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杨》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杨》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8 15:4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学习三篇通讯,了解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优秀事迹,感受他们的人生情怀。
1
了解新闻基本知识,学习新闻通讯和新闻评论的基本写法,提升媒介素养。
2
学习新闻通讯生动形象的语言、选取典型事例和细节来刻画人物精神的方法。
3
关注身边或媒体中的普通劳动者, 学会撰写劳动人物的先进事迹文章。
4
—— 学习目标 ——
深入了解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优秀事迹。
1
学习通讯采集新闻资料、报道新闻人物、传达社会观念的基本特点。
2
新闻通讯的语言特色及行文布局的特点。
*
—— 学习重点 ——
—— 学习难点 ——
诵读、讨论、点拨、实践
1
导读分析法:教师给出导读思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分析。
2
3课时
*
读写互促法:以阅读任务带动写作热情,以写作任务促进阅读深入。
3
—— 教法与学法 ——
—— 学习课时数 ——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了解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优秀事迹,感受他们的人生情怀
一、情境导入
这些分别是谁说的,他们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他们又有哪些事迹?
“我们售货员要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二、学习活动
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并简要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了解熟悉课文基本内容,依据文本,编制“人物大事记”。
要求包含以下内容:人物姓名,职业成就,人生状态(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外部评价、典型事件、个性话语等),作者评价。可适当摘抄原文。
活动一:了解人物
农业科学家、开创水稻研究新纪元
“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
“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验证真理”
“泥腿子专家”
“泥腿子院士”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职业成就
思想观念
外部评价
行为习惯
观察、研究、实践,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培育人工杂交稻、发表专业论文、用事实回复质疑、提出杂交稻育种的战略设想、提出超级杂交稻选育的指标、株型模式和技术路线、开辟粮食增产的新途径
“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袁隆平
典型事件
个性话语
作者评价
张秉贵
职业成就
思想观念
外部评价
行为习惯
百货大楼糖果柜售货员、全国
劳动模范
有精神,动作迅速,接待顾客热情,业务水平过硬
为革命站柜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让人心里暖乎乎的”“体贴入微”
“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
典型事件
个性话语
作者评价
热情周到地接待带孩子的女顾客、有急事的顾客、“气呼呼”的顾客、“面带病容”的顾客,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学习了解自己所售卖的商品,赢得爱戴和尊敬
“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要完全彻底,遇到个别顾客冷,绝不能以冷对冷,而要以热对冷,变冷为热。”
“一个人哪能事事如意?不过,我们售货员一进柜台,就要像解放军战士进入战斗岗位那样,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全神贯注地去为人民服务。”
作者没有直接评价,而是借让他擦擦汗、喝喝水的顾客,为他拿来凳子的厨房里大师傅以及新疆、辽宁等全国各地得知张秉贵事迹之后给他写信的人民群众、写诗的青年农民,让我们感受到张秉贵心里的这一团火,温暖了太多的心
张秉贵
植物学家、科普达人
援藏干部、教育专家
不断探索自己生命高度和广度的边界
“暖”“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
职业成就
思想观念
外部评价
行为习惯
外向热情、雷厉风行、对生活品质不讲究,胆大、细腻,不计回报,有担当
钟扬
典型事件
个性话语
作者评价
15岁考入中科大,旁听武大生物系课程,年纪轻轻成副局级干部,辞职到复旦当老师,成为援藏干部,在科普道路上持续前行,招收找不到合适导师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做研究生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
“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没事,我很好。”
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钟扬
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一下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活动二:比较探究
⑤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示例:
①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
②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
③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
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拟得好,那么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请同学们合作探究课文三篇人物通讯的标题有何表达效果,并简要分析其拟题技巧。
活动三:拓展延伸
正标题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富有文学色彩,突出表现袁隆平的成就;“喜”字表达了对袁隆平的真挚赞叹。副标题点明文章写作对象及其学术术地位。
比喻贴切,句式整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张秉贵饱满的工作热情,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探界者”称呼奇特,指探索生命高度和广度边界的人,吸引读者,“钟扬”点明文章写作对象。
①《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②《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③《“探界者”钟扬》
课堂小结
三篇人物通讯,展现了三位当代杰出劳动者的风采,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辛勤劳动和创造,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他们的个性风采,都成为人们心中有时代精神的劳动模范典型。
作 业
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精神感动了国人,然而现在他们均已离开了这个他们无比热爱并为之毕生奉献的世界,他们的这种精神会过时吗?
请你结合现实事例,写出你的看法,300字左右。
—— 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分析三篇通讯的结构特征,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法
一、情境导入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习人物通讯,我们应该知道它“写了什么”,培养自己的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怎么写的”,从中学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为什么写”,培养自己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
那么,从“怎么写的”角度出发,请同学们思考:这三篇新闻通讯,在行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篇新闻通讯在行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活动
活动一:小组交流探讨
【第一篇】
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语句精妙、结构工整;
内容深刻、突出主题; 形式灵动、富于文采。
特点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工作态度、方法
学术精神、品格
道德操守、准则
个人理想、志向
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
1
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爆、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2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的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3
【第二篇】
【第三篇】
多方面、多渠道搜集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人物。
文章从植物学家、科普达人等角度,选取钟扬的典型事例,既介绍他少年时的经历,又展现他工作后的多方面的付出;选择的众多人物中,有钟扬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描写的角度有钟扬工作方面的,也有生活细节方面的。
文章所记事件虽然很多,而且看起来有点“乱”,但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讴歌钟扬的爱岗敬业、牺牲奉献精神)来安排的,所以又散而不乱,多而集中。
01
02
03
新闻角度
篇目 相同点 不同点
《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1.好的新闻通讯必须是有一个好的新闻角度。选好新闻角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尽可能使某件事发挥出对社会的最大影响。通读三篇人物通讯,三篇通讯选择的新闻角度有什么异同?
二、学习活动
活动一:小组思考探讨
新闻角度
篇目 相同点 不同点
《喜看稻菽千重浪》 主题都是表现劳动者的精神,体现劳动的价值 素材多是集中于袁隆平水稻研究的过程,体现他的敬业、不惧权威、勇于挑战、坚持真理等品质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素材多集中体现张秉贵在柜台上所思所做,主要体现他的热情、诚恳、体贴等服务态度
《“探界者”钟扬》 材料选自钟扬生活工作的不同角度,从不同侧面体现他的忘我精神、责任感、崇高理想
特点描述
课文标题
切入点
层次逻辑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经典议论语句
材料来源
2.这三篇新闻通讯是怎样搜集材料、组织材料、逐步展开的?请认真思考,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特点描述
课文标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诗词
切入点 袁隆平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生命存续的重大意义
层次逻辑 先写什么 袁隆平赴北京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前到实验田翻看土壤
再写什么 袁隆平从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到培育推广“超级杂交稻”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最后写什么 袁隆平研究成果的意义,美国学者及作者本人对袁隆平的评价
经典议论语句 “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材料来源 对被报道者的调查访谈,亲眼所见、亲耳听闻,对过往事实的追述,袁隆平发表的重要论文等,有关文献、依据事实合理推断所作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特点描述
课文标题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来自人民群众的评价
切入点 张秉贵工作时热情的感染力
层次逻辑 先写什么 张秉贵热情工作的场景和几个典型事例
再写什么 他曾经的工作经历和为了做好售货员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
最后写什么 他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赞扬
经典议论语句 “在售货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顾客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孩子一个样。”“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材料来源 场面描写(可能来自观察)、心理描写(依据事实合理推断、访谈)、过往事实追述、他人评价(事实追述以及有关文献资料)
特点描述
课文标题 《“探界者”钟扬》,来自主人公所从事的事业的特点
切入点 钟扬的多重身份集中呈现
层次逻辑 先写什么 钟扬顺利的求学和仕途经历
再写什么 钟扬在收集种子、坚持科普、“接盘”研究生等诸多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
最后写什么 钟扬的牺牲以及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经典议论语句 “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材料来源 事实追述、文献资料、实物(小纸条)、访谈接触过被报道者的人(卢老师的话等)
3.人物通讯的写作在选取人物时有什么要求?
①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
②选择典型人物,不一定非得崇高伟大的人物,只要人物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把他作为报道对象。
③精选表现人物崇高品格的事例;注重细节描写;用适合的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注意语言的优美生动。


课堂小结
人物通讯的新闻价值在于被报道人的精神、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因为人物的选择非常关键。另外,人物通讯的撰写有其特有的技巧和规律,透过本课三篇人物通讯,可以发现,不管是在题目的拟定、切入点,以及文章的层析逻辑都有我们值得深入探索之处。
作 业
思考:
①简要分析这三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②从这三篇课文来看,新闻通讯与一般的人物传记有哪些不同?
—— 教学过程 ——
第三课时
学习新闻通讯语言的特色
一、情境导入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解上一课时的课后作业。
①简要分析这三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②从这三篇课文来看,新闻通讯与一般的人物传记有哪些不同?
这三篇文章,体现了通讯语言的三维美学风格。即:反映生活的真实美、认识生活的思辨美、表现生活的形象美。文章语言优美,可读性强,文字情感炽烈真挚感人。
新闻通讯需要选择典型事例,深入挖掘,突出人物的精神,并在其中体现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人物传记则需要按照人物生命历程,以时间为序,选择重大事件顺序记录,保持客观真实,没有太多叙述者的态度参与。
01
02
二、学习活动
活动一:赏析语言特色
1.仔细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并在记叙的同时不断地穿插议论。
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和说明 。
比如:写袁隆平“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非常真实;描写袁隆平“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非常动情;写“在各国水稻科研工作者心目中,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圣地”,情感炽烈。
“你瞧他拿糖,一抓就准”,很朴实,很生动;张秉贵的语言“要以热对冷,变冷为热”,“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很有个性特点,优美生动,可读性强。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请选取一两处进行分析。
示例
3.《“探界者”钟扬》的写作很有特色,你能找出几点?
“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具有高度的概括力,钟扬这种“不安分”的性格,贯穿全文,感人至深。


第一,善于用事实说话。
文章更多的是用事实说话,彰显理性与客观。比如用他的婚事表现他的雷厉风行,用小纸条上的工作安排表现他的忘我精神和忙碌劳累等。
第二,引用人物自己的话来塑造人物形象。
文章多处引用钟扬的演讲、文章、书籍中的文字,从不同层面表现他的品质。
第三,侧面烘托。
文章多处引用钟扬母亲、妻子、同事、学生的话,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通讯是一种新闻文体,是传播媒介的一种独立的报道形式。通过写作技巧、主题、情节来烘托主旨,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1.了解新闻通讯的特点
提示
活动二:了解新闻通讯
写作技巧
主题
新闻通讯可以采用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引路、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比拟、起兴、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
通讯的主题是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先有素材,后有题材,再有主题。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
通讯的情节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完整过程,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比较具体、生动感人,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
情节
比之消息,通讯可以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需要更多的含量较大的真实典型材料,因此也更能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一篇优秀的通讯都能缩写成一篇消息。所以,简单地说,通讯就是“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通讯的写法比之消息也就有所不同。
我们先来看看通讯的种类。通讯按内容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和工作通讯。通讯按形式分,分为纪实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调查、专题侧记、随行散记、记者手记、新闻花絮等。
2.了解新闻通讯的写法
提示
课堂小结
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我们的时代是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时代,许多重要事实中蕴含着浓烈的情感。记者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把心中的真情溶注到要写的人、事、景、物中。
通讯中的抒情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贵在真实。这三篇文章,讲述的是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事件,人物的言行举止真实、朴实、生动、感人!
作 业
从近几年的劳动模范人物中挑选一个,挖掘他(她)的典型事迹,为其中一人写一篇人物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