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9月月考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无衣》《将进酒》《江城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2年11月底,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引起了社会各界
关注,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使
用者完成一系列任务。
R
ChatGPT本质上运用的是AIGC(AIgenerated content)技术,是直接可以输出内容的,目
前以文本内容为主,这也是它和搜索引擎很大的区别。以往我们熟悉的AI基本运用的是决策
且
式模型。以文本类的决策式AI为例,第一步往往是判断文本的内容和要求,第二步是判断自
己的任务,第三步是检索相关的内容;而ChatGPT这类的生成式AI还会再多进行一步,那就
是生成全新的内容,而这需要对提问者的偏好和想法等进行预测,还要能够生成合理、流畅、有
意义的文本,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在学习和判断机制方面,决策式AI一般用的是“条件
概率模型”,即一件事情发生后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这种学习机制比较像我们从课本上学习
技能类、知识类内容。这类知识是有准确答案的,学习的模式就是背题记答案,这种模式的好处
是准确,极大概率不会出错,坏处就是可以生成的决策数量、输出内容是非常有限的。当没有对
只
应的问题或者问題的表述有误时,就无法输出答案。而生成式AI往往用的是“联合概率”,即
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的概率,并以此将文本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内容。这种学习模式更像是人
类最初学习语言的机制,靠联想和模仿,比如小时候,当汽车这个物件和汽车这个词同时出现的
频率多了之后,我们就自然而然会明白汽车这个词指代汽车这个物件。因此,ChatGPT非常适
合文本内容生产,它的底层逻辑就是在模仿人类的语言机制,这种模仿式学习的好处是很灵活,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4086B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9月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强加因果。“AIGC其实是一个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的技术”并非全新,“而现阶段ChatGPT却引起了广
泛热议,很多人认为它的出现会代替很多人类工作,导致大量失业,这可能是因为ChatGPT在‘模仿人类回
答'这一领域确实表现得太优秀了。”)
2.D(这种模仿式学习的好处是很灵活,不死板,可以生成大量的内容,问题是很不准确,很多时候内容是模糊
的,甚至会出现“不懂装懂”“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
3.A(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是人工智能有积极的作用,此项是人工智能的消极作用。)
4.①无法帮助教师推进学习目标,并使得评估学生成绩变得困难。②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技能,
为学术成功打好基础。③不利于学生将来成为生活中的有效沟通者。(答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5.①ChatGPT的底层逻辑就是在模仿人类的语言机制,缺少创造性思维,而科研需要的就是创新,所以它不能
取代人类。②ChatGPT生成的内容存在不准确、模糊的问题,这与科研要求的严谨性相悖。③国际出版伦
理委员会的声明提到,对ChatGPT参与的科研作者必须负责,并呼吁制定相关指导原则,以便更好地应对可
能出现的风险。(每点3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6.C(“惋惜”错误,应是“怜惜”,此外,小说不只是表达了对动物的怜惜,更揭示了动物生命中的爱和自尊,表达
了对弱小者生命的敬意。)
7.C(“我们”坐在雪地上抽烟,默默地望着孢子,主要还是因为被它们感动了。)
8.①当魏校长向母孢开枪时,公狍撞开母狍,在母孢前跑来跑去,魏校长很疑惑,以为它找死,很生气;②当两只
孢子被逼上山顶,无路可逃时,魏校长很微动,决心把两只一起射杀;③当公孢用身体挡住母孢,两只孢子互
相凝视,互相偎依,从容就死时,魏校长放下了猎枪,他被感动了。(每点1分,答到三点再加1分,共4分,)
9.①让我们透过孢子的神情,初窥它们的内心,它们常常因为低估人类的威胁而送命,这使我们对它们充满了
怜悯和痛惜:②对孢的眼神和凝视的细腻描写是对后文孢将遭射杀时视人和对视的铺垫,使后文更真实更感
人;③与下文公孢至死也设法保全母孢形成对照,它多么勇敢淡定智慧,它使人肃然起敬。(每点2分,如果
答到其他点,言之成理则的情计分。)
10.CDG(原文标点:累累遣教请还,终不顾。还家养母,独讲学。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11.B(前者为流行,后者为遵行。)
12.C(“每有学生遭遇诉讼,就根据经传明辨是非”错误,原文“以为《春秋》三传,传经不同,每生讼议,乃据经摭
传”意思是“认为《春秋》有三传,且传和经是不同的,每当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就依据经书,指摘传文”,句中的
“生”意思是“产生”“出现”,“讼议”是“争议矛盾的地方”,“据经摭传”是“依据经书,指摘传文”。)
13.(1)王长文曾经牵着猪到集市中乞讨,别人与他说话,他假装听不到。(“过”“乞”“伪”各1分,“人与语”省略
句1分)
(2)不久有了诚免罪刑的命令,被宽恕的人没有不心怀感恩的,都停止作恶,说:“不能辜负了王长文。”(“寻”
“宥”“辍”“负”各1分》
14.①为孝子立表,弘扬孝道。②佳节时释放囚犯归家相聚,使其改过自新。(每点1分,两点3分)
15.B(“夸张手法”错误,这里是对比手法。)
16.①暮春时节,傍晚鸡鸣,这些都易引发人的思乡之情,而作者宦游在外,不得归家,所以郁闷。②连日阴雨,
心情烦闷。③无人陪伴,孤寂无聊,所以烦心闷。(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岂日无衣与子同泽
(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8.A为他借到了此书B还主动帮胡适找证据(每处2分)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08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