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同学们,今天老师拿来一件中国民族乐器,大家看看这是件什么乐器?
你们听过琵琶的声音没有?感觉像什么声音?下面请同学上台弹奏一下,真实感受一下是怎样的?
琵琶是我国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曲颈,半梨形音箱,四根弦。音色清脆柔和,演奏技巧多样,表现力极为丰富。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
视频感受一下
琵琶的美丽
同学们欣赏完视频有什么感受?
《草原放牧》
聆听作品,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聆听歌曲,通过聆听作品,想象一下这个作品可能表现了怎样一个画面,由几个部分或者画面组成?
该作品是根据真实故事创作的,是一首琵琶协奏曲,是根据蒙古族儿童龙梅、玉荣小姐妹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创作的。全曲由从草原放牧、与暴风雪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怀记心间、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五个乐章组成,这节课欣赏的是第一乐章《草原放牧》。那同学们猜猜第一乐章分为几个部分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作品,首先我们来听一下引子和第一部分,听一听引子部分是由什么演奏的?第一部分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是由琵琶演奏,表现了美丽的景色和天真活泼的姐妹形象,这段旋律是改编于《草原赞歌》,具有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是这一乐章的主题,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哼唱一遍
那这个主题在第一部分出现了几次?
下面请同学们一遍哼唱主题一边跟着音乐做声势动作。
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部分,大家听听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在节奏和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了怎样一个场景?
这段音乐的速度变慢。琵琶奏出了宽广、抒情的“草原”主题,节奏舒展;双簧管优美的音色与琵琶交相辉映,使人的心情非常平静。接着琵琶与乐队的协奏,使乐曲的力度增强,逐渐把情绪推向高潮。高潮过后,音乐在渐慢、渐弱中结束,表现了宽广、宁静、一望无际的美丽草原。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画旋律线。
精彩演绎
同学们,前面我们知道了《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乐章,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乐章
说说你的感受
同学们再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谢谢观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1课《草原放牧》
【教材分析】
《草原放牧》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1首欣赏课。该作品是根据真实故事创作的,是一首琵琶协奏曲,是根据蒙古族儿童龙梅、玉荣小姐妹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创作的。全曲由从草原放牧、与暴风雪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怀记心间、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五个乐章组成,这节课欣赏的是第一乐章《草原放牧》。第一乐章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美丽的景色和天真活泼的姐妹形象,由琵琶演奏出的旋律轻松活跃、欢快明朗。第二部分是由琵琶和乐队的协奏共同把情绪推向高潮,表现了草原的辽阔美丽。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是整个小学段的中间阶段,对于音乐知识也处在萌芽的好奇阶段,对音乐课充满了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和音乐表现活动,但是,音乐鉴赏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即要科学的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的能力,同时课堂的耐心程度不高,容易激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小姐妹草原放牧愉快的心情和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二)艺术表现
能用优美快乐的的声音哼唱第一部分
(三)创意实践
能用乐器、肢体语言简单的表现作品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能够简单了解琵琶乐器和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作品上新,能够分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2、了解琵琶的音色和特点
(二)教学难点:
1、能用优美快乐的的声音哼唱第一部分
2、能用乐器、肢体语言简单的表现作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教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拿来一件中国民族乐器,大家看看这是件什么乐器?(教师展示琵琶)
预设:琵琶
教师:对,你们听过琵琶的声音没有?感觉像什么声音?下面请同学上台弹奏一下,真实感受一下是怎样的?
预设: 自由回答
教师:下面老师简单介绍一下琵琶。
预设:认真观察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感受一下琵琶的美丽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同学们欣赏完视频有什么感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也是由琵琶和乐队共同演奏的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书写板书《草原放牧》)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让同学们直观看、听,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一)初步聆听,感知音乐
教师:聆听作品,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聆听歌曲,通过聆听作品,想象一下这个作品可能表现了怎样一个画面,由几个部分或者画面组成?(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该作品是根据真实故事创作的,是一首琵琶协奏曲,是根据蒙古族儿童龙梅、玉荣小姐妹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创作的。全曲由从草原放牧、与暴风雪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怀记心间、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五个乐章组成,这节课欣赏的是第一乐章《草原放牧》。那同学们猜猜第一乐章分为几个部分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作品,首先我们来听一下引子和第一部分,听一听引子部分是由什么演奏的?第一部分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圆号 节奏轻松活泼
教师:对,第一部分是由琵琶演奏,表现了美丽的景色和天真活泼的姐妹形象,这段旋律是改编于《草原赞歌》,具有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是这一乐章的主题,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哼唱一遍
预设:跟音频哼唱
教师:那这个主题在第一部分出现了几次?(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一遍哼唱主题一边跟着音乐做声势动作(请同学们自由发挥哦)
预设:哼唱+动作
教师: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部分,大家听听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在节奏和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了怎样一个场景?(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
教师:这段音乐的速度变慢。琵琶奏出了宽广、抒情的“草原”主题,节奏舒展;双簧管优美的音色与琵琶交相辉映,使人的心情非常平静。接着琵琶与乐队的协奏,使乐曲的力度增强,逐渐把情绪推向高潮。高潮过后,音乐在渐慢、渐弱中结束,表现了宽广、宁静、一望无际的美丽草原。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画旋律线。
预设:聆听音乐画旋律线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我们整体欣赏一遍,请同学们第一部分哼唱+声势动作,第二部分画旋律线共同表现作品
预设: 表现作品
教师:下面老师带来一些乐器,请同学们为乐曲伴奏
预设:听音乐伴奏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表演
预设: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知道了《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乐章,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乐章
预设:线上视频
教师: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音乐表现故事的认知,并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草原放牧》
A主题+B主题
琵琶
欢快活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