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导学课件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导学课件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8 16:36:22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微专题三 下丘脑的作用及生命活动调节类型的判断
一、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1)调节中枢:下丘脑有调节内环境稳态的多个神经中枢,如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等。
(2)内分泌调节:下丘脑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垂体来调节多种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3)感受: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改变,从而调节水盐平衡。
(4)分泌: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平衡。
(5)传导: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典例1 [2023·江苏淮安淮阴中学高二期中]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作为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参与神经调节
D.下丘脑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解析] 下丘脑中存在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A项正确;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项错误;下丘脑作为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参与激素调节,C项错误;下丘脑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枢纽,但不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D项错误。
典例2 [2023·江苏淮安高三期中]下丘脑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
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其对下列异常生理的影响较小的是( )
C
A.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患者体内水潴留
B.体温调节障碍患者对寒冷缺乏正常的代偿机制
C.巨人症患者幼年时期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异常
D.呆小症患者幼年时期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
[解析] 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故下丘脑对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患者体内水潴留有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故下丘脑对体温调节障碍患者对寒冷缺乏正常的代偿机制有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故下丘脑对巨人症患者幼年时期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影响不大,C项符合题意;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故下丘脑对呆小症患者幼年时期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有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二、生命活动调节类型的判断
1.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
调节方式 调节机制 举例
神经调节 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通过反 射弧完成 各种反射活动
体液调节 体液中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直 接对生命活动起作用
神经—体液调 节 血糖升高时,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
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
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
储存
调节方式 调节机制 举例
体液—神经调 节
续表
2.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模型分析
(1)若该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 、 、 、 、 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
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 、 、 、 、 分别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3)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则 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
渗透压的变化,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 (垂体后叶)释放,通过体液运输后,作用
于靶器官 (肾小管和集合管)。
(4)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 为下丘脑, 、 、 、 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
典例3 [2023·江苏常熟中学高二期中]下图表示人体或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的传递机制
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若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 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上
B.若 为大脑皮层、 为脊髓、 为膀胱,则失去 的控制,排尿反射仍能完成
C.若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则 为组织液, 为淋巴, 为血液
D.若 为下丘脑, 为垂体后叶, 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物质 、 可为同一种物质
[解析] 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随着淋巴循环注入血浆,所以 可以为组织液, 为淋巴, 为血浆而不是血液,C项错误。
典例4 [2023·江苏盐城龙岗中学高二阶段
测试]下图为下丘脑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
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激素Ⅱ比激素Ⅲ的靶细胞种类多
B.靶细胞为肌细胞时,激素Ⅰ为胰岛素
C.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体内激素Ⅱ含量偏多
D.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均可导致激素Ⅲ的分泌增加
[解析] 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体内缺碘元素,激素Ⅱ含量偏少,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使得甲状腺肿大,C项错误。(共35张PPT)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内环境的稳态
1
教材预习·必备知识全过关
2
要点归纳·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习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1.描述内环境及其组成和理化性质。 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的模型。 3.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生理 意义。 4.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 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1.生命观念——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
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
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社会责任——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
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
度。
01
教材预习·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人体和动物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1.体液的组成
2.内环境
(1)组成及关系
①血浆是________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淋巴是__________直接生活的环境。
血细胞
组织液
淋巴细胞
(2)血浆的化学成分
二、稳态的维持依赖于负反馈调节
1.稳态: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作用,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 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渗透压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溶质微粒数目 对水分子的吸引力 渗透压高低
越多 ______ ______
越少 ______ ______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分子的吸引力
越大
越高
越小
越低
(3)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物质的含
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_________
____。
无机盐、蛋白质

3.酸碱度
4.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 ______左右。
5.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________调节。

负反馈
6.比较清水、缓冲液和体液对 变化的调节作用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清水、________、生物材料(肝匀浆)中加入酸
或碱引起 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__________与________相似,从
而说明生物体 相对稳定的机制。
缓冲液
液体环境
缓冲液
(2)方法步骤
(3)实验结论
生物材料类似于________,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 的____________。
缓冲液
大幅度变动
三、细胞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1.单细胞生物______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人和多细胞动物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大多数细胞通过________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人体细胞不仅生活在内环境中,同时也参与机体内环境的____________。发挥重
要作用的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循环系统等。
直接
内环境
形成与维持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①呼吸系统
组成 呼吸道和肺
生理功能 进行__________,即吸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肺与__________之间的气
体交换。血液与__________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
结构与功 能的适应 ______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肺泡表面分布着丰富
的__________,气体交换面积____。肺泡及毛细血管的壁都很____,这些
结构特点有利于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
外界环境
组织细胞
肺泡
毛细血管


②消化系统
组成 消化道和________
生理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经肛门排出体外
结构与功 能的适应
③泌尿系统
组成 由____、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
生理功能 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______等废物随尿液排出体外,维持体液_____
___平衡和内环境稳定
肾单位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
消化腺
消化食物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小肠
绒毛
表面积

毛细淋巴管

尿素
渗透压
肾单位
02
要点归纳·能力素养全提升
要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2.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 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成分来 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 入 ①血浆透出毛细血 管壁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 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
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 分 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 蛋白质含量很少 【易错提醒】内环境相关概念的三个“不等于”
(1)血浆 血液。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血浆蛋白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上述关系可表示为:
(3)体液 机体中液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但是细胞外液不包括呼吸道、
消化道、肺泡腔、尿道及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管腔中的液体。
3.“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4.“联想记忆法”判断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
依据内环境的成分,可以对相关生理过程能否发生在内环境中进行推理分析(而非机械死记),举例如下:
典例1 [2023·江苏徐州高二期中]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体液中,细胞外液约占 ,细胞内液约占
B.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C.人体成熟红细胞通过③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D.当人体内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渗透压升高导致
水肿
[解析] 体液中,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约占 ,细胞内液约占 ,A项错误;①与③相互渗透,且③可以形成②,因此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B项正确;③是组织液,人体成熟红细胞通过①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项错误;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血浆的渗透压下降,③组织液回流受阻,造成组织水肿,D项错误。
典例2 [2023·江苏扬州邗江中学高二阶段测试]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或发生
在内环境中的是( )
A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 和胰岛素 ④激素、分泌囊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
⑦胆固醇、脂肪、脂肪酸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解析] 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错误;血浆蛋
白、 和葡萄糖都可以分布在血浆中,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葡萄糖、
和胰岛素都可以分布在血浆中,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分泌囊泡发生在细胞
内,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的过程,④错误;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
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胆固醇参与脂质的运输,胆固醇、脂肪、脂肪酸都可
以分布在血浆中,故胆固醇、脂肪、脂肪酸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正确;输卵
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或发生
在内环境中的是②③⑦,A项正确。
对点演练1 [2022·江苏宿迁泗阳实验高级中学高二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内环境中
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肾上腺、胰岛、卵巢和唾液腺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
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
[解析]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项错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并不是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比如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B项错误;肾上腺、胰岛、卵巢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外液,唾液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口腔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C项错误;泪液、汗液通过导管排到体表,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故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D项正确。
对点演练2 [2023·天津耀华中学高二期中]图中的 、 、
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
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
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A. 、 、 三种液体分别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 、 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
C.细胞1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D.细胞3的种类最多
[解析] 根据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可判断 是淋巴, 是血浆, 是组织液,A项错误;
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B项错误;淋巴中无红细胞,C项错误;大
部分组织细胞存在于组织液中,所以细胞3的种类最多,D项正确。
对点演练3 [2023·江苏淮安淮阴中学高二期中]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
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演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
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尿素
[解析]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项符合题意;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项不符合题意;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项不符合题意;尿素存在于血液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项不符合题意。
要点二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 循环系统的运输 组织液
(或血浆和淋巴)才能进入细胞。
(2)空气中的 要经过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的运输 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才
能进入细胞, 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3)代谢废物要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汗液的形式排出。
(4)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
典例3 [2023·江苏南通海安中学高二月考]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
换的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A.虚线框内的“A、B、C”依次代表血浆、组织液、淋巴
B.将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D系统”是消化系统
C.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是通过“ 系统”——泌尿系统排
出的
D.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 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是通过“ 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例如 和皮
肤排出的,C项错误。
对点演练4 [2022·山东威海乳山期中]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的过程。 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
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内环境与Ⅰ之间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
B.从Ⅰ、Ⅱ获得的物质须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相应部位
C.②表示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
D.Ⅳ表示肾脏
[解析] 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呼吸系统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项错误;Ⅰ是呼吸系统,Ⅱ是消化系统,从Ⅰ、Ⅱ获得的物质须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相应部位,B项正确;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
物质通过泌尿系统返回内环境,所以②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C项错误;Ⅳ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其代表器官是皮肤,D项错误。
网络构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17张PPT)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本章知识网络
1
核心知识·整合构建
2
高考聚焦·考情分析
01
核心知识·整合构建
02
高考聚焦·考情分析
考情揭秘 解题策略
基本考查点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激素的反馈调节 (1)吃透课本,对一些重要的关键词、
重要的生理过程要加强理解和记忆,许
多高考题都是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记忆
(2)以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考点为基本
点,建立知识网络,同时对考点之间的
联系加强理解
热点及难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水盐平衡调 节、体温调节 考情揭秘 解题策略
题型及难 度 对血糖的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的 考查,一般结合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 用,同时联系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 查,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还有实验 分析及设计题、曲线分析题、新情境试题等,试题难 度较大 (3)要注重对方
法的掌握,从来源
和去路上分析血糖
的调节、水盐调
节、体温调节等
续表
示例1 [2021·江苏卷]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
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到高峰,
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
糖动态平衡,约 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发
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
其余时间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
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________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肝糖原
[解析] 人体血糖的来源有3条: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2) 如图所示,觉醒后人体摄食使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经 以__________方
式进入细胞,氧化生成 , 比率的上升使 敏感通道关闭,细胞内
浓度增加,细胞质膜内侧膜电位的变化为__________,引起钙通道打开, 内流,
促进胰岛素以______方式释放。
协助扩散
由负变正
胞吐
[解析] 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生成 , 比率的上升使 通道关闭,进而引发 通道打开,此时细胞质膜内侧膜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钙通道打开, 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3) 胰岛素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糖原合成与抑制糖原分解、抑
制非糖物质转化等发挥降血糖作用,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能升高血糖,共同
参与维持血糖动态平衡。
葡萄糖摄取、氧化分解
胰高血糖素
[解析] 胰岛素是人体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能促进细胞摄取、利用(氧化分解)葡萄糖,促进糖原合成,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二者共同参与维持血糖动态平衡。
(4)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可能有:______(填序号)
①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
②胰岛素分泌障碍
③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④胰岛素B细胞损伤
⑤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①③
[解析] ①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会影响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①正确;②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正常,不存在胰岛素分泌障碍,②错误;③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减少,会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③正确;④胰岛B细胞损伤会导致胰岛素缺乏,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正常,④错误;⑤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正常,⑤错误。故选①③。
(5) 人体昼夜节律源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区,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调控外周
节律。研究发现 区 基因节律性表达下降,机体在觉醒时糖代谢异常,
表明“黎明现象”与生物钟紊乱相关。由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不敏感状态具
有__________的特点,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
新方向。
昼夜节律
调节 基因节律性表达
[解析] 研究发现 区 基因节律性表达下降,机体在觉醒时糖代谢异常,
表明“黎明现象”与生物钟紊乱相关。由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不敏感状态
具有昼夜节律性,在觉醒时,糖代谢异常,出现“黎明现象”。由此,调节
基因节律性表达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新方向。
示例2 [2020·江苏卷]下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
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
心脏及血管细胞质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
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调节。
(特异性)受体
神经
[解析] 神经递质作用于受体细胞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2) 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__的神经元A,促
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
方式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
[解析] 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下丘脑神经元,这是神经调节;促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这是体液调节,所以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 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
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减少产热,维持
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降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解析] 观察图中激素关系,可以确定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是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运动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导致③促甲状腺激素和④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下降,产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共12张PPT)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微专题二 内环境的结构识别、跨膜分析及组织水肿原因
一、内环境相关图解识别
1.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
(3) 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 -般情况下, A处 和营养物质含量均高于B处, B处
和代谢产物含量均高于A处。
典例1 [2023·江苏扬州中学高二阶段测试]如图是细胞与
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
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C.若②为肌细胞,则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处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解析] 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③是组织液,A项错误;蛋白质能由组织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壁到淋巴,不能在组织液和淋巴间相互交换,B项错误;由于各种组织细胞都要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若②为肌细胞,则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处,C项正确;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组织液和④血浆,D项错误。
典例2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C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1&
[解析] 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其中①②④共同构成了细胞外液;①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以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
二、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在不同的条件下,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中的水分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现象。原因分析如下:
典例3 [2023·山东泰安高二期末]孕妇怀孕期间,造成身体浮肿的原因之一是胎儿从母
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导致母体血浆蛋白减少。下列情形引起的组织水肿
与上述原因不同的是( )
D
A.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B.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少
C.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 D.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
[解析] 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水肿,与题述原因相同;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少,导致血浆蛋白较少,血浆渗透压较低,引起组织水肿,与题述原因相同;蛋白尿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减少,引起组织水肿,与题述原因相同;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与题述原因不同。
典例4 丝虫病是指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液等处所致的寄生虫病,常造成下肢肿胀。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与血浆相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B.正常情况下,组织液和淋巴的渗透压相近
C.丝虫寄生在淋巴管中,导致毛细淋巴管细胞不能吸收氨基酸
D.丝虫寄生引起组织液积累增多,使人体下肢出现肿胀现象
[解析] 氨基酸主要被毛细血管吸收,丝虫寄生在淋巴管中,淋巴循环受阻,淋巴不能顺利进入血浆,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增加,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的过程受阻,从而造成组织液的积累,使人体下肢出现肿胀现象,C项错误。
三、物质进出内环境的“穿膜”层数
1.消化道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小肠黏膜上皮
细胞(2层) 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 进组织细胞(1层) 层。
2.外界空气中的 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 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 进、出红细胞(2层) 进组织细胞(1层) 进线粒体(2层) 层。
典例5 [2023·江苏扬州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外界 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外界 进入内环境是顺浓度梯度,内环境中 排出是
逆浓度梯度
B. 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
C.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
D.外界 被肝细胞消耗需经过11层生物膜
[解析] 和 跨膜运输的方式均为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自由扩散,A项错误; 进行跨膜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消耗能量,B项错误;肝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项错误;外界 被肝细胞消耗需经过肺泡壁细胞(2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2层膜)、进入红细胞(1层膜)、出红细胞(1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2层膜)、进入肝细胞(1层膜)、进入线粒体(2层膜),共11层生物膜,D项正确。(共21张PPT)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四节 体温稳定的调节
1
教材预习·必备知识全过关
2
要点归纳·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习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1.说出体温调节过程中产热和散热的 途径。 2.说出体温调节的过程。 3.举例说出行为性体温调节和自主性 体温调节。 1.科学思维——通过建立体温调节模型,培养
建模与模型分析的思维习惯。
2.社会责任——通过了解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
节,树立关注人体健康、学以致用的态度。
01
教材预习·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人的体温及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1.人体的温度
2.人体的产热
(1)人体内的热量主要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有机物在细胞代谢时产生的。
(2)基础状态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3)基础代谢
体内能量的消耗只用于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能量代谢比较稳定,这种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4)产热器官和产热途径
3.人体的散热
二、体温稳定的调节
1.体温调节的过程
2.发热
3.体温相对稳定的意义
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当体温过低时,酶的活性
______,代谢速率______,生命活动受到影响;当体温过高时,酶的活性也会______,
甚至______,生命活动出现异常。
降低
变慢
降低
丧失
4.发热的意义
在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____________反应。发热期间,体内物质氧化
分解加快,身体的抵抗力增强,免疫反应增强,有利于消除致病因素,恢复身体健康。
生理性防御
三、行为性体温调节和自主性体温调节
1.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人和动物一般会通过________体温调节和自主性体温调节两种
方式互相补充,共同维持人体温度的相对稳定。
2.行为性体温调节即动物通过其______使体温不致过高或过低的调节过程。
3.自主性体温调节是指在______________的控制下,通过调节______的血流量、_____
的分泌、________的收缩和改变代谢水平等生理性调节反应,维持产热和散热的
_______平衡,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4.人类或其他恒温动物区别于变温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具备________体温调节功能。
行为性
行为
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
汗腺
骨骼肌
动态
自主性
02
要点归纳·能力素养全提升
要点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的过程
(1)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2)温度感受器: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等。
(3)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4)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关于体温调节的四点理解
(1)人体通过调节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外界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
(2)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它们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3)体温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为“温度的变化”而不是“冷”“热”本身。
(4)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继续升高,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仍等于散热。
【巧学妙记】体温调节的三、二、一
典例 [2022·江苏南京高二阶段测试]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
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 、
和 散热
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
完成调节
C. 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 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皮肤血管和汗腺散热,A项错误。
对点演练1 [2023·江苏盐城射阳中学高二
调研]如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
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
是( )
D
A.“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
B.图中 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
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
对点演练2 [2023·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期中]
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
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B.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
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
[解析] 感受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在皮肤,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A项错误;毛细血管舒张会增加散热,寒冷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会收缩以减少散热,B项错误;寒冷环境中,通过下丘脑等神经结构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均增加,以增加产热过程,C项正确;骨骼肌产热主要通过有氧呼吸过程,D项错误。
网络构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33张PPT)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
1
教材预习·必备知识全过关
2
要点归纳·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习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1.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分析血糖调节的机制及过 程。 1.科学思维——通过建立血糖调节模型,培养建模与模
型分析的思维习惯。
2.科学探究——通过 “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掌握科学
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01
教材预习·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1.血糖:血浆中的________称为血糖。血糖是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______的主要来
源,尤其是____________必须随时由血液供给葡萄糖以保障细胞代谢对能量的需要。
2.血糖的主要来源与去向
葡萄糖
能量
脑和红细胞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
项目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分泌 细胞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作用 途径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内__________,或分别在肝脏 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中合成________________,以及促 进________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还包括抑制 _________的分解和______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促进________分解成葡
萄糖进入血液中,促进
__________________等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作用 效果 ______血糖浓度 ______血糖浓度
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氧化分解
肝糖原和肌糖原
葡萄糖
肝糖原
脂肪
肝糖原
脂肪、某些氨基酸
降低
升高
2.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3.神经系统也参与血糖调节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相关的副交感神经能______胰岛素分泌和抑制____________
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相关的__________能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促进
胰高血糖素
交感神经
三、糖尿病
1.概念:如果血糖浓度过____,葡萄糖也有可能从尿中排出;人们就是因为发现一些
人的尿液中含____,而将这种疾病称为糖尿病。
2.类型和危害


02
要点归纳·能力素养全提升
要点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模式图法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1)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而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
(2)血糖平衡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
(3)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4)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升高。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某区域通过副交感神经控制。
③胰高血糖素的促进作用。
(5)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降低。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另一区域通过交感神经控制。
③胰岛素的抑制作用。
典例1 [2023·江苏南通如皋高二学情调研]人体血糖的生理
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血糖下降,刺激胰岛分泌②,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B.血糖升高,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①
C.在血糖调节上,分泌物①与②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D.人体内使血糖水平升高的激素主要有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解析] 升高血糖的激素主要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①为胰岛素,D项错误。
对点演练1 [2023·湖南长沙一中等名校高二第一次联考]如
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 、 表
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肝脏、胰岛
B.激素 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激素 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
D.激素 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 的分泌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器官乙是肝脏,能合成和分解糖原,A项错误;激素 是胰岛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过程①肝糖原合成和过程②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项错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够升高血糖,C项错误; 表示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当血糖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反过来使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血糖平衡的调节是通过负反馈调控来完成的,D项正确。
对点演练2 [2023·江苏盐城伍佑中学高二段考]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
列分析错误的是( )
C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
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
C. 与 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D.结构①可通过有关神经,直接调控甲的分泌
[解析] 是肾上腺素,能够升高血糖, 是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两者具有协
同作用,C项错误。
要点二 血糖调节的相关曲线分析
(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胰岛素浓度和
变化波动幅度,浓度高而且波动幅度大的曲线 代表正常人,曲线 代表糖尿病患者。
图1
(2)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
判断,波动范围在 且起点也在该范围内的 为正常人, 为高血
糖或糖尿病患者, 为低血糖患者。
图2
(3)图3表示人体饭后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图3
典例2 [2022·江苏南通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二期中]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
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是健康的正常人,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
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甲在某次运动前
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 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
的消耗量大于产生量
B. 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
和胰高血糖素的增加引起的
C.给丙注射胰岛素能够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D.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两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
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两者明显不同
[解析] 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能分泌出正常的胰岛素,但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胰岛素不能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所以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C项错误。
对点演练3 [2022·江苏徐州树恩中学高二期中]下图为一健康人在上午8点吃早餐后血糖
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 点时组织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的速
度比 点慢
B. 点后肝糖原、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
血液
C. 点时的血糖浓度一般会低于
D. 点时血液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 点
[解析] 点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而 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并且胰高血糖素分泌逐渐增加,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度较慢,A项错误,D项正确; 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逐渐增加,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B项错误; 点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糖浓度一般会高于 ,C项错误。
对点演练4 (多选)[2022·江苏徐州沛县高二八校联考]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
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D
A.随着曲线 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
速率加快
B.曲线 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
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 时,在较长时间
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给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蒸馏水,如果胰岛素含
量较高时,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
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解析] 胰岛素的作用是使血糖浓度降低,随着曲线 血糖补充速率的下降,非糖物质
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变慢,A项错误;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随着曲线 血糖消耗
速率的上升,通过胰岛素的作用使葡萄糖转变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的速度加快,B项正
确;当胰岛素浓度为 时,血糖补充速率约为 ,血糖
消耗速率约为 ,血糖浓度不能维持相对稳定,C项错误;给对
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下丘脑中调节血糖的神经中枢会受到血糖浓度的刺激,
若是刚进食后血糖浓度高,此时血浆中胰岛素含量会较高,同时高血糖也会使下丘脑
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反之,若是血糖浓度低,即使血浆
中胰岛素含量较高,此时低血糖也会使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
兴奋状态,D项错误。
要点三 尿糖的检测
1.实验原理
(1)尿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纸条上制成。检测原理如下图:
(2)实验后试纸的颜色可表示葡萄糖含量的高低,葡萄糖含量由低到高的颜色依次是浅蓝色、浅绿色、棕色、深棕色。
2.实验流程
【拓展】其他检测方法
检验某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时,不仅可以用尿糖试纸,还可以向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后观察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
3.实验成功的关键
(1)取液过程中滴管不能混用
(2)在现实中,医生不能仅凭一份尿液样本就断定某人是否患糖尿病,因为偶尔一次性大量食用糖也会使尿中含有少量的糖,而且肾小球肾炎也可导致尿中含糖。
在判断是否患糖尿病时,要在尿糖检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的饮食来综合判断。
典例3 糖尿病患者可以用尿糖试纸化验自己的尿糖情况。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
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
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显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
以下为上述作用机理的表达式:
葡萄糖 ;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表达式中, 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
B.表达式中, 为葡萄糖酸
C.表达式中, 为题干中所述的无色化合物
D.表达式中, 为有色化合物
[解析] 结合题干进行分析, 为葡萄糖氧化酶,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为过氧
化氢, 为葡萄糖酸, 为无色化合物, 为有色化合物。
对点演练5 尿液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
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病等的诊断也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尿糖检测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A.过程④为比色,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此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
B.科学家将上述两种酶固定在尿糖试纸上就可检测尿糖
C.步骤③中 可以将某无色物质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
D.为确诊患者有糖尿病,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
[解析] 过程④为比色,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此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A项正确;应将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无色化合物固定在试纸上,才能制成测试尿糖含量的酶试纸,B项错误;步骤③中, 可以将某无色物质氧化成有色化合物,试纸的颜色越深,说明尿液的葡萄糖含量越高,C项正确;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但不一定患有糖尿病,如一次性吃糖过多、肾脏病变等也会导致尿糖,若需确诊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D项正确。
网络构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21张PPT)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三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
1
教材预习·必备知识全过关
2
要点归纳·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习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1.说出水的来源和去向。 2.说出水盐调节过程。 3.说出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 1.科学思维——通过建立水盐平衡的调节模型,培养
建模与模型分析的思维习惯。
2.社会责任——通过了解水盐平衡调节,树立关注人
体健康、学以致用的态度。
01
教材预习·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向
2.水平衡的调节机制
(1)水的摄入量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水的排出受____________共同调节。
(2)相关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细胞分泌,具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调节过程(以饮水不足为例)
神经调节
神经和体液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神经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新吸收
3.循环血量对抗利尿激素的影响
当循环血量减少时,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抗利尿激素释放______;反之,抗利尿激素
的释放则______。
增多
减少
二、盐平衡的调节
1.醛固酮的分泌及作用
化学本质 ________类
产生部位 ____________
分泌量的变化 血液中钾离子浓度升高或钠离子浓度下降,均会促使肾上腺皮质分
泌________,当血液中钾离子浓度降低或钠离子浓度升高时,肾上
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将______
生理作用 增加钾离子的______和钠离子的______,使血液中钠离子、钾离子
浓度维持相对稳定
靶器官 肾脏(具体部位:________________)
类固醇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减少
排出
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
2.盐平衡调节机制
三、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
1.人体通过摄食、饮水等多种途径从外环境摄入水和盐,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多余的水和盐,维持水盐的相对平衡。
2.人体水盐平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盐平衡关系到内环境(主
要是渗透压)的稳态。水盐平衡的调节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具有复杂的相关性的。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02
要点归纳·能力素养全提升
要点 水盐平衡的调节
1.水平衡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如下(“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2)调节中枢:下丘脑。
(3)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
(4)抗利尿激素
①产生和分泌:下丘脑。
②释放:垂体。
③靶器官:肾脏(具体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④影响其释放的因素: .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 .循环血量。
(5)水的摄入量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水的排出量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2.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新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所示:
【技巧点拨】解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简洁记忆水盐平衡调节中5项指标的变化(记两头联中间,即两头一致中间相反)
典例1 [2023·福建泉州永春一中期末]下图是抗利尿
激素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时,尿量会减少
B.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
D.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
[解析]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再由垂体释放,D项错误。
典例2 (多选)[2022·江苏南通金沙中学高二期末]人严重腹泻时
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下图是丢失大量水和
无机盐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D
A.醛固酮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有利于维持 含量的
相对稳定
B. 含量降低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
素增多
C.严重腹泻时如不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会出现血压下降等症状
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对点演练1 (多选)[2023·江苏淮安马坝高级中学高二期中]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
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CD
A.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C.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与乙细胞中的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D.结构丙对水的重新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解析]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与甲细胞中的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C项错误;结构丙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其对水的重新吸收增加,尿量减少,D项错误
对点演练2 [2022·江苏徐州沛县高二第一次学情调研]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
清水、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曲线 表示饮用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 表示饮用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解析] 当饮用 生理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则曲线 代表快速饮用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 表示快速饮用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A项和C项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的,D项错误。
网络构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