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解中学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学年化学学科答题卡
级
总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考生须知
1、考生答题前,在规定的地方准确填写考号和姓名。
2、进择题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填涂,如需要对答
场
案进行修改,应使用绘图像皮轻擦干净,注意不
要擦破答题卷,
0]
21
2
[2
[
21[21
[21
[21
2
3
非选择赠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
号
3J313]
31
t3131
131
严格按照答题要求,在答题卷对应题号指定的答
[4]
41
【4
愿区域内答题,切不可超出黑色边框,超出黑色
IS)
[st
61
61
6
6
边框的答案无效,
立号
6
7121
7]
4、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
rs[s1
1
8]8】
(s)
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9]
91
91
5、
保持卷面清洁,不要将答题卷折叠,弄破。
选择题(45分)
D1[A][B][C][D]
A 6[A][B]IC][D]
C
11[A][B][C][D]
A 2[A][B][C][D]
C 7[A][B][C][D]
12[A][B][C][D]
A 3 [A][B][C][D]
8[A][B][C][D]
B 13[A]][C][DI
B 4[A]IB][C][D]
A9[A][B][C][D]
C 14 [A][B][C][D]
C 5[A][B][C][D]
10[A][B][C][D]
C 15 [A][B][C][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2分)
C(U小c(H)
(1)
clce).cHo
③
(2)
bc
30
0.16 mol/L.min)
②
大于
放
11f3
17、(12分)
1D0.03
.2了>27P72
8Z
(4)
D
6C=2b0060918、(12分)
(1)①
。,>2)
(2)
21.4ha)kk3
19、(19分)
Natgt 3h(2Nm(g)sh=-92 kT
(2)390
Ⅱ1)△出3十H2一H5
△H3-△H
(2)
AD
(3)
4
4
(po
P-CHa2
()ac
PCCthe)/4o
6s9,
(印P也从)
(5)
用子人1隆面兆麟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班 级 高 二学年化学学科试题
A.制备合成气的反应为 CH4(g) C(ads)+2H2(g) ΔH=(E1-E3) kJ·mol-1
姓 名 考试用时: 75 分钟 总分:100 分 B.若 E3+E2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密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使用催化剂,CO 和 H2的平衡产率不变
考场
封 1、下列属于利用新能源的是( ) D.增加吸附性活性炭[C(ads)]的表面积,可提高 CO、H2的产率
①太阳能热水器 ②压缩天然气动力汽车 ③核能发电 ④风力发电
6、C+CO2 2CO ΔH=+Q1 kJ·mol-1 -反应速率为 1,N2+3H2 2NH3 ΔH=-Q2kJ·mol 1反
考号 线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③④
应速率为 2,(Q1、Q2、均大于 0)对上述反应,温度升高时, 1和 2的变化情况为( )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内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增大,减小 D. 减小,增大A.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
座位号 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 7、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 NO2(g)+CO(g) NO(g)+C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不
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H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也
不相同 ①2NO2(g) NO3(g)+NO(g)(慢反应) ②NO3(g)+CO(g) NO2(g)+CO2(g)(快反应)得
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3 两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方程分别为(k 、k 均为速率常数):答 、已知反应:
正 逆
①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①v 正= 正 ·c2(NO2),v 逆= ·c(NO3)·c(NO);题 ②稀溶液中,H+(aq)+OH-(aq)===H O(l) ΔH 57.3 kJ·mol-1 1 逆=- 12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②v 正= 正 ·c(NO3)·c(CO),v 逆= 逆 ·c(NO2)·c(CO2)。
A.碳的燃烧热大于 110.5 kJ·mol-1 2 2
B.①的反应热为 22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稀硫酸与稀 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
D.稀醋酸与稀 NaOH溶液反应生成 1 mol水,放出 57.3 kJ热量 A.总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②
4、已知:(1)H2O(g) == H2O(l) ΔH1=-Q1 kJ·mol-1 B.反应①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②的活化能
(2)CH3OH(g) == CH3OH(l) △H2=-Q2 kJ·mol-1 ·
C.NO2(g)+CO(g) NO(g)+CO2(g) 正 正的平衡常数 K= 1 2
(3)2CH3OH(g) +3O2(g) == 2CO2(g)+4H2O(g) △H3=-Q3 kJ·mol-1(Q1、Q2、 · 逆 1 逆 2
Q3均大于 0)若要使 32g液态甲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放出的热量为(单位: D.若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 增大,
kJ 正 1 逆
减小
1
) ( )
A. Q1+Q2+Q3 B. 0.5 Q3-Q +2Q C. 0.5 Q + Q -2Q D. 0.5(Q +Q +Q ) 8、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2 1 3 2 1 1 2 3
A.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
5、利用 CO2与 CH4制备合成气(CO、H2),可能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C.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
9、把 0.6 mol X气体和 0.4 mol Y气体混合于 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Z(g)
+2W(g),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01 mol/(L·min),
则上述反应中 Z气体的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 n的值是 ( )
{#{QQABQQwEogiIQAJAAAgCQQ1ACgKQkACAAAoOxBAMoAAAAQFABCA=}#}
A.1 B.2 C.3 D.4
10、在密闭容器中,xA(g) yB(g) zC(g)反应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 0.7mol/L若保持温度不
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 2倍,达新平衡时 A的浓度降为 0.5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Y<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降低 D.C的体积分数增大
11、下列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缩小体积或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都增大 A.a+b>c+d T1>T2 ΔH>0 B.a+b>c+d T1的是( ) C.a+bT2 ΔH>0 D.a+bA.CO(g) +N O2(g) CO2(g) +NO(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4、K2Cr2O 2-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 7 +H2O 2CrO
2- +2H+。现在用 K Cr O 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B.N2(g) +3H 4
2 2 7
2(g) 2NH3(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3O2(g) 2O 3(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PCl5 (g) PCl3 (g)+Cl2 (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2、氨气与氧气在一定压强和 800 ℃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可发生不同反应:
反应ⅰ:4NH3(g)+5O2(g) 4NO(g)+6H O(g) ΔH=-905 kJ·mol
-1
2 产率 98%
反应ⅱ:4NH3(g)+3O2(g) 2N
-1
2(g)+6H2O(g) ΔH=-1 268 kJ·mol 产率 2%
反应ⅰ与反应ⅱ有关物质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 2-.②中 Cr2O 7 被 C2H5OH 还原
C.对比②和④可知 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弱
D.若向④中加入 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绿色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①.氨催化氧化生成 NO 时,温度应控制在 780~840 ℃ B.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
C.常温下,反应 C(s)+CO2(g) 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O
②.提高物料比 2
)
的值,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
(NH ) D.反应 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③.对反应加压可提高反应物转化率
16、(12 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④.高于 900 ℃时 NO 的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与高温下催化剂的活性降低有关
CO(g)+H2O(g) CO2(g)+H2(g),其化学平衡常数 K和温度 t的关系如下表:
A.① ④ B.①② C.② ③ D.③④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13、可逆反应 aA(g)+bB(g) cC(g)+dD(g) ΔH,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是( ) K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__________。
若只改变一个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_________(填序号)
①一定不变 ②一定减小 ③可能增大 ④增大、减小、不变皆有可能
{#{QQABQQwEogiIQAJAAAgCQQ1ACgKQkACAAAoOxBAMoAAAAQFABCA=}#}
(2)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v 逆(H2)=v 正(H2O) d.c(CO)=c(CO ) ②T1和 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 K1________(填“>”、“<”或“=”)K2。在 T1温度下,往体积为2
(3) 将不同量的 CO (g) 和 H2O (g) 分别通入到体积为 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O 和 2 mol H2,经测得 CO和 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2
CO (g) + H2O (g) CO2 (g) + H2 (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所示。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实验组 温度/℃
H2O CO CO2 CO /min
A 650 2 4 1.6 2.4 5
B 900 1 2 0.4 1.6 3
C 900 a b c d t
①实验 A中以υ(H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②通过计算可知,CO的转化率实验 A 实验 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反应的正反应
为 (填“吸”或“放”)热反应。
17、(12 分)向体积为 2L的固定密闭容器中通入 3molX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2)在容积为 1 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 230℃、250℃和 270℃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
2X(g) Y(g)+3Z(g) 如图 3是上述三种温度下 H2和 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 CO的物质的量均为 1 mol)与 CO平衡转化
(1) 经 5min 后 达 平 衡 , 此 时 容 器 内 压 强 为 起 始 时 的 1.2 倍 , 则 用 Y 表 示 的 速 率 为 率的关系,则曲线 z 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该温度下上述反应在 b 点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____________mol/(L·min)。 ________。曲线上 a、b、c点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 K1、K2、K3,则 K1、K2、K3的大小关系
(2)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丙、丁四个同样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同一时间内测得的反应速率分别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甲:ν(X)=3.5mol/(L·min);乙:ν(Y)=2mol/(L·min);丙:ν(Z)=4.5mol/(L·min);丁: 19、(19 分)I、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
ν(X)=0.075mol/(L·s)。若其他条件相同,温度不同,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填序号) 作用。
________________。 (1)下图是 N2(g)和 H2(g)反应生成 1 mol NH3(g)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示意图,请写出 N2和 H2反应的热
(3)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充入氩气,则平衡向___(填“左”“右”或“不”,下同)移动。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相同条件下向达到(1)所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0.5molX气体,则平衡后 X的转化率与(1)
的平衡中 X的转化率相比___
A.无法确定 B.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C.前者一定等于后者 D.前者一定小于后者
(5)若保持与(1)的温度和压强不变,起始时加入 X、Y、Z物质的量分别为 amol、bmol、cmol,
达平衡时各物质百分含量与(1)平衡时相等,则 a、b、c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若已知下列数据:
6 化学键 H—H N≡N( )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起始时加入 X、Y、Z物质的量分别为 amol、bmol、cmol,达平衡时
各物质浓度与(1)平衡时相等,则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 c 的取值范围应为 键能/kJ·mol-1 435 943
______________。
-
试根据表中及图中数据计算 N—H的键能:________ kJ·mol 1。
18、(12分)CO可用于合成甲醇,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 CH3OH(g)。 II、我国力争于 2030 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CH4与 CO2重整是 CO2利用的研究热点之
(1)图 1是反应 CO(g)+2H2(g) CH3OH(g)在不同温度下 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一。该重整反应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a)CH4(g)+CO2(g) 2CO(g)+2H2(g) ΔH1
b)CO2(g)+H2(g) CO(g)+H2O(g) ΔH2
①该反应的焓变ΔH________(填“>”“<”或“=”)0。
c)CH4(g) C(s)+2H2(g) ΔH3
{#{QQABQQwEogiIQAJAAAgCQQ1ACgKQkACAAAoOxBAMoAAAAQFABCA=}#}
d)2CO(g) CO (g)+C(s) ΔH 器中进行反应,体系达到平衡时 H2的分压为 40 kPa。计算 CH4的平衡转化率等于2 4
(5)CO2用途广泛,写出基于其物理性质的一种用途: 。
e)CO(g)+ H2(g) H2O(g)+C(s) ΔH5
(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 a 的ΔH1= (写出一个代数式即可)。
(2)上述反应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增大 CO2与 CH4的浓度,反应 a、b、c的正反应速率都增加
B.移去部分 C(s),反应 c、d、e的平衡均向右移动
C.加入反应 a 的催化剂,可提高 CH4的平衡转化率
D.降低反应温度,反应 a~e 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3)一定条件下,CH4分解形成碳的反应历程如图 1 所示。该历程分 步进行,其中,第 步的
正反应活化能最大。
图 1
(4)设 rp为相对压力平衡常数,其表达式写法:在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用相对分压代替浓度。气体
1
的相对分压等于其分压(单位为 kPa)除以 p0(p0=100 kPa)。反应 a、c、e 的 ln rp随 (温度的倒数)的
变化如图 2 所示。
图 2
①反应 a、c、e 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填字母)。
②反应 c 的相对压力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rp= 。
③在图 2 中 A 点对应温度下、原料组成为 n(CO2)∶n(CH4)=1∶1、初始总压为 100 kPa 的恒容密闭容
{#{QQABQQwEogiIQAJAAAgCQQ1ACgKQkACAAAoOxBAMoAAAAQF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