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百 合 花
茹志娟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军民一家亲的情感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不少名篇曾被译成日、英、法、俄、越等国文字。《百合花》是她的代表作。
一、作者介绍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百合花》受到了茅盾的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二、写作背景
三、知识回顾
一、读准字音
撂下 讷讷 憨憨 踌躇
讪讪 嬷嬷 磕磕绊绊
瞅 执拗 虔诚 发髻
忸怩 挟 张皇 瞟 尴尬
二、掌握下列字词
1、张惶:
2、忸怩:
3、憨憨:
4、执拗:
5、尴尬:
6:讪讪:
7、虔诚:
难为情的样子。
恐慌,慌张。
(神色、态度)不自然。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傻气,难为情。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恭敬有诚意。
人物形象
典型环境
小说三要素
故事情节
通读文本,划分层次,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方法:
①人物的出现或消失(新人物出现前或者某一人物消失后)
②时间或者地点发生转移
四、故事情节
开端:1~23(地点转换)
小通讯员为我带路
发展:24~43(人物离开)
小通讯员和我一起去借被
高潮:44~54(主人公彻底消失)
小通讯员牺牲
结局:55~最后(新人物接管剧情)
新媳妇为小通讯员献被
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具有怎样的身份?
我——女文工团员
通讯员——19岁的战士
新媳妇——刚结婚的农村女性
五、人物形象
探究人物形象(一)
1、找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通讯员的动作神态的语句
枪筒上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
张皇、数摸
勾勒原句
容貌、衣着、神情、 体型、神态
探究人物形象(一)
1、体会第二、三部分对于小通讯员的描写
牺牲——对革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逐渐丰满
借被——憨厚,不善言辞
探究人物形象(一)
腼腆、淳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勇于改正错误、英勇无畏
2、说说你眼中的小通讯员的形象。并体会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侧面描写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探究人物形象(二)
1、复述第二、三部分(借被、献被)的情节,新媳妇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美丽,淳朴,纯洁,善良,高尚具有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
出场 —— 找出原句
外貌描写、语言、动作、肖像描写等细节描写
探究人物形象(三)
1、根据第三、四部分(牺牲/献被)的情节,分析两个人物形象如何逐渐丰满?
小通讯员的牺牲——崇高精神,对革命 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新媳妇前后态度的转变
小说以“我” 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推动情节发展。
讨论“我”在文中的作用。
探究人物形象(四)
找出文章中表现“我”心理活动变化的词语来,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生气、兴趣、着恼、亲热、爱上、后悔、心跳、强忍眼泪。
在“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赏析文中11段 “我”对故乡竹海的联想
一方面点明了小通讯员性格形成的原因,即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才孕育了小通讯员这样心灵美好品质纯朴高尚的英雄,景物美与人物美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抒发了我对故乡无比热爱之情,推动了我的感情发展,即由先前的生气,到发生兴趣和“亲热”起来。
这样写,大大扩展了作品的容量,加强了作品的抒彩,增强了作品感人的艺术力量。
讨论“我”在文中的作用。
细节是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可以是一个事物、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表情,也可以是一个十分简短的情节。
细节描写就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它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是功不可没的。
六、细节探究
何为细节描写?
1.在情节发展上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2.“于细微处见真情”。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第一次,他在门钩上挂破了衣肩膀。
第二次,他回主攻团团部时,从“我”眼里看出。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有给他缝上再走。”
表现了小通讯员腼腆朴实和新媳妇的淳朴善良。既带着亲切的回忆,也带着“我”的遗憾。
1.小通讯员衣肩上的破洞前后出现了 次?
4
第三次是他牺牲后抬回前沿包扎所时,仍是从“我”眼里看出。
“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哪里。”
感伤的回忆和无法弥补的遗憾。
1.小通讯员衣肩上的破洞前后出现了 4 次?
第四次是新媳妇在小通讯员牺牲后。
“却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的、密密的缝着那个破洞。”
倾注了新媳妇对子弟兵淳朴深厚的感情。
1.小通讯员衣肩上的破洞前后出现了 4 次?
第一次是护送“我”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
“(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2.小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出现 次。
2
第二次是离开前沿包扎所去主攻团团部时:
“(我)看见他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烘托出小通讯员的热爱生活、充满青春活力,和临近战斗仍从容不迫的性格特征。
2.小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出现 次。
2
第一次是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去团部的时候。
第二次是小通讯员牺牲了。
既表现了小通讯员的细心,也表现了“我”睹物思人时的悲痛和崇敬。
3.小通讯员给“我”的两个干硬的馒头出现 次。
2
第一次是新媳妇借出被子的时候;
第二次是新媳妇把被子铺在前沿包扎所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第三次是新媳妇把半条被子平铺在棺材底,半条被子盖在小通讯员的身上,为小通讯员装殓。
既是新媳妇的纯洁高尚的感情的象征;又是小通讯员的崇高精神品格使她的感动的象征。
4.洒满白色百合花图案的新被子出现了 次。
3
环境本身的作用:突出环境的恶劣(优美)
1、交代社会背景,为情节发展奠定基础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前后照应,为后文作铺垫
5、暗示、烘托人物心情
6、揭示人物性格、反衬人物形象
7、深化小说主题,增加小说真实性
七、环境描写
1.百合花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解释了它与主要人物的关系,突出人物性格。
八、思考
百合花被子的作用是什么?
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更重要的是,百合花,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崇高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军民骨肉情,也象征着心灵美、人性美、人情美。
八、思考
小说为什么以《百合花》为题?
(一)本作品的艺术特色
1.女性视角,即“我”是个有强烈性别意识的角色。
2.运用大量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
3.通过语言、行为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情感。
4.崇高的陌生化:有意淡化明确的政治背景;将更多的笔触探向丰富的人性世界。
九、总结提升
(二)茹志鹃的小说风格。
1.选材:截取一片微澜,一朵浪花,加以精细挖掘挖掘和描绘,以反映时代风貌。
2.人物塑造:从人物性格某一突出之点深入下去,作纵深的挖掘,展开细腻的心理刻画,揭示人物的心灵奥秘。
3.构思精巧: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提炼出一两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作媒介,展开对人物的心灵历程的描写。
九、总结提升
军:
通
讯
员
民 :
新
媳
妇
腼腆
质朴
英勇
善良
纯朴
圣洁
“我”(线索)
军民骨肉情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