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同步练习
[典型例题]
1、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有
A、营造上海外环线绿化带
B、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C、消除苏州河黑臭现象
D、建立现代化园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含义的理解和应用。营造上海外环线绿化带,是为了加强对城市的管理,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在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防护带,进行绿化,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这是为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垃圾资源化。城市的环境污染表现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的水体污染可能导致鱼类死亡,也可能会发生“公害病”,为了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消除苏州河黑臭现象就是其中的一项措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业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生态农业,建立现代化农业园区就是为了发展生态农业。所以题中的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
答案:ABCD
一、选择题
1、全球21世纪议程发表于
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63年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据此完成2~4题。
2、这种行为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3、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
B、石油污染的结果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4、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
B、改革渔具,加密渔网渔眼
C、推进海洋农牧化生产
D、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5、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
A、经济能不断发展
B、工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C、既要发展,又不危害环境
D、尽量不用或少用能源、资源
6、以下主张和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B、发达国家应停止过度消费
C、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人口的零增长
D、各国在开发本国自然资源时,确保不对其它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7、《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发表于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二、综合题
8、《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是全球和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全球《21世纪议程》是 年在
(地方)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
(2)全球《21世纪议程》涉及人类 的所有领域,提供了21世纪如何使全球 、
与 协调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其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第二部分为 ,第三部分为 ,第四部分为 。
(3)《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它表明了中国在解决
问题上的决心和信心。
(4)《中国21世纪议程》共 章, 个领域,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第二部分为 ,第三部分为 ,第四部分为 。
1、C2、B3、D 4、A 5、C6、D7、B
8、(1)1992 巴西里约热内卢(2)可持续发展 经济 社会 环境 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资源保护与管理 加强社会群体的作用 实施手段(3)环境与发展(4)20 78 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 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D
A.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新的耕地
B.捕捉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
C.积极围湖造田种粮,增产粮食
D.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状况
2.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D
①使用再生纸②垃圾分类回收③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④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几种经济发展模式中,正确的是D
A.追求利润----盲目发展----损害环境
B.先发展----后治理----再积累
C.先积累----后发展----再治理
D.边发展----边积累----边治理
二、综合题
4、什么是持续发展?其核心思想和追求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它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1.D提示:能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行为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2.D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对可持续发展行为的理解。
3.D提示:正确的经济发展应是边发展----边积累----边治理。
4、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它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两部分。概念多、理论性强,知识间联系紧密。
在“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迫切性,用前面学过的知识作铺垫,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入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通过分析数据、案例等,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通过“阅读”,让学生首先了解《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活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逐渐递进,由材料理解推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追求目标及基本内涵。四个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最后教师列举各年代“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说明其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和美好希望。
教学重点
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填充图册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导入新课
师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之路,即可持续发展之路。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等。
板 书: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推进新课
课件展示:
资源预期寿命图
图的右侧表示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其中深色条框表示按指数增长的预期寿命,浅色条框表示消费水平不增长条件下的预期寿命。左侧条框表示各种矿物消费的年增长率。据图谈一谈你对未来资源环境状况的看法。
板 书:
历史背景及必然性
生 (合作探究)维系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不久的将来被消耗殆尽,人类将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现象。
师 多媒体播放“环境问题案例”图示。
师 请学生分析哪一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注意:全球性是当前环境问题分布的突出特点。这种特点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某些环境问题的影响可以大大超越其产生地甚至达到全球,而且还意味着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全球的普遍关注与共同努力。
生 (合作探究)读图析图完成填注。
师 (多媒体依次展现答案,纠错后提问)人类面对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的绝境,怎样才能摆脱绝境,使人类社会有一个共同美好的未来?
生 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由之路。
师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球发展的基本战略,其行动纲领是什么?主要内容包括哪几部分?
生 浏览P99“阅读”,了解《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记忆。
板 书:
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师 (承转)依据《21世纪议程》许多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提出了各自的行动纲领,制定了相应的21世纪议程,我国颁布了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我国为什么更有紧迫性和必然性呢?多媒体依次播放如下联系式知识结构,请同学们完成。
生1 庞大的人口压力
生2 资源短缺
生3 深刻的环境危机
师 激励性评价后,请学生浏览“阅读”,了解《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生 阅读《中国21世纪议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 (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及其迫切性,其理论发展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
板 书: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课件展示:
P101活动,请学生回答问题。
生1 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第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因为第一种生产方式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掠夺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威胁。
生2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师 多媒体展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说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复合系统。
师
(承转)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哪几个方面?
板 书:
发展的内涵、公平的内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生 (略)
师 为何把社会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
生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
师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也即公平性原则,具体体现在资源分配上的时间公平性和空间公平性。请同学们阅读“公平的观念”自然段,解释时间公平性和空间公平性的涵义。
生1
时间上的公平即“代际公平”。主要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生2
空间上的公平即“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平行的,应互相尊重,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的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师 可持续发展为何把环境保护作为追求的基本目标呢?
生 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果。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它需要足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依托。
师 可持续发展还认为,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背景下,全人类都应享有健康而富裕生活的权利;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享有平行发展的权利;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承转)通过以上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追求的目标又是什么?
生1
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生2
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师 列举各年代“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请同学们说明它们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件展示:?
生 只有一个地球——持续性观念;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权利的观念;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持续性观念;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公平性的观念。
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景观图,该地区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是60°,位于东8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E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F为库区北侧丘陵低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最能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一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种苹果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建苹果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
第二种方案:A.营造防护林 B.种花生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花生加工厂 F.种油菜、小麦
第三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培柑橘、茶叶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柑橘茶叶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
(2)随着人口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的湖泊沼泽地,G处是喀斯特地貌,既要发展经济,又不降低环境质量,从可持续发展考虑,如何开发利用G、H两处土地资源?
(3)从该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持续发展考虑,请你为该地区设计远景规划。
参考答案:
(1)第三种方案。
(2)H处湖泊沼泽地可种植莲藕,喀斯特地貌可发展旅游业。
(3)这是一道考查发散思维能力的创新题目,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联想,只要符合我国东部亚热带丘陵地区实际,方案科学即可。如利用水库开发小水电,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溶洞进行疗养、生物培养,利用山区种植野蘑菇,利用丘陵果园、茶园、水库、喀斯特地貌发展旅游业,改良湖泊沼泽地,养鱼种藕与平原配套发展生态农业等。??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两个表格(总结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内 容
地 位
目 标
生态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经济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原 则
内容和要求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性,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性,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等
持续性原则
面对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等
共同性原则
地方性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等
板书设计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1.历史背景及必然性
2.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二、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维护农业生态平衡,探究采取的主要措施。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去生态农业村实地访问、考察。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把生态农业采取的主要措施写成调查报告。
●追踪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04年春季全国文综,7~9)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据此回答(1)~(3)题。
(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
A.降低燃油消费 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 D.节省城市用地
(2)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运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3)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答案:(1)C (2)D (3)D
2.(2003年上海综合,13~14)这是巴黎凡尔赛宫典型的法国式花园的照片。
照片近景部分地面是由细砂石铺就的,你认为细砂石铺地具有( )
A.排水作用:方便雨水下渗,不必铺下水道
B.防火作用:万一发生火灾,可以就地取材
C.防御作用:可以通过骑兵,阻碍炮车通行
D.环保作用:吸收空气降尘,避免尘土飞扬
答案:A
3.全球《21世纪议程》发表于( )
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6年
答案:C
4.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中( )
A.发展是第一位的 B.保护环境是第一位的
C.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第一位的 D.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第一位的
答案:A
5.可持续发展思想( )
A.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 B.首先考虑地域性特点
C.实施主要依靠大国政府政策 D.目标是让当代人能健康长寿
答案:A
6.提倡购买带环境标志的产品,主要是考虑( )
A.政府行为人必为之 B.经济合算物美价廉
C.绿色食品没有污染 D.安全可靠没有污染
答案:D
二、综合题
7.阅读下列文字,对比前后两种相反的发展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黄土高原区有个叫黄家二岔的小流域。这里的人民遭受生态环境恶化和贫穷落后的无情冲击:褐黄色的天、地和阳光,满目疮痍的光山秃岭,可是人们还是要刨草根当柴火烧。一年的水土流失量达到7000多吨/平方千米。为了粮食,他们拼命耕作,田越来越多,粮却越产越少,山越开越荒,人越来越穷。吃着国家的返销粮,身着陆海空三军送来的救济衣,每人每年只能挣30多元钱。
当年,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来到这里进行调查后说:“要生存,要脱贫,只有让黄土地坡上绿装。”他们引导当地农民调整土地利用方法,逐步把一部分耕地退还为林地、牧地,大面积营造薪炭林,种植人工牧草,实行草田轮作,修筑土坝和梯田……
10年后,奇迹出现在这块黄土地小流域边:榆树、刺槐、红柳使原来的荒山秃岭一片青翠,茸茸的牧草给遍野的黄土铺上一层绿色,林草覆盖率从过去的1.8%提高到63%,水土流失减少了95%,畜产值增加了5倍多,粮食产量增加了3倍多,人均年收入730元。许多农民学会了向周围乡亲讲保护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科学道理。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的艰苦劳动和科学实验,为治理黄土高原总结出有益经验,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填写黄家二岔前后两种发展模式的具体表现。
不可持续发展:
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持续发展:
生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毁林开荒、破坏山坡植被、水土流失
越耕越穷、人均收入极低
依靠国家救济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草田轮作
粮食产量和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
生活质量大有改善,重视科学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8.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