K2·K3 (2)AC
(3)0.003 mol·L-1·min-1 15% (4)AB (5)2.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