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落 分层作业(课件版+文档版)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群落 分层作业(课件版+文档版)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8 14:36:09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3·江苏泰州兴化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的有规律变化属于群落演替
B. 初生演替过程中的新的优势物种一般来自其他更高级群落
C. 群落演替的速度由群落内外部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D. 群落最终都会演替达到一个与所处环境相适宜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 [2022·江苏南京期末质检]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演替中,在弃耕农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地衣
B. 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
C. 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D.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3. [2022·江苏连云港阶段调研]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杂草、灌木及小型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于灌木丛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能利用率降低
B. 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区可能会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
C. 群落演替过程中,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D.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发生变化
4. [2022·江苏连云港阶段调研]下图是某丘陵山地群落演替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均为次生演替,决定两者演替方向的因素相同
B. 在演替过程中,各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保持相对稳定
C. 在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和乔木阶段物种组成完全不同
D. 与灌木阶段相比,乔木阶段垂直结构复杂,光能利用率高
5. [2022·江苏宿迁期中质检]自然界中的生物群落一直处于演替之中。下列对生物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 影响演替的因素主要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B. 演替的各个阶段都受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C. 演替达到最高阶段的群落不再发生变化
D.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演替起点不同
6. [2022·江苏南通金沙中学期末检测]某地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的类型为初生演替 B. 每个种群的生态位保持稳定
C. 不同季节的物种丰富度相同 D. 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趋向稳定
7. [2022·江苏宿迁阶段调研]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 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 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8. [2022·江苏南通期中质检]松材线虫入侵某海岛黑松林群落,大量繁殖并造成严重危害,原群落中的乔木消失,逆行演替为以野桐、算盘子、小槐花为优势种的灌丛群落。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 该演替过程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C. 松材线虫入侵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缺少天敌
D. 乔木的消失有利于野桐等灌木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优势种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9. [2022·江苏连云港灌云高级中学阶段检测]一块玉米田间的优势杂草主要是喜旱的狗尾草、藜等,改变灌溉模式实施膜下滴灌之后,一年生浅耕杂草阔叶草呈增多趋势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施膜下滴灌之后该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B. 玉米田中的玉米植株高矮不一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 该生态系统中影响狗尾草、藜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生物因素
D. 当阔叶草种群密度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 值
10. [2022·江苏盐城阜宁东沟中学阶段检测]调查某森林群落乔木层的5个优势种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5个优势种与其他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同构成了森林群落
B. 调查乔木年龄结构时应采用样方法,选取 的正方形
C. 香果树和野核桃的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余3种接近衰退型
D. 随着群落的演替,香果树种群的优势地位将更加明显
11. [2022·江苏常州阶段检测]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无瓣海桑生长快,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 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C. 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无瓣海桑由幼苗迅速长成高大植株,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2. [2023·江苏徐州期末模拟达标卷][多选]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形成的,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湿地核心区等区域,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统计了近水缓冲区和湿地核心区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 该湿地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 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湿地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
C. 芦苇在该湿地的分布体现了该湿地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D. 人类的活动加速了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
13. [2022·江苏扬州中学阶段检测]某生活着水草、鲢鱼、鳙鱼和野鸭等生物的湖泊,由于排入工业废水导致污染严重。人们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B. 鲢鱼和鳙鱼一般都喜居于水的中上层,所以它们具有相同的生态位
C. 由于湖底土壤条件的不同,苦草、黑藻分布在不同水域,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 苦草大量繁殖后,浮游植物数量下降,底栖动物数量增加,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14. [2022·江苏盐城期中质检][多选]高原鼹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土丘上的群落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图1中(对照)、A、B、C、D表示土丘密度不同的5个区域;图2表示演替到第6年时各区域的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 草甸中全部的高原鼹鼠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种群层次,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密度
B. 裸露土丘上无植被覆盖,群落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C. 由图2可知,草甸中高原鼹鼠数量越少,恢复后植物丰富度越高
D. 鼹鼠挖洞行为可以疏松土壤,有利于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植物生物量的提高
15. [2023·江苏南京第九中学高二校考期末]表中为某淡水湖经历水生演替后在不同水深处的植被分布情况,从湖岸到湖心的不同距离处,分布着不同阶段的群落环带,每一带都为下一带的“进攻”准备了土壤条件。水深超过时,是水底的原生裸地,只有在水深以内的湖底,才有较大型的水生植物生长。请回答以下问题。
深浅变化 主要植物类型
水深超过 外来侵入的漂浮植物(浮萍、满江红、藻类)
水深 沉水植物(轮藻属)
水深 高等水生植物(金鱼藻、眼子菜、黑藻、茨藻)
水深 浮叶根生植物(睡莲)
水深 直立水生植物(芦苇、香蒲、泽泻)
水深 湿生草本植物(莎草科和禾本科)
(1) 该水生群落演替属于(填“初生”或“次生”)演替,判断理由是。
(2) 根据表格内容推断湖泊群落演替先后顺序是从湖泊的(填“周围向中央”或“中央向周围”)发生的。
(3)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中,植物是漂浮生长的,其死亡残体将增加湖底有机质的聚积,同时湖岸雨水冲刷而带来的矿物质微粒的沉积也逐渐抬升了湖底。湖底裸地上最先出现的先锋植物是表格中的。
(4)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随着湖底的日益变浅,浮叶根生植物开始出现,如睡莲等。这些植物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生物量较大,残体对进一步提升湖底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当它们密集时,就使,不利于水下沉水植物的生长,迫使沉水植物向较深的湖底转移,这样又起到了抬升湖底的作用。
(5) 若该地区适于森林的发展,则该群落将会继续向方向进行演替。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A
2. A
3. A
4. D
5. C
6. D
7. D
8. B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9. A
10. D
11. B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2. AD
13. B
14. AD
15. (1) 初生; 该水生群落演替发生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水底的原生裸地上
(2) 周围向中央
(3) 轮藻属
(4) 水下光照条件变差(或水下光照强度减小)
(5) 森林(共22张PPT)
01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3·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四中高二月考]一棵树的不同高度生活的主要动物种群
不同。上述现象属于群落的( )
B
A.季节变化 B.垂直结构 C.水平结构 D.昼夜变化
2. [2023·福建三明永安九中高二返校测试]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C
A.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B.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C.永安上坪乡天斗山脉上和永安城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D.草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3. [2023·江苏徐州期末质检]嘉兴南湖放养着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青鱼栖息在水
体的中下层,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虫等为食;草鱼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或水草多
的地方,主要以水草为食;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也食用
部分浮游植物;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生活在水体的上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D
A.四大家鱼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物种生态位分化的原理
C.南湖水生生物群落的边界与南湖的水体边界基本一致
D.与鲢、鳙鱼间的生态位重叠相比,鲢、青鱼间的生态位重叠更多
4. [2023·山东枣庄期末质检]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列关于生态
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中的生态位相同
B.种间竞争可导致生态位的分化
C.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群落水平
D.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5. [2023·辽宁沈阳阶段质检]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
A.某种鸟类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就是它的生态位
B.生态位出现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形成的基础
C.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越大,种间竞争往往越激烈
D.生态位是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6. [2023·四川凉山期末质检]分布在热带稀树灌丛或稀树草丛中的梅花雀,雌雄个体在
灌丛中活动的空间不一样,雌性个体偏好上层活动,雄性个体偏好下层活动。对此现
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关
B.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不利于它们繁殖后代
C.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可能是对光照需求不同引起的
D.热带地区四季温度较高,梅花雀所在的群落没有时间结构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2022·江苏淮安期中调研]据调查,南通境内的古银杏(胸径 )共有282株,
其中崇川区分布最多(97株),启东市分布最少(9株)。按照胸径进行统计,结果如
图所示(每个龄级胸径间隔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南通市境内古银杏的种群数量是通过样方法调查获取的
B.启东市古银杏分布最少可能与滨江临海,成陆较晚有关
C.据Ⅰ至 龄级的数量分析,全市银杏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Ⅱ龄级和Ⅲ龄级的古银杏具有的高度落差形成垂直结构
8. [2023·山西期初调研]为调查某大型湖泊中鸟类的多样性,科研人员将湖中水鸟划分
为4种类型,每个类型包括多种鸟类,并对它们的觅食行为和生境利用进行调查,结果
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类型 觅食行为 生境利用
多种觅食行为
D
A.食物是影响水鸟种群数量发展的密度制约因素
B.与类型间水鸟相比,类型内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大
C.进入严冬,湖泊结冰可能会导致水鸟间的竞争增大
D.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割开以提高类型间水鸟的相互竞争
9. [2023·广东揭阳期末质检]研究者研究证实了东亚—北美东部间断分布植物中生态位
保守性的存在,即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在生态位上更为相似的趋势,从而可以反映谱系
的进化历史。数据显示草本植物的生态位比木本植物更为保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A.研究某种植物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等
B.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C.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D.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更有可能保留共有祖先的性状
10. [2022·江苏淮阴中学期中质检]生境破碎指因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
被隔断成碎片。隔断后的碎片称为生境碎片。为研究生境破碎对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
种群数量的影响,2019年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类型生境碎片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
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境碎片类型 植株数/株 幼树 小树 成树 合计
5公顷碎片 21 9 3 33
15公顷碎片 57 8 17 82
连续森林 39 22 26 87
A.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B.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生境破碎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D.研究景东翅子树的生态位通常研究它在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等特征

11. [2022·江苏苏州期末调研]某种蚜虫在黄瓜植株上分布不均匀,下位叶多于中位叶,
中位叶多于上位叶。过多的蚜虫在大量吸食黄瓜植株的汁液后,黄瓜植株内产生的单
宁和烯类化合物增加。单宁能抑制蚜虫的消化,减少蚜虫的取食。烯类化合物具有挥
发性,对蚜虫的天敌——瓢虫具有吸引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单宁和烯类化合物能调节种间关系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黄瓜与蚜虫、瓢虫与蚜虫间均为捕食关系
D.该种蚜虫在黄瓜植株上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12. 二化蜓和褐飞虱均可导致水稻减产,都可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二化蜓为钻蛀
性害虫,以水稻茎秆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某稻田因两种害虫的连年
侵害而弃耕,多年后形成灌木林,再调查时,没有发现二化蜓和褐飞虱。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B
A.水稻群落和灌木林群落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B.二化蜓、褐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均为寄生
C.水稻植株的高度属于研究其生态位的范畴
D.灌木林中无二化蜓和褐飞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 烟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个体小,长期生活在叶片上,以叶片汁液为食,
会造成栽培番茄减产。已知野生番茄体内存在抗虫基因,对烟粉虱具有一定的抗性,
可利用基因工程将该基因导入栽培番茄体内提高其抗虫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野生番茄体内抗虫基因的产生是烟粉虱长期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B.番茄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上均有烟粉虱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烟粉虱与番茄的种间关系为捕食,调查二者的种群密度时均可采用样方法
D.长期种植含有抗虫基因的栽培番茄,烟粉虱的种群密度可能会先降低后增加
14. [多选][2022·江苏盐城阶段质检]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
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
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a
图b
ABC
A.图a中的三个物种种间竞争强,种内斗争弱
B.两图中的物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当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与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单一物种 越窄,种内斗争越强;多个物种 重叠越多,竞争越强
15. 回答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问题。


(1)一个群落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这种现象
称为__________。
镶嵌分布
(2)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种群竞争激烈的区域。
图甲呈现了不同群落交错区的群落组合数与鸟类建巢数的关系。请参照该图推测,群
落交错区的种群数目比单一群落区____(填“多”或“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交错区可包含两个或多个重叠群落中的大多数种群
(3)生物种间关系影响群落的结构。图乙表示潮间带中常见的滨螺(捕食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密度与藻类种数的关系。请据图分析:
①在滨螺密度逐渐增大到150只/ 左右的过程中,藻类种数逐渐增多,由此可知,小
型绿藻浒苔在与其他藻类的竞争中处于______(填“优势”或“劣势”)地位。
优势
②当滨螺密度超过了150只/ 时,藻类种数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浒苔供不应求时,滨螺取食其他藻类,从而使藻类种数减少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6. [2022·江苏徐州阶段调研]一种被称为“十七年蝉”的生物是一种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
而出的蝉。它们在地底蛰伏17年始出,尔后附上树枝蜕皮,然后交配。雄蝉交配后即
死去,母蝉亦于产卵后死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D
A.这种奇特生活方式有利于避免天敌的侵害并安全延续种群
B.十七年蝉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其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气温、天敌、传染病等会对十七年蝉的种群数量造成影响
D.十七年蝉因为在空间上分布不同而存在垂直结构
17. [2022·江苏淮阴中学期中质检]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
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在 年期间,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增长呈“ ”型曲线
B.图中点 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值)
C.两个种群之间数量的动态变化与负反馈调节有关
D.草原生物群落由于生物种类少,不存在垂直结构
18. [2022·江苏盐城伍佑中学期初调研]研究者调查了管理方式相同的“茶树与马尾松间
作茶园”和“常规茶园”中的叶蝉及其天敌蜘蛛,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茶园类型 叶蝉总数(只) 蜘蛛总数(只) 游猎型蜘蛛丰富度 结网型蜘蛛丰富度
间作 692 1 542 14 12
常规 1 410 995 14 8
C
A.游猎型蜘蛛和结网型蜘蛛属于竞争关系
B.马尾松遮阴有利于结网型蜘蛛的生存和繁殖
C.与常规茶园相比,茶树与马尾松间作茶园显著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天敌增加是茶树与马尾松间作茶园中叶蝉环境容纳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19. [2022·江苏宿迁阶段调研]内生真菌生长在多花黑麦草的
叶、茎的细胞间,从中获得营养和保护,同时提高多花黑麦
草抵御食草动物的能力。下图为多花黑麦草感染内生真菌后
对两种蚜虫种群密度(单位为:只 )的影响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A.内生真菌和多花黑麦草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原始合作
B.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两种蚜虫的种群密度
C.内生真菌对蚜虫密度的抑制具有选择性
D.蚜虫甲和蚜虫乙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3·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四中高二月考]一棵树的不同高度生活的主要动物种群不同。上述现象属于群落的( )
A. 季节变化 B. 垂直结构 C. 水平结构 D. 昼夜变化
2. [2023·福建三明永安九中高二返校测试]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B. 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C. 永安上坪乡天斗山脉上和永安城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D. 草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3. [2023·江苏徐州期末质检]嘉兴南湖放养着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青鱼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虫等为食;草鱼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或水草多的地方,主要以水草为食;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生活在水体的上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四大家鱼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物种生态位分化的原理
C. 南湖水生生物群落的边界与南湖的水体边界基本一致
D. 与鲢、鳙鱼间的生态位重叠相比,鲢、青鱼间的生态位重叠更多
4. [2023·山东枣庄期末质检]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中的生态位相同
B. 种间竞争可导致生态位的分化
C. 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群落水平
D. 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5. [2023·辽宁沈阳阶段质检]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种鸟类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就是它的生态位
B. 生态位出现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形成的基础
C. 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越大,种间竞争往往越激烈
D. 生态位是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6. [2023·四川凉山期末质检]分布在热带稀树灌丛或稀树草丛中的梅花雀,雌雄个体在灌丛中活动的空间不一样,雌性个体偏好上层活动,雄性个体偏好下层活动。对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关
B. 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不利于它们繁殖后代
C. 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可能是对光照需求不同引起的
D. 热带地区四季温度较高,梅花雀所在的群落没有时间结构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2022·江苏淮安期中调研]据调查,南通境内的古银杏(胸径)共有282株,其中崇川区分布最多(97株),启东市分布最少(9株)。按照胸径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每个龄级胸径间隔)。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通市境内古银杏的种群数量是通过样方法调查获取的
B. 启东市古银杏分布最少可能与滨江临海,成陆较晚有关
C. 据Ⅰ至 龄级的数量分析,全市银杏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Ⅱ龄级和Ⅲ龄级的古银杏具有的高度落差形成垂直结构
8. [2023·山西期初调研]为调查某大型湖泊中鸟类的多样性,科研人员将湖中水鸟划分为4种类型,每个类型包括多种鸟类,并对它们的觅食行为和生境利用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类型 觅食行为 生境利用
间歇型啄食 草滩,泥滩
间歇型啄食,泥滩挖掘取食 浅水区,泥滩
多种觅食行为 中水区,深水区
潜水取食 深水区,中水区
A. 食物是影响水鸟种群数量发展的密度制约因素
B. 与类型间水鸟相比,类型内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大
C. 进入严冬,湖泊结冰可能会导致水鸟间的竞争增大
D. 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割开以提高类型间水鸟的相互竞争
9. [2023·广东揭阳期末质检]研究者研究证实了东亚—北美东部间断分布植物中生态位保守性的存在,即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在生态位上更为相似的趋势,从而可以反映谱系的进化历史。数据显示草本植物的生态位比木本植物更为保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究某种植物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等
B.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C. 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D. 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更有可能保留共有祖先的性状
10. [2022·江苏淮阴中学期中质检]生境破碎指因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被隔断成碎片。隔断后的碎片称为生境碎片。为研究生境破碎对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数量的影响,2019年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类型生境碎片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境碎片类型 植株数/株
幼树 小树 成树 合计
5公顷碎片 21 9 3 33
15公顷碎片 57 8 17 82
连续森林 39 22 26 87
A. 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B. 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 生境破碎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D. 研究景东翅子树的生态位通常研究它在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等特征
11. [2022·江苏苏州期末调研]某种蚜虫在黄瓜植株上分布不均匀,下位叶多于中位叶,中位叶多于上位叶。过多的蚜虫在大量吸食黄瓜植株的汁液后,黄瓜植株内产生的单宁和烯类化合物增加。单宁能抑制蚜虫的消化,减少蚜虫的取食。烯类化合物具有挥发性,对蚜虫的天敌——瓢虫具有吸引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宁和烯类化合物能调节种间关系
B.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 黄瓜与蚜虫、瓢虫与蚜虫间均为捕食关系
D. 该种蚜虫在黄瓜植株上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12. 二化蜓和褐飞虱均可导致水稻减产,都可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二化蜓为钻蛀性害虫,以水稻茎秆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某稻田因两种害虫的连年侵害而弃耕,多年后形成灌木林,再调查时,没有发现二化蜓和褐飞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稻群落和灌木林群落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B. 二化蜓、褐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均为寄生
C. 水稻植株的高度属于研究其生态位的范畴
D. 灌木林中无二化蜓和褐飞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 烟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个体小,长期生活在叶片上,以叶片汁液为食,会造成栽培番茄减产。已知野生番茄体内存在抗虫基因,对烟粉虱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利用基因工程将该基因导入栽培番茄体内提高其抗虫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野生番茄体内抗虫基因的产生是烟粉虱长期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B. 番茄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上均有烟粉虱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烟粉虱与番茄的种间关系为捕食,调查二者的种群密度时均可采用样方法
D. 长期种植含有抗虫基因的栽培番茄,烟粉虱的种群密度可能会先降低后增加
14. [2022·江苏盐城阶段质检][多选]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a
图b
A. 图a中的三个物种种间竞争强,种内斗争弱
B. 两图中的物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当
C. 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与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 单一物种 越窄,种内斗争越强;多个物种 重叠越多,竞争越强
15. 回答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问题。


(1) 一个群落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这种现象称为。
(2)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种群竞争激烈的区域。图甲呈现了不同群落交错区的群落组合数与鸟类建巢数的关系。请参照该图推测,群落交错区的种群数目比单一群落区(填“多”或“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 生物种间关系影响群落的结构。图乙表示潮间带中常见的滨螺(捕食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密度与藻类种数的关系。请据图分析:
① 在滨螺密度逐渐增大到150只/左右的过程中,藻类种数逐渐增多,由此可知,小型绿藻浒苔在与其他藻类的竞争中处于(填“优势”或“劣势”)地位。
② 当滨螺密度超过了150只/时,藻类种数下降的原因是。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6. [2022·江苏徐州阶段调研]一种被称为“十七年蝉”的生物是一种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而出的蝉。它们在地底蛰伏17年始出,尔后附上树枝蜕皮,然后交配。雄蝉交配后即死去,母蝉亦于产卵后死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种奇特生活方式有利于避免天敌的侵害并安全延续种群
B. 十七年蝉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其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气温、天敌、传染病等会对十七年蝉的种群数量造成影响
D. 十七年蝉因为在空间上分布不同而存在垂直结构
17. [2022·江苏淮阴中学期中质检]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 年期间,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增长呈“ ”型曲线
B. 图中点 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值)
C. 两个种群之间数量的动态变化与负反馈调节有关
D. 草原生物群落由于生物种类少,不存在垂直结构
18. [2022·江苏盐城伍佑中学期初调研]研究者调查了管理方式相同的“茶树与马尾松间作茶园”和“常规茶园”中的叶蝉及其天敌蜘蛛,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茶园类型 叶蝉总数(只) 蜘蛛总数(只) 游猎型蜘蛛丰富度 结网型蜘蛛丰富度
间作 692 1 542 14 12
常规 1 410 995 14 8
A. 游猎型蜘蛛和结网型蜘蛛属于竞争关系
B. 马尾松遮阴有利于结网型蜘蛛的生存和繁殖
C. 与常规茶园相比,茶树与马尾松间作茶园显著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 天敌增加是茶树与马尾松间作茶园中叶蝉环境容纳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19. [2022·江苏宿迁阶段调研]内生真菌生长在多花黑麦草的叶、茎的细胞间,从中获得营养和保护,同时提高多花黑麦草抵御食草动物的能力。下图为多花黑麦草感染内生真菌后对两种蚜虫种群密度(单位为:只)的影响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生真菌和多花黑麦草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原始合作
B. 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两种蚜虫的种群密度
C. 内生真菌对蚜虫密度的抑制具有选择性
D. 蚜虫甲和蚜虫乙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B
2. C
3. D
4. A
5. A
6. A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B
8. D
9. A
10. C
11. A
12. B
13. D
14. ABC
15. (1) 镶嵌分布
(2) 多; 群落交错区可包含两个或多个重叠群落中的大多数种群
(3) ① 优势
② 浒苔供不应求时,滨螺取食其他藻类,从而使藻类种数减少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6. D
17. C
18. C
19. B(共19张PPT)
01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2·江苏扬州阶段检测]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A.土壤动物群落也存在分层现象
B.单位面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森林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2. [2022·浙江金华期末调研]某群落植物种类稀少,没有高大的乔木,以多年生的灌木
和草本为主,苔藓和地衣发达,植物都非常矮小,常匍匐生长,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
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该群落四季变化不明显,没有时间结构
B.该群落通常位于气候严寒,降雨量少的地区
C.该群落的植食性鸟类众多,且通常需要迁徙
D.该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和温度的不均匀有关
3. [2022·江苏南京第十二中学阶段检测]下列关于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A.这些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分别有各自适应环境的方式
B.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差异作出类型划分
C.生活在草原群落的动物不能生活在森林群落里
D.群落的形成受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4. [2022·江苏南京第一中学阶段检测]陆地生物群落包括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
列有关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完全不同
B.在生物群落中长期生存的各种生物,往往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C.荒漠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因此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
D.森林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
5. [2023·江苏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期末]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
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D
A.可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B.借助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趋湿、趋光、避高温的生活习性来采集小动物
C.土壤中动物群落不具有分层现象,对表层土壤取样研究即可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应将其放回原地
6. [2023·江苏南京第九中学期末]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
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
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C
A.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红皮云杉和白桦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针叶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主要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植被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针阔叶混交林植物分层较复杂,可提高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
7. [2022·江苏宿迁期中质检]生物群落的类型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描述,自然条件下不
会出现的情况是( )
C
A.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能反映生物群落类型的差异
B.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对应的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C.同一气候条件下的生物群落类型完全一致
D.环境改变会影响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
8. [2023·山西运城期末质检]下列有关森林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森林中动物以固态尿酸盐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
B.森林中的林下阴生植物往往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叶绿体大
C.森林中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D.热带雨林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风媒花很多
9. [2023·江苏盐城阶段教研]因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地球上
的生物群落多种多样。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B.荒漠生物群落中狐狸和仙人掌是最常见的动、植物类型
C.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和行动迟缓的特点
D.森林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高,主要分布于西部干旱地区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10. [2023·江苏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期末质检]我国典型的森林类型可以分为多种,热带
雨林和落叶阔叶林同样都是森林群落,但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下列
相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
D
A.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落叶阔叶林的物种数相对较少
B.热带雨林的植物适应了全年高温、湿润的环境,落叶阔叶林的植物适应了夏季凉爽、冬季寒冷的环境
C.热带雨林和落叶阔叶林中的肉食性动物通过捕食植食性动物避免过多植物被采食
D.热带雨林内,由于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流通不畅,因此,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落叶阔叶林亦是如此
11. [2022·江苏盐城期末质检]科学家对珠峰地
区的考察研究表明,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
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
如图表示珠峰不同高度的植被分布情况。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随着海拔上升而发生变化,影响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
B.珠峰较高海拔地段新出现了绿色植物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
C.常绿阔叶林带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高山针叶林带
D.高山草甸带均是草本植物,尚未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12. [多选][2022·山东日照期末质检]以下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BD
A.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B.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C.荒漠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D.骆驼刺植株高几厘米,但根可长达15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13. [多选][2022·江苏镇江第一中学阶段检测]森林土壤湿润、有机质丰富,栖居着
各种各样的土壤生物。下列有关调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C
A.对于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个体微小的动物常用样方法调查
B.估算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C.一段时间内,持续调查土壤中两种小动物的种群密度即可确定二者的种间关系
D.若某土壤动物进入冬天时,数量减少,并不能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4. [2022·江苏扬州阶段质检]群落结构总体上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在其形成过
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生物群落各物种之间的关系主要有3类:①营养关系,
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的活体、残体或产物为食;②成境关系,一个物种的生命活动
使另一个物种的居住条件发生改变;③助布关系,一个物种参与另一个物种的分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植物在群落的成境关系方面起主要作用
B.动物在群落的助布关系方面起主要作用
C.同一群落中同营养级生物在生态位上往往高度重叠
D.营养关系和成境关系把不同物种的生物聚集在一起,是生物群落存在的基础
15. [多选][2022·湖南邵阳期中质检]在三个稳定草原类型中进行的植物调查统计数据如表所示: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种类(种) 160 100 80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 000 900 20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C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草甸草原的光合作用总量大于典型草原
D.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16. [2023·江苏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期末质检改编]为研究植物群落多样性下降对地下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某地发生过火灾的岛屿按照面积分为大、中、小三组,面积越小的岛屿距末次火灾年限越长。
(1)岛屿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______类型和密度的镶嵌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种群
(2)地下生物群落主要由____________等微生物以及各种土壤小动物组成。
细菌、真菌
(3)为了研究不同岛屿移除植物功能群对地下线虫类群的影
响,通常需要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采集土壤,统计样本
中线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推测线虫的物种丰
富度。研究人员假设不同岛屿上植物功能群的移除均会降低
线虫类群生物量,且岛屿越大,影响越明显。下图为部分实
验数据:
取样器取样
种类数(种类和数目)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成立。移除乔木后,大岛屿上取食植物的线虫生物量增加。或移除苔藓后,大岛屿取食细菌(或真菌)的线虫生物量变化最小(合理即可)
17. [2022·江苏高三大联考]土壤节肢动物的种类和密度反映了土壤质量。研究人员开
展沼液施用对麦田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类群影响的研究,实验中沼液施用组的用量依
次为0、100、200、 ,分别编号 、 、 、 ,沼液替代化肥组的
沼液比例依次为 、 、 、 ,分别编号 、 、 、 ,且沼液
替代化肥组折合总氮肥量与 组相同。图1是在小麦两个生长期测得的土壤小型节肢
动物总密度,图2是小麦收获期测得的不同土层中小型节肢动物密度。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1)本实验使用的沼液是用猪粪经厌氧发酵 获得的,参与发酵的甲烷杆菌属于
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在适宜条件下,有些细菌 就能繁殖一代,但甲
烷杆菌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繁殖一代,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分解者
甲烷杆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
(2)在进行土壤小动物种类和密度调查时,常采用____________法取样。图3是土壤
小动物收集装置示意图,结合对收集原理的理解,试提出影响统计结果的两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样器取样
白炽灯功率、漏斗孔大小
(3)根据图1可知,影响土壤中小动物总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合适的化肥与沼液的比例为_ ____。
小麦生长期、沼液用量、沼液比例

(4)图2中,不同土层小动物密度存在差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______结构,土
壤表层聚集的小动物明显较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垂直
落叶中腐殖质含量、氧气、温度(共18张PPT)
01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3·江苏泰州兴化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的有规律变化属于群落演替
B.初生演替过程中的新的优势物种一般来自其他更高级群落
C.群落演替的速度由群落内外部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D.群落最终都会演替达到一个与所处环境相适宜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 [2022·江苏南京期末质检]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群落演替中,在弃耕农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地衣
B.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
C.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D.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3. [2022·江苏连云港阶段调研]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杂草、灌木及小型动
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由于灌木丛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能利用率降低
B.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区可能会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
C.群落演替过程中,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D.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发生变化
4. [2022·江苏连云港阶段调研]下图是某丘陵山地群落
演替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过程①②均为次生演替,决定两者演替方向的因素相同
B.在演替过程中,各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保持相对稳定
C.在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和乔木阶段物种组成完全不同
D.与灌木阶段相比,乔木阶段垂直结构复杂,光能利用率高
5. [2022·江苏宿迁期中质检]自然界中的生物群落一直处于演替之中。下列对生物群落
演替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C
A.影响演替的因素主要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B.演替的各个阶段都受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C.演替达到最高阶段的群落不再发生变化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演替起点不同
6. [2022·江苏南通金沙中学期末检测]某地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
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D
A.群落演替的类型为初生演替 B.每个种群的生态位保持稳定
C.不同季节的物种丰富度相同 D.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趋向稳定
7. [2022·江苏宿迁阶段调研]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
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D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8. [2022·江苏南通期中质检]松材线虫入侵某海岛黑松林群落,大量繁殖并造成严重危
害,原群落中的乔木消失,逆行演替为以野桐、算盘子、小槐花为优势种的灌丛群落。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A.该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该演替过程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C.松材线虫入侵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缺少天敌
D.乔木的消失有利于野桐等灌木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优势种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9. [2022·江苏连云港灌云高级中学阶段检测]一块玉米田间的优势杂草主要是喜旱的狗
尾草、藜等,改变灌溉模式实施膜下滴灌之后,一年生浅耕杂草阔叶草呈增多趋势成
为主要的杂草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实施膜下滴灌之后该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B.玉米田中的玉米植株高矮不一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该生态系统中影响狗尾草、藜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生物因素
D.当阔叶草种群密度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 值
10. [2022·江苏盐城阜宁东沟中学阶段检测]调查某森
林群落乔木层的5个优势种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5个优势种与其他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同构成了森林群落
B.调查乔木年龄结构时应采用样方法,选取 的正方形
C.香果树和野核桃的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余3种接近衰退型
D.随着群落的演替,香果树种群的优势地位将更加明显
11. [2022·江苏常州阶段检测]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无瓣海桑生
长快,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
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
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无瓣海桑由幼苗迅速长成高大植株,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2. [多选][2023·江苏徐州期末模拟达标卷]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形
成的,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湿地核心区等区域,如图1所
示。研究人员统计了近水缓冲区和湿地核心区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
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该湿地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湿地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
C.芦苇在该湿地的分布体现了该湿地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D.人类的活动加速了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


13. [2022·江苏扬州中学阶段检测]某生活着水草、鲢鱼、鳙鱼和野鸭等生物的湖泊,
由于排入工业废水导致污染严重。人们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
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A.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B.鲢鱼和鳙鱼一般都喜居于水的中上层,所以它们具有相同的生态位
C.由于湖底土壤条件的不同,苦草、黑藻分布在不同水域,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苦草大量繁殖后,浮游植物数量下降,底栖动物数量增加,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14. [多选][2022·江苏盐城期中质检]高原鼹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挖洞
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土丘上的群落需6年
左右才能逐步恢复。图1中 (对照)、A、B、C、D表示土丘密度不同的5个区域;
图2表示演替到第6年时各区域的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草甸中全部的高原鼹鼠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种群层次,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密度
B.裸露土丘上无植被覆盖,群落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C.由图2可知,草甸中高原鼹鼠数量越少,恢复后植物丰富度越高
D.鼹鼠挖洞行为可以疏松土壤,有利于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植物生物量的提高


15. [2023·江苏南京第九中学高二校考期末]表中为某淡水湖经历水生演替后在不同水
深处的植被分布情况,从湖岸到湖心的不同距离处,分布着不同阶段的群落环带,每
一带都为下一带的“进攻”准备了土壤条件。水深超过 时,是水底的原生裸地,只
有在水深 以内的湖底,才有较大型的水生植物生长。请回答以下问题。
深浅变化 主要植物类型
外来侵入的漂浮植物(浮萍、满江红、藻类)
沉水植物(轮藻属)
高等水生植物(金鱼藻、眼子菜、黑藻、茨藻)
浮叶根生植物(睡莲)
直立水生植物(芦苇、香蒲、泽泻)
湿生草本植物(莎草科和禾本科)
(1)该水生群落演替属于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生
该水生群落演替发生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水底的原生裸地上
(2)根据表格内容推断湖泊群落演替先后顺序是从湖泊的____________(填“周围向
中央”或“中央向周围”)发生的。
周围向中央
(3)自由漂浮植物阶段中,植物是漂浮生长的,其死亡残体将增加湖底有机质的聚积,
同时湖岸雨水冲刷而带来的矿物质微粒的沉积也逐渐抬升了湖底。湖底裸地上最先出
现的先锋植物是表格中的________。
轮藻属
(4)浮叶根生植物阶段随着湖底的日益变浅,浮叶根生植物开始出现,如睡莲等。这
些植物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生物量较大,残体对进一步提升湖底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
面由于这些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当它们密集时,就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不利于水下沉水植物的生长,迫使沉水植物向较深的湖底转移,这样
又起到了抬升湖底的作用。
水下光照条件变差(或水下光照强度减小)
(5)若该地区适于森林的发展,则该群落将会继续向______方向进行演替。
森林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类型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2·江苏扬州阶段检测]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土壤动物群落也存在分层现象
B. 单位面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 森林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2. [2022·浙江金华期末调研]某群落植物种类稀少,没有高大的乔木,以多年生的灌木和草本为主,苔藓和地衣发达,植物都非常矮小,常匍匐生长,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群落四季变化不明显,没有时间结构
B. 该群落通常位于气候严寒,降雨量少的地区
C. 该群落的植食性鸟类众多,且通常需要迁徙
D. 该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和温度的不均匀有关
3. [2022·江苏南京第十二中学阶段检测]下列关于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些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分别有各自适应环境的方式
B.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差异作出类型划分
C. 生活在草原群落的动物不能生活在森林群落里
D. 群落的形成受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4. [2022·江苏南京第一中学阶段检测]陆地生物群落包括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有关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完全不同
B. 在生物群落中长期生存的各种生物,往往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C. 荒漠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因此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
D. 森林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
5. [2023·江苏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期末]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B. 借助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趋湿、趋光、避高温的生活习性来采集小动物
C. 土壤中动物群落不具有分层现象,对表层土壤取样研究即可
D. 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应将其放回原地
6. [2023·江苏南京第九中学期末]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红皮云杉和白桦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 针叶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主要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植被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针阔叶混交林植物分层较复杂,可提高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
7. [2022·江苏宿迁期中质检]生物群落的类型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描述,自然条件下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能反映生物群落类型的差异
B. 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对应的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C. 同一气候条件下的生物群落类型完全一致
D. 环境改变会影响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
8. [2023·山西运城期末质检]下列有关森林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森林中动物以固态尿酸盐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
B. 森林中的林下阴生植物往往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叶绿体大
C. 森林中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D. 热带雨林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风媒花很多
9. [2023·江苏盐城阶段教研]因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多种多样。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B. 荒漠生物群落中狐狸和仙人掌是最常见的动、植物类型
C. 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和行动迟缓的特点
D. 森林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高,主要分布于西部干旱地区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10. [2023·江苏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期末质检]我国典型的森林类型可以分为多种,热带雨林和落叶阔叶林同样都是森林群落,但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下列相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落叶阔叶林的物种数相对较少
B. 热带雨林的植物适应了全年高温、湿润的环境,落叶阔叶林的植物适应了夏季凉爽、冬季寒冷的环境
C. 热带雨林和落叶阔叶林中的肉食性动物通过捕食植食性动物避免过多植物被采食
D. 热带雨林内,由于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流通不畅,因此,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落叶阔叶林亦是如此
11. [2022·江苏盐城期末质检]科学家对珠峰地区的考察研究表明,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如图表示珠峰不同高度的植被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随着海拔上升而发生变化,影响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
B. 珠峰较高海拔地段新出现了绿色植物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
C. 常绿阔叶林带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高山针叶林带
D. 高山草甸带均是草本植物,尚未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12. [2022·山东日照期末质检][多选]以下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B. 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C. 荒漠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D. 骆驼刺植株高几厘米,但根可长达15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13. [2022·江苏镇江第一中学阶段检测][多选]森林土壤湿润、有机质丰富,栖居着各种各样的土壤生物。下列有关调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对于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个体微小的动物常用样方法调查
B. 估算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C. 一段时间内,持续调查土壤中两种小动物的种群密度即可确定二者的种间关系
D. 若某土壤动物进入冬天时,数量减少,并不能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4. [2022·江苏扬州阶段质检]群落结构总体上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在其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生物群落各物种之间的关系主要有3类:①营养关系,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的活体、残体或产物为食;②成境关系,一个物种的生命活动使另一个物种的居住条件发生改变;③助布关系,一个物种参与另一个物种的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在群落的成境关系方面起主要作用
B. 动物在群落的助布关系方面起主要作用
C. 同一群落中同营养级生物在生态位上往往高度重叠
D. 营养关系和成境关系把不同物种的生物聚集在一起,是生物群落存在的基础
15. [2022·湖南邵阳期中质检][多选]在三个稳定草原类型中进行的植物调查统计数据如表所示: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种类(种) 160 100 80
平均种类(种/)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 000 900 20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 典型草原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 草甸草原的光合作用总量大于典型草原
D. 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16. [2023·江苏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期末质检改编]为研究植物群落多样性下降对地下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某地发生过火灾的岛屿按照面积分为大、中、小三组,面积越小的岛屿距末次火灾年限越长。
(1) 岛屿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类型和密度的镶嵌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2) 地下生物群落主要由等微生物以及各种土壤小动物组成。
(3) 为了研究不同岛屿移除植物功能群对地下线虫类群的影响,通常需要采用的方法采集土壤,统计样本中线虫的,从而推测线虫的物种丰富度。研究人员假设不同岛屿上植物功能群的移除均会降低线虫类群生物量,且岛屿越大,影响越明显。下图为部分实验数据: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17. [2022·江苏高三大联考]土壤节肢动物的种类和密度反映了土壤质量。研究人员开展沼液施用对麦田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类群影响的研究,实验中沼液施用组的用量依次为0、100、200、,分别编号、、、,沼液替代化肥组的沼液比例依次为、、、,分别编号、、、,且沼液替代化肥组折合总氮肥量与组相同。图1是在小麦两个生长期测得的土壤小型节肢动物总密度,图2是小麦收获期测得的不同土层中小型节肢动物密度。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1) 本实验使用的沼液是用猪粪经厌氧发酵获得的,参与发酵的甲烷杆菌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在适宜条件下,有些细菌就能繁殖一代,但甲烷杆菌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繁殖一代,可能的原因是。
(2) 在进行土壤小动物种类和密度调查时,常采用法取样。图3是土壤小动物收集装置示意图,结合对收集原理的理解,试提出影响统计结果的两种因素:。
(3) 根据图1可知,影响土壤中小动物总密度的因素有,合适的化肥与沼液的比例为。
(4) 图2中,不同土层小动物密度存在差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结构,土壤表层聚集的小动物明显较多主要与等因素有关。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类型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B
2. B
3. C
4. B
5. D
6. C
7. C
8. B
9. A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10. D
11. D
12. ABD
13. AC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4. C
15. ABC
16. (1) 种群
(2) 细菌、真菌
(3) 取样器取样; 种类数(种类和数目); 不成立。移除乔木后,大岛屿上取食植物的线虫生物量增加。或移除苔藓后,大岛屿取食细菌(或真菌)的线虫生物量变化最小(合理即可)
17. (1) 分解者; 甲烷杆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
(2) 取样器取样; 白炽灯功率、漏斗孔大小
(3) 小麦生长期、沼液用量、沼液比例;
(4) 垂直; 落叶中腐殖质含量、氧气、温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