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沁阳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8 23:51:19

文档简介

6.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沁阳名校2023—2024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次
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40 题,共计 60 分)
2022年 4月 16日 9时 56分,“神舟十三号”飞船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
A. B. C. D.
差”半年的 3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完成下面小题。
卡塔尔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外籍人口约占本国总人口的 75%。卡塔尔凭借丰富的油气
1.三位航天员太空“出差”期间在飞船内使用的电能主要来源于
资源,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太阳能 B.风能 C.水能 D.核能
7.卡塔尔吸引大量外籍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2.航天员在太空出舱时,下列现象中不可信的是
A.气候宜人 B.交通便利 C.消费水平高 D.就业机会多
A.处于强辐射环境中 B.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8.大量外籍人口的迁入,可能导致卡塔尔
C.宇宙天空是黑色的 D.能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
A.城市化进程减缓 B.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小
下图示意某地含化石地层分布,其中①地层舍恐龙化石,②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③地层
C.文化呈现多元化 D.人口合理容量变小
和④地层分别含鱼类化石与三叶虫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一是
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 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 4000 万吨和 6550 万吨);二是
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
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 B.作物结构 C.耕地质量 D.作物熟制
10.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
A.提高秸秆产量 B.增加秸秆种类 C.调整农牧结构 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
3.图中属于中生代地层的是
11.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①作物轮作②土壤深翻③圈舍养殖④土地平整
4.根据图示地层分布,判断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同的国家城镇化发展迥然不同。下面为中国、印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度、巴西、英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
于“蜂巢”,下图是“该地貌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1
{#{QQABQQ6AogiIQBBAAQhCUQVyCgGQkBGACAoOQAAAoAAAABFABCA=}#}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国中为发达国家的是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 7 月初最慢,1 月初最快
A.甲 B.乙 C.丙 D.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3.与图中的发达国家相比,其他三个国家目前所处城市化阶段的表现为 19.甲图 M 点的纬度、乙图 N 点的月份分别是
A.逆城市化进程加快 B.城市空心化现象严重 A.30° 7 月 B.60° 7 月 C.60° 1 月 D.30° 1 月
C.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D.郊区城镇化现象普遍 新华社海南文昌电 11月 24日 4时 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陆续在世界各地蔓延。中国积极采取防控措施,迅速控制住 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12月 17日 1
疫情,并帮扶世界其他国家战胜疫情。北京时间 3月 12日 11点 31分,中国医疗队从北京出发, 时 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
经过 18 个小时后抵达罗马(41954′N,12°29′E)进行救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中国医疗队抵达罗马时,当地区时是 20.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 月 13 日 22:31 B.3 月 12 日 22:31 C.3 月 13 日 12:31 D.3 月 14 日 12:31 A.北半球为夏季 B.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
15.下列关于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南半球为夏季 D.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 24 小时 B.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 3 分 56 秒 21.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间,其公转速度
C.太阳日是地球的真正自转周期 D.一个恒星日比一个太阳日,地球要多转 59′ A.先变快后变慢 B.先变慢后变快 C.逐渐变快 D.逐渐变慢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是安徽旅游的 22.与我国其他三个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文昌的优势条件是
一个标志性景点。黄山的景在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黄山日出更是美不胜收。下表为游 ①纬度低,利于节省燃料 ②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客为看日出查询的某月日出和日落时间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③科学技术发达 ④海运便利,便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3.假如黄赤交角变为 15°,则
A.热带范围扩大 B.温带范围不变 C.北极圈纬度为 75°N D.南回归线南移
24.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
16.该月最可能是 A、90°E,90°N B、30°W,60°N C、120°E,1°S D、180°W,37°S
A.3 月 B.6 月 C.12 月 D.9 月 25.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地球卫星与赤道上对应的点相比
17.该季节最可能看到的景色是 A.运动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B.运动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A.红艳春花簇簇开,黄山美景盼人来 B.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D.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C.秋落秋风里,行吟逸思饶 D.黄山一夜雪,渭水雁声多 第 31届大学生运会开幕式于 2023年 7月 28日 20:00(北京时间)在成都(105°E)举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据此完成 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面小题。 26.大运会开幕时的成都当地时间是
A.7 月 28 日 20:00 B.7 月 27 日 20:00 C.7 月 28 日 19:00 B.7 月 27 日 19:00
27.大运会开幕时和北京同一天占全球的比例
A.小于 1|4 B.1|2 C.3|4 D.1
28. 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18.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2
{#{QQABQQ6AogiIQBBAAQhCUQVyCgGQkBGACAoOQAAAoAAAABFABCA=}#}
33.按成因划分,构成飞天山丹霞地貌的岩石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34.塑造飞天山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看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 P 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读“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面小题。
35.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A.甲为岩浆岩 B.乙为沉积岩 C.丙为变质岩 D.丁为岩浆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山论剑”中的华山的形成主要由④作用形成 B.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由①作用形成
C.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由③作用形成 D.“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地貌由②作用形成
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一刻 D 点将进入夜晚 B.A、D、E 三点的自转角速度不同
C.E 点的日出时刻为 10 D.AB 是昏线
32.此时,地方时为 0∶00 的经线是( )
A.120°E B.100°W C.20°W D.60°E
丹霞地貌是一种红色陆相碎屑岩(砂岩、砾岩等)地貌,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多丹崖、尖峰、
深切曲流、峡谷等自然景观。读郴州飞天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37.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38.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境内,该地石灰岩峰丛广布,连片的原始森林长在
石山上,因生存环境不同,山脚洼地和山顶的树木形态差异较大(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QQABQQ6AogiIQBBAAQhCUQVyCgGQkBGACAoOQAAAoAAAABFABCA=}#}
42.下图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12分)
39.图中峰丛主要的形成过程是
A.流水溶蚀→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 (1)此图以_______极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日期为_____________前后。(2 分)
C.地壳下沉→岩层沉积→流水侵蚀 D.岩层沉积→地壳下沉→流水溶蚀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1 分)
40.与山脚洼地相比,山顶附近的树木 (3)图中晨昏线 ABC 中,晨线是__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_。(2 分)
A.叶片更硕大 B.较粗壮、高大 C.根系更发达 D.较矮小、纤细 (4)A、D、E 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1 分)
二、综合题:(共计 40 分) (5)A 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C 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 时。(2 分)
41.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认识自然环 (6)此时,北京时间为___时,与北京时间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_______。(2 分)
境的形成和演变,有助于我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穷奥秘。读“某区域地层剖面示意图”, (7)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完成下列问题。(18分) 43.读下面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丁________。(3 分)
(2)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_____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在________地找到地下
水。(2 分)
(1)读图,简述该地区地貌形成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4 分) (3)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2 分)
(4)丁地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
(2)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从流量大小、有无汛期、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等描述图 由。(3 分)
中河流的水文特征。(6 分)
(3)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8 分)
4
{#{QQABQQ6AogiIQBBAAQhCUQVyCgGQkBGACAoOQAAAoAAAABFABCA=}#}秸秆产量小于河南。吉林和河南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故年降水量不是导致两
沁阳名校 2023—2024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次 省秸秆差异原因,A 错误。两省均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业发展以旱作谷物为主,作物
结构相差不大,B 错误。吉林有黑土分布,土壤肥力充足,条件更好,C 错误。吉林主要位
考试试卷答案 于的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而河南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
热量资源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或喜温作物两年三熟的要求,导致河南比吉林秸秆产量更多,
一、选择题答案:(每题 1.5 分,共 40 题,共计 60 分)
D 正确。故选 D。
【答案】1.A 2.D
10.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饲料作
【解析】1.宇宙空间中为真空环境,没有了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
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可知,“粮改饲”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调整
所以太阳能可以为运行提供即清洁持续的能源,故电能来源主要是太阳能。A 正确。宇宙空
了农牧结构,创造更多经济收益,C 正确。根据题意秸秆最终也是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与
间中无大气,故没有风,无风能可利用,B 错误。飞船内没有流水重力势能,C 错误。飞船
秸秆种类关系不大,B 错误。对于种植的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本身就是饲料作物,与
内也无核能设备。D 错误。故选 A。
秸秆产量联系不大,A 错误。种植饲料作物并没有投入很多科技技术,对于推动种植技术进
2.太空出舱时,太空无大气层,无法削弱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处于强辐射环境中,A 排
步来说意义不大,D 错误。故选 C。
除。宇航员与地球距离远,引力小脱离了力场没有重力,B 排除。太空没有大气反射,天空
11.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饲料作
是黑色的,C 排除。一闪即逝的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大气层燃烧的现象,D 不可信。故选 D。
物”可知,“粮改饲”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
【答案】3.A 4.B
促进了作物轮作,将种植的饲料和秸秆一起喂养牲畜,发展畜牧业,促进了圈舍养殖的发展,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和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恐龙繁盛的时期为中生代,①含
使该区以种植业为主变为种植业结合畜牧业发展的混合农业发展,在耕作时间上形成互补,
有恐龙化石,故正确;裸子植物是中生代的代表性植物,②正确;鱼类和三叶虫都出现在古
肥料的运用上形成互补及回收,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良好的生态意义,①③正确,A 正
生代,故③④错。故 A 选项正确。
确。土壤深翻不利于土壤保持肥力,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错误。土地平整是指对凸凹不平
4.图中具有动物化石的地层中,④地层在最下面,地层最老,则其化石代表动物三叶虫属
的土地削高填低,使其成为具有适宜坡度的田面或水平田面,以改善田间灌排条件和耕作条
于海生无脊椎动物;③地层居中,地层年龄居中,其中化石代表动物原始鱼类属于水生脊椎
件,而“粮改饲”则提倡因地制宜,④错误,故 BCD 错误。故选 A。
动物;①地层在最上面,地层最新,其中化石代表动物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因此根据图中化
【答案】12.A 13.D
石可判断,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故 B
【解析】12.本题考查的是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的辨识能力。根据图
选项正确,A、C、D 错误。本题选 B。
中折线变化可知,甲国城镇化起步早,目前发展速度较慢,城镇化水平高,应为英国;乙国
【答案】5.C 6.B
城镇化水平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且 2010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 80%,应为巴西;根
【解析】5.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西北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以风力作用为主,这种“蜂巢”
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国城镇化水平起步晚,发展速度快,2010 年城镇化水平接近 60%,应
地貌是石窝,形成的主要作用是风力侵蚀,C 正确;岩浆活动属于内力作用,而“蜂巢”地貌
为中国;丁国城镇化水平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2010 年城镇化水平较低,应为印度。
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A 错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 错误;西北地区降水少,流水
四个国家中,英国为发达国家。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侵蚀作用小,D 错误。故选 C。
13.本题考查的是对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上题可知,图中乙、丙、
6.“蜂巢”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A 图为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B 图为风蚀
丁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共同特点是基本没有出现逆城市化和城市空心化现
蘑菇,是风力侵蚀的结果;C 图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的结果;D 图为河口三角洲,是
象、城市环境继续恶化、城市向郊区蔓延的现象普遍。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流水沉积的结果。B 符合题意,排除 ACD。故选 B。
【答案】14.B 15.B
【答案】7.D 8.C
【解析】14.材料信息表明,北京时间 3 月 12 日 11 时 31 分,中国医疗队从北京出发,经
【解析】7.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海岸的卡塔尔半岛上,油气资源丰富,就业机会多,收
过 18 个小时后抵达罗马进行救援,则中国医疗队到达罗马时北京时间为 3 月 13 日 5 时 31
入高,本国劳动力短缺,因此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口迁入,D 正确;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分(3 月 12 日 11 时 31 分+18 小时)。罗马的经度为 12°29’E,处于东一区,比东八区晚 7
终年炎热干燥,气候条件差,A 错误;交通便利、消费水平高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个小时,因此中国医疗队抵达罗马时,当地区时是(3 月 13 日 5 时 31 分-7 小时),即 3 月
BC 错误。故选 D。
12 日 22:31,B 正确,A、C、D 错误。
8.大量外籍人口迁入可以加快卡塔尔城市化进程,A 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
15.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 1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昼
量主要受资源丰富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影响,
夜交替的周期为 24 小时,为 1 太阳日。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长 3 分 56 秒;一个恒星日
人口迁入不会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变小,BD 错误;人口迁入会促进文化交
(转动 360°)比一个太阳日(转动 360°59')地球要少转 59 秒。故选 B。
流融合,使文化呈现多元化,C 正确。故选 C。
【答案】16.B 17.B
【答案】9.D 10.C 11.A
【解析】16.读图可知,该月日出时间先提前、后推迟,说明昼先变长、后变短,为夏至日
【解析】9.由材料“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 4000 万吨和 6550 万吨”可知,吉林
1
{#{QQABQQ6AogiIQBBAAQhCUQVyCgGQkBGACAoOQAAAoAAAABFABCA=}#}
所在月份,即 6 月。 36.B 项,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经过冷却凝固变为岩浆岩,即①作用为冷却凝固作用。故 B
17.“红艳春花簇簇开,黄山美景盼人来”描写的春花为春季景色;“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 项正确。A 项,华山岩石主要是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形成原因主要是
水飞山亦飞”描写的是雨后出现大面积云海景观,应为夏季的景色;“秋落秋风里,行吟逸思 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④作用为外力作用。故 A 项错误。C 项,③作用为变质作用,而崇
饶”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黄山一夜雪,渭水雁声多”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色。 明岛是流水堆积泥沙形成,属于外力作用。故 C 项错误。D 项,②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桂
【答案】18.A 19.B 林山水甲天下”中的地貌是由流水侵蚀形成,属于外力作用。故 D 项错误。
【解析】18.由图甲可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①正确;地球自转的角速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
度在极点为 0,其他各处都相等,约为每小时 15°,②错误,BC 错误。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 【答案】37.B 38.D
角速度在远日点(7 月初)最慢,在近日点(1 月初)最快,③错误,④正确,A 正确,D 【解析】37.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等高线闭合呈半月形,由此形态可判断出风向,对于
错误。故选 A。 风积地貌来讲,背风坡往往较陡且向内凹,如图中 P 点所在那一侧,而迎风坡往往坡度较缓,
19.由所学知识可知,60°纬线的长度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故其自转线速度大致为赤道自 向外伸出的舌头,如图中 Q 点左侧一边,对于等高线图来讲,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
转线速度的一半,图甲中 M 点线速度大约为赤道自转线速度的一半,故 M 点的纬度为 60°, 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中风应从图的左侧向右吹,根据图上图例所示方向,应
AD 错误。图乙中 N 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为远日点,是 7 月初,B 正确,C 错误。故选 B。 向西与北的夹角方向吹来,所以风向为西北风。故选:B。
【答案】20.A 21.B 22.A 23.B 38.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河流携带泥沙堆积,受到海水顶托作用形成隐定的水下沙坝,
【解析】20.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为 11 月 24 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A 错 因此外力作用是堆积作用,D 碎屑物质残留在地表;侵蚀作用是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
误,C 正确;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D 错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出现, 过程,通常使得地表物质离开原地;搬运作用是实现物质空间移动的过程;ABC 并非水下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为 11 月 24 日 4 时 30 分,几分钟的时间不足以表现太阳直射点的移 沙坝形成的外力作用。综上所述,D 符合题意,ABC 错误。
动,B 错误。故选 C。 【答案】39.B 40.D
21.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间,为 11 月 24 日-12 月 17 日之间,地球公转位于远日 【解析】39.该地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先受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图中地貌属喀斯特
点(7 月初)到近日点(1 月初)之间,公转速度逐渐变快,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地貌,沉积岩层在地壳抬升的作用下露出地表,受流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所以图中峰
22.文昌位于海南,与我国其他三个卫星发射基地相比,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利于节省 丛主要的形成过程是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B 正确。故选 B。
燃料,①正确;海南省为岛屿,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与我国其他三个卫星发射基地相比, 40.与山脚洼地相比,山顶附近白天光照更强,蒸腾旺盛,风力较大,土层浅薄,基岩埋深
地势并无优势,②错误;海南经济较落后,科技无优势,③错误;海南省为岛屿,海运便利, 较浅,不利于根系伸展,所以山顶附近的树木叶片较小,根系较浅,较矮小、纤细,D 正确。
便于大型设备的运输,④正确。D 项的①④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故选 D。
23.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都变大,温带变小。黄赤交角的度数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因 二、综合题:(共计 40 分)
此 C 正确。 41.(1)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引起的褶皱和断层;外力作用表现为侵蚀、搬运和堆
【答案】24.C 25.B 26.C 27.C 28.A 29.B 30.B 31.C 32.D 积过程。(4 分,每点 2 分)
【答案】33.A 34.A (2)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6 分,每点 2 分)
【解析】 (3)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河
33.由图可知,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这属于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故 A 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
正确。 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的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
34.丹霞地貌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故 A 正确。风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干旱、半干旱 洲增大;植被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不稳定。(8 分,每点 2 分)
地区,风力侵蚀多形成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风力沉积形成黄土和沙丘地貌;流水沉积多 42.(1)南 12 月 22 日 (2)90°W,23.5°S (3)AB BC
形成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以及河口三角洲等地貌。故 B、C、D 错误。 (4)D>A>E (5)12 18 (6)2:00 1/4
【答案】35.A 36.A (7)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12 分,每空 1 分,
【解析】 第 7 小问 2 分)
35.B 项,由图可知丙岩石经过外力作用变成了乙岩石,通过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岩石圈 43.(1)背斜 向斜 断层(3 分,每空 1 分)
物质循环里属于沉积岩。故 B 项正确。 (2)甲 乙(2 分,每空 1 分)
A 项,丙和丁都指向甲,可知是通过岩浆作用进行了物质转化,故甲为岩浆。故 A 项错误。 (3)顶部岩层受张力易被侵蚀(2 分)
C 项,D 项,如图可知,甲丙互相转化,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丙为岩浆和岩浆岩,其中甲为 (4)不合适。因为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
岩浆,则丙就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故 C 项、D 项均错误。 (3 分)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
2
{#{QQABQQ6AogiIQBBAAQhCUQVyCgGQkBGACAoOQAAAoAAAAB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