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1+X整合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操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1+X整合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操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8 21:39:2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1+X整合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操
【设计意图】
《黄河颂》位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在语文要素方面要求是“继续学习精读”“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学习做批注”。为达到训练目标,本单元编组了《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木兰诗》五篇文章。从言语形式来看,这些文章的抒情方式各有特色。《黄河颂》作为颂歌,奔放热情是最突出的特点,用第二人称和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歌颂民族精神的情感。《老山界》是一篇充满革命乐观主义情怀的回忆性散文,在叙事、写景中表达了对英勇无畏、坚强乐观的红军战士的赞叹之情,属于间接抒情;《土地的誓言》是感情炽热的抒情散文,既有对富饶美丽家乡的景物描写,也运用呼告手法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眷恋和甘愿为其牺牲一切的决心,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相得益彰;《谁是最可爱的人》也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在叙事中赞颂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品质和伟大情怀,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写到: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这篇文章可算得上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水乳交融。另外,这个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学习抒情”。这体现了统编教材“阅读与写作贯通”的编排理念。
《黄河颂》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无疑,本课教学要落实单元要求的阅读方法的学习、阅读能力的训练。统揽本单元的编排特点和本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研读这篇文章的文本特质,我觉得“通过精读,把握文章的抒情方式”是教学这个文本的重心所在。
刚才我们说过,这是一篇显性赞颂的歌词,直接抒情是其最鲜明的特质。说到直接抒情,似乎不需要什么技巧。王君老师在《个性化抒情》一文中曾说“直接抒情就是种子的必然要萌芽,是含苞的骨朵儿必然要开放,是成熟的胎儿必然要破母腹而出。”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直接抒情和其他写作技巧一样,也是需要学习的。因为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崇尚含蓄美,所以,我们读到的文章、诗词,多是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翻翻我们的教材,《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这些抒情性散文,《秋天的怀念》《散步》这些叙事性散文,《古代诗歌四首》《天上的街市》这些诗歌,是不是都是间接抒情?可以说,《黄河颂》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直接抒情的重要契机。
那怎么教呢?《黄河颂》篇幅不长,语言明快雄健,没有难懂的词句。写作背景虽然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但稍加引导学生也不难理解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这一主旨。做批注的训练,我们可以放在初读文章环节进行。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直接抒情手法的学习和运用。那如果只用这一篇来教学直接抒情,我觉得教得单薄,学得不透。我们可以找同类的多个文本进行结构化组合,做1+X群文教学。
统编教材的最大亮点就是构建了一个立体式的阅读教学体系,提出“1+X”教学理念。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X的建构应该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方面编组整合。为了让学生的阅读理解更深入、知识建构更充分,X的建构应兼顾焦点化和结构化两方面。所谓的焦点化,就是要聚焦一个点来编组整合文本;结构化,是指多个文本之间以及文本在课堂活动中有内在的结构和次序。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选择文本时,有两个方向:一是用课后推荐阅读篇目,《黄河大合唱》的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与课文整合,或者加上《黄河船夫曲》,以黄河形象、黄河历史、黄河精神为学习内容做诵读型加主题型群文教学;第二个方向是用其他直接抒情特点比较突出,艺术特色明了的诗歌或歌词与课文整合,做语用型或写作型群文教学。
正像蒋军晶老师所说,群文阅读的好处是老师少讲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就能有所发现,但做群文阅读老师并不轻松。老师要辛苦在前。尤其是选文章这件事,有时会把老师累去半条命,其中甘苦,只有做过群文阅读教学的老师才深知其味。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就深深体味过这种辛苦。为了找到合适的课外文本,翻了很多书,也翻来覆去做了好几天的思考。通过阅读,我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先描述黄河的汹涌壮阔,再哭诉它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然后歌颂黄河儿女为保卫黄河而浴血奋战的英雄精神,最后借黄河的怒吼表达对抗战胜利的呼唤。就一节课而言,这个文本太长,用它和《黄河颂》整合教学,也不容易达到异质性和结构化的组文要求。权衡再三,我选择第二个方向,用《长江之歌》和当时流行的抗疫歌曲《长江长江,我是黄河》做“X”群文文本。
陕西名师曹公奇老师认为:关键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学习和建构,是语文关键能力之一,也是初中阶段学生急需发展的能力。我们在做群文教学时,应以关键能力为议题选择文本,以关键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重心,以关键能力为核心实施教学行为。对于《黄河颂》1+X群文教学来说,学会直接抒情,就是我们这节群文阅读课要训练的关键能力。
我把这节课定位为语用型兼写作型群文教学,以学习直接抒情为议题,以写作为最终落点,课堂主题是“歌唱大江大河”。教学活动采用的是“1+X”常用的教学模式,先读一篇,形成感性经验;再读多篇,进行议题统整;聚合探究,获得共建共享。教学目标有三个: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中的形象特点。2.品析关键词句,领悟诗歌抒发的情感。3.统整诗歌的抒情方式,掌握直接抒情的方法。通过三个文本的比较、对照、评议与整合,求同存异,形成认知建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说到黄河长江,我们常常会诵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些诗句。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人以“大河”“大江”来特指。古往今来,黄河、长江这两条哺育了炎黄子孙、孕育了中华五千年古国文化的河流,引来无数诗人歌者的赞颂。这节课,我们通过诵读歌词来歌颂大江大河。这样导入,直入课题,能快速进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去。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回顾、积累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入课。
然后进入课堂的一个活动:颂黄河。《黄河颂》是主读文本,我们的教学步骤要细腻一些。聚焦议题把《黄河颂》学扎实了,后面的学习活动才有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个部分分三步走,第一步,了解背景,朗读诗歌。先出示这样的背景资料,学生浏览后自由读文本。然后跟学生交流:大家觉得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语调?有学生说,语调要读得高昂点,有学生说,要读出热烈赞美的语气,有学生要读出豪迈自豪来。交流之后,就让他们带着这样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再朗读诗歌。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后,对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内容有了初步把握,再让他们听名家朗读录音,一边听一边从三个方面做批注:①声调应该高还是低,语速应该缓还是急?②哪些词句要读重一些,哪些词句后要停顿?用朗读重音和停顿符号标注出来。③试着把歌词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唱黄河雄姿,赞黄河贡献,颂民族精神。听读批注之后,按划分的层次展示朗读。大家看,朗读这个环节,每次朗读都有要求,都有交流、检测和评价,训练有层次、有梯度,成效就比较显著。
第二步,统整文意。课文标题是黄河颂,赞颂黄河是本文的主旨所在。那么作者赞颂了黄河的什么呢?请选择歌词内容,配上一句解说词,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们赞颂黄河,因为她…… 这个环节,落实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概括提炼能力。学生这样说,我们歌颂黄河,她有一往无前的力量: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学生说,我们歌颂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歌颂黄河,她是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歌颂黄河,她有伟大坚强的精神。
第三步,探究写法。小结上个活动之后,把探究的焦点聚集在写法上。黄河以她英雄的气概,孕育了民族文化,筑起了民族屏障,滋养了民族精神。赞颂黄河精神,就是赞颂中华民族的精神。那大家想一想:作者怎样把赞颂之情充分表达出来的?我让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话:作者这样歌颂黄河:……学生结合课文旁批,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能从用词、修辞、人称等方面说出表达上的特点。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我们要介绍呼告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最后,统整学生的发现:用感彩鲜明的词语、判断句、感叹句、修辞手法、第二人称等来抒发强烈的情感,属于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黄河颂》中运用了典型的直接抒情方式。
第二板块:歌长江。进入第二部分,歌长江。先让学生一起朗诵胡宏伟的《长江之歌》。这是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的歌词。学生朗读之后,进行两个活动,写朗诵词,比异求同。出示《黄河颂》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朗诵词,让学生为《长江之歌》写朗诵词。写朗诵词,既训练了学生对新文本的理解和概括,又是对课文的反哺。我们来看学生写的朗诵词:啊,朋友!长江以她宏伟壮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风采,力量无穷,活力无限!这里,我们向着长江,唱出我们的热爱和依恋。还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啊,朋友!长江以她母亲的气概和情怀,出现在中国的大地;它滋养我们民族壮大生长,乳汁甘甜,力量无限!这里,我们向着长江,唱出我们的赞颂和依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读出长江的特征,概括出作者对长江的情感。
然后把《长江之歌》与《黄河颂》进行比异求同,同样是歌词,读了《长江之歌》,你觉得《黄河颂》和《长江之歌》在抒情内容和抒情方式上有何异同。这个活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两个文本的表达特点;最终落点是统整直接抒情的方式方法,对教材内文本的表达方式起到补充印证的作用。学生很容易发现,两文都赞颂了黄河长江的博大的胸怀和磅礴的力量,抒发了对祖国对民族的赞美之情;两文都先赞颂形象再赞颂精神;两文都用反复的修辞来直接抒情。不同之处在于:《长江之歌》一开始就用第二人称、拟人化的手法,赞颂长江的壮丽形象;《黄河颂》开始用第三人称,中间转为第二人称;《黄河颂》以“啊,黄河”为标志,从三个方面赞颂黄河的贡献。《长江之歌》则用两个并列的段落,各有侧重,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赞颂长江的力量和精神。学生比较之后,会发现,直接抒情还可以像《长江之歌》这样,用并列的段落或相似的段式,形成反复结构,可以反复从不同方面赞颂,从而达到强调作用和充分表达的效果。大家看,联结课外文本来整合比读,一方面印证强化了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丰富开阔了学习境界。
第三个板块:歌颂民族魂。这个板块要结合时事。我上这节课的时候,是春节过后的网课期间,我对学生说,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元月底,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的时刻,刘春龙创作了这样一首歌,这首歌表达了河南人民对武汉人民的鼓励,同时也激发华夏儿女的同心携手,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歌词很有感召力,广为传颂。大家来读一读。然后出示网络流行抗疫歌曲《长江长江,我是黄河》,读完之后,让学生自主探究这首歌用到了哪些直接抒情的方法。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很快说出这首歌用了第二人称、呼告、反复的修辞、用了对话的形式来直接抒发情感的。最后小结,联读三首歌的歌词,我们发现直接抒情可以这样来进行:直接抒情情浓烈,第二人称最亲切。呼告反复加比拟,多段回环文摇曳。
大家看,这个环节聚焦议题,完善了学生关于直接抒情这一知识体系的建构。从学习的过程来看,这三个部分,“颂黄河”是学,“歌长江”是用,“歌颂民族魂”是练;三个部分疏密相间,相辅相成。
最后,辨析了一下诗歌与歌词的不同。歌词和诗歌有很多相通之处,都是用凝练的词句与和谐的韵律抒发情感。而歌词在语言上讲究通俗易懂、简单流畅,更容易产生共鸣;在抒情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我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直接抒情的方法,选用或化用《黄河颂》《长江之歌》的词句,写几句歌词,赞颂风雨同心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有学生这样写: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惊涛澎湃,九曲连环/是我的姿态/壮丽磅礴,一往无前/是你的风采/一样的心脏,一样的臂膊/血相连,手相牵/驱散病毒,中国筋骨更强健!
在王君老师的文本特质和课型创新理论中,语用型群文教学讲求一课一得,带领学生把单个语用点钻深悟透,使学生在词、句、段、章等方面学有所获,并最终连接成语言运用的知识体系。好的语用型文本教学,要实现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高端融合。最后一个板块以此为宗旨而设置:学习直接抒情,就是要把我们心中洋溢的膨胀的情感表达出来,倾泻出来,与生活联通,与时代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