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9 08:41:58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9月月考·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因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我们观察不到北极星的视运动,只能够观察北极星附近恒星的视运动。因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人们会观察到北极星附近的恒星围绕北极星的移动轨迹。
2.A在北半球任意一点,北极星的高度角等于该地的纬度角。比克斯比大桥的纬度约38N,则相机与地面构
成的夹角为38°。
3.C根据所学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4,A昼夜现象产生是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面对太阳一侧形成白昼,背对太阳一侧形成黑夜,与地球
自转无关:昼夜更替,时差产生,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5,B根据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规律,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上不偏转,图中A地应该向右
偏转,E地应该向左,C地在赤道,不偏转,故错误:B地、D地偏转方向正确。
6.C地球同步卫星说明此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即自转角速度相同:地球同步卫星位于地球36000千米的高
空,轨道周长的长度比赤道的长度要大,欲使其与地球同步,即角速度相等的前提之下,轨道距离越短的线速
度越小,轨道距离越大的线速度越大。
7,A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即绕地球一圈,由于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同步,放在其轨道上空看,同步卫星公转
一圈的周期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圈的周期,即一个恒星日;】恒星年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间
隔,也就是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同一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
的时间,与本题不符:1太阳日是一个公转下的昼夜,与恒星日不同,是恒星日(地球自转周期)十地球一天的
公转角度(0.986)所需的时间,并非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圈并非一个月。
8.B北京冬奥会纪念钞开始预约时间为东八区12月14日22:30,亚穆苏克罗(6°51'N,5°18'W)的时区为中时
区,两地相差8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计算出当地时间为12月14日14:30。
9,C北京冬奥会举行时间为2月4日至20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运动。此期间北京日出东南:正
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正午日影渐短;昼长渐长:正午室内光照面积逐渐变小。
10.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天文馆占地面积广,城区地价高,且城区有灯光干扰天文观测:发挥其教育科普功
能和天文观测功能,居民区内也会有灯光干扰,不适合:城郊的地铁站附近,地面光源少,且交通便捷,方便到
达观测。
11.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两天应是关于夏至日(6月22日)对称的日期,已知7月18日
约为夏至日(6月22日)之后26天,夏至日(6月22日)之前26天约为5月27日前后。因此在该天文馆观测
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再次相同的日期最近的是次年5月27日前后。
12.D根据所学可知,两条日界线分别为0时经线和180°经线(国际日界线大致沿180°经线)。与北京处于同
一日期的区域,其时间应在1月5日当天的0:00到24:00之间。北京时间的经度为120°E,时间为17时14
分,则可计算出0时经线的经度数为138.5W,所以,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138.5°W向东到
180°,其占全球的比例约为(180十138.5)÷360≈7/8。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086B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一旅行者停留在加利福尼亚中部太平洋海岸公路上的比克斯比大桥(38N,122°W)上,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曝光,得到了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下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星轨形成的天文因素有
①地球绕地轴自转②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③地球绕太阳公转④太阳直射点
南北移动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该旅行者将相机镜头对准北极星时,相机镜头与地面的夹角约为
A.38°B.52°C.120°D.60°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一些地理现象。据此完成35题。
3.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4.下列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时差的产生
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5.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A、B、C、D、E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A、B B.B、D C.D、E D.A、E
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指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km,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信卫星(右图),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读图,完成6~7题。
6.与赤道上的物体相比,地球同步卫星
A.角速度大B.线速度小C.线速度大D.角速度小
7.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A.1恒星日B.1恒星年C.1太阳日D.1个月
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成功举行。此前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4日22:30,北京冬奥会纪念钞就已开始进行预约热卖。据此完成8~9题。
8.在科特迪瓦首都亚穆苏克罗(651'N,5°18'W)参加援建的中国工作人员,要预约购买北京冬奥会纪念钞,最早时间为当地
A.12月14日13:30B.12月14日14:30
C.12月15日6:30D.12月15日7:30
9.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北京
A.日出东北
B.正午日影逐渐变长
C.昼长渐长
D.正午室内光照面积变大
2021年7月18日,世界最大的天文馆(下图)在我国某直辖市正式对公众开放。该天文馆教育科普和天文观测功能兼具,其主体建筑圆洞天窗、倒置宫顶和天象厅球幕共同诠释着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读图,完成10~11题。
10.为充分发挥教育科普和天文观测功能,该天文馆应布局在
A.城区中心商务区内B.城郊的居民区附近C.城郊的地铁站附近
D.城区学校附近
11.7月18日,在该天文馆观测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再次相同的日期最近的是
A.当年11月27日前后
B.次年4月18日前后
C.当年10月18日前后
D.次年5月27日前后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下图反映了我国进入“小寒”节气的相关信息。读图,完成12~13题。
12.2022年1月5日17时14分我国迎来“小寒”节气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约为
A.1/8 B.3/8 C.5/8 D.7/8
13.“小寒”节气后的一周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B.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增加
C.晨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小D.南半球极昼的范围变大
下面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示意我国某地砂岩风成地貌景观。读图,完成14~16题。
14.构成图2地貌的岩石主要为
A.①—沉积岩B.②一喷出岩C.③—侵入岩D.④—变质岩
15.图示①、②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需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重熔再生--风化作用--变质作用B.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C.地壳拾升--岩浆侵人--固结成岩D.重熔再生--岩浆侵入--冷却凝固
16.塑造图2中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化学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重力塌陷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上海某学校的学生,于2021年6月15日至8月15日到左图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地理考察活动。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同学们某日20:30到达A地时天空依然明亮,而上海已华灯初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4分)
(2)简述6月15日至8月15日考察期间,A地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4分)
(3)同学们在A地与当地学生交流时,其中一位学生为A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画了一张示意图(右图)。请判断该图是否合理,并用图中信息举两个例子说明理由。(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154.9米,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华山山脉是侵入岩体的花岗岩巨石,顶部是粗粒斑状花岗岩。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1)指出右图地貌景观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简述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
(3)分析河流对渭河平原地表形态塑造的作用。(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某地质考察队经过一个月的实地考察,将考察的地质地貌情况绘制成图(下图)。
(1)分析图示地区岩浆岩的形成过程。(4分)
(2)说明甲处的地质构造并描述地貌景观特点。(4分)
(3)阐释在乙处极易发育的外力作用地貌。(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某校中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赴黄河三角洲湿地进行考查。考查中发现黄河三角洲密布着大大小小的汊流(从河流上某一点向下游分散的支河道),且湿地广阔。下图为某中学生绘制的黄河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等深线分布图。
(1)说明黄河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分析黄河三角洲汊流众多的原因。(4分)
(3)推测若海平面上升,图中5米等深线发生的变化。(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