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 通过把握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历史脉络与社会动荡,认识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以及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新成就。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的第一课,这段历史时期分为两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本单元从专题角度出发,第5课与第6课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历史与社会发展,第7课讲述隋唐时期制度的变化发展,第8课介绍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也是先历史线索,后阶段性制度、文化的介绍线索。本课对于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发展做了系统性梳理,包括儒学、道教、佛教等宗教哲学文化的发展,历代文学、书法、绘画、石窟等的发展,在数学、农学、地理、建筑等方面的科技发展以及与日本、天竺、新罗等地的中外交流。内容比较系统庞杂,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梳理。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历史学科学习方法,对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架构性认识,对于历史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但认知较为片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结合图片、文字等史料,绘制图表,使学生更有逻辑思维,形成历史理解。
核心素养 拥有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正确的历史思维分析方法,拥有唯物史观。通过解读史料素材,提炼有关信息,掌握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观看地图,制作时间轴,将历史发展带入时间空间之中,形成时空观念。根据相关材料,掌握准确的历史分析方法,拥有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对隋唐时期一系列文化科技成就等内容进行学习,了解中国历朝历代文化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兴盛与科技的先进加强理解,形成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知道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教学难点 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的历史意义。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展示顾穗、杨仁恺、汤用彤等对于唐代诗歌、书画、佛教等的评价,通过大唐不夜城一系列唐代文化雕塑展示,提问学生:三国至隋唐都有哪些优秀文化成果代表?学生思考初中所学,导入本课。 使学生回忆此前所学,产生时空观念,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讲授新课 合儒释道 三教并行——三国至隋唐的宗教哲学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教师活动】通过材料分别介绍佛教、道教、儒家的产生与在国内的兴起传播,结合材料说明佛教与道教在汉末魏晋南北朝逐渐兴盛的原因。【学生活动】通过《抱朴子》及鸠摩罗什等案例了解佛教与道教的发展。思考:为什么儒、佛、道三家形成了相互融合的趋势。【教师活动】通过材料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思想以及南朝无神论范缜的一系列思想。【学生活动】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玄学、无神论等一系列截然不同的思想?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魏晋南北朝属于政局混乱的时期,思想也经历了很大的变迁与融合。【教师活动】通过材料说明隋唐时期儒家、佛教、道教的发展,尤其通过材料说明佛教与道教在唐代的地位变迁。【学生活动】思考:隋唐时期三教发展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呈现出了逐渐融合统一的发展趋势。【教师活动】通过材料说明三武一宗灭佛的史实以及韩愈强调复兴儒学,反对佛教的内容。【学生活动】思考为何佛教在这一时期也成为了众矢之的。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佛教的兴盛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儒学正统地位产生了巨大挑战,因此遭到了反对与抨击。但因其自身的影响力,其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学生活动】观察佛像的形制变化、了解关羽在三教的地位以及东晋时期“虎溪三笑”的故事,思考:以上图片呈现出儒释道三教怎样的发展趋势?得出结论:逐渐走向融合统一化。颜筋柳骨 吴带当风——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文学【教师活动】通过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庾信《哀江南赋》等文章诗歌,说明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发展。【学生活动】在教师介绍下了解唐朝不同时期的诗人代表及其作品,阅读李白、杜甫、李商隐的诗歌,思考:唐代不同时期诗歌分别都有什么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书法【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分别说明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代表作,并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基础上介绍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以及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绘画【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对《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送子天王图》等进行赏析,并对这些图画与《舍身饲虎图》《鹿王本生图》《观无量寿经变》等宗教画进行对比。石窟【教师活动】对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四大石窟进行介绍。千金本草 火药印刷——三国至隋唐的科技成就科技【教师活动】通过图片及文字材料,分别介绍祖冲之、贾思勰、裴秀、李春、僧一行、孙思邈等的一系列科技成果,并通过材料对《唐本草》、雕版印刷、火药等成果进行说明。【学生活动】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十二讲》等材料,思考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服务于农业发展需要;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研究;主要采用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创新;外来吸收少。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三国至隋唐的中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教师活动】通过三幅地图分别说明佛教传入中国、东晋法显西行以及唐朝玄奘西行的史实,强调佛教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法显进行着重介绍。【学生活动】通过图片以及初中所学,了解鉴真东渡、空海求法等史实。【教师活动】通过地图等材料说明长安城作为国际大都会,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以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等案例说明唐代的中日交流。并通过材料对唐朝与东罗马、阿拉伯、波斯等之间的交流。总结并结束本课。 韩愈倡导天命论:天能赏罚,贵贱祸福“存乎天”;强调儒家道统;分人之本性为分上中下三品。
板书设计
习题演练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