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新城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积累(19分)
1.(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选择拼音。
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shì 治国之道,鞠躬尽 cuì 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 A.zháo B.huó C.zhāo意为文。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
【答案】世;瘁;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世 ;瘁;B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徒步泛舟,登临揽胜,面对湖光山色,或游目骋怀,思接千载,忆往追昔,感慨系之;或即事感怀,借景抒情,吐露心声,表达抱负,壮怀激烈。留下的诸多诗文凝成了历史文化的底蕴。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的名句“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表现出英雄末路、知音难觅的悲凉之感;六一居士携众出游滁州,吟咏出了,意在彼不在此的名句——“____ ,____”(《醉翁亭记》);东坡居士于丙辰中秋创作的《水调歌头》中,“____,____”,道尽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青莲居士虽被赐金放还,饯别酒宴上却高歌“____,____”(《行路难》),其乐观自信令人钦佩;稼轩笔下的名句——“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报国之志于醉梦中闪现,苍凉悲壮。为,还是不为?何所为,何所不为?这是志士仁人的生命抉择。孔子倡导君子应杀身以成仁,孟子也提出了“____”(《鱼我所欲也》)的主张。
(1)请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2)古代科举取士,其考查形式主要以诗文质量见高下。假设时空置换,孟子、范仲淹、张岱三人同年参加康熙年间科考,你认为谁更有可能夺魁?为什么?
A.孟子(《鱼我所欲也》) B.范仲淹(《岳阳楼记》) C.张岱(《湖心亭看雪》)
【答案】(1)俗子胸襟谁识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舍生而取义(或:舍生取义)
(2)示例1:A,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采用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语言上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充分体现了其雄辩善辩之才,论述了其重要主张:舍生取义。文章格调高远,语言汪洋恣肆,当夺魁。示例2:B,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只描绘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之景,并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之心进行对比,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⑴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襟 、 婵娟 、 济 、 赢 ”
⑵ 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及语言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先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夺魁的人及作品,再分析其文章特点,作答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3.请从以下两则材料中任选其一,结合名著相关内容,探究“坐”所体现出的人物间的情谊。
材料一:
林冲等一行人请晁盖上了轿马,都投大寨里来。到得聚义厅前,下了马,都上厅来。众人扶晁天王去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中间焚起一炉香来。
(《水浒传》之《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材料二: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艾青诗选》之《大堰河——我的保姆》)
【答案】示例一:梁山泊的“第一位交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林冲辞谢吴用的推举,并和众人一起扶晁盖坐上聚义厅正中第一位交椅,体现了他和众人对晁盖的敬重和拥戴。示例二:辉煌的结彩的堂上主位是婚宴礼堂上的长辈之位。大堰河在梦中坐上诗人的婚宴礼堂,表现了她对诗人深切的爱与期盼。这里的“坐”也体现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敬爱与感激。
【知识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开放性试题,结合名著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材料中“坐”体现出的情谊即可。
阅读材料一可知,其主要讲的是“梁山泊义士尊晁盖”,主要讲了晁盖几人因盗取生辰纲事发而集体上梁山,但白衣秀士王伦因担心自己地位受到威胁,不远接纳。先前有过类似经历的林冲在忍无可忍一怒之下举刀杀死了王伦后,带领晁盖一行回到梁山后。林冲推举晁盖为梁山新的头领,让吴用坐了第二把交椅,公孙胜坐了第三把交椅,而自己只肯坐第四把交椅。材料中的"第一位交椅"是梁山首领的象征,代表着梁山的最大权力与最高地位,林冲和梁山众人甘愿拥新来的晁盖坐上第一位交椅,体现出了他们对晁盖的敬重与拥戴。
阅读材料二可知,材料描写的是大堰河梦境中,自己坐在乳儿的婚席上,接受新人敬拜的场景。结合诗歌背景可知,“大堰河"是诗人的乳母,并非亲生母亲。自古以来,婚宴上的主位都是新人父母的位置,大堰河在梦境中幻想自己“坐"在诗人婚宴的堂上被新娘称呼"婆婆”,表现出她对诗人殷切地爱与期盼,虽不是亲生儿子,却有对待亲生儿子一般的真情。从这个“坐"字也能够看出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梁山泊的“第一位交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林冲辞谢吴用的推举,并和众人一起扶晁盖坐上聚义厅正中第一位交椅,体现了他和众人对晁盖的敬重和拥戴。示例二:辉煌的结彩的堂上主位是婚宴礼堂上的长辈之位。大堰河在梦中坐上诗人的婚宴礼堂,表现了她对诗人深切的爱与期盼。这里的“坐”也体现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敬爱与感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的人物故事及主旨,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阅读(52分
(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阅读
追思滕子京
重修岳阳楼的这一年是公元一千零四十五年。
3年前,滕子京还在西北的甘肃泾州当他的知州。那是个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之地。这年9月,西夏大举攻宋,宁夏定川寨一仗,直杀得昏天黑地,血肉横飞。藤子京镇守城池,手中兵卒无几.“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会范仲淹引番汉兵来援”。之后,他动用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祭奠英烈,抚恤遗属。事隔一年,便有人弹劾(弹劾,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曲罪状)滕子京滥用公款,“其间数万贯不明”。于是,“泾州过用公款案”闹得沸沸扬扬。幸得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方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就有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来到巴陵岳阳的。
岳阳这地方怎么就成了贬官们的钟爱之地?上自屈原数起,涉足岳阳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贬迹。无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也好;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好,只要贬官们踏上岳阳这块土地,总是文思泉涌,佳作叠出。
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一拨拨朝廷的弃儿,将一挂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的时候,巴陵的山捧着它,洞庭的波含着它,分明就铸成了岳阳城头一块块苦涩的砖石,从屈夫子一直垒砌到今天。
那么,滕子京为岳阳留下了什么呢?
他留下了一座岳阳楼。
那古楼上写着“不以物喜”。他是不以物喜。他在岳阳的3年,承前制,重修岳阳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拟筑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此君足矣!同朝史学家司马光赞其在岳州“治为天下第一”。滕子京是完全有资本以物喜的,他却不能喜,“负大才,为众所嫉”,他如何喜得!
古楼上还写着“不以己悲”。他又何尝以己悲之?一个负罪的贬官,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当可消沉,论哀怨亦可悲之,而这位滕公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是不喜不悲,不艾不怨,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治政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此种襟怀,问谁领会得来!当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也只是“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可见其忍辱负重仍然勤于政绩的惨淡心境。男儿有泪不轻弹哪,这“凭栏大恸十数声”是何等的悲怆,何等的壮烈!
岳阳楼是重新耸立起来了。设若没有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何来此大观?没有滕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又何来“先忧后乐”的《岳阳楼记》传诸后世?范仲淹是“先忧后乐”精神的宣扬者,滕子京何以不是这精神的践行者?
滕子京谪守岳州3年,于庆历七年初调任苏州,离开岳阳3个多月之后不幸病逝于苏州任所,时年56岁。《宋史》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无余财呀!这便是一个受诬贬官的悲剧结局。更为可悲的是,当年弹劾滕子京的那个人,受命“审讯”此案,他的调查结果却是“滕子京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可怜滕子京们已是遍体鳞伤,欲哭无泪,小人却在一旁暗自窃笑。
范相滕公今安在?于是,让我想起了刻在岳阳楼上的那半副楹联:“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什么先什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4.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赞美藤子京的?你觉得最令人感动的是哪一方面?请作简要阐述。
5.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凭栏大恸十数声”,这哭声为什么是悲怆而又壮烈的?
6.作者为什么写《宋史》对藤子京的评价?又为什么写当年弹劾藤子京的那个人的调查结果?
7.“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8.联系全文看,作者“追思藤子京”的目的是( )
A.探寻藤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原因,从而为他鸣冤申雪。
B.表明藤子京虽一再遭贬.但仍然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昭示藤子京的廉洁和他的“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D.赞颂藤子京“先忧后乐”的践行,呼吁藤子京的悲剧不再发生。
【答案】4.①他“不以物喜”,在岳州“三年政治,成就三件大事”,“治为天下第一”。他是完全有资本以物喜的。②他“不以己悲”,作为一个负罪的贬官,他不顾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于政治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被冤枉和诬陷之后仍然能如此的“万家忧乐独关心”③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不以己悲”
5.藤子京受冤贬官,但他“不以己悲”,努力“政治”,看到重修的岳阳楼落成,他百感交集,“凭栏大恸十数声”。说他“悲怆”.是他含冤受贬,欲哭无泪;说他壮烈,是他如此“苦涩”却仍然忍辱负重、勤于政绩,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样的襟怀何等壮烈!
6.表明藤子京的清廉,强调藤子京“负罪”的冤,突出藤子京“欲哭无泪”的悲剧遭遇。
7.面对洞庭美丽的湖光山色,那些仕途坎坷的贬官们触景生情,文思泉涌,巴陵的山、洞庭的波使地们忘却了自我,落魄的人生得到了抚慰。这一拨拨有着人生苦难经历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铸成了岳阳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苦涩”铸就的心,投入政治,体恤黎民,让洞庭愈加壮丽,让岳阳的灵魂愈加感人。
8.D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⑷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⑸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两个方面”文章中体现较为明显,关键在于学生要结合文章容,写出自己最为感动的一个方面及原因。一个方面是不以物喜,“那古楼上写着‘不以物喜’。 他是不以物喜的。他在岳阳的3年,承前制,重修岳困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拟筑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此君足矣!同朝更学家司马光赞其填在岳州“治为天下第...”. 另一个方面是不以己悲。“古楼. 上还写着不以己悲”,“他又何尝以己悲之 一个负罪的贬宫,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当可消沉,论哀怨亦可悲之”等语句可知。
故答案为:①他“不以物喜”,在岳州“三年政治,成就三件大事”,“治为天下第一”。他是完全有资本以物喜的。②他“不以己悲”,作为一个负罪的贬官,他不顾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于政治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被冤枉和诬陷之后仍然能如此的“万家忧乐独关心”③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不以己悲”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这道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该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中.的提示“他又何尝以己悲之”,他不为己悲,为何在这特定的环境中失声恸哭 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怀 鉴于此,我们就能够理解“悲怆”而又“壮烈”的深层原因。悲怆:含冤被贬;壮烈:不以己悲,努力治政。滕子京含冤贬官,当看到重修的岳阳楼落成,这是他努力“治政”下的成果, 他百感交集,“凭栏大恸十数声”。
故答案为:藤子京受冤贬官,但他“不以己悲”,努力“政治”,看到重修的岳阳楼落成,他百感交集,“凭栏大恸十数声”。说他“悲怆”.是他含冤受贬,欲哭无泪;说他壮烈,是他如此“苦涩”却仍然忍辱负重、勤于政绩,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样的襟怀何等壮烈!
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对文段的分析。作者安排弹劾滕子京的那个人的调查结果和《宋史》的评价“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为滕子京的含冤被贬添加了史料佐证,不仅突出了滕子京清廉,却含冤被贬的悲剧遭遇,也突出了滕子京“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品质。
故答案为:表明藤子京的清廉,强调藤子京“负罪”的冤,突出藤子京“欲哭无泪”的悲剧遭遇。
7.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和把握。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结合“只要贬官们踏上岳阻这块土地,总是文思泉诵,佳作叠出”,“这一拨拨朝又延的弃儿,将.热泪拋洒在岳阳楼头....-直垒砌到今天”句子,可以看出,是美景抚慰了贬官们,是贬官们的热.泪、热血丰富和拓展了美景的内涵。
故答案为:面对洞庭美丽的湖光山色,那些仕途坎坷的贬官们触景生情,文思泉涌,巴陵的山、洞庭的波使地们忘却了自我,落魄的人生得到了抚慰。这一拨拨有着人生苦难经历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铸成了岳阳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苦涩”铸就的心,投入政治,体恤黎民,让洞庭愈加壮丽,让岳阳的灵魂愈加感人。
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态度或观点的能力。整合、归纳出本文主旨应是赞颂滕子京“先忧后乐”的伟大精神,鉴古思今。虽然题目中ABC三个进选项都可以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文本依据,但都是对文章主旨的表层理解,而根据文中“这便是一个受诬贬官的结局”和“可怜滕子京们已是遍体鳞伤,欲哭无泪,小人却在一旁暗自窃笑。范相滕公今安在”可知,本文不仅赞颂滕子京“先忧后乐”的践行,也呼吁滕子京的悲剧不再发生。
故答案为: D
(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阅读
宋韵研学单
材料一:
材料二
2022宋韵书单包括《大宋开国》《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宋代士人阶层的女性》《苏轼十讲》《宋代文学十讲》《宋诗鉴赏》《德寿宫八百年》《读墓:南宋的墓葬与礼俗》《在田野间看见宋》《南宋建筑史》等书籍。
材料三:
宋韵中的精髓
1004年,刚刚拜相还不到一个月的寇准就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危机。
辽国出军十余万,南下攻宋,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打到了黄河边。寇准有心北上退敌,但不少官员却力主南逃,一时人心惶惶。很快,他就遇到了自己的知遇之人——副宰相王旦。在两个人的协力主导下,宋真宗最终下定决心亲自北上督战,最终宋辽双方签订合约,为北方边界开启了近百年的和平。
寇准是个直性子,讲话口无遮拦,没少得罪王旦。但惜才容人的王旦似乎从不在意,直到王旦临终,真宗询问身后何人可以为相时,他还是首先推荐了寇准。
正是这些白衣卿相们的君子之交,凝结成不计恩怨、求同存异的时代精神,才化而为传颂至今的独特宋韵气质。
1069年,刚过而立的苏轼忧心忡忡地给神宗皇帝上了一封《上皇帝书》。彼时王安石变法刚刚兴起,目睹变法中诸多不便的苏轼在书里抗辩道:“国之所以存亡者,在乎道德之浅深,而不在于强与弱。“
四年之后,与苏轼政见相异的王安石,也在一次西北用兵的廷议上,向神宗皇帝大声疾呼:“功名如梦幻,气节之士,岂肯摧气节以就功名。”
在道德与气节问题上,两个一生的政敌明显见地一致。
人们总爱用强唐弱宋来形容这两个相隔不久的时代。宋朝这个长期与北方游牧民族割据共存的中原王朝,似乎从一出生就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但也正在这忧患之中,一批文人士大夫视天下为己任,道德气节超越了功名富贵,上升为人生价值的首位。
宋韵中的精髓,正在于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在于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在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纵横浩气根深脉远,沛然生长,最终汇聚成了宋韵的精华。
(根据安蓉泉教授现场讲授整理,有删改)
9.为标题方框处选择标题并结合路线说明理由。
A.宋韵迹忆 B.古宋今韵 C浙里寻宋
10.2022宋韵书单中选用的书目,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11.梳理材料三的论述思路,完成思维导图。
宋韵中的精髓
材料一:王旦惜才容人,临终前推荐曾得罪他的寇准为相。→精髓一:②
材料二:① →精髓二:③
12.小宋打算写一篇有关宋韵的议论文,将以上三则材料都用在文章中,请从下面他想好的标题中选择最合适的标题,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A.传播宋韵既要看“硬件”也要看“软件”
B.宋韵:宋人精神气质的传承
C.寻迹访宋,方得宋韵
【答案】9.示例一:A,均有宋代文化遗迹。示例二:C,地点均在浙江境内。
10.涵盖了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物,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能适应专业研究的需要,也适合大众入门阅读。
11.①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一,但在道德与气节问题上一致;②不计恩怨求同存异;③道德与气节一致。
12.示例:A,三则材料,既有“硬件”——实物 (遗迹和遗物),也有“硬件”——文化和精神。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章结构方式;议论文阅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标题。拟写文章小标题,要结合相关内容,按照“人物(对象)+事件”的形式来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9.根据[材料一]“杭州宋韵精品研学线路:龙山日事、萧山访宋.天目寻宋钱江观潮、行在临安、苕溪寻梦范仲淹与桐庐、西湖十景、运河宋遗藕花无数、理学寻踪、西湖摩崖、凤山怀古、东坞山古道、宋韵严州、东南佛国、西溪且留下、东坡古道精忠报国、茶香宋时”可知,内容具有宋朝遗迹,且都在浙江境内,因此标题可拟写为“宋韵迹忆”或“浙里寻宋”。
故答案为: 示例一:A,均有宋代文化遗迹。示例二:C,地点均在浙江境内。
10.根据[材料二]“22宋韵书单包括《大宋开国》《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宋代士人阶层的女性》《苏轼十讲》《宋代文学十讲》《宋诗鉴赏》《德寿宫八百年》《读墓:南宋的墓葬与礼俗》《在田野间看见宋》《南宋建筑史》等书籍”可知,所列书目涵盖了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物,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即可作为专业研究读物,也可供普通读者阅读。
故答案为: 涵盖了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物,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能适应专业研究的需要,也适合大众入门阅读。
11.①根据[材料三]⑤至⑥段政见不同的苏轼和王安石在道德与气节明显见地一致,可概括为: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一,但在道德与气节问题上一致;②根据[材料三]④段“正是这些白衣卿相们的君子之交,凝结成不计恩怨求同存异的时代精神,才化而为传颂至今的独特宋韵气质”,可提炼为:不计恩怨求同存异;③根据[材料三]⑦段“在道德与气节问题上,两个一生的政敌明显见地一致”,可提炼 :道德与气节一致。
故答案为: ①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一,但在道德与气节问题上一致 ; ②不计恩怨求同存异 ; ③道德与气节一致。
12.根据[材料一]“杭州宋韵精品研学线路”寻访地址句为宋朝遗迹,可谓“硬件”; [材料二]的书目和[材料三]的故事,“能领悟送、宋人的精神,可谓软件”,因此,可用“传播未韵既要看硬件也要看‘软件’”做标题。其他两个标题均不能含括三则材料内容。
故答案为:A,三则材料,既有“硬件”——实物 (遗迹和遗物),也有“硬件”——文化和精神。
(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班级开展“宋韵历史名人传记”研读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为研究宋人精神,小李等人查询了欧阳修的人生经历,制作了一张欧阳修贬谪图,请你参与完成探究成果。
13.探究上图诗句内容,得出结论:欧阳修两次被贬路上都抒发了① 情感,到达被贬地后,他都通过② 调节自己的情绪。
14.好朋友小文考砸了,非常伤心,小李想用欧阳修的贬谪经历来安慰小文,你觉得是否合适?请结合上图诗文内容阐述理由。
15.小李想通过在语境中咀嚼关键字词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请你帮助他整理下面的学习单。
人物 解释关键字词 方法提示 解释 人物评价
范仲淹 辄论时政得失 【联系课内法】示例: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1 可以看出范仲淹⑤ 的性格特点。
宰相恶之 【多音字辨析法】示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②
欧阳修 方贬夷陵时 【查阅字典法】 ①方形,与“圆”相对。 ②方圆,周围。 ③才,刚刚。 ④将要,就要 ③ 可以看出欧阳修⑥ 的性格特点。
遇事不敢忽也 【组词法】 示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 ④
16.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17.翻译下面句子
欧阳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
18.结合材料,在【甲】文方框处选择合适的虚词并说明理由。
A.也 B.哉 C.者
19.欧阳修去世后被赐予谥号“文忠”。请结合欧阳修贬谪图和两则文言文材料,阅读谥号知识小卡片,探究欧阳修谥号为“文忠”的原因。
“谥号”知识小卡片
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敏而好学曰文;刚柔相济曰文;德美才秀曰文;坚强不暴曰文。
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教人以善曰忠。
摘自《逸周书 谥法解》
【答案】13.①被贬谪的愁绪;寄情山水。
14.示例:合适,欧阳修被贬时路途中作的《琵琶亭》和《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均表达了不得志时的豁达乐观,与小文的心境有相似之处。以此作为劝说材料很典型。
小李还查阅了有关欧阳修的其他资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任务。
【甲】
时范文正公①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欧阳公②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欧阳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明年,移乾德令,复为武成军节度判官。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欧阳公掌书记③,欧阳公笑曰:“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
(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有删改)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后面的丞相为仁宗时期权相吕夷简。②欧阳公:指欧阳修。③辟:征召来授予官职。掌书记:官名。
【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④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宋史 欧阳修传》)
【注释】④机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
15.①就,总是;②讨厌;③才,刚刚;④疏忽;⑤关心国事,爱惜人才;⑥刚正不阿,做事认真。
16.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17.欧阳修写信批评他,因此被贬为峡州夷陵令。
18.B,哉:表示感叹的语气。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根据【甲】文方框处前“岂以为利”中的“岂”是疑问词,表反诘语气,可知此处应使用“哉”,故选B。
19.危身利国、坚强不暴、世笃勤劳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寄情山水;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⑷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⑸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⑹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⑺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3.①根据《琵琶亭》中“乐天曾谪此江边,已叹天涯涕泫然”借白居易的“叹天涯涕泫然”表达自己的愁绪之深,以及《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中的“五更惊破客愁眠”直接抒发自己的愁绪,可知,欧阳修两次被贬路.上都抒发了被贬谪的愁绪。根据图中“到达夷陵后《寄悔圣命》,其中‘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参’”和“到达滁州后作《醉翁亭记》,其中写“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都提到“山水”,可知,他都通过“寄情山水”调节自己的情绪。
故答案为: ①被贬谪的愁绪 ; 寄情山水。
14.根据图片上面“1036年欧阳修被贬夷陵”可知,《琵琶亭》是欧阳修在前往夷陵路途中所作;根据图片“1045年欧阳修再次被贬滁州”可知,《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是欧阳修在前往滁州路途中所作;结合图片下面“到达夷陵后《寄悔圣命》,其中‘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参’”和“到达滁州后作《醉翁亭记》,其中写“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可知,欧阳修在两次遭受贬谪后仍然以通过“ 寄情山水”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以此来劝说小文调节考试情绪很合适。
故答案为: 合适,欧阳修被贬时路途中作的《琵琶亭》和《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均表达了不得志时的豁达乐观,与小文的心境有相似之处。以此作为劝说材料很典型。
15.①句意为:总是讨论当时政事的得失。根据“[联系课内法]示例:饮少辄醉”中的“辄”是就,总是的意思,可知此处也是就,总是之意。
②句意为:宰相厌恶他。根据[多音字辨析法]的提示,可知“恶”也是多音字,此处“恶”,读wu,讨厌。
③根据[甲]文“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可知,范仲淹关心国事;根据“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欧阳公掌书记”可知,范仲淹爱惜人才。
④句意为:他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根据[查阅字典法]找到③,可知“才,刚刚”适合文意。
⑤句意为: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根据[组词法],可组成“疏忽”。
⑥根据[乙]文“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可知,欧阳修刚正不阿;根据“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可知,欧阳修做事认真。
故答案为: ①就,总是 ; ②讨厌 ; ③才,刚刚 ; ④疏忽 ; ⑤关心国事,爱惜人才 ; ⑥刚正不阿,做事认真。
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句意为: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
故答案为: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书 ,书信; 坐 ,连坐。
故答案为: 欧阳修写信批评他,因此被贬为峡州夷陵令。
18.本题考查虚词理解。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哉:表示感叹的语气。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根据[甲]文方框处前“岂以为利”中的“岂”是疑问词,表反诘语气,可知此处应使用“哉”,故选B。
故答案为:B,哉:表示感叹的语气。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根据【甲】文方框处前“岂以为利”中的“岂”是疑问词,表反诘语气,可知此处应使用“哉”,故选B。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欧阳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欧阳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的事迹,结合谥号知识小卡片中的“危身利国曰忠”,可知谥号为“文忠”的原因是危身利国。根据[乙]“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欧阳修的性格,结合谥号知识小卡片中的“坚强不暴日文”,可知谥号为“文忠”的原因是坚强不暴。根据[乙]“自尔,遇事不敢忽也”欧阳修的行为,结合谥号知识小卡片中的“坚强不暴曰文”,可知谥号为“文忠”的原因是世笃勤劳。
故答案为: 危身利国、坚强不暴、世笃勤劳
三、写作(46分)
20.(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学校开展“宋韵今辉,一脉相承”创作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诗话宋韵”学习小组制作了现代诗创作路径图,请你参考图示思路仿写一首有关月亮意象的短诗,要求写出诗歌标题,诗歌正文不超过7行。
示例:
我的思念是圆的(节选)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答案】略
【知识点】命题式仿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依据题干要求要写出月亮寄托的内在情思:思乡;呈现的外在特征:清冷的光;诗歌标题:冷光。注意诗歌行数的限定,正文不超过7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21.(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按要求写作。
今年春节期间一部电影、一首宋词、一个词牌名,令不少国人荡气回肠,那就是《满江红》。意蕴悠远的词牌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珍珠。即使不谈词调,不言平仄,仅其字面义也别具美感,引人遐思。“少年游”或许是一次意气风发的游历;“相见欢”可能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逢;“定风波”的背后需要多大的努力、何等的智慧……
你尝试过用词牌名做题目写作的体验吗?请从以下的词牌名中,任选一个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目一:相见欢 题目二:定风波 题目三:少年游
【答案】相见欢 重回故土,这片使我喜悦的土地,在贫屋间盘绕着,已是夕阳黄昏,紧而泛橘的光辉洒下,整个世界都被轻轻笼着。
沿着树林小道,信步又一转弯,青瓦白墙的拐角处,我不由地立住了,故乡的蔷薇花,在这片黄士边伸展出一片红紫,风乍起,如愿地推着我前行,我缓步走上前,来到它的脚下,我不禁低下头,默然着,含泪地笑着。
曾经,当我还是故乡人时,这屋后的蔷薇是我的玩乐地,这儿充溢着笑语,儿时,祖母总轻轻拉着我的小手,来到它的脚下,我坐在她怀中,总是夕阳无限,又总是如愿之风在我耳边畅响,祖母笑着抚着我柔腻的.长发,我也笑着,一同与她望向这片繁花似锦,粉蝶般花儿映在我的心上,望着,祖母起身,轻轻摘下一朵雏花,夹在我的耳边,我淡然地望着她的白发,皱而蜡黄的皮颊,那时的我却不懂事,不知道怎样珍惜。
清风再次来潮,带着花香弥漫,我环顾四周,那个熟知的身影已不存在,我只能举起手,让风坐在我怀中,暗柔地抚着那透明之物。
乡里已无故人,这片花儿,是我唯一的思念与寄托吧!
我再次望向这片蔷薇,仔细端详,花儿过了如此多年,依然开着,只是花茎有些枯黄,绿萝莫在墙上交旋着,风吹过花,飘落着一片花洒,我伸手去接,只是花儿们顽皮,总是摸不着,接不诱,重逢彼此,在这时光某一角。
我转过身,要离去,风儿又摇了摇我的衣裙,我仰起头,星空璨如烂,但夕光未去祖母也许只是变成风了吧!感谢这次重逢,我们下次再见吧!
我在拐角处又望了一眼它,那片繁花似锦,在故士里轮回过几次呢
定风波
人生长路,何其漫长!长路途中,一道道障碍,一条条沟壑在所难免,倘若一心向前,将永远无法逾越。这时,只有绕道而行。“绕道而行”是迷雾中的的指南,帮助我们明确方向;“绕道而行”是沙漠中的甘泉,帮助我们重获希望;“绕道而行”是迷途的灯光,帮助我们抵达成功。由此看来,绕道而行不仅是自然界的常态、前进的方式与途径,更是一种智慧!
绕道而行,赢得胜利。绕道而行是就虚避实,以巧取胜。二战时法国耗巨资修建的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德国人不敢硬攻只能绕到后方,毫不费力攻占法国,赢得胜利。是什么让德国笑到最后 是“绕道而行”。它使德国摆脱硬碰硬的局面,绕过阻碍,赢得胜利。由此看来,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只有以此才能赢得胜利。
绕道而行,超越自我。绕道而行是面对从前的自己,改变过去的方向。刘翔幼时是长跑运动员,他梦想着有一天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但现实无情地打击着他,他的长跑成绩并不理想。从此他改变训练项目,攻练跨栏,虽然方向改变了,但勇夺第一的理想未曾改变。就这样,他在新的方向上获得巨大成就。是什么让他超越自我 是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不正是一种“绕道而行”的智慧吗 由此看来,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只有以此才能超越自我。
绕道而行,迈向成功。绕道而行,是对抗艰难的未来,选择另一条通向成功的途径。施瓦辛格自幼梦想当一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但出身贫穷的他是难以实现的。但他从那时起并没有钻心于政治研究而是苦练一身健美的肌肉。随后进军好莱坞影视圈,这之后还娶了位富豪家的千金。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集聚足够的人气与金钱。此时的他已凭借财富朝着成功迈进。是什么使他绕过艰难,迈向成功 是他另辟蹊径,而这不正是一种“绕道而行”的智慧吗 由此看来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只有以此才能迈向成功。
绕道而行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前进;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智勇,不是一种愚笨,而一种知理。绕道而行包含了世间一切真理是不可否论的大智慧。从此就让我们用“绕道而行”的智慧,绕过障碍,绕过沟壑,在成长的道路上智慧前行,最后抵达成功的彼岸吧!
少年游
岁月如歌,唯有我,始终静默如初。——题记
步于红尘陌上,感受春风拂晓;小憩于星空之下,追寻梦的方向。我是一个行走在苍茫大地的少年,心中怀着对理想未来的期望,开始了自己一段意气风发的游历......
我曾踏月而来,只为寻得答案......
我 曾为落红,悄然绽放,却又匆匆离去,还未来得及感受生的美好,就已体验到亡的残酷。来世,我为蝶,穿梭于满地落英之中,原来,这就叫做落红非无情,人间有真意。
我为少年,未能及生,何能及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不奢望做星空中那颗最璀璨的明星,但求能成为一颗能发光的星,只需稳妥的出众。
少年游于梦中,这是蝴蝶之梦,“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之言,否定一切事物质的差别,什么大小、寿天、生死、是非、普恶、得失、荣辱,都是一样的。在少年游于梦中之时,便慢慢摸索到答案。
少年游于心中,这是无为之心,“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老子之言,对后世治国安邦影响很大。如唐初推行“垂拱而治”,出现“贞观之治”,明初力推“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仁宣之治”..在少年游于心中之时,答案慢慢浮现在眼前。
少年游于学中,这是有志之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之言,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开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在少年游于学中之时答案慢慢明朗了。
少年当自强,少年当有志,少年当游于梦,游于心,游于学......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相见欢”,见到什么欢喜,注意相见欢的对象和对我的意义。是见到多年未见的亲人、朋友,还是见到了你想要的对你来说有深刻寓意的物品,还是在典籍里见到了历史名人,写情感类的作文。文体是记叙文,写作时注意以写人记事为主,要有描写,以自己成长过程中和什么的相见写作内容的重点,以自己从相见中获得的感悟为表现的主旨,选择熟悉的素材,不要临时乱编。可以以小见大,用生活中的小事去打动读者。如写历史名人,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见到司马迁欢喜。中间具体描写为什么你见到司马迁欢喜,通过《史记》,你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是意念促使司马迁忍常人之不可忍,做常人之不能做之事,才造就了经典,让你从中获得感悟,把“相见欢的对象和对我的意义”具体化,注意详略得当。末段升华主旨,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题目二:“定风波”,风波可以是指我们遇到的挫折等,写我们如何应对挫折,获得成长的,写成长类的作文。文体是记叙文,写作时注意以写人记事为主,要有描写,以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那次挫折写作内容的重点,以自己从应对挫折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悟为表现的主旨,选择熟悉的素材,不要临时乱编。可以以小见大,用生活中的小事去打动读者。如写一次长跑比赛,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你其实并不擅长跑步。中间具体描写你在被迫参加比赛后,是如何自我调节,自我训练的,最终在赛场取得了好成绩,把“定风波的具体事件和对我的意义”具体化,注意详略得当。末段升华主旨,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题目三:“少年游”,注意少年游的内容和对我的意义。写你参加的一次难忘的游学经历,在游学中,你获得了哪些感悟,对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写成长类的作文。文体是记叙文,写作时注意以写人记事为主,要有描写,以自己的一次游学经历写作内容的重点,以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为表现的主旨,选择熟悉的素材,不要临时乱编。可以以小见大,用生活中的小事去打动读者。如写去北京天安门的游学经历,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那次的游学经历让你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中间具体描写为什么北京天安门的游学经让你感悟更深,是因为你见到了很多人,他们是来自其他城市的,来自不同国家的,都在瞻仰天安门城楼,都在感受中国的高新发展,把“少年游的内容和对我的意义”具体化,注意详略得当。末段升华主旨,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点评】题目一、题目二、题目三: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立意通常来讲可以分为几大主题,比如读书(读书对我的影响)、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对我的影响)、成长(什么激励了我努力成长),围绕立意选择合适的素材,最好是自身经历过的或者是熟知的材料。不要临时去编,平时要准备好几类常用的素材,到写作文时好套用。可以是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手法。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要写好情节,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1 / 1浙江省慈溪市新城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积累(19分)
1.(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选择拼音。
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shì 治国之道,鞠躬尽 cuì 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 A.zháo B.huó C.zhāo意为文。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
2.(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徒步泛舟,登临揽胜,面对湖光山色,或游目骋怀,思接千载,忆往追昔,感慨系之;或即事感怀,借景抒情,吐露心声,表达抱负,壮怀激烈。留下的诸多诗文凝成了历史文化的底蕴。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的名句“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表现出英雄末路、知音难觅的悲凉之感;六一居士携众出游滁州,吟咏出了,意在彼不在此的名句——“____ ,____”(《醉翁亭记》);东坡居士于丙辰中秋创作的《水调歌头》中,“____,____”,道尽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青莲居士虽被赐金放还,饯别酒宴上却高歌“____,____”(《行路难》),其乐观自信令人钦佩;稼轩笔下的名句——“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报国之志于醉梦中闪现,苍凉悲壮。为,还是不为?何所为,何所不为?这是志士仁人的生命抉择。孔子倡导君子应杀身以成仁,孟子也提出了“____”(《鱼我所欲也》)的主张。
(1)请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2)古代科举取士,其考查形式主要以诗文质量见高下。假设时空置换,孟子、范仲淹、张岱三人同年参加康熙年间科考,你认为谁更有可能夺魁?为什么?
A.孟子(《鱼我所欲也》) B.范仲淹(《岳阳楼记》) C.张岱(《湖心亭看雪》)
3.请从以下两则材料中任选其一,结合名著相关内容,探究“坐”所体现出的人物间的情谊。
材料一:
林冲等一行人请晁盖上了轿马,都投大寨里来。到得聚义厅前,下了马,都上厅来。众人扶晁天王去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中间焚起一炉香来。
(《水浒传》之《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材料二: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艾青诗选》之《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阅读(52分
(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阅读
追思滕子京
重修岳阳楼的这一年是公元一千零四十五年。
3年前,滕子京还在西北的甘肃泾州当他的知州。那是个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之地。这年9月,西夏大举攻宋,宁夏定川寨一仗,直杀得昏天黑地,血肉横飞。藤子京镇守城池,手中兵卒无几.“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会范仲淹引番汉兵来援”。之后,他动用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祭奠英烈,抚恤遗属。事隔一年,便有人弹劾(弹劾,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曲罪状)滕子京滥用公款,“其间数万贯不明”。于是,“泾州过用公款案”闹得沸沸扬扬。幸得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方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就有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来到巴陵岳阳的。
岳阳这地方怎么就成了贬官们的钟爱之地?上自屈原数起,涉足岳阳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贬迹。无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也好;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好,只要贬官们踏上岳阳这块土地,总是文思泉涌,佳作叠出。
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一拨拨朝廷的弃儿,将一挂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的时候,巴陵的山捧着它,洞庭的波含着它,分明就铸成了岳阳城头一块块苦涩的砖石,从屈夫子一直垒砌到今天。
那么,滕子京为岳阳留下了什么呢?
他留下了一座岳阳楼。
那古楼上写着“不以物喜”。他是不以物喜。他在岳阳的3年,承前制,重修岳阳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拟筑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此君足矣!同朝史学家司马光赞其在岳州“治为天下第一”。滕子京是完全有资本以物喜的,他却不能喜,“负大才,为众所嫉”,他如何喜得!
古楼上还写着“不以己悲”。他又何尝以己悲之?一个负罪的贬官,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当可消沉,论哀怨亦可悲之,而这位滕公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是不喜不悲,不艾不怨,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治政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此种襟怀,问谁领会得来!当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也只是“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可见其忍辱负重仍然勤于政绩的惨淡心境。男儿有泪不轻弹哪,这“凭栏大恸十数声”是何等的悲怆,何等的壮烈!
岳阳楼是重新耸立起来了。设若没有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何来此大观?没有滕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又何来“先忧后乐”的《岳阳楼记》传诸后世?范仲淹是“先忧后乐”精神的宣扬者,滕子京何以不是这精神的践行者?
滕子京谪守岳州3年,于庆历七年初调任苏州,离开岳阳3个多月之后不幸病逝于苏州任所,时年56岁。《宋史》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无余财呀!这便是一个受诬贬官的悲剧结局。更为可悲的是,当年弹劾滕子京的那个人,受命“审讯”此案,他的调查结果却是“滕子京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可怜滕子京们已是遍体鳞伤,欲哭无泪,小人却在一旁暗自窃笑。
范相滕公今安在?于是,让我想起了刻在岳阳楼上的那半副楹联:“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什么先什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4.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赞美藤子京的?你觉得最令人感动的是哪一方面?请作简要阐述。
5.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凭栏大恸十数声”,这哭声为什么是悲怆而又壮烈的?
6.作者为什么写《宋史》对藤子京的评价?又为什么写当年弹劾藤子京的那个人的调查结果?
7.“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8.联系全文看,作者“追思藤子京”的目的是( )
A.探寻藤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原因,从而为他鸣冤申雪。
B.表明藤子京虽一再遭贬.但仍然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昭示藤子京的廉洁和他的“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D.赞颂藤子京“先忧后乐”的践行,呼吁藤子京的悲剧不再发生。
(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阅读
宋韵研学单
材料一:
材料二
2022宋韵书单包括《大宋开国》《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宋代士人阶层的女性》《苏轼十讲》《宋代文学十讲》《宋诗鉴赏》《德寿宫八百年》《读墓:南宋的墓葬与礼俗》《在田野间看见宋》《南宋建筑史》等书籍。
材料三:
宋韵中的精髓
1004年,刚刚拜相还不到一个月的寇准就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危机。
辽国出军十余万,南下攻宋,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打到了黄河边。寇准有心北上退敌,但不少官员却力主南逃,一时人心惶惶。很快,他就遇到了自己的知遇之人——副宰相王旦。在两个人的协力主导下,宋真宗最终下定决心亲自北上督战,最终宋辽双方签订合约,为北方边界开启了近百年的和平。
寇准是个直性子,讲话口无遮拦,没少得罪王旦。但惜才容人的王旦似乎从不在意,直到王旦临终,真宗询问身后何人可以为相时,他还是首先推荐了寇准。
正是这些白衣卿相们的君子之交,凝结成不计恩怨、求同存异的时代精神,才化而为传颂至今的独特宋韵气质。
1069年,刚过而立的苏轼忧心忡忡地给神宗皇帝上了一封《上皇帝书》。彼时王安石变法刚刚兴起,目睹变法中诸多不便的苏轼在书里抗辩道:“国之所以存亡者,在乎道德之浅深,而不在于强与弱。“
四年之后,与苏轼政见相异的王安石,也在一次西北用兵的廷议上,向神宗皇帝大声疾呼:“功名如梦幻,气节之士,岂肯摧气节以就功名。”
在道德与气节问题上,两个一生的政敌明显见地一致。
人们总爱用强唐弱宋来形容这两个相隔不久的时代。宋朝这个长期与北方游牧民族割据共存的中原王朝,似乎从一出生就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但也正在这忧患之中,一批文人士大夫视天下为己任,道德气节超越了功名富贵,上升为人生价值的首位。
宋韵中的精髓,正在于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在于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在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纵横浩气根深脉远,沛然生长,最终汇聚成了宋韵的精华。
(根据安蓉泉教授现场讲授整理,有删改)
9.为标题方框处选择标题并结合路线说明理由。
A.宋韵迹忆 B.古宋今韵 C浙里寻宋
10.2022宋韵书单中选用的书目,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11.梳理材料三的论述思路,完成思维导图。
宋韵中的精髓
材料一:王旦惜才容人,临终前推荐曾得罪他的寇准为相。→精髓一:②
材料二:① →精髓二:③
12.小宋打算写一篇有关宋韵的议论文,将以上三则材料都用在文章中,请从下面他想好的标题中选择最合适的标题,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A.传播宋韵既要看“硬件”也要看“软件”
B.宋韵:宋人精神气质的传承
C.寻迹访宋,方得宋韵
(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班级开展“宋韵历史名人传记”研读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为研究宋人精神,小李等人查询了欧阳修的人生经历,制作了一张欧阳修贬谪图,请你参与完成探究成果。
13.探究上图诗句内容,得出结论:欧阳修两次被贬路上都抒发了① 情感,到达被贬地后,他都通过② 调节自己的情绪。
14.好朋友小文考砸了,非常伤心,小李想用欧阳修的贬谪经历来安慰小文,你觉得是否合适?请结合上图诗文内容阐述理由。
15.小李想通过在语境中咀嚼关键字词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请你帮助他整理下面的学习单。
人物 解释关键字词 方法提示 解释 人物评价
范仲淹 辄论时政得失 【联系课内法】示例: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1 可以看出范仲淹⑤ 的性格特点。
宰相恶之 【多音字辨析法】示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②
欧阳修 方贬夷陵时 【查阅字典法】 ①方形,与“圆”相对。 ②方圆,周围。 ③才,刚刚。 ④将要,就要 ③ 可以看出欧阳修⑥ 的性格特点。
遇事不敢忽也 【组词法】 示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 ④
16.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17.翻译下面句子
欧阳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
18.结合材料,在【甲】文方框处选择合适的虚词并说明理由。
A.也 B.哉 C.者
19.欧阳修去世后被赐予谥号“文忠”。请结合欧阳修贬谪图和两则文言文材料,阅读谥号知识小卡片,探究欧阳修谥号为“文忠”的原因。
“谥号”知识小卡片
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敏而好学曰文;刚柔相济曰文;德美才秀曰文;坚强不暴曰文。
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教人以善曰忠。
摘自《逸周书 谥法解》
三、写作(46分)
20.(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学校开展“宋韵今辉,一脉相承”创作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诗话宋韵”学习小组制作了现代诗创作路径图,请你参考图示思路仿写一首有关月亮意象的短诗,要求写出诗歌标题,诗歌正文不超过7行。
示例:
我的思念是圆的(节选)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21.(2022九上·慈溪开学考)按要求写作。
今年春节期间一部电影、一首宋词、一个词牌名,令不少国人荡气回肠,那就是《满江红》。意蕴悠远的词牌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珍珠。即使不谈词调,不言平仄,仅其字面义也别具美感,引人遐思。“少年游”或许是一次意气风发的游历;“相见欢”可能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逢;“定风波”的背后需要多大的努力、何等的智慧……
你尝试过用词牌名做题目写作的体验吗?请从以下的词牌名中,任选一个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目一:相见欢 题目二:定风波 题目三:少年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世;瘁;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世 ;瘁;B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答案】(1)俗子胸襟谁识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舍生而取义(或:舍生取义)
(2)示例1:A,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采用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语言上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充分体现了其雄辩善辩之才,论述了其重要主张:舍生取义。文章格调高远,语言汪洋恣肆,当夺魁。示例2:B,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只描绘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之景,并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之心进行对比,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⑴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襟 、 婵娟 、 济 、 赢 ”
⑵ 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及语言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先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夺魁的人及作品,再分析其文章特点,作答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3.【答案】示例一:梁山泊的“第一位交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林冲辞谢吴用的推举,并和众人一起扶晁盖坐上聚义厅正中第一位交椅,体现了他和众人对晁盖的敬重和拥戴。示例二:辉煌的结彩的堂上主位是婚宴礼堂上的长辈之位。大堰河在梦中坐上诗人的婚宴礼堂,表现了她对诗人深切的爱与期盼。这里的“坐”也体现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敬爱与感激。
【知识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开放性试题,结合名著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材料中“坐”体现出的情谊即可。
阅读材料一可知,其主要讲的是“梁山泊义士尊晁盖”,主要讲了晁盖几人因盗取生辰纲事发而集体上梁山,但白衣秀士王伦因担心自己地位受到威胁,不远接纳。先前有过类似经历的林冲在忍无可忍一怒之下举刀杀死了王伦后,带领晁盖一行回到梁山后。林冲推举晁盖为梁山新的头领,让吴用坐了第二把交椅,公孙胜坐了第三把交椅,而自己只肯坐第四把交椅。材料中的"第一位交椅"是梁山首领的象征,代表着梁山的最大权力与最高地位,林冲和梁山众人甘愿拥新来的晁盖坐上第一位交椅,体现出了他们对晁盖的敬重与拥戴。
阅读材料二可知,材料描写的是大堰河梦境中,自己坐在乳儿的婚席上,接受新人敬拜的场景。结合诗歌背景可知,“大堰河"是诗人的乳母,并非亲生母亲。自古以来,婚宴上的主位都是新人父母的位置,大堰河在梦境中幻想自己“坐"在诗人婚宴的堂上被新娘称呼"婆婆”,表现出她对诗人殷切地爱与期盼,虽不是亲生儿子,却有对待亲生儿子一般的真情。从这个“坐"字也能够看出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梁山泊的“第一位交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林冲辞谢吴用的推举,并和众人一起扶晁盖坐上聚义厅正中第一位交椅,体现了他和众人对晁盖的敬重和拥戴。示例二:辉煌的结彩的堂上主位是婚宴礼堂上的长辈之位。大堰河在梦中坐上诗人的婚宴礼堂,表现了她对诗人深切的爱与期盼。这里的“坐”也体现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敬爱与感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的人物故事及主旨,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答案】4.①他“不以物喜”,在岳州“三年政治,成就三件大事”,“治为天下第一”。他是完全有资本以物喜的。②他“不以己悲”,作为一个负罪的贬官,他不顾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于政治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被冤枉和诬陷之后仍然能如此的“万家忧乐独关心”③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不以己悲”
5.藤子京受冤贬官,但他“不以己悲”,努力“政治”,看到重修的岳阳楼落成,他百感交集,“凭栏大恸十数声”。说他“悲怆”.是他含冤受贬,欲哭无泪;说他壮烈,是他如此“苦涩”却仍然忍辱负重、勤于政绩,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样的襟怀何等壮烈!
6.表明藤子京的清廉,强调藤子京“负罪”的冤,突出藤子京“欲哭无泪”的悲剧遭遇。
7.面对洞庭美丽的湖光山色,那些仕途坎坷的贬官们触景生情,文思泉涌,巴陵的山、洞庭的波使地们忘却了自我,落魄的人生得到了抚慰。这一拨拨有着人生苦难经历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铸成了岳阳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苦涩”铸就的心,投入政治,体恤黎民,让洞庭愈加壮丽,让岳阳的灵魂愈加感人。
8.D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⑷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⑸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两个方面”文章中体现较为明显,关键在于学生要结合文章容,写出自己最为感动的一个方面及原因。一个方面是不以物喜,“那古楼上写着‘不以物喜’。 他是不以物喜的。他在岳阳的3年,承前制,重修岳困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拟筑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此君足矣!同朝更学家司马光赞其填在岳州“治为天下第...”. 另一个方面是不以己悲。“古楼. 上还写着不以己悲”,“他又何尝以己悲之 一个负罪的贬宫,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当可消沉,论哀怨亦可悲之”等语句可知。
故答案为:①他“不以物喜”,在岳州“三年政治,成就三件大事”,“治为天下第一”。他是完全有资本以物喜的。②他“不以己悲”,作为一个负罪的贬官,他不顾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于政治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被冤枉和诬陷之后仍然能如此的“万家忧乐独关心”③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不以己悲”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这道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该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中.的提示“他又何尝以己悲之”,他不为己悲,为何在这特定的环境中失声恸哭 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怀 鉴于此,我们就能够理解“悲怆”而又“壮烈”的深层原因。悲怆:含冤被贬;壮烈:不以己悲,努力治政。滕子京含冤贬官,当看到重修的岳阳楼落成,这是他努力“治政”下的成果, 他百感交集,“凭栏大恸十数声”。
故答案为:藤子京受冤贬官,但他“不以己悲”,努力“政治”,看到重修的岳阳楼落成,他百感交集,“凭栏大恸十数声”。说他“悲怆”.是他含冤受贬,欲哭无泪;说他壮烈,是他如此“苦涩”却仍然忍辱负重、勤于政绩,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样的襟怀何等壮烈!
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对文段的分析。作者安排弹劾滕子京的那个人的调查结果和《宋史》的评价“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为滕子京的含冤被贬添加了史料佐证,不仅突出了滕子京清廉,却含冤被贬的悲剧遭遇,也突出了滕子京“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品质。
故答案为:表明藤子京的清廉,强调藤子京“负罪”的冤,突出藤子京“欲哭无泪”的悲剧遭遇。
7.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和把握。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结合“只要贬官们踏上岳阻这块土地,总是文思泉诵,佳作叠出”,“这一拨拨朝又延的弃儿,将.热泪拋洒在岳阳楼头....-直垒砌到今天”句子,可以看出,是美景抚慰了贬官们,是贬官们的热.泪、热血丰富和拓展了美景的内涵。
故答案为:面对洞庭美丽的湖光山色,那些仕途坎坷的贬官们触景生情,文思泉涌,巴陵的山、洞庭的波使地们忘却了自我,落魄的人生得到了抚慰。这一拨拨有着人生苦难经历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铸成了岳阳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苦涩”铸就的心,投入政治,体恤黎民,让洞庭愈加壮丽,让岳阳的灵魂愈加感人。
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态度或观点的能力。整合、归纳出本文主旨应是赞颂滕子京“先忧后乐”的伟大精神,鉴古思今。虽然题目中ABC三个进选项都可以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文本依据,但都是对文章主旨的表层理解,而根据文中“这便是一个受诬贬官的结局”和“可怜滕子京们已是遍体鳞伤,欲哭无泪,小人却在一旁暗自窃笑。范相滕公今安在”可知,本文不仅赞颂滕子京“先忧后乐”的践行,也呼吁滕子京的悲剧不再发生。
故答案为: D
【答案】9.示例一:A,均有宋代文化遗迹。示例二:C,地点均在浙江境内。
10.涵盖了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物,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能适应专业研究的需要,也适合大众入门阅读。
11.①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一,但在道德与气节问题上一致;②不计恩怨求同存异;③道德与气节一致。
12.示例:A,三则材料,既有“硬件”——实物 (遗迹和遗物),也有“硬件”——文化和精神。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章结构方式;议论文阅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标题。拟写文章小标题,要结合相关内容,按照“人物(对象)+事件”的形式来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9.根据[材料一]“杭州宋韵精品研学线路:龙山日事、萧山访宋.天目寻宋钱江观潮、行在临安、苕溪寻梦范仲淹与桐庐、西湖十景、运河宋遗藕花无数、理学寻踪、西湖摩崖、凤山怀古、东坞山古道、宋韵严州、东南佛国、西溪且留下、东坡古道精忠报国、茶香宋时”可知,内容具有宋朝遗迹,且都在浙江境内,因此标题可拟写为“宋韵迹忆”或“浙里寻宋”。
故答案为: 示例一:A,均有宋代文化遗迹。示例二:C,地点均在浙江境内。
10.根据[材料二]“22宋韵书单包括《大宋开国》《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宋代士人阶层的女性》《苏轼十讲》《宋代文学十讲》《宋诗鉴赏》《德寿宫八百年》《读墓:南宋的墓葬与礼俗》《在田野间看见宋》《南宋建筑史》等书籍”可知,所列书目涵盖了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物,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即可作为专业研究读物,也可供普通读者阅读。
故答案为: 涵盖了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物,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能适应专业研究的需要,也适合大众入门阅读。
11.①根据[材料三]⑤至⑥段政见不同的苏轼和王安石在道德与气节明显见地一致,可概括为: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一,但在道德与气节问题上一致;②根据[材料三]④段“正是这些白衣卿相们的君子之交,凝结成不计恩怨求同存异的时代精神,才化而为传颂至今的独特宋韵气质”,可提炼为:不计恩怨求同存异;③根据[材料三]⑦段“在道德与气节问题上,两个一生的政敌明显见地一致”,可提炼 :道德与气节一致。
故答案为: ①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一,但在道德与气节问题上一致 ; ②不计恩怨求同存异 ; ③道德与气节一致。
12.根据[材料一]“杭州宋韵精品研学线路”寻访地址句为宋朝遗迹,可谓“硬件”; [材料二]的书目和[材料三]的故事,“能领悟送、宋人的精神,可谓软件”,因此,可用“传播未韵既要看硬件也要看‘软件’”做标题。其他两个标题均不能含括三则材料内容。
故答案为:A,三则材料,既有“硬件”——实物 (遗迹和遗物),也有“硬件”——文化和精神。
【答案】13.①被贬谪的愁绪;寄情山水。
14.示例:合适,欧阳修被贬时路途中作的《琵琶亭》和《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均表达了不得志时的豁达乐观,与小文的心境有相似之处。以此作为劝说材料很典型。
小李还查阅了有关欧阳修的其他资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任务。
【甲】
时范文正公①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欧阳公②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欧阳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明年,移乾德令,复为武成军节度判官。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欧阳公掌书记③,欧阳公笑曰:“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
(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有删改)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后面的丞相为仁宗时期权相吕夷简。②欧阳公:指欧阳修。③辟:征召来授予官职。掌书记:官名。
【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④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宋史 欧阳修传》)
【注释】④机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
15.①就,总是;②讨厌;③才,刚刚;④疏忽;⑤关心国事,爱惜人才;⑥刚正不阿,做事认真。
16.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17.欧阳修写信批评他,因此被贬为峡州夷陵令。
18.B,哉:表示感叹的语气。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根据【甲】文方框处前“岂以为利”中的“岂”是疑问词,表反诘语气,可知此处应使用“哉”,故选B。
19.危身利国、坚强不暴、世笃勤劳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寄情山水;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⑷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⑸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⑹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⑺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3.①根据《琵琶亭》中“乐天曾谪此江边,已叹天涯涕泫然”借白居易的“叹天涯涕泫然”表达自己的愁绪之深,以及《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中的“五更惊破客愁眠”直接抒发自己的愁绪,可知,欧阳修两次被贬路.上都抒发了被贬谪的愁绪。根据图中“到达夷陵后《寄悔圣命》,其中‘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参’”和“到达滁州后作《醉翁亭记》,其中写“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都提到“山水”,可知,他都通过“寄情山水”调节自己的情绪。
故答案为: ①被贬谪的愁绪 ; 寄情山水。
14.根据图片上面“1036年欧阳修被贬夷陵”可知,《琵琶亭》是欧阳修在前往夷陵路途中所作;根据图片“1045年欧阳修再次被贬滁州”可知,《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是欧阳修在前往滁州路途中所作;结合图片下面“到达夷陵后《寄悔圣命》,其中‘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参’”和“到达滁州后作《醉翁亭记》,其中写“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可知,欧阳修在两次遭受贬谪后仍然以通过“ 寄情山水”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以此来劝说小文调节考试情绪很合适。
故答案为: 合适,欧阳修被贬时路途中作的《琵琶亭》和《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均表达了不得志时的豁达乐观,与小文的心境有相似之处。以此作为劝说材料很典型。
15.①句意为:总是讨论当时政事的得失。根据“[联系课内法]示例:饮少辄醉”中的“辄”是就,总是的意思,可知此处也是就,总是之意。
②句意为:宰相厌恶他。根据[多音字辨析法]的提示,可知“恶”也是多音字,此处“恶”,读wu,讨厌。
③根据[甲]文“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可知,范仲淹关心国事;根据“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欧阳公掌书记”可知,范仲淹爱惜人才。
④句意为:他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根据[查阅字典法]找到③,可知“才,刚刚”适合文意。
⑤句意为: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根据[组词法],可组成“疏忽”。
⑥根据[乙]文“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可知,欧阳修刚正不阿;根据“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可知,欧阳修做事认真。
故答案为: ①就,总是 ; ②讨厌 ; ③才,刚刚 ; ④疏忽 ; ⑤关心国事,爱惜人才 ; ⑥刚正不阿,做事认真。
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句意为: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
故答案为: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书 ,书信; 坐 ,连坐。
故答案为: 欧阳修写信批评他,因此被贬为峡州夷陵令。
18.本题考查虚词理解。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哉:表示感叹的语气。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根据[甲]文方框处前“岂以为利”中的“岂”是疑问词,表反诘语气,可知此处应使用“哉”,故选B。
故答案为:B,哉:表示感叹的语气。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根据【甲】文方框处前“岂以为利”中的“岂”是疑问词,表反诘语气,可知此处应使用“哉”,故选B。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欧阳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欧阳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的事迹,结合谥号知识小卡片中的“危身利国曰忠”,可知谥号为“文忠”的原因是危身利国。根据[乙]“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欧阳修的性格,结合谥号知识小卡片中的“坚强不暴日文”,可知谥号为“文忠”的原因是坚强不暴。根据[乙]“自尔,遇事不敢忽也”欧阳修的行为,结合谥号知识小卡片中的“坚强不暴曰文”,可知谥号为“文忠”的原因是世笃勤劳。
故答案为: 危身利国、坚强不暴、世笃勤劳
20.【答案】略
【知识点】命题式仿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依据题干要求要写出月亮寄托的内在情思:思乡;呈现的外在特征:清冷的光;诗歌标题:冷光。注意诗歌行数的限定,正文不超过7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21.【答案】相见欢 重回故土,这片使我喜悦的土地,在贫屋间盘绕着,已是夕阳黄昏,紧而泛橘的光辉洒下,整个世界都被轻轻笼着。
沿着树林小道,信步又一转弯,青瓦白墙的拐角处,我不由地立住了,故乡的蔷薇花,在这片黄士边伸展出一片红紫,风乍起,如愿地推着我前行,我缓步走上前,来到它的脚下,我不禁低下头,默然着,含泪地笑着。
曾经,当我还是故乡人时,这屋后的蔷薇是我的玩乐地,这儿充溢着笑语,儿时,祖母总轻轻拉着我的小手,来到它的脚下,我坐在她怀中,总是夕阳无限,又总是如愿之风在我耳边畅响,祖母笑着抚着我柔腻的.长发,我也笑着,一同与她望向这片繁花似锦,粉蝶般花儿映在我的心上,望着,祖母起身,轻轻摘下一朵雏花,夹在我的耳边,我淡然地望着她的白发,皱而蜡黄的皮颊,那时的我却不懂事,不知道怎样珍惜。
清风再次来潮,带着花香弥漫,我环顾四周,那个熟知的身影已不存在,我只能举起手,让风坐在我怀中,暗柔地抚着那透明之物。
乡里已无故人,这片花儿,是我唯一的思念与寄托吧!
我再次望向这片蔷薇,仔细端详,花儿过了如此多年,依然开着,只是花茎有些枯黄,绿萝莫在墙上交旋着,风吹过花,飘落着一片花洒,我伸手去接,只是花儿们顽皮,总是摸不着,接不诱,重逢彼此,在这时光某一角。
我转过身,要离去,风儿又摇了摇我的衣裙,我仰起头,星空璨如烂,但夕光未去祖母也许只是变成风了吧!感谢这次重逢,我们下次再见吧!
我在拐角处又望了一眼它,那片繁花似锦,在故士里轮回过几次呢
定风波
人生长路,何其漫长!长路途中,一道道障碍,一条条沟壑在所难免,倘若一心向前,将永远无法逾越。这时,只有绕道而行。“绕道而行”是迷雾中的的指南,帮助我们明确方向;“绕道而行”是沙漠中的甘泉,帮助我们重获希望;“绕道而行”是迷途的灯光,帮助我们抵达成功。由此看来,绕道而行不仅是自然界的常态、前进的方式与途径,更是一种智慧!
绕道而行,赢得胜利。绕道而行是就虚避实,以巧取胜。二战时法国耗巨资修建的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德国人不敢硬攻只能绕到后方,毫不费力攻占法国,赢得胜利。是什么让德国笑到最后 是“绕道而行”。它使德国摆脱硬碰硬的局面,绕过阻碍,赢得胜利。由此看来,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只有以此才能赢得胜利。
绕道而行,超越自我。绕道而行是面对从前的自己,改变过去的方向。刘翔幼时是长跑运动员,他梦想着有一天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但现实无情地打击着他,他的长跑成绩并不理想。从此他改变训练项目,攻练跨栏,虽然方向改变了,但勇夺第一的理想未曾改变。就这样,他在新的方向上获得巨大成就。是什么让他超越自我 是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不正是一种“绕道而行”的智慧吗 由此看来,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只有以此才能超越自我。
绕道而行,迈向成功。绕道而行,是对抗艰难的未来,选择另一条通向成功的途径。施瓦辛格自幼梦想当一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但出身贫穷的他是难以实现的。但他从那时起并没有钻心于政治研究而是苦练一身健美的肌肉。随后进军好莱坞影视圈,这之后还娶了位富豪家的千金。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集聚足够的人气与金钱。此时的他已凭借财富朝着成功迈进。是什么使他绕过艰难,迈向成功 是他另辟蹊径,而这不正是一种“绕道而行”的智慧吗 由此看来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只有以此才能迈向成功。
绕道而行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前进;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智勇,不是一种愚笨,而一种知理。绕道而行包含了世间一切真理是不可否论的大智慧。从此就让我们用“绕道而行”的智慧,绕过障碍,绕过沟壑,在成长的道路上智慧前行,最后抵达成功的彼岸吧!
少年游
岁月如歌,唯有我,始终静默如初。——题记
步于红尘陌上,感受春风拂晓;小憩于星空之下,追寻梦的方向。我是一个行走在苍茫大地的少年,心中怀着对理想未来的期望,开始了自己一段意气风发的游历......
我曾踏月而来,只为寻得答案......
我 曾为落红,悄然绽放,却又匆匆离去,还未来得及感受生的美好,就已体验到亡的残酷。来世,我为蝶,穿梭于满地落英之中,原来,这就叫做落红非无情,人间有真意。
我为少年,未能及生,何能及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不奢望做星空中那颗最璀璨的明星,但求能成为一颗能发光的星,只需稳妥的出众。
少年游于梦中,这是蝴蝶之梦,“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之言,否定一切事物质的差别,什么大小、寿天、生死、是非、普恶、得失、荣辱,都是一样的。在少年游于梦中之时,便慢慢摸索到答案。
少年游于心中,这是无为之心,“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老子之言,对后世治国安邦影响很大。如唐初推行“垂拱而治”,出现“贞观之治”,明初力推“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仁宣之治”..在少年游于心中之时,答案慢慢浮现在眼前。
少年游于学中,这是有志之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之言,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开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在少年游于学中之时答案慢慢明朗了。
少年当自强,少年当有志,少年当游于梦,游于心,游于学......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相见欢”,见到什么欢喜,注意相见欢的对象和对我的意义。是见到多年未见的亲人、朋友,还是见到了你想要的对你来说有深刻寓意的物品,还是在典籍里见到了历史名人,写情感类的作文。文体是记叙文,写作时注意以写人记事为主,要有描写,以自己成长过程中和什么的相见写作内容的重点,以自己从相见中获得的感悟为表现的主旨,选择熟悉的素材,不要临时乱编。可以以小见大,用生活中的小事去打动读者。如写历史名人,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见到司马迁欢喜。中间具体描写为什么你见到司马迁欢喜,通过《史记》,你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是意念促使司马迁忍常人之不可忍,做常人之不能做之事,才造就了经典,让你从中获得感悟,把“相见欢的对象和对我的意义”具体化,注意详略得当。末段升华主旨,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题目二:“定风波”,风波可以是指我们遇到的挫折等,写我们如何应对挫折,获得成长的,写成长类的作文。文体是记叙文,写作时注意以写人记事为主,要有描写,以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那次挫折写作内容的重点,以自己从应对挫折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悟为表现的主旨,选择熟悉的素材,不要临时乱编。可以以小见大,用生活中的小事去打动读者。如写一次长跑比赛,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你其实并不擅长跑步。中间具体描写你在被迫参加比赛后,是如何自我调节,自我训练的,最终在赛场取得了好成绩,把“定风波的具体事件和对我的意义”具体化,注意详略得当。末段升华主旨,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题目三:“少年游”,注意少年游的内容和对我的意义。写你参加的一次难忘的游学经历,在游学中,你获得了哪些感悟,对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写成长类的作文。文体是记叙文,写作时注意以写人记事为主,要有描写,以自己的一次游学经历写作内容的重点,以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为表现的主旨,选择熟悉的素材,不要临时乱编。可以以小见大,用生活中的小事去打动读者。如写去北京天安门的游学经历,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那次的游学经历让你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中间具体描写为什么北京天安门的游学经让你感悟更深,是因为你见到了很多人,他们是来自其他城市的,来自不同国家的,都在瞻仰天安门城楼,都在感受中国的高新发展,把“少年游的内容和对我的意义”具体化,注意详略得当。末段升华主旨,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点评】题目一、题目二、题目三: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立意通常来讲可以分为几大主题,比如读书(读书对我的影响)、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对我的影响)、成长(什么激励了我努力成长),围绕立意选择合适的素材,最好是自身经历过的或者是熟知的材料。不要临时去编,平时要准备好几类常用的素材,到写作文时好套用。可以是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手法。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要写好情节,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