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说课稿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说课稿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9 07: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说课标
课标对本课提出了两大要点,同时我将其设为本课的重难点,具体内容在后面仔细说明。
说教材
本课是纲要上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一方面,是对本单元前几课的高度概括与深化,在经历了夏、商、周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春秋时代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变动时期后,秦汉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
另一方面也是为后面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汉承秦制奠定了大一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且汉在秦的基础之上独具新意,发展出了新的历史内涵,汉朝的许多措施对后世都有着深远影响,为后世统治者确立了一种治世的典范。
最后,汉朝的统治政策又与秦朝的暴政形成鲜明的对比,能够让学生在横向对比中形成对历史最基本的判断力,为以后对各个朝代的学习奠定一个正确的价值评判。
因此学习本课,掌握基本史实,为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与家国情怀的培养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说学情与重难点:
说学情
本课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时有过系统学习,部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涉及本课内容有五课之多,所述非常详细,相关其础知识学生已有基本的认知和掌握。但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知识不成体系,碎片化严重,孤立看待历史,缺乏整体的全局意识。第二,对于如何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举措、如何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等问题思考时缺乏深度。
说重难点
所以我们将重点设为汉代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和意义,这个点的关键之处在于理解大一统国家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注意和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相比较,汉代的大一统有何发展和完善,从而使大一统国家的发展模式得以巩固。整个过程我们把重心放在“治“方面,而非”统”方面。
难点设为两汉衰亡的原因。引导同学认识到和秦朝的速亡不同,两汉时危机逐渐积累,最终导致国家灭亡。并从衰亡的原因中总结经验,为当代国家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的理解,并且结合当下三维教学目标向五大核素养发展的现实,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做了这样的设计。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课前让学生回顾初中教材已学相关课程,巩固学生对两汉的认知,并让学生课前根据初中知识,画出简单的时间轴,引导学生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
导入新课
用《史记》里中汉高祖与他的谋士陆贾关于如何治理国家得论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马上得天下而不能马上治之?随后用马克思韦伯关于自愿服从性的论述,结合现实情况,解释三点的具体含义。并用为什么农民起义发生在秦二世而非秦始皇时期?来进一步论述。如果学生还不理解,则用为什么焚书坑儒不被认同来进一步解释。
所以我将“合法性”作为本课的线索,对本课涉及的四位重要人物的行为进行合法性的解释,解释他们的改朝换代、思想的选取、措施的实行、以及矛盾的出现。将整课一体化,形成一条完整且顺畅的链条,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
第一部分,西汉的择柔择刚。
首先,从高祖选择黄老之学这个比较“柔”的政策入手通过提问的形式加以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指导学生通过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画批等方法来提高历史阅读能力,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待学生得出结论后,我再将他们的结论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柔”的政策已经出现弊端,汉武帝又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从而自然过渡到汉武帝一系列比较“刚”的措施
在“内刚”也就是政治以及经济上的措施这部分,我将主要向学生提供有关推史料,通过阅读与分析史料,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中央集权的巩固的制度内容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和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外刚”也就是军事措施方面,通过展示西汉与周边民族关系图、丝绸之路图,落实空间观念。并通过表格,帮助学生归纳相关史实。
那这一部分如何用“合法性”来串联呢。首先,刘邦本身是赤帝之子,身份上具有合法性。其次,在思想上,他选取基于老子,从轩辕黄帝而来的“黄老之术”。最后,高祖要想全面整改,但又不能马上全面废除秦制,那他就只能“汉承秦制”,潜移默化。但又有所新变化,那就是“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期,他的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措施都是基于老百姓思想上的自愿服从——那么,他的思想又是如何选取得呢?首先,儒家思想基于孔子,且上承周朝,具有悠久历史。其次,儒家思想本身就有“大一统”理念。最后,利用“君权神授”又让人意识到,要想大一统不能单纯地依靠儒家的道德说教,所以又融入了法家思想,形成外儒内法的“新儒学”。
第二部分,东汉的宫内宫外。
简单讲述王莽篡汉到东汉的衰亡,与西汉相联系,建立时空框架,重在讲述两汉衰亡的原因,为难点突破奠定基础。
在这一部分,首先用刘秀的身份(蟒蛇复仇)来解释他篡汉地合法性,当然这个合法性是他自己编的。同时,又用合法性来解释他的改革措施——老百姓已经对汉武帝的外儒内法深入人心,王莽完全抛弃法家取儒家思想,试图恢复到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所以他的改革是不合人心的,最后农民起义,被刘秀代替。
对于东汉的衰亡,也是用合法性来进行解释。首先,东汉出现了十几位小皇帝,身份合理,但是没有个人的超凡魅力,只能任由外戚和宦官专权乱政。同时,黄巾起义的口号“苍天已死,黄无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也说明了,在老百姓心里,东汉政权已经不合法了。
第三部分,文化的大开大合
我将展示有关出土物品,挖掘乡土材料,以体验情境的方式调动积极性,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探究活动
我将探究活动设为“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通过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大一统”观念的影响。
课堂小结
采用马克思的一句话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也让同学们在这段历史的演进中能够认识到,儒学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的原因
板书设计
本着直观、系统、简洁的原则,我将采用提纲式板书,有利于学生抓要领,掌握学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