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9 07: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 通过把握三国至唐前期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的第一课,这段历史时期分为两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本单元从专题角度出发,第5课与第6课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历史与社会发展,第7课讲述隋唐时期制度的变化发展,第8课介绍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也是先历史线索,后阶段性制度、文化的介绍线索。本课包括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三节内容,分别讲述魏蜀吴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东晋偏安、五胡十六国、南朝经济开发、北朝民族融合等内容,其中的核心关键点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基础上的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便是本课的重点核心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历史学科学习方法,对于魏晋南北朝历史有了初步的架构性认识,对于历史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但认知较为片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结合图片、文字等史料,绘制图表,使学生更有逻辑思维,形成历史理解。
核心素养 拥有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正确的历史思维分析方法,拥有唯物史观。通过解读史料素材,提炼有关信息,掌握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观看地图,制作时间轴,将历史发展带入时间空间之中,形成时空观念。根据相关材料,掌握准确的历史分析方法,拥有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内容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与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史实加以理解,明确南方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趋势,形成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教学难点 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与民族融合的意义。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权更迭线索,分别说明三国、晋、南北朝的对应关系。通过阎步克先生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制度架构存在“变态”、“连续”、“回归”的特点,请学生思考:魏晋南北朝与隋唐之间有何联系?隋唐“第二帝国”与秦汉“第一帝国”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得出魏晋南北朝为秦汉第一帝国至隋唐第二帝国之间过渡进发展的关系。解读本单元四课内容之间的关系并推荐阅读书目,开始本课学习。 使学生回忆此前所学,产生时空观念,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讲授新课 三分归一 龙吟虎啸——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短暂统一三国与西晋(一)三国鼎立【教师活动】展示三国魏蜀吴政权的建立时间、建立者与都城,说明229年孙权称帝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学生活动】思考:魏蜀吴三国的建立时间与名称有什么特点?【教师活动】通过材料拓展介绍蜀汉和孙吴政权的名称来源。【教师活动】通过地图材料说明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对当地产生的影响,主要强调蜀汉和孙吴政权在边疆民族关系方面有很大的加强。(二)西晋的短暂统一【教师活动】通过图表说明三国相继灭亡与西晋统一全国的史实,展示石崇斗富、晋惠帝“何不食肉糜”、八王之乱等西晋初期的史实。【学生活动】思考:西晋初年为何就出现了以往政权末期才会出现的荒唐情况?【教师活动】通过仇鹿鸣先生的表述,说明西晋时期继承了曹魏的政治网络基本盘,没有改变社会的问题,反倒快速腐化,造成了士族的发展。通过五胡内迁与竹林七贤的图片进一步说明该史实。【教师活动】通过地图与文字材料,说明西晋灭亡的史实。拓展介绍汉唐之际长安城的历史变迁。衣冠南渡 江左风流——东晋与南朝江南经济的发展二、东晋与南朝(一)东晋南朝与门阀政治【教师活动】通过材料说明317年司马睿在琅琊王氏的协助下于建康建立东晋政权。通过田余庆先生的观点说明这一时期士族门阀政治体系的形成过程,分别介绍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四大家族的一系列表现。【学生活动】结合第一节所学,思考东晋会出现门阀政治的原因以及其中的危害。【教师活动】通过地图与图表,说明东晋灭亡后宋齐梁陈四个南朝政权,南朝与东吴、东晋合称六朝,说明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原因。【学生活动】观看东晋南朝地图的变迁与两则史料,分析东晋南朝时期地图的变化,结合材料分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教师引导得出东晋南朝势力逐渐走向衰落,士族清谈武备衰落的基本线索。江南经济开发【教师活动】展示《史记》《宋书》中关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学生活动】思考:关于江南地区的经济为何会出现以上不同的记载和表述?在教师引导下分别从人口、社会、地理、政府四大角度进行分析。【教师活动】展示从晋到清物候温度变迁图表以及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发展线索,给予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新思考。北风过邙 羌儿燕骑——十六国北朝北方的民族融合(一)五胡十六国【教师活动】展示地图、表格与文字资料等,说明十六国大部分由少数民族建立,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学生活动】思考:内迁少数民族为什么要采用中原的典章制度?结合材料得出结论:便于加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与经济发展。【教师活动】展示地图,说明十六国时期氐族前秦曾一度统一北方,并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学生活动】通过材料思考为何会前秦会迅速崩溃。得出结论这一时期民族矛盾还较为尖锐,民族隔阂仍然存在。(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师活动】展示地图和材料,说明鲜卑族北魏统一北方,进入北朝时代,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说明北魏帝陵的位置和形制变迁。【学生活动】思考:北魏帝陵分布和形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得出结论:北魏帝陵逐渐内迁,形制逐渐与中原王朝靠拢,体现了北魏政权逐渐汉化的特点。【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说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的目的和内容,通过钱穆《国史大纲》的内容说明北魏迁都洛阳的目的和影响。【学生活动】通过“定士族”等内容的分析,思考: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在各方面全盘汉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得出结论: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教师活动】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六镇起义造成北魏走向衰落以及北魏分裂的史实。【学生活动】思考:以往,六镇起义与北魏分裂常被拿来作为北魏孝文帝改革造成的负面影响,对此进行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但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六镇起义与北魏的分裂是一次历史的回潮,但并不妨碍大历史潮流的正向发展。【教师活动】展示地图和材料,说明北齐、北周建立,北周统一北方,隋朝篡北周,统一全国等史实。【学生活动】阅读宇文泰和高欢集团的基本盘以及表现,思考:北周灭北齐、隋灭陈等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结论: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是历史的最终发展趋势。【教师活动】整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线索,梳理整体脉络。【学生活动】阅读唐长孺、田余庆等学者研究,思考:融合了南北两种完全不同文化、制度、经济形势的历史河流,究竟会找到怎样的出口?留下思考,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习题演练
PAGE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