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月26日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60分,每题2分)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
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C.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D.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2.在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呼吸急促、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在大脑、脑干、小脑三个结构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脑干、大脑、小脑 B.大脑、小脑、脑干
C.脑干、小脑、大脑 D.小脑、大脑、脑干
3.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代谢中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所构成的液体环境
B.对多细胞生物而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如图为尿的形成示意图。与①相比,正常人②中的液体成分显著减少的是(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尿素 D.无机盐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有温度和酸碱度
C.内环境渗透压与血红蛋白等直接有关
D.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7.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胰岛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D.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8.如图为生物体内存在的几种突触的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神经元可通过突触传递影响多个神经元的活动
B.A、B、C分别为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轴突-轴突型突触
C.若A突触产生抑制型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不会产生膜电位变化
D.突触部位可以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
9.炎热夏季下午,某同学长跑后感到饥渴交加,回到休息室后饮用了300mL冰葡萄糖淡盐水。下列相关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饮水前血浆渗透压较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
B.饮水后汗腺的分泌量增多,散热增多从而感觉更凉爽
C.该同学比赛后感到饥渴交加,此时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多
D.大量出汗后饮用淡盐水更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平衡
10.下列有关内环境成分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气的自然变化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人的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来源于无机盐离子
D.人体中的消化酶主要存在于内环境中
11.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12.下列各选项与图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①X②
A.若X表示血糖含量,则①代表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②代表胰岛素分泌增加
B.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②代表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若X表示体温,则①代表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②代表汗腺分泌增加
D.若X表示人体排出的尿量,则①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②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3.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图乙中X所示的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
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e的局部放大图像
C.图乙中b处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处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
D.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14.寒冷刺激时,兴奋传导到肾上腺,会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A.肾上腺素会使动物糖原分解加快,代谢增强
B.肾上腺素对靶细胞起催化作用,使其产热增加
C.人体在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也会增加
D.机体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导致肾上腺素分泌
15.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B.三种细胞外液体积之和大于细胞内液
C.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图中所示过程无关
D.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16.设健康小鼠处于5℃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5℃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从35°C进入5 C的环境中,会产生冷觉,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C.从35°C进入5°C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D.在这两种不同温度下,a1>a2, b1>b2
17.运动员进行冰雪运动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同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兴奋,促进甲状腺激素(TH)等的分泌,另外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D)等的含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的反应速率更缓慢
B.TH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机体产热
C.TSH随体液定向运输并作用于甲状腺
D.TH对下丘脑的作用效应只是促进产热
18.硝酸甘油(C3H5N3O9)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的药,是预防和紧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将药片含在舌下,硝酸甘油溶于水后,立即被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释放NO,NO可调节平滑肌的收缩状态,使血管舒张,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在上述整个过程中,硝酸甘油至少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5 B.7 C.10 D.14
19.外科手术时,在局部麻醉条件下,用电流刺激受试者左侧中央后回的顶部,出现的效应是( )
A.受试者右侧下肢运动 B.受试者右侧面部运动
C.受试者右侧下肢有电麻样感觉 D.受试者左侧唇、舌等有电麻样感觉
20.某同学正在写作业,突然一声惊雷从天而降,使其血压突升,心跳加快。该同学应急反应发生时出现的反应是( )
A.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
B.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
C.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
2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B.用麻醉药物阻遏钾离子通道,从c 到 d时间延长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K+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
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22.青海玉树地区出现地震后,少数救援人员出现气喘、心率增加、头疼、下肢浮肿、消化功能紊乱等高原反应症状,严重的还出现了急性肺水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
B.高原反应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急性肺水肿出现主要是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肺局部组织液过多导致
D.世居玉树者对高原生活的高度适应只有高原生活环境的影响,无遗传因素的影响
23.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B.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C.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和脑干、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分级调节
D.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24.下列因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B.长期营养不良
C.肾小球肾炎 D.过敏反应
25.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 X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如果 X代表血糖,则 b→c 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升高有关
B.如果 X代表抗利尿激素,c→d 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强
C.如果 X代表 CO2,c→d 时段,呼吸强度增加
D.如果 X代表性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垂体→性腺
26.下列关于性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雌激素具有促进乳腺生长的作用 B.雌激素具有促进卵泡生长的作用
C.雄激素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 D.雄激素具有减弱代谢率的作用
27.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且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均有肾上腺素受体,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多数又被突触前膜摄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以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
B.肾上腺素可通过突触前膜摄取,实现多次重复利用
C.肾上腺素的化学本质是酪氨酸衍生出来的极性小分子物质
D.运动时肾上腺素可使呼吸、心跳加快,是一种高能化合物
28.当体表痛和内脏痛共用一个中间神经元时(如图),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究竟来自内脏还是体表,但由于神经中枢更习惯识别体表的信息,常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c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在牵涉痛形成过程中,a没有发生兴奋
C.在牵涉痛产生过程中,兴奋在b、c之间双向传递
D.牵涉痛现象中皮肤是效应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29.将动物的某一内分泌腺(非垂体)放入含有该种动物腺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发现培养液中某种激素含量升高。该激素可能是( )
A.促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素 C.性激素 D.抗利尿激素
30.下列有关人脑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脑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B.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C.下丘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D.大脑皮层中具有控制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31. 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探究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以小白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实验原理:①正常小白鼠的尿液中不含有还原性糖(葡萄糖),血糖含量过高的小白鼠的尿液中含有还原性糖(葡萄糖);②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实验材料:生理状况相似小白鼠20只,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试剂等。(3)实验步骤:①将小白鼠分成2组,每组10只,分别确定为甲组、乙组。②将甲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高血糖素溶液,乙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均采用腹腔注射)。
③取两组试管共20只,一段时间后,分别对两组小白鼠取尿,分别加入对应的两组试管中。④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两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生理盐水来进行实验。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预测结果: 。
结论: 。
②预测结果: 。
结论: 。
32. 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A、B、C表示三种液体,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A、B、C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先后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由于病理因素引起A增多,其结果是会引起________;请举出由于病理因素引起A增多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不得少于2种)。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__________(填“A”“B”或“C”)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
33、(10分)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发热等症状出现之前检测出谁将患上流感。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的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刺激图甲中的④,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该变化是由_______引起的。
(2)刺激图甲中的①,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该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填图丙中的数字)释放,作用于_______(填图丙中的数字),所以兴奋在③处的传递具有_______的特点。
(3)如果利用图甲所示的神经结构及相关仪器,验证第(2)小题中兴奋传递的特点,请你简述实验思路及结果预测。
实验思路:___________。
结果预测:___________。
44.(10分)2021年5月22日,某地举办了山地马拉松,在比赛途中遇到极端天气,多名参赛运动员因失温被夺走了生命。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出现寒战、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户外运动过程中,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为 。处于低温环境时,机体通过 等途径减少散热。
(2)机体有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但在极端寒冷的天气条件下,机体会出现冻伤或者失温,说明 。
(3)运动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主要原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填激素名称)通过促进 ,使血糖得到补充。
达外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答案
1—5: ACBCB 6—10:DBCDD 11—15:CDCBD
16—20:BBDCB 21—25:BDCAA 26—30:DDBCC
31.(12分,每空2分)
(1) 是否注射胰高血糖素 尿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葡萄糖)
(2) 甲组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而乙组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生理作用
甲组和乙组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胰高血糖素不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生理作用
32. (8分,每空1分) (1)内环境 (2)消化系统 循环 (3)组织水肿 长期营养不良 毛细淋巴管阻塞(两空顺序可颠倒,答案合理即可) (4)B 缓冲
33、(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或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2分);Na+内流
(2)4;6;单向传递
(3)刺激图甲中的②,观察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④,观察A的指针是否偏转;(2分)
刺激②,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④,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2分)
34.(10分,每空2分)(1) 骨骼肌 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