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3.6.4 植物的呼吸作用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
B.甲装置中①和②对照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熄灭
【答案】B
【解析】A.甲装置中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结果遮光部分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变蓝色,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甲装置中的①绿色部分,因为有氢氧化钠吸
收二氧化碳,而未遮光部分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结果①未遮光的绿色部分滴加碘液不变蓝色,因缺少二氧化碳未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而未遮光部分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色,因此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装置中①绿色部分和②白色部分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但是缺少光合作用的原料,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滴加碘液均不变蓝色,不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B符合题意;
C.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C不符合题意;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利用氧气,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熄灭,因为缺少氧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甲装置中叶片的遮光和非遮光处理形成对照
B.乙装置中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丙装置中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会逐渐变浑浊
D.丁装置中的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本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变量为光照的有无。植物暗处理之后,选叶遮光即可,A不符合题意;
B、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可以是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B不符合题意;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不符合题意;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D符合题意。
3.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答案】D
【解析】A、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B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正确;
B、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
二氧化碳,正确;
C、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由于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正确;
D、由于新鲜的豆苗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现象;因此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才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错误。
4.如图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植物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曲线a、b分别表示( )
A.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B.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在一天的24小时中只有白天有光的时候进行,大约6时至18时之间进行,而呼吸作用不受光的限制,在24小时中都能进行,所以图中的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曲线,b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的曲线。故D符合题意。
5.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B.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气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D.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答案】A
【解析】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必须需要能量,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A符合题意。
6.选取干重相等的4份黄豆种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如下不同处理后,分装在密闭的保温容器内。一段时间后,瓶内温度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瓶风干的种子缺少水分不能萌发,呼吸作用较弱,C瓶中煮熟没有生命力不能呼吸,D瓶灭菌后的种子没有活性,浸水后不能萌发,只有B瓶种子萌发,正是呼吸作用非常旺盛的时候,释放热量最多,瓶内温度最高,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7.在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中,设计了如图一实验,并用传感仪器测量了实验过程中温度、二氧化碳、氧气的变化,依据数据绘制了图二曲线,你认为能正确表达萌发的种子实验曲线的是( )
A.125 B.346 C.123 D.456
【答案】A
【解析】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使密闭的实验装置中的温度越来越高,因此1曲线,说明萌发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释放能量。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二氧化碳气体增加,原先装置内有二氧化碳,故曲线2表示二氧化碳的情况。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因此密闭的实验装置中的氧气越来越少,因此图中表示氧气变化的曲线是5,说明萌发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能吸收氧气。
8.图为测量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珠,b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随动物呼吸的进行,试推测玻璃管中的红墨水珠的移动方向是(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先向右再向左移动 D.先向左再向右移动
【答案】A
【解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b试管内的NaOH溶液吸收,从而使得广口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压压着红墨水向左移动。
9.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半截,影响草的生长,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答案】C
【解析】践踏草坪会使草地中的土壤板结,而板结的土壤,其土壤颗粒间的间隙减小,其中氧气含量就减少,因此根的呼吸作用减弱,从而使的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影响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甚至造成植物体的死亡.因此不能践踏草地.
10.人体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
A.能量 B.二氧化碳 C.糖类 D.葡萄糖
【答案】A
【解析】A.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P(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中。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生物体的生长、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等。因此人体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符合题意。
B.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二氧化碳是代谢废物,将排出体外,B不符合题意。
C. D. 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包括葡萄糖等糖类物质,CD不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11.如图表示的是能量流动方向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 作用,它将太阳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的 中进行。该过程植物吸收 ,释放 (填气体名称)。
反应式为: + + 。
(2)图中②表示 作用,它将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在细胞的 中进行。
反应式为: + → + + 。
【答案】(1)光合;叶绿体;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水;;氧气
(2)呼吸;线粒体;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因此将太阳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的过程是①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在细胞内的叶绿体中进行的。该过程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2)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通过②呼吸作用释放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这个过程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12.A物质常用在日常生活中,但其进入水环境中的风险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他们用一种单细胞的藻类植物做为实验材料,来探究不同浓度的A物质对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分析作答:
(1)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A物质溶液、培养液、同种单细胞藻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同种的单细胞藻类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乙两组又各分为6个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形瓶中培养。
步骤二:在甲、乙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入 ,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步骤三:甲组全部放在充足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 。
步骤四: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的 ,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
线图如下:
(2)根据上图可判断 (填“曲线1”或“曲线2”)是乙组的实验数据。
(3)A物质浓度为1mg·L-1时,曲线1所示藻类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去向有 。
(4)该实验的结论是 。
【答案】(1)等量的不同浓度的A物质;相同;溶氧量的变化
(2)曲线2
(3)用于线粒体呼吸和释放并溶解于水中
(4)A物质可以抑制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解析】(1)实验步骤: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物质对单细胞藻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分为两大组,一组是黑暗条件下探究A物质的浓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光照条件下探究A物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A物质溶液浓度;因变量是培养液中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曲线中有5个浓度的A物质,加上空白对照,每一组有6个实验试管,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单细胞藻类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乙组又各分6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
第二步:甲、乙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等量的不同浓度的A物质,对照组加入等量蒸馏水,有利于控制变量的唯一性。
第三步:甲组全部放在充足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步骤四: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的溶氧量的变化,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线图如所示。(3)甲是在光照在进行,随着A物质浓度的加大,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逐渐减少,说明A物质对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乙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
氧气,同时随着A物质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逐渐减弱。综上分析可知,根据上图可判断曲线2是乙组的实验数据。(4)A物质浓度为1mg·L-1时,曲线1所示藻类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去向有用于线粒体呼吸和释放并溶解于水中。(5)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物质既能抑制单细胞藻类的呼吸作用也能抑制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而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是A物质可以抑制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3.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套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组提出了以下问题,你能帮他们回答吗?(三套装置中①号瓶装有萌发种子,②号瓶中装有煮熟的种子。)
(1)甲装置中①号瓶装有萌发种子,燃烧的蜡烛放入①号瓶,火焰立即熄灭,是因为萌发种子呼吸作用吸收了 ,②号瓶中装有煮熟的种子,蜡烛能燃烧一段时间,说明呼吸作用只能在 中进行。
(2)乙装置中小试管装有澄清的石灰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号瓶,说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了 气体。
(3)丙装置中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升高了的是 号瓶,说明呼吸作用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释放了 。
【答案】(1)氧气;活细胞
(2)①;二氧化碳
(3)①;能量
【解析】(1)甲中①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这样甲乙两瓶形成对照实验,①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②瓶中的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①瓶中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消耗)氧气。因此,甲装置中①号瓶装有萌发种子,燃烧的蜡烛放入①号瓶,火焰立即熄灭,是因为萌发种子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②号瓶中装有煮熟的种子,蜡烛能燃烧一段时间,说明呼吸作用只能在活细胞中进行。(2)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往瓶子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小试管装有澄清的石灰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①号瓶,说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3)丙图中,①、②两个保温瓶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①瓶中的种子在呼吸时,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释放大量的热量,①瓶中温度明显高于②瓶。因此,丙装置中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升高了的是①号瓶,说明呼吸作用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释放了能量。
14.请阅读以下资料:
资料一:原来人们都以为梢物是“吃土”长大的。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提出了质疑,他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棵2.5千克的柳树一苗种在盛满土的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1千克。
资料二: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①他分别把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只小白鼠放在各自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蜡烛熄灭、小白鼠很快死亡:②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玻璃罩里,发现蜡烛没有熄灭;③再将一盆植物和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蜡烛能继续燃烧,小白鼠能正常地活着。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的 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他忽略了 也是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2)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是: 。
(3)为了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的影响,一研究小组开展了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注:不考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①据图,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当光照强度大于P点时,继续增加光照强度 (会/不会)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②根据该实验的条件和结果,若要使该植物达到最高光合作用强度,最佳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组合是
【答案】(1)无机盐;二氧化碳
(2)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不会;Ⅰ、P
【解析】(1)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的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他忽略了二氧化碳也是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中,有植物的玻璃罩内,蜡烛能继续燃烧,小白鼠能正常地活着,而没有植物的玻璃罩内,蜡烛熄灭、小白鼠很快死亡。说明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光照强度大于P点时,继续增加光照强度不会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说明P点是植物最高光合作用强度。如果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则P点光照环境中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由此可知,若要使该植物达到最高光合作用强度,最佳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组合是I和P。
1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分析作答:
(1)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若要探究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产生的,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
(2)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 。
(3)有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表: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5 35 15 6 1
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4)利用丁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 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 (左或右)移动。
【答案】(1)甲、乙;甲、丙
(2)氧气
(3)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增加人工光照)
(4)遮光(黑暗);右
【解析】(1)甲和乙构成对照试验,变量是光照,探究的是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甲和丙可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可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有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
(2)氧气有助燃的特性,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3)分析表中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4)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因此,利用丁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右(或右方)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3.6.4 植物的呼吸作用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
B.甲装置中①和②对照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熄灭
2.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甲装置中叶片的遮光和非遮光处理形成对照
B.乙装置中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丙装置中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会逐渐变浑浊
D.丁装置中的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3.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4.如图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植物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曲线a、b分别表示( )
A.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B.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5.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B.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气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D.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6.选取干重相等的4份黄豆种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如下不同处理后,分装在密闭的保温容器内。一段时间后,瓶内温度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7.在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中,设计了如图一实验,并用传感仪器测量了实验过程中温度、二氧化碳、氧气的变化,依据数据绘制了图二曲线,你认为能正确表达萌发的种子实验曲线的是( )
A.125 B.346 C.123 D.456
8.图为测量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珠,b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随动物呼吸的进行,试推测玻璃管中的红墨水珠的移动方向是(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先向右再向左移动 D.先向左再向右移动
9.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半截,影响草的生长,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10.人体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
A.能量 B.二氧化碳 C.糖类 D.葡萄糖
二、综合题
11.如图表示的是能量流动方向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 作用,它将太阳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的 中进行。该过程植物吸收 ,释放 (填气体名称)。
反应式为: + + 。
(2)图中②表示 作用,它将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在细胞的 中进行。
反应式为: + → + + 。
12.A物质常用在日常生活中,但其进入水环境中的风险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他们用一种单细胞的藻类植物做为实验材料,来探究不同浓度的A物质对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分析作答:
(1)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A物质溶液、培养液、同种单细胞藻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同种的单细胞藻类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乙两组又各分为6个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形瓶中培养。
步骤二:在甲、乙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入 ,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步骤三:甲组全部放在充足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 。
步骤四: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的 ,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
线图如下:
(2)根据上图可判断 (填“曲线1”或“曲线2”)是乙组的实验数据。
(3)A物质浓度为1mg·L-1时,曲线1所示藻类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去向有 。
(4)该实验的结论是 。
13.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套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组提出了以下问题,你能帮他们回答吗?(三套装置中①号瓶装有萌发种子,②号瓶中装有煮熟的种子。)
(1)甲装置中①号瓶装有萌发种子,燃烧的蜡烛放入①号瓶,火焰立即熄灭,是因为萌发种子呼吸作用吸收了 ,②号瓶中装有煮熟的种子,蜡烛能燃烧一段时间,说明呼吸作用只能在 中进行。
(2)乙装置中小试管装有澄清的石灰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号瓶,说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了 气体。
(3)丙装置中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升高了的是 号瓶,说明呼吸作用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释放了 。
14.请阅读以下资料:
资料一:原来人们都以为梢物是“吃土”长大的。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提出了质疑,他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棵2.5千克的柳树一苗种在盛满土的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1千克。
资料二: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①他分别把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只小白鼠放在各自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蜡烛熄灭、小白鼠很快死亡:②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玻璃罩里,发现蜡烛没有熄灭;③再将一盆植物和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蜡烛能继续燃烧,小白鼠能正常地活着。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的 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他忽略了 也是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2)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是: 。
(3)为了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的影响,一研究小组开展了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注:不考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①据图,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当光照强度大于P点时,继续增加光照强度 (会/不会)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②根据该实验的条件和结果,若要使该植物达到最高光合作用强度,最佳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组合是
1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分析作答:
(1)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若要探究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产生的,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
(2)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 。
(3)有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表: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5 35 15 6 1
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4)利用丁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 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 (左或右)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