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种群 章末培优(课件版+文档版)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种群 章末培优(课件版+文档版)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8 14:56:42

文档简介

章末培优
创新突破练
突破一: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 [2023·江苏泰州兴化中学高二期末]东非大草原上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角马迁徙现象,为调查角马的种群数量,下列方式最有效的是( )
A. 样方法 B. 标志重捕法 C. 航空摄影调查 D. 地面逐个计数
2. [2022·江苏泰州高二五校期末联考]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操场中马齿苋(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样方 1 2 3 4 5
马齿苋种群密度(棵/) 7 8 10 8 7
A. 调查结果显示操场中马齿苋的种群密度约为8株/
B. 调查操场的马齿苋应选用五点取样法,样方大小宜选取
C. 再重新选一次样方,预测所得结果与这次调查完全相同
D. 选择马齿苋而非单子叶植物进行调查的原因是马齿苋易辨别个体数目
3. [2022·江苏南通期中质检]科学工作者为了检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第一次捕捉了50只,标志之后放回,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捉了20只,其中被标志的个体有5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标志方法要适宜,颜色要鲜艳便于科学工作者能准确辨认
B. 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C. 如果被标志的个体产生记忆导致第二次不易捕捉,则测定结果会偏大
D. 该地区田鼠的种群密度为200只/
突破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4. [2022·山西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二月考]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60只,标志的有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值是( )
A. 150只 B. 200只 C. 300只 D. 400只
5. [2023·福建福州十五中高二月考]下图图一表示甲、乙、丙三个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三个种群的实际个体数量,图二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A. 图二中曲线 增长的特点之一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B. 图一中最接近“ ”型增长模型的是甲种群
C. 图二中 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年龄结构呈衰退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 比较图二中两条曲线可知,自然状态下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
突破三:血球计数板计数
6. [2023·江苏泰州兴化中学高二期末]下图为血球计数板正面和侧面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 -25”表示规格,其中的“25”表示每个中方格内的小方格数
B. 血球计数板的厚度小于普通载玻片,便于显微镜观察
C. 应先在计数室上盖上盖玻片,然后从盖玻片边缘加样
D. 将台盼蓝与菌液 混合计数以区分细胞死活,相当于稀释了3倍
7. [2022·江苏南通期末质检]科研人员调查某水体中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将所取的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计数,观察到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种对小球藻计数的方法属于显微计数法
B. 取样之前让锥形瓶静置,然后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
C. 用滴管吸取小球藻培养液滴于计数室内,盖上盖玻片
D. 该水体中小球藻的密度大约为 个/
突破四:影响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
8. [2022·江苏徐州期末质检]欧洲樱桃因口感佳、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我国山东、辽宁等地已有引种,每年月开花,是上市较早的一种乔木果实,号称“百果第一枝”。樱桃树的主要虫害有桑白蚧、刺蛾、桃红颈天牛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影响樱桃开花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为日照长短
B. 用性引诱剂诱杀刺蛾,是通过改变性别比例降低种群密度
C. 晚上用黑光灯诱杀桃红颈天牛利用的是其有避光性
D. 生物防治害虫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突破五:种间关系
9. [2022·辽宁大连二十四中阶段调研]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在我国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多个点位均拍摄到云豹、金猫、豺等顶级食肉动物同域共存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域共存食肉动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B. 对云豹、金猫、豺等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 雅鲁藏布大峡谷充足的食物是保证顶级食肉动物同域共存的前提
D. 鬣羚为了躲避天敌云豹而选择与其不同地域活动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
10. [2022·辽宁大连阶段调研][多选]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图所示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总是此消彼长
B. 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C. 如果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
D. 由图可知,猎物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
高考真题练
考向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1. [2022·河北高考]20世纪70年代褐家鼠由外地进入新疆,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研究发现,新疆某地褐家鼠种群的周限增长率为(年与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种群年龄结构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种群老年个体占比较低,属于衰退型种群
B. 依据其年龄结构和周限增长率推测,该种群很难被去除
C. 该种群扩大过程中,当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提高,食物网更复杂
D. 作为近缘物种,褐家鼠与当地的鼠类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能力
12. [2023·浙江选考]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为了解虫情,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种群展开了调查,前后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最可能遭遇到的事件为( )
A. 受寒潮侵袭 B. 遭杀虫剂消杀 C. 被天敌捕杀 D. 被性外激素诱杀
考向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13. [2022·山东高考]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亲体数量约为1 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
B. 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
C. 亲体数量大于1 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
D. 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14. [2019·江苏高考]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 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 批次
C. 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 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考向三:种间关系
15. [2021·重庆高考]若某林区的红松果实、某种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和革蜱的数量变化具有如图所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③和①不能明显体现捕食关系,推测是小型鼠繁殖能力强所致
B. 通过曲线②与③的关系推断小型鼠与革蜱不是互利共生关系
C. 曲线③在 值上下波动,影响 值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 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似的波动特征
章末培优
创新突破练
突破一: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 C
2. C
3. C
突破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4. C
5. C
突破三:血球计数板计数
6. C
7. A
突破四:影响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
8. C
突破五:种间关系
9. C
10. AD
高考真题练
考向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1. B
12. D
考向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13. B
14. B
考向三:种间关系
15. C(共16张PPT)
第一章 种群
章末培优
创新突破练
突破一: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 [2023·江苏泰州兴化中学高二期末]东非大草原上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角马迁徙现象,
为调查角马的种群数量,下列方式最有效的是( )
C
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 C.航空摄影调查 D.地面逐个计数
2. [2022·江苏泰州高二五校期末联考]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某校
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操场中马齿苋(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样方 1 2 3 4 5
7 8 10 8 7
C
A.调查结果显示操场中马齿苋的种群密度约为8株/
B.调查操场的马齿苋应选用五点取样法,样方大小宜选取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预测所得结果与这次调查完全相同
D.选择马齿苋而非单子叶植物进行调查的原因是马齿苋易辨别个体数目
3. [2022·江苏南通期中质检]科学工作者为了检测和预报某草原 鼠害的发生情
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第一次捕捉了50只,标志之后放回,
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捉了20只,其中被标志的个体有5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C
A.标志方法要适宜,颜色要鲜艳便于科学工作者能准确辨认
B.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C.如果被标志的个体产生记忆导致第二次不易捕捉,则测定结果会偏大
D.该地区田鼠的种群密度为200只/
突破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4. [2022·山西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二月考]下图是某种兔迁入
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
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
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60只,标志的有20只。估算该兔种
群在这一环境中的 值是( )
C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5. [2023·福建福州十五中高二月考]下图图一表示甲、乙、丙三个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
量和某时刻三个种群的实际个体数量,图二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C
A.图二中曲线 增长的特点之一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B.图一中最接近“ ”型增长模型的是甲种群
C.图二中 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年龄结构呈衰退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比较图二中两条曲线可知,自然状态下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
突破三:血球计数板计数
6. [2023·江苏泰州兴化中学高二期末]下图
为血球计数板正面和侧面示意图,有关说
法正确的是( )
C
A.“ - -25”表示规格,其中的“25”表示每个中方格内的小方格数
B.血球计数板的厚度小于普通载玻片,便于显微镜观察
C.应先在计数室上盖上盖玻片,然后从盖玻片边缘加样
D.将台盼蓝与菌液 混合计数以区分细胞死活,相当于稀释了3倍
7. [2022·江苏南通期末质检]科研人员调查某水体中小球藻的
种群密度,将所取的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
为 )计数,观察到计数室中细胞分布
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这种对小球藻计数的方法属于显微计数法
B.取样之前让锥形瓶静置,然后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
C.用滴管吸取小球藻培养液滴于计数室内,盖上盖玻片
D.该水体中小球藻的密度大约为 个/
突破四:影响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
8. [2022·江苏徐州期末质检]欧洲樱桃因口感佳、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我国山东、
辽宁等地已有引种,每年 月开花,是上市较早的一种乔木果实,号称“百果第一
枝”。樱桃树的主要虫害有桑白蚧、刺蛾、桃红颈天牛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影响樱桃开花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为日照长短
B.用性引诱剂诱杀刺蛾,是通过改变性别比例降低种群密度
C.晚上用黑光灯诱杀桃红颈天牛利用的是其有避光性
D.生物防治害虫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突破五:种间关系
9. [2022·辽宁大连二十四中阶段调研]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
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在我国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多个点位均
拍摄到云豹、金猫、豺等顶级食肉动物同域共存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同域共存食肉动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B.对云豹、金猫、豺等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雅鲁藏布大峡谷充足的食物是保证顶级食肉动物同域共存的前提
D.鬣羚为了躲避天敌云豹而选择与其不同地域活动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
10. [多选][2022·辽宁大连阶段调研]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
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图所示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
A.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总是此消彼长
B.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C.如果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
D.由图可知,猎物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
高考真题练
考向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1. [2022·河北高考]20世纪70年代褐家鼠由外地进入
新疆,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研究发现,新疆某
地褐家鼠种群的周限增长率为 ( 年与 年
种群数量的比值),种群年龄结构如下图。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B
A.该种群老年个体占比较低,属于衰退型种群
B.依据其年龄结构和周限增长率推测,该种群很难被去除
C.该种群扩大过程中,当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提高,食物网更复杂
D.作为近缘物种,褐家鼠与当地的鼠类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能力
12. [2023·浙江选考]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为了解虫情,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种群展开了调查,前后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最可能遭遇到的事件为( )
D
A.受寒潮侵袭 B.遭杀虫剂消杀 C.被天敌捕杀 D.被性外激素诱杀
考向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13. [2022·山东高考]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
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
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
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亲体数量约为1 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
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
C.亲体数量大于1 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
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14. [2019·江苏高考]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
、 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
的是( )
B
A. 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 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 批次
C. 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 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考向三:种间关系
15. [2021·重庆高考]若某林区的红松果实、某种小型鼠
(以红松果实为食)和革蜱的数量变化具有如图所示的
周期性波动特征。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曲线③和①不能明显体现捕食关系,推测是小型鼠繁殖能力强所致
B.通过曲线②与③的关系推断小型鼠与革蜱不是互利共生关系
C.曲线③在 值上下波动,影响 值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和迁出率
D.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似的波动特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