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师说》课件(24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师说》课件(24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8 16:1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韩愈
师 说
1、称谓
  韩愈,字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 ”。死后谥“文”,故又称“ ”。
2、身份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唐代的 、 和宋代的 、 、 、 、
、 )之首,是唐“ ”
的倡导者。
退之
韩昌黎
韩文公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古文运动
一、韩愈简介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当时仍沿袭着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可为官。因此,社会形成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二、写作背景
  到唐代,没人敢为人师;若有,人们讥笑他,认为他是个狂妄的人。韩愈奋不顾世俗,冒着被人讥笑和侮辱,招收后进学生,写了《师说》这文,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世人群起责怪、辱骂他,加油添醋编造谣言非议他。韩愈因此得了狂名;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忽忙东去,这情形已有多次了。
由此可见,当时从师学习的风气极坏,
韩愈不顾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
1、特点:①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②“说”比“论”更随便一些,《马说》《爱莲说》《捕蛇者说》都属于这类文体。
2、含义:“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三、解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求学的人
用来…
通授,传授
疑难
成为
疑问代,谁
承接连
假设连
跟从
代词,那些
介词,在
介词,比
跟从
意动,以之为师
哪知道
发语词
因此
存在的地方
无论
学习
道理
本来
老师
四、学习第一段
(一)读懂词句
第①段
择师的标准:
古学者必师:
师者的作用:
从师的必要:
生乎吾前…, 其闻…, 吾…
生乎吾后…, 其闻…, 吾…, 吾师…, 夫庸…
是故……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
人非…, 孰能…, 惑而…, 其为…, 终不
由上得结论:
要从师学习
要从师学习(正面)
四、学习第一段
(二)理解内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风尚
承接
超出一般人
尚且
一般人
低于
以…为耻
揣度语气,大约、大概
…的原因
圣明的人
圣明
从师
老师
代词
转折
愚人
愚昧
五、学习第二段
(一)读懂词句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对于
指示代,那些
使学习
他们
文句
通否
书上文字
以…为耻
形作名,
小方面
从师学习
老师
自己
从师学习
放弃
形作名
高明处
五、学习第二段
(一)读懂词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以…为耻
学习

等等
学问
名作状,成群
恢复
不屑与之同列

反问语气词
各种工匠

差不多
修饰
感到羞耻
比得上
赶得上
阿谀
五、学习第二段
(一)读懂词句
论证方法 对象 从师态度 后果 结论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于其子
于其身
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择师而教
则耻师焉
不耻相师
群聚而笑
圣益圣
愚益愚
非吾所谓…
吾未见其…
今其智反不能及
要从师学习
纵向对比
自身对比
横向对比
学习第二段填写下表。
(选错老师)
(乱学内容)
五、学习第二段
(二)把握内容思路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固定的老师
以…为师
这类人
懂得道理
学问与技艺
研究
不一定
六、学习第三段
(一)读懂词句
思路:
引观点
举事例
作分析
得结论
孔子师……
圣人无常师
郯子……,其贤……,孔子曰……
是故弟子……,师……,闻道……,术业……
六、学习第三段
(二)把握论证思路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先秦及秦汉散文
普遍
音节助词,不译
介词,被
介词,向
赠送
古人从师风尚
赞许
七、学习第四段
(一)读懂词句
不拘于时
年…,好…,六艺经传…
学于余
余嘉…,作《师说》以贻之。
第四段、激励后学(写作缘由)
李蟠
七、学习第四段
(二)理解内容思路
嗟乎,…不传也久,欲人…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爱其子,择师…
于其身,则耻…
彼童子,授,非
句读……吾未见
巫医…之人,不耻…
士大夫之族,曰师…
呜呼,师道



②段
反面论证
纵比
自比
横比
古之学者,必有师  (历史事实)
师者,所以…     (老师作用)
人非生…终不解矣 (从师必要)
生乎吾前…道之所存…(择师标准)
①段
正面论证
观点:圣人无常师
事例:孔子师……
分析:孔子曰……
结论:故曰……
③段
举例论证
④段
激励后学
李氏…
年…,好…,
六艺…,不拘…,
学于…
余嘉其…,作师说…
(观点)
要从师学习
八、总结
回顾与自己老师交往的经历,写一篇与“尊师重教”有关的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九、作业
1、谓语+于+宾语。如:不拘于时
2、见+谓语(+于+宾语)。如:
①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受+谓语+于+宾语。如:受制于人。



被动句
1、为+宾语+动词。如:为天下笑。
2、为+宾语+所+动词。如:为秦所灭。
被+(宾语)+动词。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附:相关知识
1、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疑问代词:何、孰、安、曷、焉、胡、谁
例:沛公安在?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否定词:非、未、微、勿、弗、不、莫
例:忌不自信。
3、固定格式:惟(唯)……是……。例:唯你是问。
4、强调宾语,宾语要前置。例:秋以为期。
5、方位名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例:沛公东向坐
宾语前置句
附:相关知识

1、句末语气词,表各种语气。
⑴表判断语气。(判断句)
兵者,凶器也
⑵表陈述语气。(陈述句)
吾去也。
⑶表感叹语气。(感叹句)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⑷表疑问或反问语气。 (疑问或反问句)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⑸表祈使语气。 (祈使句)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句中语气词,表语气停顿。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附:相关知识

(一)连词。
1、表承接。译“就”“便” 。如: ①金就砺则利。②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2、表假设。用在前句,引出假设的情况,译“假使”“如果”;用于后句,引出结果,译“那么”“就"。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表转折,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表让步,用在前句,译“尽管”“虽然”“倒是”。 如: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5、表选择,常与“非”“不”连用,译“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则徙尔。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附:相关知识
(二)副词,表判断,可译作“是”“就是”。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三)通“辄”,总是,常常。如:居则曰:“不吾知也!”
(四)名词,准则,法则。 如:以身作则。
(五)动词,效法。 如:
1、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2、则先烈之言行。
(六)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如:试题三则。新闻两则
附:相关知识

(一)作副词
1、顺承紧接,可译“才”“这才”“就”等 。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意外悖理,可译“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居然、竟然)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居然、竟然)
3、范围限制,可译“只”“仅”等。 如: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确认判断,可译“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附:相关知识
(二)第二人称,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三)固定词语
1、【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2、【乃尔】译为“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附:相关知识
让步关系
一、特点:前句提出假设,后句是反向的结果。相当于假设+转折关系。
二、常用的关系词有:即使(尽管、就算)……也(还、总、仍然、但是、却)。例如:
①即使明天下雨,运动会也照开。
②即使你生病,也要去考试。
③就算他来了,我也不会见他。
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