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维持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2·江苏淮安期末质检]下列关于生物圈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趋于稳定时,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趋于自给自足
B. 生物圈趋于稳定时,系统内能量的散失趋于逐渐减少
C. 生物圈趋于稳定时,系统内信息传递的形式趋于复杂多样
D. 生物圈趋于稳定时,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升高
2. [2023·江苏扬州中学期末质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 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C. 正反馈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D.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则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
3. [2023·江苏宿迁阶段调研]人工林若为单一树种,抗病虫害能力和生物多样性通常会下降;若为多树种混交林,则可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也能涵养水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混交林中不同生物的数量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
B. 单一树种人工林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C. 单一树种人工林树木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对人工林群落喷洒害虫的性外激素是一种化学防治措施
4. [2022·江苏南通期末质检][多选]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农田生态系统中需要施加氮肥,是因为 元素不能循环
C. 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D. 平衡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保持不变
5. [2023·广东深圳高二期末统考]自然生态系统都属于开放系统,开放系统如果具有调节其功能的反馈机制,该系统就成为控制论系统。要使反馈系统能起控制作用,系统应具有某个理想的状态或置位点,系统就能围绕置位点而进行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任何自然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正常功能
B. 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C. 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该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量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6. [2023·江西赣州兴国中学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措施中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
A. 捕捉和消灭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B. 提高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的复杂性
C. 引进外来物种,重建全新的生态系统 D. 利用生态系统的多种资源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2023·江西赣州兴国中学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B. 增加物种丰富度和食物网复杂程度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 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关,与所处环境无关
8. [2022·江苏扬州中学阶段检测]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面积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B. 若某生态系统 面积小,则 面积一定小
C. 面积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D. 受到干扰后能恢复生态平衡,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9. [2023·江西校联考模拟预测]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机制,它对于各层次生命系统稳态的维持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过程不符合负反馈调节机制的是( )
A. 江河中 、 超标后引起水华 B. 猞猁与雪兔捕食关系造成的数量变化
C. 抗利尿激素调节渗透压的过程 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的过程
10. [2023·山西太原高二校考期末]北京延庆区的野鸭湖是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较高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保持不变
B.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C. 减少鸟类天敌的数量有利于增强其稳定性
D. 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抗干扰能力呈负相关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1. [2023·江苏扬州中学期末质检]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坚守创新植树造林理念,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并适度人为干预,以实现森林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自我演替,最终形成大面积异龄、复层、斑块式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复层、斑块式种植方式,遵循的是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
B. 异龄、复层的造林方式有助于提高“千年秀林”的自我调节能力
C. “千年秀林”不需补充系统外的能量便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D. 适度人为干预可以加快林区群落演替的进程,提高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 [2023·江苏徐州阶段调研]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 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
C. 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 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
13. [2023·上海徐汇统考一模节选]为了解一些入侵物种的现状,科研人员进行了许多调查和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了掌握牛蛙在草海湿地的种群分布现状,研究小组对牛蛙、本地蛙种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跟踪调查,获得了调查数据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如图所示。
图a 牛蛙、本地蛙种种群数量变化
图b 牛蛙成体解剖食物组成(体积百分比)
(1) 牛蛙入侵当地由于缺少天敌的制约,在入侵初期的增长速度特别快,类似于图a中的曲线(填“A”或“B”)。调查牛蛙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采用法。
(2) 科研人员发现,牛蛙入侵后,有多种同级消费者或本地蛙种逐渐在草海湿地消失,这可能导致草海湿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填“简单”或“复杂”),致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3) 本地蛙种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B曲线所示,则在时刻本地蛙种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是如图所示的型。
(4) 为了保护本地蛙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获得最大捕捉量,应使本地蛙种的种群数量捕捉后保持在约只(填写具体数据)。
(5) 对本地成体蛙进行解剖,发现蛙胃内仅有昆虫类、虾蟹类、鱼类和少量植物。结合图b判断,草海湿地本地蛙种与牛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A. 寄生 B. 共生 C. 种间竞争 D. 捕食
(6) 牛蛙等入侵物种的大量繁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能力下降。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维持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B
2. B
3. B
4. AC
5. D
6. B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C
8. B
9. A
10. B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1. C
12. B
13. (1) A; 标志重捕
(2) 简单; 下降
(3) 稳定(B)
(4) 219
(5) CD
(6) 自我调节(共19张PPT)
01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2·江苏盐城阶段检测]一只羊在一年内吃了 的草,排出 的粪便,长
了 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 的草
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C. 的粪便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
D.蜣螂从羊体内获得能量为0
2. [2022·江苏宿迁期中质检]在各种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的特点是
( )
C
A.可从各级消费者流向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各营养级能量的总和
C.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增、循环流动
3. [2023·江苏盐城期末]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B
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该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4. [2022·江苏泰州中学期初调研]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5. [2022·江苏镇江阶段调研]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降低某动物种群所处营养级可能会导致其数量增多
C.处于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D.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6. [2023·江苏南京第九中学期末质检]为了尽快恢
复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后的某生态系统,人们向
该生态系统的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别补偿输
入了 、 的能量。该生态系
C
A.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B.由植食性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植食性动物尸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
量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D.各营养级同化量都存在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分解及未被利用
统中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如下表(单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7. [2022·江苏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阶段检测]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
图(字母表示能量的数值),其中正确的是( )
A
A.“草 兔 狼”这一捕食链中,狼粪便
中的能量属于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
率为
C.图中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8. [2022·江苏宿迁期初调研]如图为某鱼塘
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
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
的是( )
D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生产者同化量往往小于消费者的同化量
B.图中④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不完全相同的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9. [2022·江苏宿迁阶段检测]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图乙为
根据图甲绘制的能量金字塔(数字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
确的是( )
甲
乙
B
A.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没有被标出的生物类群是分解者
B.碳元素和能量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能实现自给自足
C.草等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稳定的基础
D.若土壤中有某种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乙生物中体内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是Ⅰ
10. [2023·江苏南京第九中学期末质检]如表为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能
量流动情况,其中A、B、C、D分别代表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代表各
成分的同化量, 代表呼吸消耗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 能量类型
A 25.2 6.7 18.5
B 3.9 0.8 3.1
C 214.3 78.5 135.8
D 635.7
分解者 369.8 50.1 319.7
注:表中能量数值单位为 。
A.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
B.该时间段内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增加的
C. 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D.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到三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
11. [多选][2023·江苏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期末质检]为了保
护野生渔业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多地实行休渔和禁渔政策,
渔民开始进行人工养殖。下图为某人工鱼塘中的食物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C
A.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绿藻和水草固定的太阳能
B.鲫鱼占有第二、三两个营养级,螺蛳和鲫鱼只属于捕食关系
C.图中所有成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仅因为缺少分解者
D.图中食物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轮虫属于消费者
12. [2023·江苏苏州常熟中学高二统考期末]下图是一条食物链中三个种群在一年内能
量流动的部分统计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是Ⅱ Ⅰ Ⅲ
B.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获取方式和用途不完全不同
C.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
为
D.种群Ⅱ中所有个体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应少于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3. [2022·江苏南通金沙中学期末质检]科研人员对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
进行研究,其中第二、三、四营养级能量分配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营养级 海产品捕捞量 呼吸量 流向碎屑量 同化量
二 2.06 2 910 1 508 4 777
三 1.249 178.7 153.8 356.6
四 0.288 12.47 8.923 22.89
C
A.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能利用流向碎屑的能量
B.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C.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第四营养级大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14. [多选][2022·江苏盐城响水中学期初调研]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归属于
三个相邻的营养级,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甲是生产者)如图1所示;该农场中的能量
流动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 和 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现有生物拥有的总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
B.图1中丙属于第二营养级,乙属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C.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D.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
√
15. [2022·四川攀枝花阶段调研]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
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①代表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B.②中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③中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①②③中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传递给分解者
16. [2022·江苏南京第十三中学调研]陆坡是陆架到深海的过渡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特征,能量和物质交换活跃。图1是南海北部陆坡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关键度指数分布,下表是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转化效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能量转化效率 营养级 Ⅱ Ⅲ Ⅳ Ⅴ
22.11 25.72 18.57 13.40
(1)从图1中可以看出,南海陆坡生态系统中能量来源主要为______和__________中
的能量,相应的食物链即为碎屑食物链和牧食食物链。在该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大
部分不是被取食,而是死后被微生物所分解,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以______食
物链为主。
碎屑
浮游植物
碎屑
(2)研究过程中,游泳动物标本主要来自底拖网采集,该方法属于__________法。常
用关键度指数和相对总影响来定义关键种,图2结果表明,在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
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键度指数和相对总影响较高,在系统中处于
关键种地位。
抽样检测
浮游动物
鸢乌贼(后两空答案可调换)
(3)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结构呈金字塔状,生态系统规模较大,从上表结果表明,
各营养级能量转化效率均高于 ,甚至超过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系统各营养级转化效率来看,低营养
级转化效率相对较____(填“高”或“低”),其中第____营养级转化效率最高。
该区域营养物质相当丰富、初级生产力水平较高
高
Ⅲ
(4)与南海北部沿海海域生态系统普遍处于退化状态相比,南海北部陆坡生态系统整
体处于较为成熟、稳定的状态,可能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该海域现阶段受人类捕捞等活动影响相对较小(共13张PPT)
01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2·江苏南京第一中学阶段检测]大熊猫通过“气味”进行“交流”,这些“气味”来自
它们的排泄物,它们将排泄物涂在树干上,以此吸引异性、建立领地、稳定社群等。
该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属于( )
A
A.化学信息 B.行为信息 C.生物信息 D.物理信息
2. [2022·江苏盐城阶段检测]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能体现信息
调节种间关系作用的是( )
A
A.油蒿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多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B.长日照可促进苗圃中的落叶松幼苗推迟休眠
C.鸟表演复杂的舞蹈动作吸引异性前来交配
D.昏暗蜂房内蜜蜂用触角感受同伴的舞蹈信息
3. [2022·江苏南京第十二中学阶段检测]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下列现象
与其所用到的信息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
A.“温柔陷阱”: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昆虫捕食——化学信息
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物理信息
C.“我最闪亮”: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炫耀——化学信息
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行为信息
4. [2022·江苏宿迁期中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的方式为同伴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信息传递对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有影响
C.雄鸟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
D.施用性引诱剂控制害虫,属于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
5. [2022·江苏南通期末质检]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下列不属于生态系
统中的信息传递实例的是( )
B
A.蝙蝠通过发出物理信息声波对昆虫“回声定位”进行捕食
B.动物的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性腺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成熟有促进作用
C.植物释放芳香的气味吸引昆虫来采食花粉和花蜜帮助其传粉受精
D.乌鸦发现猫头鹰时会发出特殊的叫声呼唤聚集同群其他个体对付捕食者
6. [2022·江苏扬州期中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B
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2022·江苏盐城阶段调研]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伴随,且两者离不开信息传递
C.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D.生态系统达到稳态时,系统内部不再有信息传递
8. [2023·江苏徐州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及其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A.蜜蜂通过跳舞告知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位,体现行为信息在种群层次上的作用
B.狼通过兔子散发的气味跟踪、捕食兔子,体现化学信息在群落层次上的作用
C.莴苣种子萌发需要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号,体现物理信息在个体层次上的作用
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都依赖于细胞层次,而且是单向地、不对等地传递
9. [2023·福建南平期末质检]烟蚜茧蜂是控制蚜虫种群
数量的重要天敌。为研究烟蚜茧蜂对麦田蚜虫的防治
效果,科研人员设置了4个处理组(Ⅰ、Ⅱ、Ⅲ、Ⅳ)
和1个对照组 进行实验,处理组于4月26日分别进
行不同操作,定期调查各处理组和对照组麦田蚜虫的
数量,分析防治效果。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C
A.施加处理后,烟蚜茧蜂防治麦田蚜虫的效果一直都比化学杀虫方法效果好
B.5月1日的数据表明,处理Ⅱ比处理Ⅰ的蚜虫量更高,说明多放蜂是无效的
C.分析曲线可知,烟蚜茧蜂防治蚜虫的效果随着放蜂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趋势
D.与处理Ⅳ相比,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的效果具有滞后性,不适合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10. [2023·江苏南通海安高级中学高三测试]刺合欢叶被长颈鹿取食时会产生单宁酸,
同时释放一种气体,导致周围的叶也产生单宁酸,摄入过多的单宁酸会导致长颈鹿中
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刺合欢树等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长颈鹿从刺合欢获得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C.碳在长颈鹿与刺合欢树之间循环的形式是有机物
D.信息传递可在长颈鹿与刺合欢树之间双向进行
11. [2023·江苏镇江实验高级中学高三入学测试]烟草植株在 月开花,开花需要
光信息刺激。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信息素。信息素白天可
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蛾幼虫,夜晚又可以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
留在叶片上产卵。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断合理的是( )
D
A.光信息刺激植物开花,体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深山密林,猿声尖啼”所体现的信息类型与信息素相同
C.信息素只能作用于不同种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影响种间关系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2. [多选][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月季长管蚜是月季的主要害虫,生产实践中常
用白僵菌对月季长管蚜进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时月季长管蚜的感染死亡率需达到
以上。科研人员为了确定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合适的浓度,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
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C
A.月季、月季长管蚜、白僵菌共同构成群落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月季长管蚜的种群密度
C.月季长管蚜同化的能量至少有 流向白僵菌
D.使用 的孢子悬浮液4天后能达到
防治效果
13. [2023·海南高二校考阶段练习]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
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
传递而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 以外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
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某昆虫中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
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二: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
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
实验三: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将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
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
实验四: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
_______传递。
信息
(2)实验一与实验二比较说明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__________。
化学物质
(3)由实验三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物质是由雌虫的腹部分泌的
(4)实验四中汽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
这种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共15张PPT)
1.碳循环示意图常见类型
2.利用“三看法”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
典例1 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中的
三种成分, 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D
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二氧化碳
B.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乙
C.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1&
D.联系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的关键成分是甲、丙
[解析] 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二氧化碳,A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甲生产者,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即除了消费者1、2、3、4外还应包括生产者甲,即&2& ,C项错误。
典例2 [2022·山东龙口高三月考]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判
断下列错误的是( )
D
A.碳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是②③④
B.碳元素通过①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C.②③和④分别表示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
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典例3 [多选][2022·江苏新沂高三月考]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表示碳
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D
A.丁作为最高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少
B.丙每增加 的体重,至少需要 的甲
C.该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可表示为:甲 乙 丙 丁
D.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甲、乙、丙、丁、戊以及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
典例4 [多选][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如图表示生
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
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D
A.图中①过程一定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分解者、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D.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 的途径之一
典例5 下列各图均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 代表的成分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生产者、大气中的 、消费者、分解者
(2)图乙中代表生产者的是___,代表消
费者的是_______,代表分解者的是___,
代表大气中的 的是___。
A
B、D
E
C
(3)图丙中,代表生产者的是___,代表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代表分解者的是___,
代表大气中的 的是___。
E
F、D、B
C
A
01
分层作业
1.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甲、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
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大气中的气体 是指 和
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
C.丁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甲、乙、丙总能量
的
D.丙处于第三营养级
人工湿地
2. 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
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D
A.甲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中
B.大气中的 进入乙可通过光合作用完成
C.丙为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乙同化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 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
循环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
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
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C.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
乙、丙都属于群落水平
D.能量传递效率按 计算,乙图中B取食A占的
比例由 调整为 ,则A供养的B数量是原来的
2.2倍
4.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表示碳的流动方
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A.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从D传递到A和
B. 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B和 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5. [多选]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
物成分,字母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C
A. 代表呼吸作用, 代表光合作用
B.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
C.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D.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及生物群
落内部往复循环
6. [2022·江苏泰州阶段检测]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右图所示。图中A是非生物
环境,B、C、D、 和 表示构成生物群落的各种生物,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1)图中生物B属于第____营养级。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考虑,
生物 属于________,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分解者
分解动植物遗体及动物粪便,加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2)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以二氧化碳、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上图有
7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
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____(填“直接”“间接”或“潜在”)价值。
间接
___处箭头所示过程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碳循环的。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共14张PPT)
01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2·江苏淮安期末质检]下列关于生物圈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A.生物圈趋于稳定时,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趋于自给自足
B.生物圈趋于稳定时,系统内能量的散失趋于逐渐减少
C.生物圈趋于稳定时,系统内信息传递的形式趋于复杂多样
D.生物圈趋于稳定时,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升高
2. [2023·江苏扬州中学期末质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C.正反馈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则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
3. [2023·江苏宿迁阶段调研]人工林若为单一树种,抗病虫害能力和生物多样性通常会
下降;若为多树种混交林,则可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也能涵养水源。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B
A.混交林中不同生物的数量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
B.单一树种人工林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C.单一树种人工林树木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对人工林群落喷洒害虫的性外激素是一种化学防治措施
4. [多选][2022·江苏南通期末质检]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
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农田生态系统中需要施加氮肥,是因为 元素不能循环
C.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D.平衡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保持不变
5. [2023·广东深圳高二期末统考]自然生态系统都属于开放系统,开放系统如果具有调
节其功能的反馈机制,该系统就成为控制论系统。要使反馈系统能起控制作用,系统
应具有某个理想的状态或置位点,系统就能围绕置位点而进行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D
A.任何自然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正常功能
B.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C.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该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量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6. [2023·江西赣州兴国中学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措施中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的是( )
B
A.捕捉和消灭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B.提高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的复杂性
C.引进外来物种,重建全新的生态系统 D.利用生态系统的多种资源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2023·江西赣州兴国中学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说法,正
确的是( )
C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B.增加物种丰富度和食物网复杂程度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关,与所处环境无关
8. [2022·江苏扬州中学阶段检测]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
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A. 面积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B.若某生态系统 面积小,则 面积一定小
C. 面积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D.受到干扰后能恢复生态平衡,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
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9. [2023·江西校联考模拟预测]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机制,它对于各
层次生命系统稳态的维持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过程不符合负反馈调节机制的是
( )
A
A.江河中 、 超标后引起水华 B.猞猁与雪兔捕食关系造成的数量变化
C.抗利尿激素调节渗透压的过程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的过程
10. [2023·山西太原高二校考期末]北京延庆区的野鸭湖是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较高的
湿地生态系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保持不变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C.减少鸟类天敌的数量有利于增强其稳定性
D.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抗干扰能力呈负相关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1. [2023·江苏扬州中学期末质检]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坚守创新植树造林理念,遵循森
林自然演替规律,并适度人为干预,以实现森林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自我演替,
最终形成大面积异龄、复层、斑块式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C
A.复层、斑块式种植方式,遵循的是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
B.异龄、复层的造林方式有助于提高“千年秀林”的自我调节能力
C.“千年秀林”不需补充系统外的能量便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D.适度人为干预可以加快林区群落演替的进程,提高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 [2023·江苏徐州阶段调研]研究者设计
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
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A.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
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
13. [2023·上海徐汇统考一模节选]为了解一些入侵物种的现状,科研人员进行了许多调查和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了掌握牛蛙在草海湿地的种群分布现状,研究小组对牛蛙、本地蛙种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跟踪调查,获得了调查数据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如图所示。
图a 牛蛙、本地蛙种种群数量变化
图b 牛蛙成体解剖食物组成(体积百分比)
(1)牛蛙入侵当地由于缺少天敌的制约,在入侵初期的增长速度特别快,类似于图a
中的曲线___(填“A”或“B”)。调查牛蛙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
A
标志重捕
(2)科研人员发现,牛蛙入侵后,有多种同级消费者或本地蛙种逐渐在草海湿地消失,
这可能导致草海湿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______(填“简单”或“复杂”),致使生态
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简单
下降
(3)本地蛙种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B曲线所示,则在
时刻本地蛙种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是如图所示的
_____________型。
稳定(B)
(4)为了保护本地蛙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获得最大捕捉量,应使本地蛙种的种群数
量捕捉后保持在约_____只(填写具体数据)。
219
(5)对本地成体蛙进行解剖,发现蛙胃内仅有昆虫类、虾蟹类、鱼类和少量植物。结
合图b判断,草海湿地本地蛙种与牛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
CD
A.寄生 B.共生 C.种间竞争 D.捕食
(6)牛蛙等入侵物种的大量繁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下降。
自我调节(共16张PPT)
01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2·江苏宿迁期中质检]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
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⑤
2. [2022·江苏淮安阶段检测]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会形成复杂的食物网。下
列不属于形成食物网原因的是( )
D
A.一种植物可能为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B.一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取食多种植物
C.一种植食性动物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取食
D.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所取食
3. [2022·江苏南通如皋中学期末]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有关食
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每种生物都会被多种生物捕食 B.每种动物都能以多种植物为食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D.每个营养级一定会有多种生物
4. [2023·江苏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B
A.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C.因为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分解者处于捕食链中的最高营养级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但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5. [2022·江苏扬州期中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因素是指能源、气候、细菌等
6. [2022·江苏常州期中质检]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成
分的关系图,下列对 、 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
A. 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C.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 属于初级消费者或者次级消费者
D. 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2021·江苏盐城新丰中学高二期末]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C
A.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C.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
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8. [2022·江苏扬州中学期中质检]某苹果园中生活着多种昆虫,其中有卷叶蛾、蚜虫、
蚧虫等害虫,有草蛉、螳螂等害虫的天敌。在果树下面种草,天敌昆虫的数量和种类
都大大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卷叶蛾、蚜虫、蚧虫等害虫是次级消费者
B.卷叶蛾 螳螂 黄雀是一条食物链,螳螂是第二营养级
C.应该把草蛉、螳螂等害虫彻底消灭
D.种草后,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
9. [2022·江苏苏州期中质检]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
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河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虾 小球藻
D
A.鱼甲在这四种生物中营养级最高
B.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鱼甲与鱼乙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D.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10. [2022·江苏扬州中学期初调研]珊瑚礁是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骨骼组成的。造礁珊
瑚虫需要的有机物一部分来自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和鱼类的排泄物,另一部分则依靠与
珊瑚虫生活在一起的虫黄藻提供。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光合作用必需的 和 、
等无机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A.生活在珊瑚礁中所有的鱼类构成了一个种群
B.珊瑚礁上的珊瑚虫、虫黄藻、浮游植物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关系
D.虫黄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11. [多选][2022·江苏盐城响水中学期中质检]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C
A.该食物网包含6个生物种群,6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
B.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C.若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
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2. [多选][2022·江苏南通期末质检]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
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
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
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BD
A.生态系统中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增加
B.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反转
C.肉食性动物间的捕食关系发生反转
D.减轻该地区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13. [多选][2023·江苏盐城高二校考期末]生态
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
研究,四种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
觅食部位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C
A.标志重捕法是生态学家在此研究过程中的首选方法
B.该地所有云杉与林莺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林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三级消费者
D.栗颊林莺与黄腰白喉林莺之间的竞争强度较弱
14. [2023·江苏盐城高二校考期末]鱼类的食物组成是鱼类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科研人员对富营养化条件下太湖主要鱼类的食物组成进行取样研究,绘制的部分食物关系如下图(微囊藻属于蓝细菌,能产生毒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指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非生物因素
食物链和食物网
(2)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蓝细菌大量繁殖,鱼类喜食的浮游植物如鱼鳞藻、脆杆藻逐渐
减少,可能原因是蓝细菌竞争______等生存资源的能力强,以及蓝细菌产生的______
抑制了鱼鳞藻、脆杆藻的生长繁殖。
阳光
毒素
(3)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上层,鲤鱼、鲫鱼主要
生活在水体底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其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鲚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浮游动物,银鱼主要摄食桡足类浮游动物,这有利
于减弱两者之间的______________强度。
垂直
可充分利用空间、食物等环境资源
(种间)竞争
(4)太湖银鱼、白鱼、白虾俗称“太湖三白”,由于过度捕捞,1995年后太湖鱼类的优
势种由白鱼替换成了鲚鱼,这说明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这一
变化更容易引发蓝细菌爆发,是因为鲚鱼数量的增长会增加对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摄食,有利于蓝细菌的繁殖。
速度和方向
(枝角类)浮游动物
(5)该食物网中的鲤鱼属于第____营养级。
二微专题二 碳循环中各组成成分的判断
分层作业
1.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甲、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中的气体 是指 和
B. 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
C. 丁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甲、乙、丙总能量的
D. 丙处于第三营养级
2. 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人工湿地
A. 甲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中
B. 大气中的 进入乙可通过光合作用完成
C. 丙为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乙同化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 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 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C. 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乙、丙都属于群落水平
D. 能量传递效率按 计算,乙图中B取食A占的比例由 调整为 ,则A供养的B数量是原来的2.2倍
4.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从D传递到A和
B. 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 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 B和 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5. [多选]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字母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代表呼吸作用, 代表光合作用
B. 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
C. 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D. 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及生物群落内部往复循环
6. [2022·江苏泰州阶段检测]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右图所示。图中A是非生物环境,B、C、D、和表示构成生物群落的各种生物,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1) 图中生物B属于第营养级。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考虑,生物属于,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
(2)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以二氧化碳、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上图有处箭头所示过程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碳循环的。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3) 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填“直接”“间接”或“潜在”)价值。
微专题二 碳循环中各组成成分的判断
分层作业
1. D
2. D
3. D
4. A
5. BC
6. (1) 三; 分解者; 分解动植物遗体及动物粪便,加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2) 7;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 间接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2·江苏盐城阶段检测]一只羊在一年内吃了的草,排出的粪便,长了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 的草
B.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C. 的粪便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
D. 蜣螂从羊体内获得能量为0
2. [2022·江苏宿迁期中质检]在各种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的特点是( )
A. 可从各级消费者流向生产者和分解者
B.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各营养级能量的总和
C. 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D. 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增、循环流动
3. [2023·江苏盐城期末]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 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
B.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 该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4. [2022·江苏泰州中学期初调研]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 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 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 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5. [2022·江苏镇江阶段调研]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 降低某动物种群所处营养级可能会导致其数量增多
C. 处于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D. 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6. [2023·江苏南京第九中学期末质检]为了尽快恢复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后的某生态系统,人们向该生态系统的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别补偿输入了、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如下表(单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B. 由植食性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植食性动物尸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
C.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D. 各营养级同化量都存在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分解及未被利用
7. [2022·江苏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阶段检测]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数值),其中正确的是( )
A. “草 兔 狼”这一捕食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B.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C. 图中
D.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8. [2022·江苏宿迁期初调研]如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生产者同化量往往小于消费者的同化量
B. 图中④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 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不完全相同的
D.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9. [2022·江苏宿迁阶段检测]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图乙为根据图甲绘制的能量金字塔(数字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A. 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没有被标出的生物类群是分解者
B. 碳元素和能量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能实现自给自足
C. 草等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稳定的基础
D. 若土壤中有某种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乙生物中体内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是Ⅰ
10. [2023·江苏南京第九中学期末质检]如表为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A、B、C、D分别代表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代表各成分的同化量,代表呼吸消耗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 能量类型
A 25.2 6.7 18.5
B 3.9 0.8 3.1
C 214.3 78.5 135.8
D 635.7
分解者 369.8 50.1 319.7
注:表中能量数值单位为。
A. 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
B. 该时间段内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增加的
C. 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D. 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到三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1. [2023·江苏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期末质检][多选]为了保护野生渔业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多地实行休渔和禁渔政策,渔民开始进行人工养殖。下图为某人工鱼塘中的食物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绿藻和水草固定的太阳能
B. 鲫鱼占有第二、三两个营养级,螺蛳和鲫鱼只属于捕食关系
C. 图中所有成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仅因为缺少分解者
D. 图中食物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轮虫属于消费者
12. [2023·江苏苏州常熟中学高二统考期末]下图是一条食物链中三个种群在一年内能量流动的部分统计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是Ⅱ Ⅰ Ⅲ
B. 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获取方式和用途不完全不同
C. 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D. 种群Ⅱ中所有个体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应少于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3. [2022·江苏南通金沙中学期末质检]科研人员对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进行研究,其中第二、三、四营养级能量分配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营养级 海产品捕捞量 呼吸量 流向碎屑量 同化量
二 2.06 2 910 1 508 4 777
三 1.249 178.7 153.8 356.6
四 0.288 12.47 8.923 22.89
A. 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能利用流向碎屑的能量
B. 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C. 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第四营养级大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14. [2022·江苏盐城响水中学期初调研][多选]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归属于三个相邻的营养级,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甲是生产者)如图1所示;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和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 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现有生物拥有的总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
B. 图1中丙属于第二营养级,乙属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C. 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D. 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5. [2022·四川攀枝花阶段调研]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代表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B. ②中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 ③中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①②③中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传递给分解者
16. [2022·江苏南京第十三中学调研]陆坡是陆架到深海的过渡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特征,能量和物质交换活跃。图1是南海北部陆坡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关键度指数分布,下表是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转化效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能量转化效率 营养级
Ⅱ Ⅲ Ⅳ Ⅴ
22.11 25.72 18.57 13.40
(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南海陆坡生态系统中能量来源主要为和中的能量,相应的食物链即为碎屑食物链和牧食食物链。在该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大部分不是被取食,而是死后被微生物所分解,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以食物链为主。
(2) 研究过程中,游泳动物标本主要来自底拖网采集,该方法属于法。常用关键度指数和相对总影响来定义关键种,图2结果表明,在该生态系统中,和的关键度指数和相对总影响较高,在系统中处于关键种地位。
(3) 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结构呈金字塔状,生态系统规模较大,从上表结果表明,各营养级能量转化效率均高于,甚至超过,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从系统各营养级转化效率来看,低营养级转化效率相对较(填“高”或“低”),其中第营养级转化效率最高。
(4) 与南海北部沿海海域生态系统普遍处于退化状态相比,南海北部陆坡生态系统整体处于较为成熟、稳定的状态,可能主要得益于。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B
2. C
3. B
4. A
5. B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6. C
7. A
8. D
9. B
10. B
11. ABC
12. C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3. C
14. ABD
15. C
16. (1) 碎屑; 浮游植物; 碎屑
(2) 抽样检测; 浮游动物; 鸢乌贼(后两空答案可调换)
(3) 该区域营养物质相当丰富、初级生产力水平较高; 高; Ⅲ
(4) 该海域现阶段受人类捕捞等活动影响相对较小微专题一 食物链(网)的构建方法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分层作业
1. [2022·辽宁沈阳高三月考]某生态系统中,镉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现象。该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各营养级所积累的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四个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表示为丙 甲 乙 丁
C. 镉沿食物链不断聚集并最终积累在最高营养级,随生物的遗体残骸等能回归非生物环境
D. 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 甲 乙 丙
2.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调整为,其他条件不变,能量传递效率按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
A. 1.875倍 B. 1.375倍 C. 1.273倍 D. 0.575倍
3.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是乙、丙的能量之和
B. 若丙增加 ,则需要消耗甲约
C. 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
D. 若乙的数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4. [2021·河南三门峡期中质检]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来自乙,来自丙,来自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若戊体重增加,需要消耗植物( )
A. B. C. D.
5. [2022·江苏常州期中质检]下图为某人工林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表示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 的能量之和可以代表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图示中 和 分别表示第一、二营养级流向蚯蚓的能量
C. 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 代表的能量值与初级消费者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相等
6.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 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 ,生产者至少需要增加
C.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D. 从能量关系看:
7. [2022·江苏苏州阶段质检]某人工鱼塘能量流动关系图如下,、、、表示相关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B. 该人工鱼塘的主要成分是人工养殖的鱼
C. 池塘中的植物、鱼种甲和鱼种乙构成群落
D. 鱼种甲到鱼种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8. [2022·江苏扬州中学月考检测]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示意图(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和 表示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的呼吸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 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粪便量
C. 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属于生产者所固定能量中 的一部分
D. 一般来说,生产者的生物量通常大于初级消费者的生物量
9. [2022·江苏泰州期末质检]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④不包括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
C. 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 D. 从能量关系看
10. [2022·江苏镇江期末质检][多选]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的生态工程。可实现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蚕粪便)喂鱼、塘泥培桑。下图为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单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鱼和浮游植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 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是
C. 图中 和 表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 蚕沙中的能量属于桑同化量的一部分,全部被分解者利用
11. [2021·山东高考]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残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表示营养级。
(1) 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
(2) 图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由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填“能”或“不能”)在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 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4) 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
微专题一 食物链(网)的构建方法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分层作业
1. C
2. B
3. B
4. C
5. C
6. C
7. D
8. C
9. A
10. ABD
11. (1) 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2) 2488; 6.3; 不能
(3) 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
(4) 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2·江苏南京第一中学阶段检测]大熊猫通过“气味”进行“交流”,这些“气味”来自它们的排泄物,它们将排泄物涂在树干上,以此吸引异性、建立领地、稳定社群等。该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属于( )
A. 化学信息 B. 行为信息 C. 生物信息 D. 物理信息
2. [2022·江苏盐城阶段检测]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能体现信息调节种间关系作用的是( )
A. 油蒿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多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B. 长日照可促进苗圃中的落叶松幼苗推迟休眠
C. 鸟表演复杂的舞蹈动作吸引异性前来交配
D. 昏暗蜂房内蜜蜂用触角感受同伴的舞蹈信息
3. [2022·江苏南京第十二中学阶段检测]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下列现象与其所用到的信息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 “温柔陷阱”: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昆虫捕食——化学信息
B. “臭名昭著”:野生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物理信息
C. “我最闪亮”: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炫耀——化学信息
D. “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行为信息
4. [2022·江苏宿迁期中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的方式为同伴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 信息传递对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有影响
C. 雄鸟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
D. 施用性引诱剂控制害虫,属于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
5. [2022·江苏南通期末质检]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实例的是( )
A. 蝙蝠通过发出物理信息声波对昆虫“回声定位”进行捕食
B. 动物的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性腺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成熟有促进作用
C. 植物释放芳香的气味吸引昆虫来采食花粉和花蜜帮助其传粉受精
D. 乌鸦发现猫头鹰时会发出特殊的叫声呼唤聚集同群其他个体对付捕食者
6. [2022·江苏扬州期中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 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2022·江苏盐城阶段调研]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B.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伴随,且两者离不开信息传递
C. 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D. 生态系统达到稳态时,系统内部不再有信息传递
8. [2023·江苏徐州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及其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蜜蜂通过跳舞告知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位,体现行为信息在种群层次上的作用
B. 狼通过兔子散发的气味跟踪、捕食兔子,体现化学信息在群落层次上的作用
C. 莴苣种子萌发需要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号,体现物理信息在个体层次上的作用
D.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都依赖于细胞层次,而且是单向地、不对等地传递
9. [2023·福建南平期末质检]烟蚜茧蜂是控制蚜虫种群数量的重要天敌。为研究烟蚜茧蜂对麦田蚜虫的防治效果,科研人员设置了4个处理组(Ⅰ、Ⅱ、Ⅲ、Ⅳ)和1个对照组进行实验,处理组于4月26日分别进行不同操作,定期调查各处理组和对照组麦田蚜虫的数量,分析防治效果。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施加处理后,烟蚜茧蜂防治麦田蚜虫的效果一直都比化学杀虫方法效果好
B. 5月1日的数据表明,处理Ⅱ比处理Ⅰ的蚜虫量更高,说明多放蜂是无效的
C. 分析曲线可知,烟蚜茧蜂防治蚜虫的效果随着放蜂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趋势
D. 与处理Ⅳ相比,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的效果具有滞后性,不适合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10. [2023·江苏南通海安高级中学高三测试]刺合欢叶被长颈鹿取食时会产生单宁酸,同时释放一种气体,导致周围的叶也产生单宁酸,摄入过多的单宁酸会导致长颈鹿中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合欢树等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 长颈鹿从刺合欢获得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C. 碳在长颈鹿与刺合欢树之间循环的形式是有机物
D. 信息传递可在长颈鹿与刺合欢树之间双向进行
11. [2023·江苏镇江实验高级中学高三入学测试]烟草植株在月开花,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信息素。信息素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蛾幼虫,夜晚又可以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断合理的是( )
A. 光信息刺激植物开花,体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 “深山密林,猿声尖啼”所体现的信息类型与信息素相同
C. 信息素只能作用于不同种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信息传递可以调节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影响种间关系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2. [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多选]月季长管蚜是月季的主要害虫,生产实践中常用白僵菌对月季长管蚜进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时月季长管蚜的感染死亡率需达到以上。科研人员为了确定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合适的浓度,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月季、月季长管蚜、白僵菌共同构成群落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月季长管蚜的种群密度
C. 月季长管蚜同化的能量至少有 流向白僵菌
D. 使用 的孢子悬浮液4天后能达到防治效果
13. [2023·海南高二校考阶段练习]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而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以外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某昆虫中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二: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
实验三: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将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
实验四: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一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传递。
(2) 实验一与实验二比较说明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
(3) 由实验三说明了。
(4) 实验四中汽油的作用是,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A
2. A
3. A
4. A
5. B
6. B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D
8. D
9. C
10. C
11. D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2. ABC
13. (1) 信息
(2) 化学物质
(3) 这种物质是由雌虫的腹部分泌的
(4) 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 这种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共12张PPT)
01
分层作业
1. [2022·辽宁沈阳高三月考]某生态系统中,镉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
集现象。该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各营养级所积累的镉的相对浓度
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A.图示四个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表示为丙 甲 乙 丁
C.镉沿食物链不断聚集并最终积累在最高营养级,随生物
的遗体残骸等能回归非生物环境
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 甲
乙 丙
2.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 调整
为 ,其他条件不变,能量传递效率按 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
C的数量是原来的( )
B
A.1.875倍 B.1.375倍 C.1.273倍 D.0.575倍
3.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是乙、丙的能量之和
B.若丙增加 ,则需要消耗甲约
C.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
D.若乙的数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4. [2021·河南三门峡期中质检]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
的食物有 来自乙, 来自丙, 来自丁,且能
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从消费者到消
C
A. B. C. D.
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若戊体重增加 ,需要消耗植物( )
5. [2022·江苏常州期中质检]下图为某人工林的能
量流动图解,其中 表示能量值。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C
A. 与 的能量之和可以代表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图示中 和 分别表示第一、二营养级流向蚯蚓的能量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 代表的能量值与初级消费者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相等
6.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
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C
A.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 ,生产者至少需要增加
C.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D.从能量关系看:
7. [2022·江苏苏州阶段质检]某人工鱼塘能量流动关系图如下, 、 、 、 表示相
关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B.该人工鱼塘的主要成分是人工养殖的鱼
C.池塘中的植物、鱼种甲和鱼种乙构成群落
D.鱼种甲到鱼种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8. [2022·江苏扬州中学月考检测]下图表示
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的能量
流动示意图(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
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 和 表示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的呼吸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粪便量
C.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属于生产者所固定能量中 的一部分
D.一般来说,生产者的生物量通常大于初级消费者的生物量
9. [2022·江苏泰州期末质检]下图为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
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④不包括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 D.从能量关系看
10. [多选][2022·江苏镇江期末质检]桑基鱼塘是一种典
型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的生态工程。可实现陆基种桑、
桑叶饲蚕、蚕沙(蚕粪便)喂鱼、塘泥培桑。下图为某地
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单位: ),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BD
A.鱼和浮游植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是
C.图中 和 表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蚕沙中的能量属于桑同化量的一部分,全部被分解者利用
11. [2021·山东高考]海水立体养殖中,表
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
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
底栖微藻、生物残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
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
图如下, 、 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2)图中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 。由 到 的能量传
递效率为____ (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______(填“能”或“不能”)
在 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2488
6.3
不能
(3)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
(4)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
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
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2·江苏宿迁期中质检]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 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⑤
2. [2022·江苏淮安阶段检测]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会形成复杂的食物网。下列不属于形成食物网原因的是( )
A. 一种植物可能为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B. 一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取食多种植物
C. 一种植食性动物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取食
D. 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所取食
3. [2022·江苏南通如皋中学期末]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有关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种生物都会被多种生物捕食 B. 每种动物都能以多种植物为食
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D. 每个营养级一定会有多种生物
4. [2023·江苏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C. 因为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分解者处于捕食链中的最高营养级
D. 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但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5. [2022·江苏扬州期中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 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C. 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 非生物因素是指能源、气候、细菌等
6. [2022·江苏常州期中质检]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 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C. 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 属于初级消费者或者次级消费者
D. 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2021·江苏盐城新丰中学高二期末]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 该图中只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C. 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
D. 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8. [2022·江苏扬州中学期中质检]某苹果园中生活着多种昆虫,其中有卷叶蛾、蚜虫、蚧虫等害虫,有草蛉、螳螂等害虫的天敌。在果树下面种草,天敌昆虫的数量和种类都大大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卷叶蛾、蚜虫、蚧虫等害虫是次级消费者
B. 卷叶蛾 螳螂 黄雀是一条食物链,螳螂是第二营养级
C. 应该把草蛉、螳螂等害虫彻底消灭
D. 种草后,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
9. [2022·江苏苏州期中质检]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河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虾 小球藻
A. 鱼甲在这四种生物中营养级最高
B. 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 鱼甲与鱼乙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D. 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10. [2022·江苏扬州中学期初调研]珊瑚礁是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骨骼组成的。造礁珊瑚虫需要的有机物一部分来自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和鱼类的排泄物,另一部分则依靠与珊瑚虫生活在一起的虫黄藻提供。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光合作用必需的和、等无机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活在珊瑚礁中所有的鱼类构成了一个种群
B. 珊瑚礁上的珊瑚虫、虫黄藻、浮游植物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 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关系
D. 虫黄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11. [2022·江苏盐城响水中学期中质检][多选]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包含6个生物种群,6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
B. 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C. 若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
D.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2. [2022·江苏南通期末质检][多选]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生态系统中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增加
B. 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反转
C. 肉食性动物间的捕食关系发生反转
D. 减轻该地区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13. [2023·江苏盐城高二校考期末][多选]生态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四种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觅食部位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是生态学家在此研究过程中的首选方法
B. 该地所有云杉与林莺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 林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三级消费者
D. 栗颊林莺与黄腰白喉林莺之间的竞争强度较弱
14. [2023·江苏盐城高二校考期末]鱼类的食物组成是鱼类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科研人员对富营养化条件下太湖主要鱼类的食物组成进行取样研究,绘制的部分食物关系如下图(微囊藻属于蓝细菌,能产生毒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
(2) 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蓝细菌大量繁殖,鱼类喜食的浮游植物如鱼鳞藻、脆杆藻逐渐减少,可能原因是蓝细菌竞争等生存资源的能力强,以及蓝细菌产生的抑制了鱼鳞藻、脆杆藻的生长繁殖。
(3) 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上层,鲤鱼、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其主要意义是,鲚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浮游动物,银鱼主要摄食桡足类浮游动物,这有利于减弱两者之间的强度。
(4) 太湖银鱼、白鱼、白虾俗称“太湖三白”,由于过度捕捞,1995年后太湖鱼类的优势种由白鱼替换成了鲚鱼,这说明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这一变化更容易引发蓝细菌爆发,是因为鲚鱼数量的增长会增加对的摄食,有利于蓝细菌的繁殖。
(5) 该食物网中的鲤鱼属于第营养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A
2. D
3. C
4. B
5. C
6. A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C
8. D
9. D
10. C
11. ABC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2. ABD
13. ABC
14. (1) 分解者、非生物因素; 食物链和食物网
(2) 阳光; 毒素
(3) 垂直; 可充分利用空间、食物等环境资源; (种间)竞争
(4) 速度和方向; (枝角类)浮游动物
(5) 二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2·江苏南通海安高级中学期中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B.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C. 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间一般是单向的
D. 用秸秆发酵产生的工业酒精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所以不能作为缓解温室效应的清洁能源
2. [2022·江苏南通期中质检]“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不是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
B. 碳循环指 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
C. 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
D. 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3. [2022·江苏盐城东沟中学阶段检测][多选]以下古诗句中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功能的是( )
A. 《荀子·致仕篇》:“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
B. 苏轼《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王桢《农书》:“夫扫除之秽,腐朽之物,人视之而轻忽,田得之而膏泽,唯务本者知之,所谓惜粪如惜金也”
4. [2022·江苏宿迁阶段检测][多选]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代表的生物都是绿色植物
B. 乙 在图示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C. 丙通过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参与碳循环
D.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载体,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动力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5. [2022·江苏盐城响水中学期末检测]下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甲同化的能量必然大于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
B. 图中甲、食草动物、食肉动物1和2构成食物网
C. 当该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食肉动物的增长速率可能为0
D. 乙通过分解作用大量释放 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6. [2022·江苏扬州阶段检测]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
B. 对 过度开发利用可能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 A、C是碳循环中联系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种关键成分
D. 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
7. [2022·江苏徐州阶段调研]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 ①⑦⑧过程以 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D.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8. [2022·江苏南京阶段检测]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借助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相依相伴进行
B. 图中②可表示热能,⑤过程能表示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C. 不易被分解的有害物质沿③④传递会表现出生物富集作用
D. 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氮循环,则氮在③④过程的传递形式主要为含氮有机物
9. [2022·江苏扬州中学阶段检测][多选]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故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 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
D. 图2中的碳在B、D、 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0. [2022·江苏宿迁阶段检测]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干燥程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 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 预期结论是1、3组中的落叶分解现象不明显,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分解
11. [2022·江苏镇江联考阶段检测]科研人员为研究近海食物网的季节性变化,采用测量生物不同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的含量、按公式计算等方法,获得部分生物的平均营养级,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和 在生物群落中分别以 和含 有机物形式流动
B. 图中所有生物不能组成生物群落,但可组成完整食物网
C. 夏季三梭蟹的营养级为 ,说明它同时占有第二、三营养级
D. 不同季节小黄鱼的营养级差异较大,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改变有关
12. [2022·江苏淮安阶段检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平衡取决于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碳量的消长关系。若碳的固定量大于释放量,则该生态系统为碳汇,若碳的固定量小于释放量,则该生态系统为碳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发生温室效应时,生物圈为(填“碳源”或“碳汇”)。有关研究显示,当等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时,会引起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增强,反过来又会导致陆地生态系统释放更多的,这种现象属于(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2) 请在选项中选择,完成下列问题。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
研究表明,湿地碳的固定量与释放量基本持平,主要是因为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固定的碳量与释放的碳量基本持平。
(3) 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填“线粒体”或“叶绿体”)中进行的。碳元素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
途径①是过程。碳元素主要以的形式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形式存在。
(4)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性,因此,治理温室效应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共同努力。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D
2. B
3. ACD
4. ABD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5. D
6. C
7. C
8. B
9. AC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0. B
11. D
12. (1) 碳源; 正反馈
(2) ;、、
(3) 线粒体; 光合作用;(或二氧化碳); 含碳有机物
(4) 全球(共14张PPT)
01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2·江苏南通海安高级中学期中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
是( )
D
A.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B.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C.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间一般是单向的
D.用秸秆发酵产生的工业酒精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所以不能作为缓解温室效应的清洁能源
2. [2022·江苏南通期中质检]“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
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B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不是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
B.碳循环指 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
C.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
D.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3. [多选][2022·江苏盐城东沟中学阶段检测]以下古诗句中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功
能的是( )
ACD
A.《荀子·致仕篇》:“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
B.苏轼《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王桢《农书》:“夫扫除之秽,腐朽之物,人视之而轻忽,田得之而膏泽,唯务本者知之,所谓惜粪如惜金也”
4. [多选][2022·江苏宿迁阶段检测]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ABD
A.甲代表的生物都是绿色植物
B.乙 在图示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C.丙通过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参与碳循环
D.能量是物质循环的载体,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动力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5. [2022·江苏盐城响水中学期末检测]下图表示某自
然生态系统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图中甲同化的能量必然大于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
B.图中甲、食草动物、食肉动物1和2构成食物网
C.当该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食肉动物的增长速率可能为0
D.乙通过分解作用大量释放 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6. [2022·江苏扬州阶段检测]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C
A. 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
B.对 过度开发利用可能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A、C是碳循环中联系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种关键成分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
7. [2022·江苏徐州阶段调研]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①⑦⑧过程以 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8. [2022·江苏南京阶段检测]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B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借助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相依相伴进行
B.图中②可表示热能,⑤过程能表示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C.不易被分解的有害物质沿③④传递会表现出生物富集作用
D.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氮循环,则氮在③④过程的传递形式主要为含氮有机物
9. [多选][2022·江苏扬州中学阶段检测]某同
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C
A.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故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
D.图2中的碳在B、D、 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0. [2022·江苏宿迁阶段检测]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左右)
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
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干燥程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B
A.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论是1、3组中的落叶分解现象不明显,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分解
11. [2022·江苏镇江联考阶段检测]科研人员为研究近海食物网的季节性变化,采用测
量生物不同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 、 的含量、按公式计算等方法,获得部分生物
的平均营养级,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 和 在生物群落中分别以 和含 有机物形
式流动
B.图中所有生物不能组成生物群落,但可组成完整食物网
C.夏季三梭蟹的营养级为 ,说明它同时占有第二、
三营养级
D.不同季节小黄鱼的营养级差异较大,可能与其食物
来源改变有关
12. [2022·江苏淮安阶段检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平衡取决于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碳量的消长关系。若碳的固定量大于释放量,则该生态系统为碳汇,若碳的固定量小于释放量,则该生态系统为碳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温室效应时,生物圈为______(填“碳源”或“碳汇”)。有关研究显示,当
等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时,会引起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增强,反过来又
会导致陆地生态系统释放更多的 ,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
馈”)调节。
碳源
正反馈
(2)请在 选项中选择,完成下列问题。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研究表明,湿地碳的固定量与释放量基本持平,主要是因为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
的__固定的碳量与__________释放的碳量基本持平。
、 、
(3)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填“线粒
体”或“叶绿体”)中进行的。碳元素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
物群落的主要
途径①是__________过程。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形式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
中,主要以____________形式存在。
线粒体
光合作用
(或二氧化碳)
含碳有机物
(4)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______性,因此,治理温室效应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共同
努力。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