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8 22: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业绩,认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秦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秦朝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认识国家治理的历史教训,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正反两面性;
通过秦的暴政和秦速亡的历程,引导学生在历史发展中理解历史的变迁。
三、教学内容
1、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体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全国在于军事层面的统一、制度层面的统一、经济文化层面的统一;
2、秦的暴政:不顾百姓、大兴土木、征发繁重,控制思想、统治文化,严刑峻法;
3、秦末农民起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秦王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及内容。
五、学情分析
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于秦朝建立的各项制度有了一定了解,对于陈胜吴广起义及楚汉战争有了详细了解,但是对于秦的各项政治措施的详细解读以及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内涵及意义了解较少。同时高一6班、8班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设计课程思路外不要忽视基础知识的梳理。
六、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资源:历史史料、历史图片、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说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史料的丰富而不断变化,比如说历史上争议很大的秦始皇,前段时间,网络上突然对他大唱赞歌,亲切的称呼他为“我那迷人的老祖宗”,说什么“他不就是想要长生不老药吗?给他”“老祖宗不会怪你学不好英语,只会怪自己没有统一”等等等等,大有一种为始皇帝翻案且彻底洗白的意思,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当时的人民对于他的所作所为又是否认同?又会不会称呼他为“我那迷人的统治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纷乱的春秋战国中,秦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强大起来的,BC256年吞并周王室后,
秦的统一 军事层面的统一,奠定疆域与民族基础
BC230--BC221,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相继灭掉了东方六国,(合纵连横,合纵是关东六国抵抗强秦,秦是联合齐国来分解离间其他国家争取盟友),灭亡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那为什么是秦国最后统一?建立全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呢?(回顾上节课的主观条件,同时,材料显示客观条件,长期战乱经济发展,战国后期出现了由分裂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是历史必然。)(将灭六国的地图与最后秦的疆域图对比,那么多出来的领土是怎么得到的?)征服南越,公元前220年,秦军入侵岭南,并修建灵渠作为后勤补给,为了加强对南方的军事和行政控制,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设九原郡,移民屯边,为了加强对该地的管理和开发,修建了直道,为了抵御匈奴南侵,整修长城。所以秦的四至,课本上是怎么写的?(同学回答),秦的疆域扩大,自然将原来处于蛮夷地区的民族吸收进来,这些民族共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所以我们说这是多民族国家。
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便驾着车,在修好的驰道上进行巡游,并且用刻石的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PPT)在巡游的途中,秦始皇多次被人袭击刺杀,危险重重,但是他依然多次巡视关中地区,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为了六国遗民的认同。(办书上写中国古代国家认同)比如在刻石上极力渲染秦始皇的功绩和神圣性,宣扬王朝的正统性,那么除了巡视和刻石碑以外,秦始皇还采用哪些措施来强化人民的认同呢?或者说他巩固统一,又有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这些都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制度层面的统一—确立帝国政治架构
首先,什么是中央集权?就是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式管理方式,主要矛盾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什么是专制主义?就是将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个人的头上,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主要矛盾是皇权与相权。(PPT展示细节)。
第一,我们来讲皇帝制度,是国家最高政治权力中心,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觉得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所以各取一个字,称自己为皇帝,同时,为了防止子议父,臣议君,对于君主进行褒贬的谥法,将自己称为始皇帝,二世三世永久流传,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是皇帝制度却延续了下来,成为君主专制的专用名词,其含义也在后世中不断完善,那么,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呢?(PPT展示,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他的优点(PPT展示,当然,皇帝制度也有很多缺点,皇帝是国家政治事务的最高决策者,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帝个人的素质直接影响政局是否稳定,皇帝制度是政治动荡,统治腐败,社会动乱的根源)。
第二是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职,三公是哪三公?(学生回答)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首,主管全国政务,太尉主要管的是军事和兵权,御史大夫掌管群臣奏章,传达皇帝命令,负责监察系统,他地位低于丞相,实际的作用是为了牵制丞相,防止丞相专权,太尉在历史记载中,这个职位并未有人担任,说明当时的军事主要是掌握在皇帝手中,这三位为主要的辅佐大臣,三方分权独立,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丞相下设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各级行政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PPT展示特点,)三公九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提出自己的意见,供皇帝采取,这样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有一定的民主倾向,对皇帝有一定影响,但最终决定权仍然留在皇帝手中。
第三是郡县制,地方政治制度。秦统一六国后,面对空前辽阔的疆域,如何管理地方呢?朝廷中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请立诸子再行分封,就是把西周的分封制再重复一遍,把春秋战国的事情再重复一遍,第二是李斯等人所认为的,海内一统皆为郡县,采用春秋战国时兴起的有利于全国稳定的郡县制,最后,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PPT展示特点和作用)最后,结合所学,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不同。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大致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这些,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积极,消极ppt展示)
经济文化层面的统一—推动共同文化发展
在经济文化层面,秦始皇有哪些措施呢?(学生回答)比如说在度量衡上,商鞅变法的时候也进行了统一,不过,秦最后推行到了全国,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政教的推行和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长期保持文化认同和凝聚力产生了重要影响。(PPT展示)这些措施的颁布,使得百姓生活更加规范,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有共同心理的共同体(比如班级建设)那么,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秦建立统一国家的影响。(PPT展示)
上面我们说了政治和文化,人民对其认同吗? 认同。那么,既然认同为什么秦朝依然二世而亡呢?
秦的覆灭—暴政危机
秦的暴政有哪些?(学生回答)大兴土木赋役繁重(PPT展示阿房宫骊山陵筑长城,修驰道直道图片)徭役繁重(当时秦朝的人口有2000万,长城修了30万,南戍五岭50万,阿房宫骊山陵70万,修驰道和其他徭役300万人)这些严重的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生产;赋税沉重,2/3的上交于国家;严刑峻法,采用了法家轻罪重罚的思想,刑法残酷,尤其是秦二世即位后,听取赵高灭大臣而远骨肉的谗言,使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第四是焚书坑儒,在秦建立专制主义体制时,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古代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为了加强专制,防止儒生游士借古非今祸乱人心,于是进行焚书坑儒,这其实是师古和师今两种历史观矛盾激化的表现。同时,秦禁止私学,号召以吏为师,钳制和统一全国思想。从这些暴政中可以看出,秦朝每个阶层都感到不满,那么,人们还会认同秦吗?不会。认同是团结的根基,人民的国家认同感淡薄,国家统一将难以维系,所以天下反秦,开始了农民起义。
天下反秦—农民起义
首先是陈胜吴广起义,这也属于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他为什么要号称为张楚呢(PPT展示)因为它依旧具有农民阶级的落后性,所以并没有取得最后反秦的胜利,不过这时天下云集响应,其中,势力最大的是刘邦和项羽,公元前207年,刘邦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之前项羽与刘邦约定,先入关者称王,但是后面,项羽将刘邦封为汉王,自己则自称为西楚霸王,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最后取得了胜利,他为什么取得胜利呢(PPT展示刘邦项羽对比),最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也很符合我们唯物史观的另外一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秦究竟亡于什么?亡于政还是亡于制,是制度之失还是运行之错?
最后,用我国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出的四句话来总结今天的内容,秦人统一其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
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八、板书设计:
附知识点及随记思维导图
九、课后反思
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较少,多为回答问题,课程内容太多,对于重点不太突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