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文言文翻译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情况;
2.掌握六字诀和“信达雅”的翻译方法;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其语文综合修养。
(一)相关教材内容及解析
(二)梳理并分析近年涉及相关内容的高考试题
(三)本考点的复习重点展示
(四)典型精炼+练习
(一)相关教材内容及解析 高考文言文还算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范畴,非常符合“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点。高考文言文长得怎么样?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预计2024年高考仍然会从“二十四史”中选用文言文阅读材料。传记人物特点。
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比如2016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度,为民兴利除弊,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等;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等;傅玮参与编纂文献。劝谏讲究策略,为官清正廉洁等。来护儿在瀛州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且重视许诺,廉于财利,不修治产业,行军用兵,也颇有谋略,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
(二)梳理并分析近年涉及相关内容的高考试题
(二)梳理并分析近年涉及相关内容的高考试题
(三)本考点的复习重点
1.掌握文言文翻译题的赋分点;
2.运用“六字诀”进行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任务一:知识梳理
阅读《三维设计》227页,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1:在文言文翻译中,你能构建翻译的答题思路思维导图吗?
任务二:
你能找出下列翻译句子中的重要实词、虚词或者句式吗?
(1)[2022·新高考I卷]禹日:“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2)[2022·全国甲卷]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3)[2021·全国乙卷] 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任务二:
你能找出下列翻译句子中的重要实词、虚词或者句式吗?
(1)[2022·新高考I卷]禹日:“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翻译重点:重点实词,数,屡次;语,交谈;勇鸷,勇敢凶猛;鲜,少;及,比得上。
翻译: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屡次与他交谈,他这个人勇猛而且有谋略,各位将领中少有能比得过他的。”
任务二:
你能找出下列翻译句子中的重要实词、虚词或者句式吗?
(2)[2022·全国甲卷]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翻译重点:重点虚词:矣,表感叹语气“了”,其,副词,表命令语气,还是;“以”表顺承关系,
重点实词:善,办好了;弭口,住口。
翻译: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办好了!你还是闭嘴不要说话,等待我的好事吧。”
任务二:
你能找出下列翻译句子中的重要实词、虚词或者句式吗?
(3)[2021·全国乙卷] 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翻译重点:句式,复断之以法,介词结构后置句,以法复断,依法裁断;此乃......也,这个是...吧,表判断。
翻译: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再依法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全了大的信用啊。”
文言文翻译按照得分的赋分点的,所以需要找准虚词实词和句式,找到基本得分点非常必要。
文言文翻译除了要能识别实词虚词固定句式赋分点之外,还需要句句落实到译文,但是译文无法直接翻译时候,就考虑意译,需要用到留、换、调、删、补、变。
任务三:
1.阅读《三维设计》229-230页,理解六字诀的具体的内容。
2.圈出下列文言文翻译的句子中相关词语。
1. (留)①成语和习惯用语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保留不翻译。
(1) [2021·全国甲卷]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保留的词语:汉、玉帛、单于,属于朝代、器物、人名。翻译: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经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该答应他们。
【练习】[2020·新高考I卷]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保留的词语:都御史、周应秋、家族,属于官职名,人名和普通词语。翻译: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部都家破人亡。
2. (换)①古词语换成现代词语,单音节变双音节词②古今异义词③通假字④此类活用词[2021新高考1卷]逊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需要替换的词语:报,答复,如《报任安书》;书,信函;听,听凭,市,贸易;利,利润。翻译: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益。【练习】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 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替换的词语:师,学习,意,思想翻译: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闻,还担心什么呢 并且(我)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人与自己一样喜爱。
3.(调)倒装句中,需要将句子还原成现代汉语①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状语移至谓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③主谓倒装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④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课文句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调整的词语:句读之不知,应该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为:不知句读,惑之不解,应该为不解惑。
翻译:不知道句子停顿,不能解开疑惑。
[2021·天津卷]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
调整的词语:“丧师于赤壁”,介词结构后置句,需要调整。“以成吴之强”可以视为定语后置句,也可以不视为定语后置句。如果视为定语后置句,要调整为“强大的吴国”。
翻译:犯了这两个(导致失败的)错误来攻打孙权,因此在赤壁兵败,成就了孙吴的强大。
【练习】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爵而哭者百里不绝。
需要调整的词语:“丧出江上”,介词结构后置句,省略句,需要补充调整。
翻译:市民停业悼念。灵枢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4.(删)删除没有意义或者不需要翻译出的衬词、虚词。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等,②音节助词“之”,③特殊场合中的连词“而”。
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即宅,土大夫不离其官府。(节选自《尉缭子》)
删除的字词:“之”“所”“者”,这三个词在句中没有实在意思,翻译时可不译。
翻译:对于被讨伐的国家,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士大夫不离开他们的官府。
【练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需要删除的字词:“唯是”“之”“也”是语助词,可以删除;“风马牛”是比喻说法,要灵活翻译。
翻译: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不相连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
5.(补)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
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补充的词语:“皆令门下覆视”,须补出“令”的主语;“录状以闻”,须补出“闻”的宾语。
翻译:(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怜悯的人,记下情况上报朝廷。
【练习】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
需要补充的词语:“辄不怿”的主语需要补出。
翻译:如果家里有人稍微改变他的旧制,(太傅)就不高兴。
6.(变)即根据语境,灵活变通翻译。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尽量保留比喻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要把借代事物写出来。③委婉句子说法,按照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达出来。
是时公(胡宗宪)督数边兵,威振东,介胃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变通的的词语:“介胄之士”是借代用法,“膝语蛇行”是比喻说法,要灵活翻译。
翻译:那时胡宗宪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震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
【练习】卒之桑榆不收,噬脐无及,齐云一炬,阖室自焚。岂太祖灭士诚哉,盖士诚自灭之也!
变通的的词语:“桑榆不收”“噬脐无及”均是比喻句,要灵活翻译。
翻译:最终晚景不好,后悔莫及,齐云一把火,全家人都自焚而死。难道是太祖灭了张士诚吗 是张士诚自取灭亡啊!
总结:在做文言文翻译时候,注意赋分点,同时也需要遵从六字法则,做到灵活运用,除此之外,翻译出来后,还需要检查是否做到字字落实,语句通顺,也就是“信”和“达”。
任务四:
课堂练习,完成下列翻译句子,先找出赋分点再进行翻译。
1.(2024届贵州省六校联盟高考实用性联考)
(1)小人复胜,必肆毒于善良,无所不为,求天下不乱,不可得也。(2)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2.(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2)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任务四:
课堂练习,完成下列翻译句子,先找出赋分点再进行翻译。
1.(2024届贵州省六校联盟高考实用性联考)
(1)小人复胜,必肆毒于善良,无所不为,求天下不乱,不可得也。(2)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答案】(1)小人再次胜出后,一定会对善良的人肆意毒害,没有什么坏事不做,要寻求天下不动荡,是不能得到的。(2)真正的君子,不在乎别人说是论非,行为却又不违反天道。【解析】君子与小人并处,其势必不胜。君子不胜,则奉身而退。小人不胜,则交结构扇,千岐万辙,必胜而后已。小人复胜,必肆毒于善良,无所不为,求天下不乱,不可得也。
(1)“复”,又,再;“肆毒”,肆意毒害;善良,善良的人。(2)“无措”,不拘泥、不执着;“违”,违反;“者也”,表判断。
任务四:
课堂练习,完成下列翻译句子,先找出赋分点再进行翻译。
2.(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2)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答案】(1)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来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
(2)假若他所遇到的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中出来,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迎合当时的君主罢了。
【解析】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1)“可”“愚”“无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4分。
(2)“设”,假设;“遭值”,遇到,如“后值倾覆”;“趋吋”,代指“迎合当吋的君主”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