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15 20:5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学习目标知道火车、轮船的传入、照相、电影在中国的出现的史实。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一定局限性但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预习提示:近代中国从西方传入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是什么?对当时社会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
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时间、地点)
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习俗得到改变?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哪些局限性?小明:妈妈,外公来电报啦!
小明妈(看完电报):外公过几天要来上海看望咱们啦!
小明:从昆明到上海那么远的路,那得花多长时间呀?
小明妈:滇越铁路通车后,现在交通便利多了,外公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到上海,全程只需短短的几天。第一幕(清末民初)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独轮车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864年,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hú)”号,这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这天,小明一家去码头接外公。在码头,用数码相机照了张全家福,留下了纪念性的一刻。吃过午饭,全家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定军山》,妈妈对男主角雄浑的声音大加赞赏。晚饭过后,小明拿了份上海最著名的报纸《江南晚报》与外公一起阅读,报纸上内容真丰富:有广告、新闻、评论等。但报纸上有很多字小明不认识,外公让小明查字典。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这天,小明一家去码头接外公。在码头,用数码相机照了张全家福,留下了纪念性的一刻。吃过午饭,全家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定军山》,妈妈对男主角雄浑的声音大加赞赏。晚饭过后,小明拿了份上海最著名的报纸《江南晚报》与外公一起阅读,报纸上内容真丰富:有广告、新闻、评论等。但报纸上有很多字小明不认识,外公让小明查字典。 定军山渔光曲电影《歌女红牡丹》 这天,小明一家去码头接外公。在码头,用数码相机照了张全家福,留下了纪念性的一刻。吃过午饭,全家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定军山》,妈妈对男主角雄浑的声音大加赞赏。晚饭过后,小明拿了份上海最著名的报纸《江南晚报》与外公一起阅读,报纸上内容真丰富:有广告、新闻、评论等。但报纸上有很多字小明不认识,外公让小明查字典。 最著名的是报纸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
请说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刊物名称:
A.维新变法时期:
《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B.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C.新文化运动期间:
《新青年》、《每周评论》二、文化生活的变迁讨论:网络时代,我们还需要书籍吗? 这一天,小明陪外公逛街,在街头一家饭馆旁他们看到了以下一幕:行人在排队剪辫子;而餐馆的老板笑盈盈的送客,所用的是“先生,慢走,欢迎下次光临”。用的是握手礼,老板身穿长袍马褂,而客人身穿西服。正在这时几个貌美如花,身着旗袍,脚踏高跟鞋的女子迎面走来…………清朝梳辫图溥仪剪辫装三、社会习俗的变化长袍马褂近代男装的演变近代女装的演变清末女子民国时期时髦的少女小脚一双眼泪一筐社会习俗的变化剪发辫变礼仪易服饰废缠足改称呼 从这些变化体现民国初年的社会出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变化有限:轮船出现在沿海沿江口岸城市。
铁路数量少。
电影、报纸在城市才能看到。
照相属于有钱人。
传统习惯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改变。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西方传进来的?
从中我们可能得出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原因:制度落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等。
启示:坚持改革开放;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重视教育,发展科技等。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黄鹄”号轮船淞沪铁路《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申报》商务印书馆知识抢答: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