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8 15: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
【单元导语】
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单元学习任务】
新闻评论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注重行文的逻辑性。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的思路,体会文章是怎样辩证地讨论有关“工匠精神”的话题的。
角度的选择对新闻评论非常重要。面对某个事实或问题,评论的角度不同,文章面貌往往迥异。思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在选择评论角度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本单元的人物通讯中任选一篇,基于其呈现的事实,考虑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评论。
【学习提示】
什么是工匠精神 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践行 这些问题关乎如何认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观点鲜明,持论严正,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澄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
新闻评论既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要注意分析文章中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脉络,把握新闻评论观点。
2、学习新闻评论阐述观点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躬耕于稻田,张秉贵于普通柜台前永葆“一团火”的服务热情,钟扬不断“探界”人生新高度,展现了优秀劳动者在不同岗位上以辛勤劳动与创造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新时代的劳动者坚守工匠精神,将产品当初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二、检查预习
1、写作背景
本文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第4版“人民论坛”上的新闻评论。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2、新闻评论
①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体,它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社会公器。
②新闻评论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③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在于就新闻事件,尤其是新闻热点表明立场,引导舆论,反映出媒体鲜明的倾向性。《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的观点和立场,往往具有强烈导向作用。
三、理清脉络,把握结构
1、这篇新闻评论论述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明确】工匠精神
2、本文围绕“工匠精神”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理清文章脉络?
提示:标画每段的中心句或中心词,把握各段主要内容。
【预设】
第一层次(第1段 ) 总
①指出这篇新闻评论探讨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的话题。
第二层次(2-4段) 分
2-4段:对“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了深入、拓展的探讨。
②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国家的发展重要的作用。
③辩证分析,厘清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驳错误认识中对比立论,以对坚守工匠精神意义、作用的认识深化议论,重点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④进一步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与工匠精神的对比,批评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倡导“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是该篇新闻评论的主旨所在。
第三层次(第5段) 总
总结全文,进一步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
四、深入研读,探究写法
小组合作探究:作者在论证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引用论证
“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
【预设】
作用:文中,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演变;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分析论述,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2、对比论证
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先破后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
3、假设论证
如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4、类比论证
概念: 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同类比较)
如第1段“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链接初中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邹忌自己与徐公比美受到妻、妾、客的不切实际的赞扬这一件生活小事,讽喻了高高在上的国君更易受臣民蒙蔽的道理。
①作者先以妻、妾和客三种人的不切实际的回答,推出了他们说假话的原因,即妻“私臣”、妾“畏臣”、客“求于臣”;
②接着将生活中的妻“私臣”、妾“畏臣”、客“求于臣”的家庭及人际关系与“官妇”“私王”、“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的君臣的关系一一对应并比较,水到渠成地推出君王受蒙蔽很深的事实,使齐威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批评,从而证明了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对兴邦强国的重要性。
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类比论证法,从而使说理透彻,论证有力。
五、拓展延伸,传承精神
1、本文论述的是工匠精神,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 “工匠精神”的内涵。
【原文语句】
炉火纯青的技术;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预设】
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业专注、追求创新……
2、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践行 这些问题关乎如何认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预设】
工匠精神是每位不甘于平庸的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中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并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提升,始终追求做更好的自己时所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境界,于国于己大有裨益。
全文总结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以时代品质需要工匠精神为评论角度,这是一个关乎企业活力、社会风气,乃至国家命运的重要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人物素材
李春:
隋代造桥匠师,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存世1500多年、结构奇特、造型美观的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徐立平:
被称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每一次刀落,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草婴: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 在 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翻译、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