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四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第3节 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知识回顾
建立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历史上 通过实验第一次捕捉到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可以产生振荡电流,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麦克斯韦
赫 兹
LC振荡电路
研究表明, 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两个条件:
第一,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振荡电路向外界辐射能量的本领,与振荡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就越大。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①减小电容C:增大板间距d,减小正对面积S
②减小自感系数L
第二,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把能量辐射出去。
1.有效发射电磁波的条件和方法
在普通的LC 振荡电路中,电场主要集中在电容器的极板之间,磁场主要集中在线圈内部。在电磁振荡的过程中,电场能和磁场能主要是在电路内互相转化,辐射出去的能量很少,不能有效地发射电磁波。
开放
电路
开放
开放
振荡电路变为成为一条导线
实际应用中的开放电路是由天线与地线和匝数很少的线圈组成的,对应的L、C都很小,以满足电磁波频率高的条件。
天线
地线
实际应用中的开放电路,线圈的一端用导线与大地相连,这条导线叫作地线;线圈的另一端与高高地架在空中的天线相连。无线电波就能由这样的开放电路有效地发射出去。
天线和大地构成一个巨大的电容。
想一想:发射电磁波干嘛?
→远距离传递信号
无线电报传递电码符号
无线广播传递声音
电视广播传递图像和声音
高频振荡器产生的信号
声音图像信号
频率低,无法直接发射出去
振幅相同,频率固定,
没有声音图像信号的变化特征。
解决办法:
把需要传递的电信号(叫做调制信号)加到高频电磁波(叫做载波)上,就能有效发射了。
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把这个过程(技术)叫做调制
2.调制 —— 使载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
把传递的电信号(调制信号)加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的过程。
进行调制的装置叫做调制器
常用的调制方式 : 调幅、调频
调幅:高频电流或电压的振幅随信号改变。用AM表示。
调频:高频电流或电压的频率随信号改变。用FM表示。
无线电波的发射全过程
五个名词:
二、无线电波的接收
原理: 电磁感应现象(导体遇到电磁波会产生感应电流)
设备: 接收天线
天线接收电磁波后,首先要从诸多的信号中筛选出自己想要的,这就要设法使我们所需的电磁波在接收天线中激起的感应电流最强。
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 使接收电路发生电谐振的过程叫调谐。
由调谐电路接收的是高频信号,工作中需要高频把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解调)。
解调:从高频振荡电流中把音频信号还原出来的过程,是调制的逆过程,也叫检波。
无线电波的接收全过程
调制: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叫做调制。
调幅:使高频振荡的振幅随信号而改变叫做调幅。
调频:使高频振荡的频率随信号而改变叫做调频。
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
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路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
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
检波:从接受到的高频振荡中“检”出所携带的信号,叫做检波。
检波是调制的逆过程,因此也叫解调。
相关概念解释
课堂总结
1. 一首乐曲从电台“出发”开始到从收音机的调频台播放出来为止,下列选项都描述了该过程,其中顺序正确的是( A )
A. 调制-发射-调谐-解调-播放 B. 调频-发射-解调-调谐-播放
C. 调幅-调谐-发射-解调-播放 D. 调频-调谐-发射-解调-播放
2. 要提高LC振荡电路辐射电磁波的本领,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B )
A.增加辐射波的波长
B.使电容器的正对面积足够小
C.减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
D.增加回路中的电容和电感
3. (多选)关于无线电波的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必须对信号进行调制
B.必须使信号产生电谐振
C.必须把传输信号加到高频电流上
D.必须使用开放回路
4.关于无线电波的接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
A.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相同时,该电磁波在接收电路中激起的感应电流最强
B.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作调谐
C.收音机的接收电路是LC振荡回路
D.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中“检”出所携带的信号,叫作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