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导入新课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简约课堂
单元大概念:早期国家、社会变革
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立足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认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立足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家国情怀、史料实证)
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了解战国七雄与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的史实,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01
02
03
2022课标
定目标 育素养
课文大概念:
铁农具牛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公元前 1046年
武王建周
公元前 771年
西周灭亡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476年
公元前 221年
平王东迁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之后,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后来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了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前 475年
看战国七雄之争
一
找一找: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呢?
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说一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反映出哪一新兴阶级夺取政权?
新兴地主阶级
礼崩乐坏
权力下移
赵
燕
秦
齐
韩
楚
魏
记忆方法: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七雄图
1.战国七雄
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2.疯狂的兼并战争
交战双方:齐国PK魏国
双方统帅:孙膑、庞涓
典故:围魏救赵
交战双方:齐国PK魏国
双方统帅:孙膑、庞涓
典故:减灶诱敌
交战双方:秦国PK赵国
双方统帅:白起、赵括
典故:纸上谈兵
战争特点:
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作战时间长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赵、齐
魏、齐
秦、赵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 国
魏国遭重创
问题探究
如何正确看待战国时期的这些战争?
一方面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另一方面,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3.评价七雄争霸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 离娄上》
战国战争的性质:兼并战争,后期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战国后期,秦逐步消灭东方六国,完成全国一统。
诸侯并立
七雄
一雄
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材料研读
3.评价七雄争霸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各诸侯国统治者
渴望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各国变法的背景
战国牛尊(山西出土)
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
变法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析商鞅变法之功
二
商鞅变法
(1)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根本)
(2)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要求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政治)
(3)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军事)
1.背景
2.目的
3.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点击播放视频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富国
军队战斗力增强,强兵
性质:一次彻底的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商鞅铜方量
这是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10年后:行法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20年后:车裂商君……遂灭商君之家(前338年)。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
100年后: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130年后: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
5、商鞅变法的作用(影响、性质):
根据图片结合课本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性质?
如图一幅漫画很有意思。请你仔细观察那只用吸管喝水的乌鸦,再看看那只继续把石头放在杯子里,用传统方法喝水的乌鸦。结合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请回答:(1)在商鞅变法中,你认为哪一只乌鸦可以代表商鞅?(2)守着一堆石子的乌鸦在商鞅变法中应该代表哪些人呢?(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会给秦国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4)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你会学习商鞅身上的什么品质?
(1)用吸管吸水的乌鸦。(2)守旧贵族。(3)秦国实力大增,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4)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品质:坚持不懈、立志变法。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商鞅变法的作用(影响、性质):
性质:
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成功了,商鞅虽死,但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衡量变法是否成功的标准?
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6、评价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商鞅变法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公正无私,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不畏艰难,不怕牺牲。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7、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
商鞅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1)、实现抱负应不怕挫折和牺牲;
2)、应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和献身精神。
1.修建:时间( ),主持修建者( )
2.构成:由( )和(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由( )、( )和( )构成。
3.功能: ( )、( )和( )。
4.影响: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 )。
公元前256年
李冰
鱼嘴
飞沙堰
渠首
灌溉网
宝瓶口
防洪
灌溉
水运
“天府之国”
人民的智慧
自主学习
赞都江堰之奇
三
都江堰是由哪三大主体工程构成的?
三大主体工程分别发挥什么作用呢?
鱼嘴: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飞沙堰: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排沙)。
宝瓶口: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三大工程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点击播放视频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水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喉咙
都江堰造就了富庶繁荣的“天府之国“,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为历代赈灾,为战胜外侮,为今天成都平原的现代文明,作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000年11月29日,在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 《史记》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个以灌
溉为主兼具防洪、运输功效的综
合水利工程,既解除了岷江泛滥
成灾,又便利了航运,灌溉农田
300万亩,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
沃野古今闻名的“天府之国”。
今天的都江堰还在为四川8个市、42个县的3000多万人提供着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灌溉面积达1010万亩。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
兴
修
水
利
商鞅变法
七雄并立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时局之变
制度之变
生产之变
秦完成统一
军事
政治
经济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板书总结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国经济大崛起的四十年,与其说这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但不如说是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因为我们顺应了潮流,开放了市场,恢复了经济的活力,这是我们中国特色制度发挥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借鉴历史,继往开来的表现。
畅想篇:中国崛起,民族复兴——改革开放 (大趋势)
以史为鉴,汲取智慧
李克强总理说:“我们会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1.(2023年湖北黄冈、孝感、咸宁)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D
课堂反馈
2.(2023年湖北随州)下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
A.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
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C.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3.(2023年安徽)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因势而变 C.兼爱非攻 D.尊卑有序
4.(2023年湖南株洲)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D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