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落 章末测评(课件版+文档版)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群落 章末测评(课件版+文档版)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8 14:36:18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章末测评
(用时: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2023·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二校考开学考试]在同一纬度地区,引起植被分布呈“森林 草原 荒漠”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温度 B. 阳光 C. 水分 D. 矿物质
2. [2022·江苏盐城阜宁中学期中质检]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竹林中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3. [2022·江苏宿迁阶段检测]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科学家对珠峰地区的考察研究发现,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影响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
B. 珠峰南坡的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是两个不同的群落,体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 要调查珠峰北坡生长的一种珍贵的草本药材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D.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是海拔 地段出现绿色植物的原因之一
4. [2022·江苏淮安期中质检]超强台风使某海岸的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经过一年的人工和自然修复,现有植被分布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海岸的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被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该海岸上枸杞和柽柳之间的竞争程度比獐毛和白茅之间的竞争程度强
D. 互花米草虽能保滩护堤、消减海浪,但其繁殖快速,修复选用需慎用
5. [2022·江苏盐城阜宁中学期中质检]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鼠妇时,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
B. 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
C.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取样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D. 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6. [2023·山东潍坊期末质检]群落的形成是多种生物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热带雨林中很多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朵,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
B. 荒漠群落中,仙人掌在白天关闭气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将草原中善于奔跑的动物迁入森林,对这些动物的生活没有影响
D. 同种生物在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完全不同
7. [2022·山东济宁阶段检测]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范围大于绿翅鸭的觅食环境范围
B. 环境污染可能会对绿翅鸭和青脚鹬的生态位产生影响
C. 二者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完全是两种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 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8. [2023·北京阶段检测]下列有关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
B. 草原几乎完全由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组成
C. 荒漠中的水分蒸发量远远小于降水量
D. 苔原植物生长季长且没有树林生长
9. [2023·浙江湖州高二期末调研测试]安吉山川乡的“金钱松森林公园”入秋后因金钱松叶片由绿转黄而呈现出漫山金黄、层林尽染的优美风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森林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构成一个群落
B. 金钱松高低错落是该群落垂直结构的显著体现
C. 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区域可以重复出现相同的群落类型
D. 在该森林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就是金钱松
10. [2023·江西南昌高二校考开学考试]分层现象是森林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是群落垂直结构最直观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森林各层次中植物的不同生态特性和生活习性增强了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种间竞争
B. 植物的分层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等资源的矛盾,也提高了群落的光能利用率
C. 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还与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有关
D. 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状况,是决定森林植物地下部分分层的主要因素
11. [2022·江苏泰州高二校联考期末]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迁移。下图是全球部分山脉树线海拔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全球部分山脉、山地高山树线海拔示意图
A. 研究人员通过样方法调查植被类型,确定树线高度
B. 影响树线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因此赤道附近同海拔地区树线比较高
C. 树线上升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有一定的湿润土壤和乔木的繁殖体
D. 树线以上分布灌木或者草本植物甚至没有植物存在,树线以下只分布乔木
12. [2023·江苏一模]下图表示生态位分化中的食性分化模式图。自然选择对以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压力,因而A、B两个种群中以为食的个体数会逐渐减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A和B在食性上的分化可降低种间竞争压力
B. 竞争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
C. 错开活动范围和时间是生态位分化的适应模式之一
D. A、B种群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3. [2023·广西河池高二统考期末]如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段和 段森林群落中都存在垂直结构
B. 大火之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C. 段和 段森林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可能相同
D. 森林中植物具有分层现象,但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14. [2023·江苏海安高三期末]在自然水体中,水温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研究发现,水体升温会对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产生影响,可引起水体的优势藻种发生更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温可通过影响藻类的酶促反应,从而影响藻类的代谢
B. 水体中动物出现垂直分层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光照的强弱
C. 浮游藻类的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对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D. 推测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会使水体中的群落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2023·辽宁校联考高二阶段练习]下列群落的类型与适应其环境的生物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 荒漠——具有肉质茎的植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的爬行类动物
B. 草原——耐寒的旱生多年生乔木,会挖洞或奔跑迅速的动物
C. 森林——乔木、灌木和草本均为阳生,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
D. 湿地——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鱼类、两栖类和鸟类
16. [2022·江苏盐城阜宁中学高二校考期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历经黄河几千年冲刷,泥沙在入海口处淤积形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潮间带到岸边高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如表所示,其中芦苇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地区 植被类型
草本 灌木 乔木
潮间带 无 无 无
近水湾 芦苇、盐地碱蓬 无 无
高潮滩 芦苇等 柽柳等 无
岸边高地 林下草本 少量 人工刺槐林
A. 黄河三角洲湿地群落的形成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 黄河三角洲湿地最先出现的草本植物是盐地碱蓬
C. 近水湾无灌木与岸边高地灌木少的原因相同
D. 土壤含盐量是影响该湿地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17. [2023·江苏徐州高三期末]下列是生态学家对生活在淡水中的两种涡虫和温度梯度分布的研究。图a为两种涡虫分别生活时沿溪流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图b为两种涡虫共同生活时沿溪流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每一种涡虫在另一种涡虫同时存在时,其沿温度梯度分布的幅度都减小
B. 两种涡虫共同生活时各自生态位发生的变化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C. 可以预测随着时间的延长,共同生活的两种涡虫中将有一种被淘汰
D. 与图a相比,图b中每一种涡虫由于生活资源减少其种群密度都减小
18. [2022·江苏连云港期末质检]轮叶黑藻(冠层型水草)在富营养化情况下,迅速生长覆盖水面,对于密刺苦草(草甸型水草)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有人开展不同密度团头鲂对轮叶黑藻和密刺苦草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轮叶黑藻的遮蔽作用会引起水体底层光照不足和缺氧
B. 轮叶黑藻与密刺苦草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结果表明团头鲂更多地选食黑藻,不以密刺苦草为食
D. 根据结果推测该水体中团头鲂的 值大约为1 尾/
19. [2023·江苏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期末质检]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群落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觅食环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就完全一样
B.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C.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D.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20. [2022·山东高考](8分)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
频度 级
ABCD
(1) 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级,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
(2) 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种。
(3) 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填标号)。
A. 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 甲的种群密度
C. 甲的植株高度 D. 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4)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
21. [2023·湖北利川第一中学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16分)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宽度为2 000米左右;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米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分析该自然群落中相关生物的生态位,已知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据表格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 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 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 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 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1)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所有生物构成的整体叫。
(2) 该研究团队还想调查青脚鹬的种群密度,所用的调查方法应该为;该团队调查跟踪30年绘制了该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如图1所示,据图1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年。
图1
(3) 影响四种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4) 据表可知,绿翅鸭和鹤鹬的生态位有重叠,是否意味着两者一定存在竞争关系。(填“是”或“否”),理由是。
(5) 生物在某一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布,如图2所示,常呈正态分布,这种曲线称为资源利用曲线,表示两物种在资源谱的喜好位置之间的距离,表示每一物种在喜好位置周围的变异度。图a中各物种的生态位狭,相互重叠较少;图b中各物种生态位宽,相互重叠较多。据图a分析,进化使得物种1与物种2的种间竞争会(填“增强”“减弱”或“不变”),请分析原因:;如果资源有限,预测图b中物种被排除或灭亡的风险最大。
图2
22. [2022·辽宁锦州高三统考期末](14分)一个物种按生理要求及所需资源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基本生态位,由于物种相互作用而实际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 藤壶甲生活在浅水区岩石上因而常暴露在空气中,藤壶乙生活在深水区岩石上因而很少暴露在空气中,在深水区藤壶乙常把藤壶甲从岩石上排挤掉并取而代之,科研人员将藤壶乙从深水区岩石上清除掉后观察到藤壶甲可以很容易占据深水区,而藤壶乙却不能适应浅水区岩石环境。请分别分析藤壶甲和藤壶乙的基本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的宽窄关系:。
(3) 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在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共存。两种鸟因取食相同树干上的同种昆虫而发生竞争,但在自然条件下,两种鸟可通过分别取食树叶上的昆虫和树底下的昆虫而实现共存,这是因为两种鸟借助于昆虫空间方向的分布而避免了生态位重叠和竞争。这种资源的分配方式是的结果,其意义在于。
(4) 由于食物短缺等因素,生活在密林地带的植食性动物薮羚开始冒险进入开阔的平原地区。研究发现薮羚的迁入对平原的植物造成了严重影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请你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23. [2023·四川眉山高二期末](10分)飞机草是一种喜阳不耐阴的杂草,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能够迅速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造成生态系统极度退化,被视为世界上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下图甲、乙分别为不同修复年份飞机草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积的比率)和物种丰富度变化图(图中为对照,为年)。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甲、乙两图,可知经过人工修复,随修复年份的增加,群落丰富度,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够。
(2) 上述结果表明,人工修复是利用了种间的关系,以此来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的生长,修复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演替。
(3) 综合分析甲、乙两图可知,飞机草被抑制的原因可能是。
24. [2023·江苏徐州高三期末](9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废弃农田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森林主要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同时拥有丰富的其他动植物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2) 若要调查该地区的物种数量,依据图甲可知选取样方的最佳面积为。

(3)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苔藓、油松、松鼠、红隼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其除了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之外,还具有结构。
(4)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地区人工林纯度较高,容易出现虫灾。图乙所示为林业部门对某次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由图可知,该防治依据的原理是,从种群的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导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第二章 章末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C
2. A
3. B
4. B
5. C
6. A
[解析]热带雨林中空气流通不畅,植物大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项正确;荒漠群落中,仙人掌在白天关闭气孔,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需来自夜间储存的和呼吸产生的,项错误;将草原中善于奔跑的动物迁入到森林,由于森林中乔木的存在,导致空间不开阔,影响了动物的奔跑,从而影响其捕食,项错误;同种生物在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由于环境不一样,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项错误。
7. C
[解析]据图可知,绿翅鸭和青脚鹬两种水鸟的觅食范围都有环境1和环境3,此外青脚鹬觅食环境还有环境2,故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范围大于绿翅鸭的觅食环境范围,项正确;环境污染可能会使绿翅鸭和青脚鹬彻底离开某种觅食环境,因此可能会对二者的生态位产生影响,项正确;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等均存在差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差异,这是两种水鸟之间及水鸟与环境和其他生物间协同进化的结果,项错误;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减少了对环境的竞争,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项正确。
8. B
[解析]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项错误;草原几乎完全由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组成,项正确;荒漠中降雨量较少,温度较高,水分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项错误;苔原植物生长季短且没有树林生长,项错误。
9. C
[解析]群落是指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森林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不是全部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项错误;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结构,而非种群的结构,金钱松高低错落有致是一个种群的空间分布,而非群落的垂直结构,项错误;只要两个地点所存在的生境和历史条件相似,就有可能重复出现,项正确;“金钱松森林公园”中的金钱松是优势种,但其数量不一定最多,如某种草本植物的数量可能高于金钱松,项错误。
10. A
[解析]森林各层次中植物的不同生态特性和生活习性减少了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种间竞争,项错误;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等资源的矛盾,也提高了群落的光能利用率,项正确;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空间有关,还与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有关,项正确;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度下生长,所以决定森林植物地下部分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和无机盐等,项正确。
11. D
[解析]调查样地内的植被类型可采用样方法,从而确定树线高度,项正确;由图可知,越靠近赤道附近,同海拔地区的树线越高,并结合题意“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迁移”,故影响树线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项正确;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树线上升的过程是在有一定的湿润土壤和乔木的繁殖体的条件下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项正确;由题意“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可知,树线之下的主要植被为乔木,但仍有部分灌木和草本植物存在,项错误。
12. B
[解析]由图可知,由于物种和在食性上的分化,使两个种群捕食重合区域减小,从而降低种间竞争压力,项正确;竞争是一个共同进化的过程,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从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项错误;生态位分化的适应模式包括错开活动范围和时间,食物特化等方式,项正确;由于长期自然进化,、种群分别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项正确。
13. D
[解析]段为大火烧毁前的阶段,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段为大火烧毁后森林演替的稳定阶段,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所以存在垂直结构,项正确;大火之后,虽然原有的植被烧毁,但是保留了原来的土壤条件,所以是次生演替,项正确;段和段是森林群落中较为稳定的阶段,优势物种可能都是乔木,项正确;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项错误。
14. B
[解析]水温可通过影响藻类的酶促反应,从而影响藻类的代谢,项正确;水体中植物垂直分层与光照的强弱直接相关,动物垂直分层与食物、栖息环境直接相关,项错误;浮游藻类的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对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项正确;推测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会引起水体的优势藻种类发生更替,可能引起水体中的群落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AD
[解析]荒漠非常干旱,生物通常具有耐旱特性,例如具有肉质茎的植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的爬行类动物,项正确;在草原上,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项错误;森林中阳生的乔木居上层,林下光线较弱,草本多为阴生,项错误;湿地常见生物有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和鱼类、两栖类和鸟类等动物,项正确。
16. ABD
[解析]“泥沙在入海口处淤积形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最初没有植被覆盖,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项正确;盐地碱蓬是一年生草本,而芦苇是多年生草本,故黄河三角洲湿地最先出现的草本植物是盐地碱蓬,项正确;近水湾无灌木可能是不具有灌木生长的土壤,岸边高地灌木少可能是缺乏光照,项错误;据表可知,该群落中生长的植物大多都是耐盐碱的植物,所以土壤含盐量是影响该湿地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项正确。
17. AB
[解析]对比、两图可知,每一种涡虫在另一种涡虫同时存在时,其沿温度梯度分布的幅度都减小,项正确;在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中,各种群之间形成平衡,但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生态位还会发生变化,项正确;据图可知,两种涡虫随着时间的延长,生态位重叠减小,将会共存,项错误;图中两种涡虫温度梯度分布缩小,生活资源减少,但相对生活空间也减小,无法判断其种群密度的改变,项错误。
18. AB
[解析]轮叶黑藻(冠层型水草)在富营养化情况下,迅速生长覆盖水面,轮叶黑藻的遮蔽作用会引起水体底层光照不足,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减少,导致缺氧,项正确;轮叶黑藻(冠层型水草)分布在水的上层,密刺苦草(草甸型水草)分布在水的下层,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项正确;据图可知,随着团头鲂密度的增大,轮叶黑藻的覆盖度降低,密刺苦草的覆盖度增大,说明团头鲂更多地选食黑藻,取食密刺苦草较少,项错误;根据结果不能推测该水体中团头鲂的值是多少,项错误。
19. BCD
[解析]由生态位的概念分析可知,生态位包括物种在种群中的位置和关系等,故觅食环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不一定完全相同,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项正确;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所以,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项正确;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如:不同物种使用同一种资源,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20. (1) ; 小; 广
(2) 200
(3) ABCD
(4) 环境不断变化;生物本身不断的繁殖,迁移或者迁徙;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
21. (1) (生物)群落
(2) 标志重捕法; 10
(3) 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4) 否; 两种生物共同利用丰富的相同资源和空间时不存在竞争(或只有当两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时才发生竞争)
(5) 增强; 图a中各物种的生态位狭,激烈的种内竞争将促使其扩展资源利用范围,导致物种1和物种2的生态位重叠增加,种间竞争增强; 2
22. (1) 地位或作用
[解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该物种的生态位。
(2) 藤壶甲的实际生态位比基本生态位要窄,藤壶乙的实际生态位和基本生态位相同(意思对即给分)
[解析]深水区,藤壶乙常把藤壶甲从岩石上排挤掉而使藤壶甲只生活在浅水区岩石上,但是将藤壶乙从深水区岩石上清除掉后,藤壶甲仍可以在深水区岩石上生存,表明藤壶甲的实际生态位比基本生态位要窄;藤壶乙不能适应浅水区岩石环境而只生活在深水区岩石上,表明藤壶乙的实际生态位和基本生态位相同。
(3) 资源丰富; 垂直; 自然选择; 充分利用群落中的自然资源,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意思对即给分)
[解析]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若共同资源丰富,则两个物种可以实现共存;两种鸟可通过分别取食树叶上的昆虫和树底下的昆虫而实现共存,这是因为两种鸟借助于昆虫空间垂直方向上的分布避免竞争;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两种鸟由于竞争而改变资源配置方式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意义在于充分利用群落中的自然资源,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4) 适当增加其他植食性动物/适当引入捕食者/播放大型食肉动物的叫声来模拟捕食者在区域内的存在
[解析]薮羚的迁入对平原的植物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可以适当增加其他植食性动物、适当引入捕食者、播放大型食肉动物的叫声来模拟捕食者在区域内的存在,降低薮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3. (1) 增加; 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解析]分析题图,与(对照)组相比,经过人工修复,随修复年份的增加,飞机草盖度减少,群落中灌木和乔木物种丰富度指数逐渐增多;上述过程从飞机草蔓延、生态系统极度退化发展为丰富度增加,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 竞争; 次生
[解析]上述结果表明,人工修复是利用了种间的竞争关系(乔木和灌木与飞机草竞争养料和生存空间),以此来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的生长;修复过程中由于具备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3) 飞机草为喜阳不耐阴的草本植物,随着修复过程中灌木和乔木丰富度的增加,使得飞机草获取不到充足阳光导致其生长受到抑制
[解析]综合分析甲、乙两图可知,飞机草被抑制的原因可能是:飞机草为喜阳不耐阴的草本植物,随着修复过程中灌木和乔木丰富度的增加,使得飞机草获取不到充足阳光导致其生长受到抑制。
24. (1) 次生演替; (物种)丰富度; 种间竞争
(2)
(3) 生物群落(群落); 水平
(4) 降低环境容纳量(值); 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共49张PPT)
第二章 群落
第二章 章末测评
(用时: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2023·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二校考开学考试]在同一纬度地区,引起植被分布呈“森林
草原 荒漠”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C
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矿物质
2. [2022·江苏盐城阜宁中学期中质检]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A.竹林中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3. [2022·江苏宿迁阶段检测]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从北坡
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科学家对珠峰地区的考察研究发现,珠峰地区
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B
A.影响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
B.珠峰南坡的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是两个不同的群落,体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要调查珠峰北坡生长的一种珍贵的草本药材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D.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是海拔 地段出现绿色植物的原因之一
4. [2022·江苏淮安期中质检]超强台风使某海岸的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经过一年的
人工和自然修复,现有植被分布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B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海岸的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被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该海岸上枸杞和柽柳之间的竞争程度比獐毛和白茅之间的竞争程度强
D.互花米草虽能保滩护堤、消减海浪,但其繁殖快速,修复选用需慎用
5. [2022·江苏盐城阜宁中学期中质检]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C
A.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鼠妇时,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
B.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
C.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取样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D.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6. [2023·山东潍坊期末质检]群落的形成是多种生物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
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热带雨林中很多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朵,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
B.荒漠群落中,仙人掌在白天关闭气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将草原中善于奔跑的动物迁入森林,对这些动物的生活没有影响
D.同种生物在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完全不同
[解析] 热带雨林中空气流通不畅,植物大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A项正确;荒漠群落中,仙人掌在白天关闭气孔,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需 来自夜间储存的和呼吸产生的,B项错误;将草原中善于奔跑的动物迁入到森林,由于森林中乔木的存在,导致空间不开阔,影响了动物的奔跑,从而影响其捕食,C项错误;同种生物在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由于环境不一样,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
7. [2022·山东济宁阶段检测]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
境中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C
A.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范围大于绿翅鸭的觅食环境范围
B.环境污染可能会对绿翅鸭和青脚鹬的生态位产生影响
C.二者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完全是两种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解析] 据图可知,绿翅鸭和青脚鹬两种水鸟的觅食范围都有环境1和环境3,此外青脚鹬觅食环境还有环境2,故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范围大于绿翅鸭的觅食环境范围,A项正确;环境污染可能会使绿翅鸭和青脚鹬彻底离开某种觅食环境,因此可能会对二者的生态位产生影响,B项正确;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等均存在差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差异,这是两种水鸟之间及水鸟与环境和其他生物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项错误;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减少了对环境的竞争,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项正确。
8. [2023·北京阶段检测]下列有关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B
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
B.草原几乎完全由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组成
C.荒漠中的水分蒸发量远远小于降水量
D.苔原植物生长季长且没有树林生长
[解析] 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A项错误;草原几乎完全由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组成,B项正确;荒漠中降雨量较少,温度较高,水分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C项错误;苔原植物生长季短且没有树林生长,D项错误。
9. [2023·浙江湖州高二期末调研测试]安吉山川乡的“金钱松森林公园”入秋后因金钱松
叶片由绿转黄而呈现出漫山金黄、层林尽染的优美风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C
A.森林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构成一个群落
B.金钱松高低错落是该群落垂直结构的显著体现
C.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区域可以重复出现相同的群落类型
D.在该森林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就是金钱松
[解析] 群落是指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森林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不是全部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A项错误;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结构,而非种群的结构,金钱松高低错落有致是一个种群的空间分布,而非群落的垂直结构,B项错误;只要两个地点所存在的生境和历史条件相似,就有可能重复出现,C项正确;“金钱松森林公园”中的金钱松是优势种,但其数量不一定最多,如某种草本植物的数量可能高于金钱松,D项错误。
10. [2023·江西南昌高二校考开学考试]分层现象是森林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
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是群落垂直结构最直观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
A.森林各层次中植物的不同生态特性和生活习性增强了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种间竞争
B.植物的分层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等资源的矛盾,也提高了群落的光能利用率
C.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还与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有关
D.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状况,是决定森林植物地下部分分层的主要因素
[解析] 森林各层次中植物的不同生态特性和生活习性减少了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种间竞争,A项错误;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等资源的矛盾,也提高了群落的光能利用率,B项正确;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空间有关,还与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有关,C项正确;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度下生长,所以决定森林植物地下部分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和无机盐等,D项正确。
11. [2022·江苏泰州高二校联考期末]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全球气候变
暖将导致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迁移。下图是全球部分山脉树线海拔示意图,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
全球部分山脉、山地高山树线海拔示意图
A.研究人员通过样方法调查植被类型,确定树线高度
B.影响树线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因此赤道附近同海拔地区树线比较高
C.树线上升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有一定的湿润土壤和乔木的繁殖体
D.树线以上分布灌木或者草本植物甚至没有植物存在,树线以下只分布乔木

[解析] 调查样地内的植被类型可采用样方法,从而确定树线高度,A项正确;由图可知,越靠近赤道附近,同海拔地区的树线越高,并结合题意“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迁移”,故影响树线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B项正确;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树线上升的过程是在有一定的湿润土壤和乔木的繁殖体的条件下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项正确;由题意“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可知,树线之下的主要植被为乔木,但仍有部分灌木和草本植物存在,D项错误。
12. [2023·江苏一模]下图表示生态位分化中的食
性分化模式图。自然选择对以 为食的个体有更
大的压力,因而A、B两个种群中以 为食的个体
数会逐渐减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A.种群A和B在食性上的分化可降低种间竞争压力
B.竞争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
C.错开活动范围和时间是生态位分化的适应模式之一
D.A、B种群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 由图可知,由于物种A和B在食性上的分化,使两个种群捕食重合区域减小,从而降低种间竞争压力,A项正确;竞争是一个共同进化的过程,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从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B项错误;生态位分化的适应模式包括错开活动范围和时间,食物特化等方式,C项正确;由于长期自然进化,A、B种群分别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项正确。
13. [2023·广西河池高二统考期末]如图是某森林在遭
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D
A. 段和 段森林群落中都存在垂直结构
B.大火之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C. 段和 段森林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可能相同
D.森林中植物具有分层现象,但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解析] 段为大火烧毁前的阶段,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 段为大火烧毁后森林演替的稳定阶段,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所以存在垂直结构,A项正确;大火之后,虽然原有的植被烧毁,但是保留了原来的土壤条件,所以是次生演替,B项正确; 段和 段是森林群落中较为稳定的阶段,优势物种可能都是乔木,C项正确;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D项错误。
14. [2023·江苏海安高三期末]在自然水体中,水温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研究发
现,水体升温会对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产生影响,可引起水体的优势藻种发生更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A.水温可通过影响藻类的酶促反应,从而影响藻类的代谢
B.水体中动物出现垂直分层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光照的强弱
C.浮游藻类的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对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D.推测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会使水体中的群落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解析] 水温可通过影响藻类的酶促反应,从而影响藻类的代谢,A项正确;水体中植物垂直分层与光照的强弱直接相关,动物垂直分层与食物、栖息环境直接相关,B项错误;浮游藻类的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对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C项正确;推测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会引起水体的优势藻种类发生更替,可能引起水体中的群落发生有规律的变化,D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2023·辽宁校联考高二阶段练习]下列群落的类型与适应其环境的生物特征对应正
确的是( )
AD
A.荒漠——具有肉质茎的植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的爬行类动物
B.草原——耐寒的旱生多年生乔木,会挖洞或奔跑迅速的动物
C.森林——乔木、灌木和草本均为阳生,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
D.湿地——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鱼类、两栖类和鸟类
[解析] 荒漠非常干旱,生物通常具有耐旱特性,例如具有肉质茎的植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的爬行类动物,A项正确;在草原上,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B项错误;森林中阳生的乔木居上层,林下光线较弱,草本多为阴生,C项错误;湿地常见生物有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和鱼类、两栖类和鸟类等动物,D项正确。
16. [2022·江苏盐城阜宁中学高二校考期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历经
黄河几千年冲刷,泥沙在入海口处淤积形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潮间带到岸边高地的
主要植被类型如表所示,其中芦苇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地区 植被类型 草本 灌木 乔木
潮间带 无 无 无
近水湾 芦苇、盐地碱蓬 无 无
高潮滩 芦苇等 柽柳等 无
岸边高地 林下草本 少量 人工刺槐林
A.黄河三角洲湿地群落的形成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黄河三角洲湿地最先出现的草本植物是盐地碱蓬
C.近水湾无灌木与岸边高地灌木少的原因相同
D.土壤含盐量是影响该湿地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解析] “泥沙在入海口处淤积形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最初没有植被覆盖,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项正确;盐地碱蓬是一年生草本,而芦苇是多年生草本,故黄河三角洲湿地最先出现的草本植物是盐地碱蓬,B项正确;近水湾无灌木可能是不具有灌木生长的土壤,岸边高地灌木少可能是缺乏光照,C项错误;据表可知,该群落中生长的植物大多都是耐盐碱的植物,所以土壤含盐量是影响该湿地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D项正确。



17. [2023·江苏徐州高三期末]下列是生态学家对生活在淡水中的两种涡虫
和 温度梯度分布的研究。图a为两种涡虫分
别生活时沿溪流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图b为两种涡虫共同生活时沿溪流温度梯度的分
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B
A.每一种涡虫在另一种涡虫同时存在时,其沿温度梯度分布的幅度都减小
B.两种涡虫共同生活时各自生态位发生的变化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C.可以预测随着时间的延长,共同生活的两种涡虫中将有一种被淘汰
D.与图a相比,图b中每一种涡虫由于生活资源减少其种群密度都减小
[解析] 对比 、 两图可知,每一种涡虫在另一种涡虫同时存在时,其沿温度梯度分布的幅度都减小,A项正确;在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中,各种群之间形成平衡,但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生态位还会发生变化,B项正确;据 图可知,两种涡虫随着时间的延长,生态位重叠减小,将会共存,C项错误; 图中两种涡虫温度梯度分布缩小,生活资源减少,但相对生活空间也减小,无法判断其种群密度的改变,D项错误。
18. [2022·江苏连云港期末质检]轮叶黑藻(冠层型水草)在富营养化情况下,迅速生
长覆盖水面,对于密刺苦草(草甸型水草)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有人开展不同密度
团头鲂 对轮叶黑藻和密刺苦草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B
A.轮叶黑藻的遮蔽作用会引起水体底层光照不足和缺氧
B.轮叶黑藻与密刺苦草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结果表明团头鲂更多地选食黑藻,不以密刺苦草为食
D.根据结果推测该水体中团头鲂的 值大约为1 尾/
[解析] 轮叶黑藻(冠层型水草)在富营养化情况下,迅速生长覆盖水面,轮叶黑藻的遮蔽作用会引起水体底层光照不足,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减少,导致缺氧,A项正确;轮叶黑藻(冠层型水草)分布在水的上层,密刺苦草(草甸型水草)分布在水的下层,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项正确;据图可知,随着团头鲂密度的增大,轮叶黑藻的覆盖度降低,密刺苦草的覆盖度增大,说明团头鲂更多地选食黑藻,取食密刺苦草较少,C项错误;根据结果不能推测该水体中团头鲂的 值是多少,D项错误。
19. [2023·江苏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期末质检]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群落中所占据的位
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
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CD
A.觅食环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就完全一样
B.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C.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
[解析] 由生态位的概念分析可知,生态位包括物种在种群中的位置和关系等,故觅食环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不一定完全相同,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B项正确;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所以,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C项正确;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如:不同物种使用同一种资源,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20. (8分)[2022·山东高考]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
频度 级
(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___级,而调查发现该
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


广
(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
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_____种。
200
(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填标号)。
ABCD
A.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甲的种群密度
C.甲的植株高度 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不断变化;生物本身不断的繁殖,迁移或者迁徙;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
21. (16分)[2023·湖北利川第一中学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宽度为2 000米左右;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米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分析该自然群落中相关生物的生态位,已知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据表格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观察 数量 生境1 生 境2 生境3 小坚 果 茎 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 类 其他
绿翅 鸭 2 120 67 0 33 52.8 16. 7 0 12.0 13.0 0 5.5
绿头 鸭 1 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 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 鹬 1 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1)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所有生物构成的整体叫______________。
(生物)群落
图1
(2)该研究团队还想调查青脚鹬的种群密度,所用的调
查方法应该为____________;该团队调查跟踪30年绘制
了该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如图1所示,据图1分析该
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年。
标志重捕法
10
(3)影响四种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
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4)据表可知,绿翅鸭和鹤鹬的生态位有重叠,是否意味着两者一定存在竞争关系。
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生物共同利用丰富的相同资源和空间时不存在竞争(或只有当两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时才发生竞争)
图2
(5)生物在某一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布,如图2所示,常呈正态分
布,这种曲线称为资源利用曲线, 表示两物种在资源谱的喜好
位置之间的距离, 表示每一物种在喜好位置周围的变异度。
图a中各物种的生态位狭,相互重叠较少;图b中各物种生态位宽,
相互重叠较多。据图a分析,进化使得物种1与物种2的种间竞争
会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请分析原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资
源有限,预测图b中物种___被排除或灭亡的风险最大。
增强
图a中各物种的生态位狭,激烈的种内竞争将促使其扩展资源利用范围,导致物种1和物种2的生态位重叠增加,种间竞争增强
2
22. (14分)[2022·辽宁锦州高三统考期末]一个物种按生理要求及所需资源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基本生态位,由于物种相互作用而实际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______,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
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地位或作用
[解析]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该物种的生态位。
(2)藤壶甲生活在浅水区岩石上因而常暴露在空气中,藤壶乙生活在深水区岩石上因
而很少暴露在空气中,在深水区藤壶乙常把藤壶甲从岩石上排挤掉并取而代之,科研
人员将藤壶乙从深水区岩石上清除掉后观察到藤壶甲可以很容易占据深水区,而藤壶
乙却不能适应浅水区岩石环境。请分别分析藤壶甲和藤壶乙的基本生态位与实际生态
位的宽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藤壶甲的实际生态位比基本生态位要窄,藤壶乙的实际生态位和基本生态位相同(意思对即给分)
[解析] 深水区,藤壶乙常把藤壶甲从岩石上排挤掉而使藤壶甲只生活在浅水区岩石上,但是将藤壶乙从深水区岩石上清除掉后,藤壶甲仍可以在深水区岩石上生存,表明藤壶甲的实际生态位比基本生态位要窄;藤壶乙不能适应浅水区岩石环境而只生活在深水区岩石上,表明藤壶乙的实际生态位和基本生态位相同。
(3)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
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共存。两种鸟因取食相同树干上的同种昆虫而发生竞
争,但在自然条件下,两种鸟可通过分别取食树叶上的昆虫和树底下的昆虫而实现共
存,这是因为两种鸟借助于昆虫空间______方向的分布而避免了生态位重叠和竞争。
这种资源的分配方式是__________的结果,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源丰富
垂直
自然选择
充分利用群落中的自然资源,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意思对即给分)
[解析] 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若共同资源丰富,则两个物种可以实现共存;两种鸟可通过分别取食树叶上的昆虫和树底下的昆虫而实现共存,这是因为两种鸟借助于昆虫空间垂直方向上的分布避免竞争;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两种鸟由于竞争而改变资源配置方式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意义在于充分利用群落中的自然资源,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4)由于食物短缺等因素,生活在密林地带的植食性动物薮羚开始冒险进入开阔的平
原地区。研究发现薮羚的迁入对平原的植物造成了严重影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请你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当增加其他植食性动物/适当引入捕食者/播放大型食肉动物的叫声来模拟捕食者在区域内的存在
[解析] 薮羚的迁入对平原的植物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可以适当增加其他植食性动物、适当引入捕食者、播放大型食肉动物的叫声来模拟捕食者在区域内的存在,降低薮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3. (10分)[2023·四川眉山高二期末]飞机草是一种喜阳不耐阴的杂草,具有较强的
繁殖能力,能够迅速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造成生态系统极度退化,
被视为世界上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下图甲、乙分别为不同修复年份飞机草盖度
(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积的比率)和物种丰富度变化图(图中 为对
照, 为年)。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乙两图,可知经过人工修复,随修复年份的增加,群落丰富度______,
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
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解析] 分析题图,与 (对照)组相比,经过人工修复,随修复年份的增加,飞机草
盖度减少,群落中灌木和乔木物种丰富度指数逐渐增多;上述过程从飞机草蔓延、生态
系统极度退化发展为丰富度增加,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上述结果表明,人工修复是利用了种间的______关系,以此来抑制外来入侵物种
的生长,修复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演替。
竞争
次生
[解析] 上述结果表明,人工修复是利用了种间的竞争关系(乔木和灌木与飞机草竞争养料和生存空间),以此来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的生长;修复过程中由于具备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3)综合分析甲、乙两图可知,飞机草被抑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飞机草为喜阳不耐阴的草本植物,随着修复过程中灌木和乔木丰富度的增加,使得飞机草获取不到充足阳光导致其生长受到抑制
[解析] 综合分析甲、乙两图可知,飞机草被抑制的原因可能是:飞机草为喜阳不耐阴的草本植物,随着修复过程中灌木和乔木丰富度的增加,使得飞机草获取不到充足阳光导致其生长受到抑制。
24. (9分)[2023·江苏徐州高三期末]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废弃农田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森林主要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同时拥有丰富的其他动植物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一个群落中的物种
数目,称为________________。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
段时,甲、乙、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次生演替
(物种)丰富度
种间竞争

(2)若要调查该地区的物种数量,依据图甲可知选
取样方的最佳面积为_ __。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苔藓、油松、松鼠、红隼等
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其除了
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利用阳光等资源
的能力之外,还具有______结构。
生物群落(群落)
水平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地区人工林纯度较
高,容易出现虫灾。图乙所示为林业部门对某次
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
由图可知,该防治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从种群的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导
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
降低环境容纳量( 值)
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