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kg”,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事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3.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并且正确读数。5.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内容分析 重点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并会测量物质的密度。3.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4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 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具与学具 天平、量筒、金属块、细线、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属块。问:我手上拿的是什么物质呢?师:利用我们所学的什么知识来鉴别物质种类 师:要测量金属块的密度,需要测量金属块的哪些物理量呢?师:利用什么器材来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呢?师:利用什么器材来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生1:黄金生2:铜生3:铁生:密度生:质量和体积生:天平生:量筒或量杯 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属块”一下抓住学生的眼球,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积极主动性。
专题复习 质量师:现在,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单元复习。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质量这一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知识点梳理一。教师展示FLASH天平仿真实验,学生总结天平的使用。利用动画练的读数。利用投影展示一位同学的答案,让其他同学找茬。 学生利用导学案中的提示翻阅课本,独立完成。学生认真观察FLASH天平,总结天平的使用,并练习读数。 通过知识点唤醒学生潜在记忆。
量筒的使用师:我们已经学会使用天平测量出物体的质量了,要想测量密度还想要测量的物理是体积?怎样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呢?师:找一位同学上前边来测量出金属块的体积。师生共同总结量筒的使用方法和读数。 学生演示测量金属块的体积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历经实验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
密度的计算用密度公式计算金属块的密度,并判断是不是黄金制成的。一名同学上台板书。练习: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学生计算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巩固练习 密度的应用师:北方冬天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呢 水和冰的密度一样吗?师:密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思考:如果这个10cm3的金属块是真金制成的,金属块的质量是多少?思考 :测得79.2g的金属块是真金制成的,则金属块的体积是多大?(五)当堂检测 学生查找密度表,并回顾水密度的含义。 通过水凝固成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对密度公式的两个变形公式熟练掌握并应用,并学会鉴别物质的多种方法。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
学生完成导学案检测部分
板书设计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质量密度
课堂小结 1.本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有哪些收获?3.你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 导学案最后一道题。
教学反思 《质量与密度》这一章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且为后面的液体压强、浮力、和重力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章里学生要掌握 的内容和技能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知识点: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测密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复习课突出了重难点,利用生活现象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天平的使用利用视频形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并且找学生上前边测量了金属块的体积,再次巩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用两种测量工具测量出物质的密度,从而进行物质鉴别。对于密度公式的两个变形公式结合设计的两道计算题,也都应用上了,拓宽了解题思路。在习题的设计上过于简单,应该对基础好的学生增加习题难度。时间分配不合理,习题时间过少。
定义:
单位:
质量的测量:
公式: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