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29 18:2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小明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不计
B. 输液时将药液压入人的静脉中,利用了大气压
C. 镊子头部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 吸盘式挂钩吸在竖直墙壁上,挂了重物不掉下来,挂钩受到的大气压力等于它们的重力
2.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甲重、乙重,甲、乙和弹簧测力计均处于静止状态,若不计弹簧测力计、绳子的自重及一切摩擦,则( )
A. 绳子对甲的拉力为
B.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C. 甲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甲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乙对绳子的拉力和乙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甲杯中的小球处于漂浮状态。乙杯中的小球处于悬浮状态,如图所示,此时盐水液面相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杯中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杯中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B. 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小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
C. 甲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乙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D. 甲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4.如图所示,运动员在进行蹦床比赛。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到达最高点时运动员的速度为零受力平衡
B. 运动员弹离蹦床以后,蹦床对运动员做了功
C. 在下落过程中,运动员所受到的重力做了功
D. 在下落过程中,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做功先快后慢
5.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相同 B. 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摩擦力较大
C. 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D. 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6.如图所示,重为的物体在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物体以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运动了,下列分析计算正确的是( )
A. 绳子端移动的距离为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C.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D. 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
7.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钩码总重为,钩码上升高度为,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对杠杆做的额外功为
B. 匀速竖直拉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C. 若将钩码从点移到点,用同样的方式将钩码提升,则机械效率降低
D. 若将弹簧测力计从端点移到点,用同样的方式将钩码提升,则机械效率不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8.放学后,体重为的小明同学背着重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又登上大约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共用了。则他在回家的过程中对书包做功的功率约为______ 。
9.滑轮组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的货物,上升速度为,拉力的功率为,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
10.如图所示,供轮椅上下的斜坡长,高。小明用的拉力平行于斜坡向上将重为的木箱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则木箱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 。
11.如图所示,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匀速上升,重物重,滑轮重,重物在内上升了,动滑轮的机械效率______ 。忽略绳重及摩擦
12.公共汽车正在匀速直线行驶,在乘客的正上方有一个小物品,如果不小心掉下来,会掉在人______ 填“头部”或“前方”“后方”。
13.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的作用,其和图像分别如乙、丙所示,由图像可知,物体在第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 。
1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在内甲的平均速度______ 乙的平均速度选填、或。
15.如图甲所示,两个相同的、正方体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用的水平力推动恰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它们按图乙所示叠放,再次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用______ 的推力。
1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个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和质量都相等的、不同液体。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______ 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如图的容器中盛有适量的酒精,一个重的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有五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液面,则该物体的密度是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18.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重 动滑轮重 钩码上升的高度 动力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
小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一边拉动弹簧测力计一边读数,非常不方便,为了方便读数,他让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时读数,则小强所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比其真实值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表中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 有关;
请计算出第组实验中克服绳重和摩擦所做的额外功______ 。
19.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浮力及密度相关的实验探究及测量,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不添加任何器材,利用图甲中的实验器材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如果选用了图、、进行实验,可以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_ 选填“有”或“无”关;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盐水密度为______ 。
20.在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老师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并建议让研究的对象处于静止状态。其中,小桂用木块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小林用小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为了减小与桌面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则选择______ 选填“甲”或“乙”方案更佳;
小林还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两小车静止,当他用剪刀将两小车间的连接线剪断后,小车不会保持平衡,这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 ;
如图丁所示,小桂尝试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进行研究:在右边绳端挂重的钩码,然后通过弹簧测力计向左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从而得出“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不相等”,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_____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
21.上门搬家,同城拉货,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货拉拉,既省心又省力。一货拉师傅正驾驶一辆货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始终以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行驶后他将到达目的地。已知这辆货车在水平地面静止时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货车师傅重,货车和货物的重为,匀速直线行驶时货车受到的阻力为总重的倍。求:
师傅上车后,准备启动该货车时,货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运送货物过程中,该货车牵引力做的功;
运送货物过程中,该货车牵引力的功率。
22.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内将的物体匀速提升了,已知工人的拉力,不计绳重与摩擦阻力,求: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拉力随着增加,机械效率随之增大,当滑轮组机械效率是时,此时拉力为多大?
2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盛有水的圆柱形薄壁容器,侧壁上固定了一块水平挡板,挡板的体积忽略不计。挡板下方有一个体积为,重为的实心小球,此时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已知水的密度为,求:
容器中水的深度;
挡板对小球的压力;
撤去挡板后,小球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之间的距离太大,相互作用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A正确;
输液时将药液压入人的静脉中,必须把药瓶举的足够高,利用了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必须上端与大气相通,液体才可以流出来,也利用了大气压,故B正确;
镊子头部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故C正确;
D.吸盘式挂钩吸在竖直墙壁上,挂了重物不掉下来,挂钩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它们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输液时利用液体的压强和大气压;
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
吸盘利用大气压吸在墙壁上,而竖直方向的摩擦力与重力平衡。
本题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液体压强、大气压的应用、增大摩擦的方法,属于中档题。
2.【答案】
【解析】解:、图中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根据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可知,若不计弹簧测力计、绳子的自重及一切摩擦,则绳子对甲的拉力等于乙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的重力,大小为,故A错误;
B、乙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故B正确;
C、甲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拉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其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拉力与支持力之和等于甲物体的重力大小,则甲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甲的支持力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乙对绳子的拉力和乙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
根据定滑轮不省力的工作特点分析绳子对甲的拉力;
乙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拉力,该拉力等于乙的重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合力就是零,对甲进行受力分析可得出支持力的大小,然后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答;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此题考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力的合成与应用,以及弹簧测力计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容易混淆,注意区分: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是一个受力物体,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受力物体,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
3.【答案】
【解析】解:、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则盐水甲的密度;在乙杯中悬浮,则盐水乙的密度,所以,即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故B错误;
两杯中液面相平,即盐水的深度相等,由公式可知,,即甲杯中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杯中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故A正确;
、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悬浮,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它们此时所受的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即浮力相同,故CD错误。
故选:。
根据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出杯中盐水密度的大小关系;利用压强公式判断压强的大小;
根据漂浮与悬浮的条件可判断小球在不同杯子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同时还要进行严密的推理,难度适中。
4.【答案】
【解析】解:
A、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运动员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
B、运动员弹离蹦床以后,蹦床对运动员没有力的作用,所以蹦床对运动员没有做功,故B错误;
C、在下落过程中,运动员受重力的作用,且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重力对运动员做了功,故C正确;
D、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未接触蹦床前,速度越来越大,由可知,重力做功的功率越来越大,则重力做功越来越快,故D错误。
故选:。
在最高点时运动员只受重力,受力不平衡;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根据公式分析重力做功的功率,从而可知重力做功的快慢。
本题考查的与力学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尤其是要知道,当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是瞬时状态,受力不平衡。
5.【答案】
【解析】解:、从图象中可看出,相同时间第一次通过路程大于第二次,所以第一次实验的速度大于第二次的速度。故A错误;
B、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论其速度大小如何,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两次实验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故B错误;
C、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块两次运动的距离相同,由可知,以木块两次所做的功一样多。故C正确;
故B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而木块所受的拉力不变,根据公式可知,拉力第一次做功的功率大。故D错误。
故选:。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利用图象形状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先判断木块两次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拉力和摩擦力的关系。
根据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和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利用公式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根据决定功率的因素即木块的拉力和木块的速度进行分析。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条件、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速度的计算等知识点。
图象是形象描述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常用工具,也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也能使动态变化过程更为清晰。
6.【答案】
【解析】解:、由可得内物体移动的距离:,由图可知,绳子端移动的距离,故A错误;
、由图可知,绳端的拉力,则拉力做的总功,由可得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故D错误;由可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故B错误;
C、拉力做功的功率,故C正确。
故选:。
利用求出内物体移动的距离,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的有效股数,利用求出绳子端移动的距离;
由图可知绳端的拉力,根据求出拉力做的总功,利用求出拉力所做的有用功,再利用求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根据求出拉力做功的功率。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做功公式、功率公式以及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明确水平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额外功的含义是关键。
7.【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为钩码的力臂,为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
由∽可得:,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则,
由和不变可知,不变,即匀速竖直拉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故B错误;
拉力做的总功:

拉力做的有用功:

拉力对杠杆做的额外功:
,故A错误;
若将钩码从点移到点,用同样的方式将钩码提升时,有用功不变,
此时杠杆上旋的角度减小,杠杆升高的距离变小,克服杆与点的摩擦力做功变小,则额外功变小,
由可知,机械效率升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先找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根据相似三角形得出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两者的力臂之比是否发生变化,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等式,然后分析判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根据求出拉力做的总功,根据求出拉力做的应用,总功减去有用功即为拉力对杠杆做的额外功;
将钩码的悬挂点从点移至点,钩码还升高相同的高度,杠杆上旋的角度减小,克服杆与点的摩擦力做功减小,有用功不变,额外功减小,总功减小,机械效率增大。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的动态分析和做功公式、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利用好相似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和钩码从点移到点过程中有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变化的分析是关键。
8.【答案】
【解析】解:
小明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时,对书包的作用力向上,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此过程对书包做功为;
在登楼时,将书包提升,克服书包重力做的功:,
即他在回家的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为;
回家过程中对书包做功的功率:。
故答案为:。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先确定两个过程水平路面上行走、登楼是否做功;若做功,利用计算,再利用求功率。
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掌握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力有距离不一定做功,距离一定是在该力的作用下通过的才能说该力做功。
9.【答案】
【解析】解:由图知,,拉力端移动速度:,
由可得绳子自由端拉力:;
拉力端移动距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答案为:。
由图知,,拉力端移动速度等于物体上升高度的倍,利用求绳子自由端拉力;
根据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本题考查了功率公式、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利用好两个推导公式:一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二是功率。
10.【答案】
【解析】解:拉力做的有用功:;
拉力做的总功:,
拉力做的额外功:,
由可得,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故答案为:。
知道斜坡高、木箱重,利用求拉力做的有用功;知道拉力大小、斜面长,利用求拉力做的总功;利用求出额外功,再利用计算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本题考查了使用斜面时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计算,计算时注意摩擦力不等于拉力,需要利用计算。
11.【答案】
【解析】解:由动滑轮的特点可知,动滑轮移动的距离:,
因为忽略绳重及摩擦,所以额外功:,
拉力做的有用功:,
则总功:,
动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答案为:。
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动滑轮移动的距离是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的一半,利用忽略绳重及摩擦时求额外功,利用求有用功,利用求总功;利用求动轮组的机械效率。
本题考查动滑轮的特点、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动滑轮的特点求出动滑轮移动的距离。
12.【答案】头部
【解析】解:公共汽车正在匀速直线行驶,当乘客正上方的小物品掉下来时,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掉在人的头部。
故答案为:头部。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根据对惯性的理解来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3.【答案】
【解析】解:物体在水平方向受水平的拉力与摩擦力作用;由丙图知在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乙图知此时拉力,由平衡条件得摩擦力;
在时拉力为,物体做减速运动,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因此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此时的合力为:。
故答案为:。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乙图像求出各时刻物体所受到的拉力;
由丙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求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
图像、图像相结合,判断出物体各段运动状态,根据平衡状态中二力平衡找出力的大小是本题的关键所在。
14.【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在内甲、乙的路程相等,根据可知,这段时间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故答案为:。
由图可知,在内甲、乙的路程相等,根据判断,这段时间内甲、乙平均速度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够根据图象得到有用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
【解析】解:如图甲所示,两个相同的、正方体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用的水平力推动恰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推力等于摩擦力,则它们受到的摩擦力为;
若将它们按图乙所示叠放,只是改变了接触面积,而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均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故答案为:。
此题应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摩擦力和推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接触面积无关。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的应用与摩擦力的有关因素,属于中档题。
16.【答案】大于
【解析】解: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等,从图中可知乙中液体的体积大于甲中液体的体积,因为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可知,因两容器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知,液体对杯底的压强,根据可知,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
故答案为:大于。
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图判断出两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判断出两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根据判断液体对杯底压强的关系;根据分析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密度公式的应用,难度较大。
17.【答案】
【解析】解:因为物体漂浮,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
由可得,排开酒精的体积为:;
因为物体有五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液面,所以有五分之四的体积浸入酒精中,
则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密度:。
故答案为:。
知道物体的重力,利用漂浮条件求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排开酒精的体积浸在酒精中的体积,又知道有五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液面,可求物体的体积,利用求物体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知识点比较多,密度的计算、浮力的计算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关键是公式的灵活运用,难度不大。
18.【答案】 偏大 提升物重
【解析】解:该实验的原理是;
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出了数据,由于不会克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测得的拉力偏小,她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实验过程中拉力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做匀速运动时读数,若为了方便,若在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则没有测量出机械的摩擦力,测量出的拉力变小,根据,求出的总功变小,故测出的机械效率将比真实值偏大;
分析表中组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有关;
根据表中第组数据可知,有用功:;
克服动滑轮重做的功:;
总功:;
则克服绳重和摩擦做的那部分额外功:。
故答案为:;偏大;提升物重;。
该实验的原理是;
在测力计静止时,不会克服轮与轴、绳与轮之间的摩擦考虑,使得机械效率偏大;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先根据求出有用功和克服动滑轮重做的功,然后根据求出总功,则克服绳重和摩擦做的那部分额外功等于总功减去有用功和克服动滑轮重做的功。
本题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考查机械效率的计算、数据分析和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19.【答案】不能 无
【解析】解: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不添加任何器材,利用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无法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故不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可以发现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相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但测力计示数不变,则受到的浮力也不变,可以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由图可知,物体的重力为,由图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故由称重法可得,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由图、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为,
故由可得,物体的体积排,
则盐水的密度为盐水。。
故答案为:不能;无;。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不添加任何器材,利用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无法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故不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其他因素无关;
由称重法可得物体浸没在水、盐水中所受的浮力,由可得物体的体积,进一步求得盐水的密度。
本题考查称重法测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有一定难度。
20.【答案】乙 同一物体上 错误,因为在右边绳端挂重的钩码,然后通过弹簧测力计向左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说明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为,不能得出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不相等
【解析】解:甲木块滑动,乙木块滚动摩擦力小于甲,故选择乙方案更佳;
当小车静止后,他用剪刀把小车从中间剪开,发现两侧钩码落下,说明相互平衡的二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在右边绳端挂重的钩码,然后通过弹簧测力计向左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说明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为,不能得出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不相等。
故答案为:乙;同一直线上;错误。因为在右边绳端挂重的钩码,然后通过弹簧测力计向左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说明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为,不能得出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不相等
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首先要熟知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再根据每一步的实验操作判断其探究的目的,并且要注意在实验操作中尽量减小无关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21.【答案】解:师傅上车后的总重力为:

货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货车受到的阻力:,货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牵引力的大小等于阻力的大小,所以牵引力:,
该货车牵引力做的功为:

牵引力的功率为:

答:师傅上车后,准备启动该货车时,货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运送货物过程中,该货车牵引力做的功为;
运送货物过程中,该货车牵引力的功率为。
【解析】先算出师傅上车后的总重力,根据得出货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根据得出该货车受到的阻力,该货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牵引力的大小等于阻力的大小,根据得出牵引力大小,由算出该货车牵引力做的功;
根据得出牵引力的功率。
本题考查重力、压力、压强、功和功率的计算,并考查二力平衡的应用等知识,综合性较强。
22.【答案】解:从图中可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工人做的功,
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不计绳重与摩擦阻力,则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额外功,
动滑轮的重力;
不计绳重与摩擦阻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当滑轮组机械效率是时,则有:,解得物体的重力;
不计绳重和摩擦,此时拉力。
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此时拉力为。
【解析】从图中可知,利用得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根据得出工人做的功;根据得出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根据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不计绳重与摩擦阻力,根据得出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额外功,利用得出动滑轮的重力,利用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表达式;
当滑轮组机械效率是时,根据得出物体的重力,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根据得出此时拉力。
本题考查功、功率、效率的计算,有一定综合性。
23.【答案】解:
由得,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因为此时小球全部浸没在水中,所以,
则小球受到的浮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
则挡板对小球的压力为:;
当撤去挡板后,因,则小球要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所以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则撤去挡板后,小球静止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量:

答: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挡板对小球的压力为;
撤去挡板后,小球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量为。
【解析】已知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变形即可求出容器中水的深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小球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据此求出挡板对小球的压力;
当撤去挡板后,小球要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量等于小球排开水的重力变化量,也等于小球受到浮力的变化量。
此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的应用,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