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8 18:51:13

文档简介

怀仁一中高二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访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題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題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40%,第二单元6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往今来,“勒俭节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历史警思。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
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翻开我们党的
百年历史画卷,艰苦奋斗、勃俭节约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当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到延
安采访,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一批革命家住窑洞、吃小米、穿补丁衣的俭朴生活中,发
现了一种非常伟大的力量,称其为“东方魔力”,并断定这是“兴国之光”。正因为有了这种“东方魔
力”“兴国之光”,我们的百年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高昂士气、所向披靡的英勇斗志,直面各种艰难险阻而无往不胜。
回顾历史,审视现实,“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
奋斗、勒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现在,我们生
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
俭办一切事情。”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报苦奋斗、勒俭节约的重要论述,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
识到,国以艰苦奋斗而兴,人以勤俭节约而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态
度,折射着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昭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继承和弘扬这种“东方魔
力”和“兴国之光”,既是修身养德,更是家国情怀。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4092B怀仁一中高二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重大的危机”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
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可知。)
2.C(“完全杜绝”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是“可以从根本上制止”。)
3.A(根据材料一可知,“东方魔力”指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具有的“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B项强调人要
有自信心。不属于“东方魔力”的内容。C项是外国人的名言,不属“东方”的范畴。D项强调人要有勇往直
前、不断奋斗的精神。不属于“东方魔力”的内容。)
4,示例:①举例论证,如举“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一批革命家住窑洞、吃小米,穿补丁衣”的事例:②引
用论证,材料中多处引用习近平的相关论述:③正反对比论证,正面论述了勤俭节约对党的重要意义,反面论
述丢掉勤俭节约的危害:④因果论证,如“正因为有了这种·东方魔力‘兴国之光’,我们的百年大觉永葆先进
性…”,⑤假设论证,如“否则,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
种即可)
5.①宣传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有关勒俭节约的革命事迹,在情感价值观上予以引导。②充分利用学校教育,
在学校推进勤俭节约教育的负面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③将道德教有与法制教有相结合,树立“节俭光
荣,浪费可耻”的道德观念。(每点2分)
6.C(“惋惜”错误,应是“怜惜”,此外,小说不只是表达了对动物的怜惜,更揭示了动物生命中的爱和自尊,表达
了对弱小者生命的敬意,)
7.B(“我们”坐在雪地上抽烟,默默地望着孢子,主要还是因为被它们感动了。)
8.①当魏校长向母孢开枪时,公孢撞开母狍,在母孢前跑来跑去,魏校长很疑惑,以为它找死,很生气;②当两只
孢子被通上山顶,无路可逃时,魏校长很激动,决心把两只一起射杀;③当公孢用身体挡住母狍,两只孢子互
相凝视,互相偎依,从容就死时,魏校长放下了猎枪,他被感动了。(每点1分,答到三点再加1分,共4分)
9.①让我们透过孢子的神情,初窥它们的内心,它们常常因为低估人类的威助而送命,这使我们对它们充满了
怜悯和痛惜;②对孢的眼神和凝视的细腻描写是对后文孢将遭射杀时视人和对视的铺垫,使后文更真实更感
人;③与下文公孢至死也设法保全母孢形成对照,它多么勇敢淡定智慧,它使人肃然起敬。(每点2分,如果
答到其他点,言之成理则酌情计分)
10.CDG(原文标点:累累造教请还,终不顾。还家养母,独讲学。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11.B(前者为流行,后者为行走。)
12.C(“每有学生遭遇诉讼,就根据经传明辨是非”错误,原文“以为《春秋》三传,传经不同,每生讼议,乃据经摭
传”意思是“认为《春秋》有三传,且传和经是不同的,每当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就依据经书,指摘传文”,句中的
“生”意思是“产生”“出现”,“讼议”是“争议矛盾的地方”,“据经摭传”是“依据经书,指摘传文”。)
13.(1)王长文曾经牵着猪到集市中乞讨,别人与他说话,他假装听不到。(“过”“乞”“伪”各1分,“人与语”省略
句1分)
(2)不久有了减免罪刑的命令,被宽恕的人没有不心怀感恩的,都停止作恶,说:“不能辜负了王长文”(“寻”
“宥”“辍”“负”各1分)
14.①为孝子立表,弘扬孝道。②佳节时释放囚犯归家相聚,使其改过自新。(每点1分,两点3分)
15.B(“夸张手法”错误,这里是对比手法。)
16.①暮春时节,傍晚鸡鸣,这些都易引发人的思乡之情,而作者宦游在外,不得归家,所以郁闷。②连日阴雨,
心情烦闷。③无人陪伴,孤寂无聊,所以烦心闷。(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3)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092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