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落 导学课件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群落 导学课件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8 14:36:27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二章 群落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1
教材预习·必备知识全过关
2
要点归纳·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习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1.通过分析裸地上的演替和弃耕农 田上的演替,阐明演替的概念、类 型和过程。 2.通过分析人类活动与演替的关 系,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 响。 3.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还湖的政策。 1.生命观念——通过对群落演替的过程、本质的
学习,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协同进化,树立
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结构与功能
观。
2.社会责任——结合实例理解影响群落演替的因
素,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
人类活动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认同退
耕还林、还湖的必要性。
01
教材预习·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群落的演替的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过程中,随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变
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演替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
2.演替的类型
(1)__________:在从未有过植物生长或虽有过植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毁灭了的裸地上
发生的演替。
时间的推移
空间分布
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
初生演替
①实例: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以发生在火山裸地上的初生演替为例):______群落阶段 ______群落阶
段 ______群落阶段 ______群落阶段 ______群落阶段。
③特点: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加大,群落的结构越
来越复杂。
(2)__________:一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若受到突发的自然事件(如火灾)或人为
事件(如弃耕)的干扰,群落中的植被就会遭受严重破坏,甚至消失,但原有的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原有植物的繁殖体仍有可能存在,进而进行新的演替。
①实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②过程(以森林火灾后发生的次生演替为例):一年生植物 草本植物和多年生植
物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森林。
地衣
苔藓
草本
灌木
乔木
次生演替
二、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群落__________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也
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2.群落______________的不断变化也常常引发群落演替。如:火灾、涝灾、病虫害、
严寒等外界因素。群落自身的演替也会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导致外界环境出现变化。
内部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对群落外
部环境因素和群落内部因素具有______或______作用。
(1)人类能通过培育森林、管理草原和治理沙漠等方式建立人工群落。
(2)人类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和建造水库等,也会使相关群落的面貌发生改变。
总的来说,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如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和外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促进
抑制
02
要点归纳·能力素养全提升
要点一 群落的演替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比较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不同 点 起始条件 从来没有过植被覆盖的地面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
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演替速度 慢 快
形成群落 趋向形成新群落 趋向恢复原来的群落
经历阶段 相对较多 相对较少
相同点 【方法技巧】 “三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群落演替的四个易错点
(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3)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果陆地环境条件适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最高阶段——森林阶段。在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或低矮灌木阶段。
(4)次生演替时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而在光裸的岩地上发生演替时,因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因此,首先定居的通常是地衣,初生演替的速度较次生演替慢。
3.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
方向
实例 大多数自然群落(环境条件适宜) 受污染或破坏的群落
变化曲线
结果 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1)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2)大多数自然演替是朝着物种丰富度更加复杂、群落结构更加复杂、分层现象更明显、固定能量不断增加的方向变化。
(3)群落的结构不一定越来越复杂。群落结构也可能从复杂到简单,如从草原演变为沙漠。
典例1 [2022·江苏海安高级中学期中检测]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有一定方向的和可
以预测的,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极群落。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在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找不到苔藓、地衣等
B.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后,其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不再变化
C.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D.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影响因素不同
[解析] 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所以草本阶段可以找到苔藓,地衣等,A项错误;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后,其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也会发生变化,B项错误;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C项正确;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其中次生演替具备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D项错误。
对点演练1 [2022·江苏淮安阶段质检]下列关于生物群落及其结构与群落演替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B
A.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通常由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
B.群落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大类型
C.在火山岩上、冰川泥上发生初生演替,火灾后的森林发生次生演替
D.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对点演练2 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结皮是促进演替进程中重要的生物基础,土壤结皮
依次经过了土壤酶、土壤微生物、藻结皮、地衣结皮以及苔藓结皮阶段。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B
A.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结皮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在苔藓结皮阶段,原有的藻类和地衣植物将会消亡
C.若气候适宜,这将大大缩短生物土壤结皮所需的时间
D.地衣结皮阶段能为苔藓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解析] 荒漠土壤中生物土壤结皮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项正确;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但原有的藻类和地衣植物不会消亡,B项错误;若气候适宜,群落次生演替的时间将变短,C项正确;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能加速石头的风化形成土壤,因此地衣结皮阶段能为苔藓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D项正确。
对点演练3 [2023·云南昆明高二校考]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 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 曲线代表群落的初生演替
B.图中 点到 点表示环境可能遭到破坏
C. 点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且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 点可代表群落达到平衡状态,其类型由气候和土壤等条件
决定
[解析] 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非某种生
物的数量,故 点时各种群密度不一定都达到最大,C项错误。
要点二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如砍伐森林、过度放 牧、排放污水等 使群落中的物种减少,群落结构变
得简单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 等 使群落中的物种增多,群落结构变
得复杂
典例2 [2023·河南开封期末质检]某山区由于人为的乱砍滥伐,导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
急剧降低。后来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C
A.乱砍滥伐和封山育林均会引起群落的次生演替
B.乱砍滥伐和封山育林使群落朝着不同方向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物种入侵难度相同
D.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恢复如初
[解析] 乱砍滥伐会出现逆行性演替,封山育林会引起进行性演替,两者方向不同但都属于次生演替,A、B两项正确;群落演替的早期,物种比较容易入侵,后期群落达到稳定时,物种很难入侵,C项错误;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恢复到乱砍滥伐前的状态,D项正确。
对点演练4 [多选]进展演替指群落向结构复杂化的方向进行的演替,逆行演替则指
群落向结构简单化的方向进行的演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D
A.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终点分别是森林和荒漠
B.人类的行为可加速或减慢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
C.初生演替属于进展演替而次生演替属于逆行演替
D.两种演替过程中都会发生物种的取代
[解析] 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终点不一定分别是森林和荒漠,与环境有关,A项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类的行为可加速或减慢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B项正确;初生演替是指在从来没有植被或植被被彻底毁灭了的裸地上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属于进展演替,而次生演替不一定属于逆行演替,也可以为进展演替,C项错误;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中都有物种取代的发生,D项正确。
对点演练5 [多选][2023·河北邯郸期末质检]森林
(主要植被为某种落叶松)大火在短时间内快速摧
毁了原有的陆地植被系统,在对重用火烧地进行的3
种更新方式的研究中,各层物种数的变化如图所
示, 为没有发生火灾的对照组。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BCD
A.没有发生火灾的森林中物种组成不会发生改变
B.火灾后的森林因保留了土壤条件以及繁殖体,因此更新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C.3种更新方式中,乔木层都能恢复到火灾前的水平,但演替速度可能不同
D.人工促进更新的方式最好,物种数接近未发生火灾的水平,草本层物种数量减少
[解析] 没有发生火灾的森林中物种组成也会发生改变,A项错误;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火灾后的森林因保留了土壤条件以及繁殖体,所发生的更新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项正确;3种更新方式中,乔木层的物种数都与 组相同,因此说明3种更新方式都能恢复到火灾前的水平,但演替速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由图可知,人工促进更新的方式中物种总数与 组最接近,说明人工促进更新的方式最好,与 组相比其草本层物种数量减少,D项正确。(共15张PPT)
第二章 群落
本章知识网络
1
核心知识·整合构建
2
高考聚焦·考情分析
01
核心知识·整合构建
02
高考聚焦·考情分析
考情揭秘 解题策略
基本 考查 点 群落的结构及影响因素、群落的时间结构、 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度及测定土壤动物 的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的生物与环境的适 应、群落的演替及影响因素 针对高考题量减少导致本部分内
容仅在选择题及非选择题的前面
2个小问出现的特点,学习时要
强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热点 及难 点 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演替和影响因素 考情揭秘 解题策略
题型 及难 度 群落的空间结构及群落的演替,试题均给予 具体情境,考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以 选择题为主,难度低;物种丰富度和测定土 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均只在单选题中出现, 难度低 如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
区分、生态位的概念、优势种的
变化、是否属于群落演替等,解
题时注意对新情境关键词的辨
析,通过训练提高获取信息的能

续表
示例1 [2022·海南高考]某学者提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动态平
衡。图中曲线表示面积大小不同和距离大陆远近不同的岛屿上物种的迁入率和灭亡
率, 、 、 和 表示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平衡物种数,即为该岛
上预测的物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多
B.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
C.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
D.物种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
[解析] 据图可知,均为大岛时,近、大岛的预测的物种数 远、大岛的预测的物
种数 ,均为小岛时,近、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 远、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 ,
因此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少,A项错误;与大陆距离相
同时,如近、大岛的预测的物种数 近、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 ,远、大岛的预
测的物种数 远、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 ,因此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
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B项正确;据图中四条实线可知,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
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C项正确;据图中两条虚线可知,物种
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D项正确。
示例2 [江苏高考]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
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垂直带 Ⅰ Ⅱ Ⅲ
海拔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蝶类种类 349 452 201
垂直带 Ⅳ Ⅴ
海拔
植被类型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类 136 125 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解析]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但这种差异不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故不属于群落的演替,A项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是一个群落内部在空间上的配置,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不是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而是横断山脉地区许多不同群落的垂直分布,B项错误;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所以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项错误;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如光照、温度)有关,D项正确。

示例3 [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项正确;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得越少,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C项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等行为,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不涉及种间关系,D项错误。
示例4 [2020·海南高考]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
序为: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多年生亚灌木 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
C
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
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
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
[解析] 多年生草本因为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因此多年生草本替代了一年生草本,A项正确;灌木植物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拥有更为复杂的垂直结构,B项正确;多年生灌木群落比多年生亚灌木群落的结构更加复杂,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但物种丰富度少于多年生灌木群落,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弱,C项错误;该沙地演替到最后主要为多年生灌木,因为根系发达,有很好的抗风能力和吸水能力,更加适合在沙地生存,D项正确。(共30张PPT)
第二章 群落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类型
1
教材预习 必备知识全过关
2
要点归纳 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习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1.概述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 型。 2.通过比较不同群落中生物的主 要特征,阐述群落中的生物具 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和生理特征。 3.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群落中的生物
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理解群落的形成是物种
与物种、物种与环境相互适应和影响的结果,形成
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系统观等生命观
念。
2.社会责任——认同各群落的重要作用,树立保护生
物与环境的意识。
3.科学探究——通过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学习分类统计等科学方法。
01
教材预习 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多种多样的生物群落
根据__________的不同,可以将群落分为______生物群落和______生物群落。陆地生
物群落主要分为森林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荒漠生物群落和苔原生物群落。
1.森林生物群落
群落类型 分布 物种组成 结构特点
热带雨林 赤道附近________ ____________地区 由______________所组成,动物类群 十分丰富,如小型树栖动物和昆虫 群落结构
_______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我国分布最广 终年常绿的阔叶林;动物种类较为丰 富,有________等多种动物 群落______现
象显著
生活环境
陆地
水生
低海拔、高温、多雨
热带生物种群
复杂
金丝猴
分层
群落类型 分布 物种组成 结构特点
温带落叶 阔叶林 四季分明地区 主要植物在春夏季长叶,秋冬季落 叶;动物有獾、棕熊、野猪等 群落的______
_____分层明

北方针叶 林 北方寒冷地区 主要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动物有 驼鹿、松鼠、松鸡等 群落结构
______
垂直结构
简单
续表
2.草原生物群落
(1)热带草原
①分布:______________。
②生物类群:植物主要以喜____________的草本植物为主,并稀疏散布有___________
的乔木等。动物主要是________动物(如长颈鹿),同时生活着一些肉食性动物(如
狮子、猎豹)。
(2)温带草原
①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
②生物类群:植被分层简单,______________占优势。在温带草原上生活的动物有的
__________(如有蹄类),有的善于__________________(如啮齿类),有的具有
_______的习性(如雁鸭类)。
热带干燥地区
高温、旱生
耐旱、矮生
植食性
中等程度干燥且较寒冷
耐寒的草本类
善于奔跑
掘洞和营地下生活
迁徙
3.荒漠生物群落
(1)分布:亚热带和温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
(2)生物类群:__________的植物(如猪毛菜)和多数耐旱的动物(如鼠类、蚁类),
也有冬季和夏季______或者贮存大量食物以备越冬的习性。
4.苔原生物群落
(1)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的寒冷地区。
(2)生物群落:优势植物有____________等,动物种类贫乏,主要有驯鹿、北极狐、
狼和旅鼠等。
气候干燥、降水量极少、蒸发强烈、风力作用强劲
特别耐旱
休眠
高纬度和高海拔
苔藓和地衣
二、物种丰富度
1.物种丰富度
(1)概念:主要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物种种类的______,可以表示生物群落中物种种
类的__________。
(2)变化规律:我国从东北到华南地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发现越靠近__________,
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______。
(3)测定方法
①____________:适用于分布范围较小而生物个体较大的生物群落。
②____________:适用于植物个体数量较多而植物体型较小的样地。多度等级一般用
“很多”“多”“较多”“较少”“少”和“很少”来表示。
③________:测定单位空间中的物种数,而不是某物种的个体数量。
数量
丰富程度
热带地区
丰富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样方法
2.测定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1)实验目的:测定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实验原理:尝试采用________测定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3)实验步骤
样方法
③样本鉴定:根据有关资料,分拣、鉴定标本。
④结果统计:通过统计样方中的土壤动物____________,确定土壤动物类群的_______。
估算某一地域内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类群和数量
丰富度
三、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类型 针叶林生物群落与环 境相适应 荒漠生物群落与环境相适应 草原生物群落与环境相
适应
气候特 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分布 我国的东北地区 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 到温带干旱区 半干旱、雨量不均匀地

夏季短促,温热多雨;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雨量少,极度干旱,昼夜气温变化大
昼夜温差大,季节温差也大,雨量稀少,土质贫瘠
类型 针叶林生物群落与环 境相适应 荒漠生物群落与环境相适应 草原生物群落与环境相
适应
植物特 点 云杉、冷杉和落叶松 等裸子植物 大多耐旱耐盐;或具有发达 的根系和小而厚的叶子,或 为肉质植物 耐干旱的草本植物特别
茂盛
动物特 点 一般具有耐寒性、且 能适应林中生活 大都具有夏眠、夜间活动、 长期不饮水、不具汗腺和排 放高浓度的尿液等特征 大多具有挖洞或快速奔
跑的行为特点,草原上
啮齿类动物相对繁盛,
两栖类较少
续表
02
要点归纳 能力素养全提升
要点一 群落的形成及分布
1.群落的形成原因
2.群落的分布规律与决定因素
【关键点拨】 热带雨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比较
典例1 [2023·江苏徐州期末质检]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A.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B.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
C.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D.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
[解析] 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A项正确;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B项正确;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C项正确;森林、草原、荒漠这些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项错误。
典例2 [2023·江苏徐州期末质检]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
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A.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B.在我国华北地区,很多树木在春季树叶没有展开前就开花,且多数是风媒花
C.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还有多种动物,但树栖动物较少
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解析] 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A项正确;在我国华北地区,夏季凉爽、冬季较为寒冷、雨量比较丰富,很多树木在春季树叶没有展开前就开花,且多数是风媒花,B项正确;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故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较多,C项错误;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适应干旱环境,D项正确。
对点演练1 [2022·江苏连云港赣榆高级中学期末]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处环境相适
应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的表皮往往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B.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抵抗干旱
C.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小数量多,适合弱光生存
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吸收 ,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
[解析] 荒漠中的爬行动物如蜥蜴表皮有角质鳞片,这样的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荒漠生活,A项正确;草原中的植物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使叶片狭窄,而且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减少水分散失,抵抗干旱,B项正确;森林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体积大,有较大的基粒,基粒片层数目也较多,叶绿素含量高,因此能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充分地吸收光线,适合弱光生存,C项错误;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是白天高温环境下气孔关闭,到了夜间才打开进行气体交换,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了水分的蒸发,D项正确。
对点演练2 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多种生物群落类型。下列关于
群落的主要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①森林和草原在群落外貌和群落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②荒漠中动物多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③适于攀缘生活的动物迁入草原后,会产生适应新环境的变异 ④生活在寒温带针叶林中的貂熊与其捕食的动物占有完全相同的生态空间 ⑤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适应了森林群落的环境 ⑥湿地生物群落中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解析] 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二者在群落外貌和群落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①正确;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的地区,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②正确;适于攀缘生活的动物迁入草原后,很可能迅速衰退且最终消失,且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产生的变异不一定适应新环境,③错误;生活在寒温带针叶林中的貂熊与其捕食的动物占据的生态空间不完全相同,④错误;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这是动物适应森林的生活方式,⑤正确;湿地生物群落中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⑥正确。
要点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研究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2.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结果偏差较大。
3.小动物类群因所取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开统计,并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4.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同时注意安全。
5.在装样土的塑料袋上要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
6.本实验调查的对象是样本内肉眼可见(可借助放大镜、体视显微镜)的所有动物,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的种类丰富度和数量丰富度。
【关键点拨】 采集土壤中小动物的诱虫器和吸虫器
1.诱虫器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2.诱虫器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3.活动能力较强、身体较小的小动物常用吸虫器进行采集。利用吸虫器采集时,若需保存活的小动物,则在试管中放入棉花;若在试管中放入体积分数为 的酒精溶液,既可以杀死动物,也利于保存。
典例3 [2022·江苏南京六校联考检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
丰富度的调查”活动,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取样地点 取样时间 动物种类及数量 蚂蚁 蚯蚓 蜈蚣
溪边土壤 上午10点 很少 较多 非常多
晚上10点 少 多 较多
山地土壤 上午10点 非常多 较少 较少
晚上10点 较多 少 很少
A.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暗、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
B.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土壤水分对土壤动物类群分布的影响
D.表中数据显示,该小组统计丰富度用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
[解析] 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A项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B项正确;由题表可知本实验探究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类群分布的影响,C项错误;表中数据显示,该小组统计丰富度用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D项错误。

对点演练3 [2022·江苏扬州邵伯高级中学月考检测]为了对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
计,下图A、B、C、 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A
A.&1& B.&2& C.&3& D.&4&
对点演练4 [2022·江苏泰州阶段质检]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
A.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因此对其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
C.达尔文的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D.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6张PPT)
第二章 群落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1
教材预习·必备知识全过关
2
要点归纳·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习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 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 变。 2.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 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 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群落的空间结构建立结构
和功能观,通过学习生态位的分化建立进化和适应
观。
2.科学思维——通过群落与种群的对比,说出群落
水平研究的问题。
3.社会责任——通过探讨人类对群落的影响,认同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01
教材预习·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1.群落的概念:特定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所构成的集合。
2.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各个种群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它
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______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群落结构。
(1)水平结构
①概念: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______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
②分布特点:多数情况下呈现______________分布,形成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______
特征。
③影响因素:在自然环境中,植物个体因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湿度的
不同和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
斑块相间。
(2)垂直结构:指群落__________形成的群落______现象。
空间或生境
各种生物种群
进化
水平
不均匀的片状
镶嵌
光照的强弱
地形的差异
动物的活动
垂直分化
分层
3.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1)影响陆地群落结构的因素:植物分层主要受到阳光的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而
动物分层现象主要与群落的不同层次可提供不同的食物和特定的__________等有关。
因此,不同种群之间的竞争和捕食等关系在群落结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2)生态位和优势物种
①生态位概念: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______、______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
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称为生态位。
②__________:在一个群落中,往往有一些种群在数量、长势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而
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物种。
栖息环境
时间
空间
优势物种
(3)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①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种群之间常存在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可能是其中一个种群
趋于______,也可能是通过生态位__________而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使不同种群
共存下来。
②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形成也有作用。通过捕食可以提高或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非均匀一致)也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影响。例如,阳光分
布的不均匀性是影响池塘中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
灭绝
发生分化
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复杂性
空间异质性
二、群落随时间而改变
1.生物群落的结构不是静止不变的,会随着______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2.____________是区分不同群落结构及类型的主要标志。
3.群落的外貌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__________的重要特征。
(1)群落的季相:随着________________,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季相。
(2)动物的某些季节性变化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例如:大雁南飞,角马迁徙。
时间
群落的外貌
群落结构
气候季节性交替
02
要点归纳·能力素养全提升
要点一 生态位
1.影响生态位的因素:主要有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
2.生态位宽度是指一种生物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特化程度就越小,它更倾向于是一个泛化物种。
3.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种群之间常存在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可能是其中一个种群趋于灭绝,也可能是通过生态位发生分化而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使不同种群共存下来。
4.生态位分化的意义: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典例1 [2022·江苏泰州中学期初检测]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A.资源短缺时,生态位存在重叠的两个物种间的竞争加剧
B.在同一生存环境中,可以存在两个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
C.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之间的差异提高了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D.生态位的形成是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 在资源短缺时,生态位重叠会造成物种间的竞争加剧,A项正确;在同一群落中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B项错误;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这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项正确;生态位的形成是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项正确。
生态位重叠
典例2 [2022·江苏泰州阶段质检]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
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下列有关下图的阐述错误的是( )
C
A.物种 与物种 可能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B.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
C.物种 因生态位较物种 小,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被淘汰
D.物种 与物种 生态位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
逐渐分化产生的
[解析] 物种 与物种 因为生态位重叠,所以它们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A项正确;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活动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B项正确;物种 因生态位较物种 大,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胜,C项错误;生态位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逐渐分化产生的,D项正确。
对点演练1 [2022·江苏泰州阶段质检]生态位表示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
生态环境的最小阈值。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A.群落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群落的结构一般越复杂
B.同一生态系统的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C.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通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
D.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不易被淘汰
对点演练2 [多选][2023·河北唐山开滦第二中学高三校考期末]为揭示长江中下游浅
水湖泊越冬水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情况,研究者对长江安徽段沿江部分浅水湖泊30种
越冬水鸟的取食行为进行研究,将越冬水鸟分为4个取食集团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取食集 团 水鸟种类 取食地点 取食方式
共6种,主要是银鸥、白骨顶、普 通秋沙鸭等 深水区 潜水取食或飞捕水面的食物
共6种,主要是小天鹅、白琵鹭等 浅水区 挖掘或头部入水取食浅水区
食物
共13种,主要是鸿雁、豆雁等 浅水滩涂 挖掘啄取植物的根、种子或
啄取基质表面的食物
共5种,主要是黑腹滨鹬、鹤鹬和 红脚鹬等 泥滩 静止取食和啄取食物
A.4个取食集团的水鸟经过长期的相互适应,它们形成了各自的生态位
B.黑腹滨鹬种群占据的生态位往往受到竞争、捕食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C.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会发生重叠,而是各自占据相应资源
D.调查白骨顶的生态位时,需研究它的食物、天敌、栖息地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解析] 表中4个取食集团的水鸟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它们形成了各自的生态位,水鸟的这种分布实现了对空间和资源的充分利用,A项正确;黑腹滨鹬种群取食地点是泥滩,且取食方式是静止取食和啄取食物,因此其占据的生态位往往受到竞争、捕食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每个取食集团有多种种群,可见题述调查结果说明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会发生重叠,且各自占据一定的资源,C项错误;研究某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项正确。



要点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
1.形成的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植物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并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空间结构的判断: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高低不同属于种群层次,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关键点拨】 有关垂直结构的三个易错点
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所有竹子是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
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不同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典例3 下列与群落结构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昼夜变化不明显
B.森林群落中,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 个层次上活动
C.水生群落中,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D.从水平方向看,陆地群落中的植被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
[解析] 群落的物种组成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A项错误;森林群落中,多数
动物都只限于在 个层次上活动,B项正确;水生群落的分解者主要集中在底泥层,
水生群落中,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C项正确;由于不
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
差异,从水平方向看,陆地群落中的植被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D项正确。
对点演练3 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同一座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C.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这与各种淡水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斑块状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 同一座山不同海拔地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体现的是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A项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项正确;不同种类的淡水鱼由于食性不同,占据不同的水层,捕食不同食物,C项正确;不同地段的种群,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等,出现斑块状(实际上就是镶嵌性)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项正确。
对点演练4 [多选]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
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
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 )
BC
A.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C.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D.每种生物都占据一定的生态位,是各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要点三 群落的季节性
典例4 生物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叫作群落季相。下列关于群落季相的
说法错误的是( )
B
A.一般情况下,群落季相更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B.季节性变化不会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
C.群落季相的形成与植物和动物的协同进化有关
D.影响群落季节性变化的环境因素有阳光、温度、水分等
[解析] 群落季相是指群落的外貌随季节而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是周期性的,群落季相的更替也具有周期性,A项正确;群落中的各种植物生长期、繁殖期等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某些动物的繁殖、迁徙等习性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季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B项错误;群落季相是长期自然选择以及植物与动物等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C项正确;阳光、温度、水分等都会影响群落的季节性变化,D项正确。
对点演练5 [2022·江苏常州期末质检]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一个群落的物种如果过少,则可能不存在种间关系
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C.群落的空间结构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
D.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