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3,6 B.5,8,13 C.4,4,7 D.3,4,8
2.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 )
A.∠1=∠BAC B.∠1=∠ABC C.∠1=∠BAC D.∠1=∠ABC
3.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锐角三角形
4.在中,,,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5.一副三角尺如图摆放,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6.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则等于( )
A.14 B.15 C.16 D.17
7.如图,点是内一点,,,,则( )
A. B. C. D.
8.若n边形恰好有2n条对角线,则n为( )
A.4 B.5 C.6 D.7
9.一块多边形木板截去一个三角形后截线不经过顶点,得到的新多边形的内角和为,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B. C. D.
10.某市对人行道路翻新,准备选用—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下列地砖中,不能在平面镶嵌中铺满地面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二、填空题
11.正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这个正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 条.
12.如图,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若S△ABC=8cm2,则S△DEF= .
13.如图,在CE⊥AF于点E,CE与BF相交于点D,若∠F=45°,∠C=30°,则∠A= °,∠DBC= °
14.如图,四边形ABCD,BP、CP分别平分、,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
三、解答题
15.在 中,已知 ,若第三边 的长为偶数,求 的周长.
16.如图,△ABC中, BE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 交AB于点D.若∠A=65°,∠BEC=95°,求∠BED的度数.
17.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18.在中,,比大,求、的度数.
四、综合题
19.如图,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AB=3 cm,AC=4cm,BC=5cm,∠BAC=90°.
试求:
(1)△ABE的面积;
(2)AD的长度;
20.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ABD的中线,过点E作EF垂直BC,垂足为点F.
(1)∠ABC=35°,∠EBD=18°,∠BAD=30°,求∠BED的度数;
(2)若△ABC的面积为30,EF=5,求CD的长度.
21.已知n边形的内角和θ=(n-2)×180°
(1)甲同学说,θ能取540°;而乙同学说,θ也能取450°,甲、乙的说法对吗?若对,求出边数n,若不对,说明理由;
(2)若n边形变为(n+x)边形,发现内角和增加了360°,用列方程的方法确定x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2+3<6,∴2、3、6三条线段不能为围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5+8=13,∴5、8、13三条线段不能为围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4+4>7,∴4、4、7三条线段能为围成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3+4<8,∴3、4、8三条线段不能为围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只需要判断较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最大边长即可,从而一一判断得出答案.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
∴∠1=∠BAC,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锐角三角形中只有锐角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进行判断即可.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中,,,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如图,
由题意得: , , ,
,
.
故答案为:B.
【分析】对图形进行字母标注,由∠CBD=∠ABC-∠ABD算出∠CBD的度数,进而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由 =∠CBD+∠C即可算出答案.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
∴S△ACD=2S △ACE, S △ABC =2 S △ ACD,
∵
∴等于16
故答案为:16.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得出结合题意,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80°,∠1=15°,∠2=40°,且∠A+∠ABC+∠ACB=180°,
∴∠OBC+∠OCB=180°-80°-15°-40°=45°,
∵∠BOC+∠OBC+∠OCB=180°,
∴∠BOC=180°-45°=135°.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三角形ABC中,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OBC+∠OCB的度数,然后在三角形OBC中,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OC的度数.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依题意有: 即
解得n=0(不合题意舍去)或n=7.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边数与对角线的条数的关系列方程,即可得出多边形的边数。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设原多边形为n边形,
又由题知截线不经过顶点,
∴原n边形被截后所得的新多边形的边数为(n+1),
则(n+1-2)·180°=2340°,
解得n=14;
故答案为:B.
【分析】可设原多边形为n边形,又由题知截线不经过顶点,所以原n边形被截后所得的新多边形的边数为(n+1),再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列方程解出n即可即.
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能整除360°,能密铺;
B、正方形的每个内角是90°,4个能密铺;
C、正五边形每个内角是180°-360°÷5=108°,不能整除360°,不能密铺;
D、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是120°,能整除360°,3个能密铺.
故答案为:C.
【分析】几图形镶嵌成平面的关键是: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正好组成一个周角。
11.【答案】9
【解析】【解答】解: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列方程得,
180° (n -2)= 120°n,
解得,n= 6,
∴该正多边形为正六边形,
∴该六边形对角线条数=;
故答案为:9.
【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先判断该多边形为正六边形,再由等量关系“”求解即可.
12.【答案】1cm2
【解析】【解答】解:∵S△ABC=8cm2,D为BC的中点,
∴S△ABD=S△ADC=S△ABC=×8=4(cm2),
∵E为AD的中点,
∴S△DEC=S△ADC=×4=2(cm2),
∵F为EC的中点,
∴S△DEF=S△DEC=×2=1(cm2),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即可。
13.【答案】60;105
【解析】【解答】解:∵CE⊥AF,
∴∠DEF=∠AEC=90°,
∴∠A=90°-∠C=90°-30°=60°;
∵∠DBC=∠A+∠F,
∴∠DBC=60°+45°=105°.
故答案为:60,105
【分析】利用垂直的定义可证得∠DEF=∠AEC=90°,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求出∠A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证得∠DBC=∠A+∠F,代入计算求出∠DBC的度数.
14.【答案】∠A+∠D=2∠P
【解析】【解答】解:如图,、分别平分、,
,
,
,
又,
,
故答案为:∠A+∠D=2∠P.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即可得出答案。
15.【答案】解: 在 中, ,
第三边 的取值范围是:
符合条件的偶数是 或 ,
当 时, 的周长为: ;
当 时, 的周长为: .
的周长为 或 .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由BC的长为偶数,求出BC的长,从而求出三角形的周长.
16.【答案】解:∵∠BEC是△ABE的外角,
∴∠BEC =∠A+∠ABE.
∵∠A = 65°,∠BEC = 95°,
∴∠ABE =∠BEC-∠A = 95°-65° =30°
∵BE是△ABC的角平分线,
∴∠ABE =∠EBC.
∵DE∥BC,
∴∠DEB =∠EBC
∴∠DEB =∠EBC =∠ABE = 30°.
【解析】【分析】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BE =∠BEC-∠A =30°,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E =∠E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EB =∠EBC,继而得解.
17.【答案】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根据题意,得
(n-2) 180=720,
解得:n=6.
答: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6.
【解析】【分析】 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其内角和为 (n-2) 180 ,由于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进而根据题意解方程求出n的值,即可求解.
18.【答案】解:∵,比大,,
∴,
∴,
∴.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 , 再求出∠B=30°,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19.【答案】(1)如图在△ABC中,∠BAC=90°,
∴ = =6,
又∵AE是△ABC的中线,
∴
(2)AD是△ABC的高,
∴ ,
又∵ =6,BC=5cm,
∴ =6,
∴AD=2.4cm.
【解析】【分析】(1)根据AE是△ABC的中线,可知,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即可;
(2)利用等面积法,可得,再将数据代入计算即可。
20.【答案】(1)解:∵∠ABC=35°,∠EBD=18°,
∴∠ABE=35°﹣18°=17°,
∴∠BED=∠ABE+∠BAD=17°+30°=47°
(2)解:∵AD是△ABC的中线,
∴S△ABD=S△ABC,
又∵S△ABC=30,
∴S△ABD=×30=15,
又∵BE为△ABD的中线
∴S△BDE=S△ABD,
∴S△BDE=×15=,
∵EF⊥BC,且EF=5,
∴S△BDE= BD EF,
∴ BD×5=,
∴BD=3,
∴CD=BD=3.
【解析】【分析】(1)由∠ABE=∠ABC-∠EBD求出∠ABE的度数,由外角的性质可得∠BED=∠ABE+∠BAD,据此计算;
(2)根据等底同高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得S△ABD=S△ABC=15,S△BDE=S△ABD=,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BD,据此求解.
21.【答案】(1)解:甲对,乙不对.理由如下:
∵当θ取540°时,540°=(n-2)×180°,
解得n=5;
当θ取450°时,450°=(n-2)×180°,
解得n= ;
∵n为整数,
∴θ不能取450°;
(2)解:依题意得,
(n-2)×180°+360°=(n+x-2)×180°,
解得x=2.
【解析】【分析】(1)将 540° 和 450° 代入计算求解即可;
(2)先求出 (n-2)×180°+360°=(n+x-2)×180°, 再计算求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