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酸碱中和滴定 课件 (共33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2.2酸碱中和滴定 课件 (共33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29 22:0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问题探究:
今有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你有哪些方法测定溶液的浓度?
(3)加CuCl2溶液,全部沉淀称质量,计算转化。
⑴取50mL溶液蒸干,称量所得溶质的质量,然后计算
⑵测量溶液的pH值,换算成氢氧化钠的浓度
(4)取20mL氢氧化钠溶液,测量其与某种已知浓度的酸溶液反应的体积,然后计算氢氧化钠的浓度
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标准液)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待测液)的浓度的方法。
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
酸碱中和滴定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确定物质的成分(元素、离子、官能团)
测定各成分(元素、离子、官能团)的含量
P67资料卡片
重量法滴定法
定量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络合滴定
【思考练习1】
用0.10mol/L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滴定完成时,用去标准盐酸20.00mL。通过中和滴定测得NaOH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多少?
0.10mol/L
(1)若改为0.1000mol/L的H2SO4溶液滴定上述NaOH溶液,需要硫酸的体积是多少?
(2)若改为0.1000mol/L的CH3COOH溶液滴定上述NaOH溶液,需要醋酸的体积是多少?
10.00mL
20.00mL
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在滴定达到终点(酸碱完全中和)时:
酸可提供的H+与碱可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即:n(H+)总 = n(OH-)总
对一元酸和碱有: c酸· V酸= c碱·V碱
H+ + OH- = H2O
计算待测液的浓度.
C标V标
V测
=
C测
【思考与交流1 】
用0.10mol/L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滴定完成时,用去标准盐酸20.00mL。通过中和滴定测得NaOH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多少?
0.10mol/L
你认为要顺利完成上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关键环节有哪些?
1、如何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达到滴定的终点?
选择适当的酸碱指示剂
2、如何准确测定、量取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选择适当的仪器----滴定管
【活动1】自主阅读教材P66资料卡片: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红橙黄 3.1~4.4
(石蕊)红紫蓝 5~8值
(酚酞)无粉红红 8.2~10
【问题1】根据指示剂的作用和变色范围及颜色变化,你认为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可以选用哪些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小结】指示剂的选择原则1
酸碱中和滴定:选择甲基橙或酚酞
变色明显、易观察、且变色范围小
用0.1000mol/LNaOH滴定20.00ml 0.1000mol/LHCl溶液,试计算:
(1)二者恰好反应时,所用的HCl体积为多少?
(2)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
(3)判断下列情况下反应后溶液的pH如何?由此算出的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多少? 1滴=0.04mL?
①不慎少加了一滴
②不慎多加了一滴
pH=4
pH=10
0.1002mol/L
0.0998mol/L
pH=7
【思考练习2】
20.00ml
【问题2】强酸与强碱“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的pH=7,用酚酞作指示剂时,实际滴定终点的pH=8.2,为什么可以将滴定终点当成“恰好”反应的点?
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计算出的酸的浓度为多少?
0.0998mol/L,跟实际浓度0.1000mol/L相比,误差很小。
可见,强酸强碱的中和滴定选用
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均可以
强碱滴定强酸中和滴定曲线
图: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HCl溶液的滴定曲线。
⑴在接近滴定终点前后,
溶液的pH发生突跃。
⑵酚酞或甲基橙的变色点落在溶液pH的突跃范围内。
原则2: 指示剂变色时的pH尽可能落在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突变范围内
指示剂的选择
强酸强碱之间的滴定:
强酸弱碱的滴定应选:
强碱弱酸的滴定应选:
甲基橙和酚酞都可
甲基橙
酚酞
思考练习3:以下两种酸碱中和滴定:
①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浓度相近的醋酸
②用0.1000 mol·L-1盐酸滴定浓度相近的氨水
滴定终点的判断
强酸滴定强碱
甲基橙 黄→橙
酚酞 红→无色
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构造特点
碱式滴定管 ,
酸式滴定管 ,
锥形瓶,
滴定管夹,
铁架台,
烧杯等
仪器的使用
1.结构
2.刻度
3.操作
4.读数
1、 Na2CO3、酸性KMnO4溶液分别装什么滴定管?
2、量筒的构造与滴定管有何不同?
滴定管:最小分刻度:0.1 mL
可估读到 0.01 mL
量筒: 最小分刻度为0.1mL ,
读数到0.1mL,无“O”刻度
移液管:精量仪,读数精确到0.01mL
准确量取一定量的试液(中和滴定时用来量取待测液)
1、若第一次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下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
V1=_____mL,终点读数V2=_____mL。
26.10
9.00
【思考与练习】
2、如图所示:
图(Ⅰ)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ml。
图(Ⅱ)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______。
A 、是a ml B、 是(50-a) ml
C 、一定大于a ml D 、一定大于(50-a) ml
3.2
D
C
B
A

E
D
a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阅读教材P89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① 检查:活塞是否漏水
② 洗涤:洗液洗、自来水洗、蒸馏水洗、润洗(2~3次)。
③ 装液、
固定、
排气、
调液面:
④ 读数:
把溶液注入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以上2cm~3cm处,再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在滴定管下放一个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不留气泡),
使液面处在“0”或“0”以下某一刻度处,记下准确读数。
酸式滴定管→快速放液;
碱式滴定管→橡皮管向上翘起
a、滴定管要垂直,
b、装液或放液后静置一会儿,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估读到0.01mL。
标准液:
待测液:
指示剂:
实验仪器:
氢氧化钠
盐酸
酚酞
甲基橙
无色变为粉红色
红色变为橙色
用0.1000mol/L的NaOH滴定10.00mL未知浓度的盐酸
(锥形瓶)
酸(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
四、实验步骤
1、滴定前的准备: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旋塞转动是否灵活
②洗涤(准确测定的保障)
滴定管——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清洗2~3次→待盛液润洗
锥形瓶——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清洗2~3次
四、 实验步骤
③装液、排气、调液面:
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酸式、碱式滴定管中,使管内液面位于“0”刻度以上以上2-3cm ,调节活塞或玻璃球,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或0”以下某一刻度。
酸式滴定管→快速放液;
碱式滴定管→橡皮管向上翘起
④记录初读数: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估读到0.01mL。
2、滴定阶段:
④取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待测液于锥形瓶内
⑤向锥形瓶中加指示剂2~3滴
⑥滴定
【思考与交流1】
(2)滴定过程中加入标准溶液的速度如何控制?
先快后慢,接近终点时逐滴甚至半滴加入,边滴边振荡
(1)滴加标准液的操作:
(3)怎样判断滴定终点?
控制活塞
锥形瓶
内溶液颜色变化
摇动锥形瓶
(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色变为… 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⑦记录末读数
重复滴定2~3次
3、数据的处理:
思考练习4:用0.1000mol/L的NaOH滴定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数据如下,求盐酸浓度
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液体积(mL)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标准液体积(mL)
1 25.00 0.02 27.78
2 25.00 1.22 26.38
3 25.00 0.00 25.20
27.76
25.16
25.20
V待测 = 25.00mL V标准 = 25.18mL
注意:①偏差很大的数据应舍去!
②解题时注意有效数字。
c待测 = 0.1007mol/L
实验室用0.1000mol/L盐酸溶液滴定10.00mL某NaOH溶液的浓
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
所在刻度
D.滴定过程中,有少量标准酸液溅出锥形瓶外
【思考练习5】
C
小结: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如何分析实验误差?
在实际操作中认为c标是已知的,V待是固定的,所以一切的误差都归结为对V标的影响。
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的依据:
c待= —————
c标. V标
V待
= ———————
0.1000mol/L×V标
10mL
实验室用0.1000mol/L盐酸溶液滴定10.00mL某NaOH溶液的浓度。
误 差 原 因 V(酸)影响 c(碱)结果
1.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酸润洗
2.碱式滴定管未用未知碱液润洗
3.滴定开始时酸式滴定管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4.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以0.1000mol/L盐酸滴定10.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无影响
无影响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5.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6.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7.俯视法读起始酸的体积
8.仰视法读终了酸的体积
中和滴定操作误差分析
1、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哪些
A.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KOH杂质
B.滴定前仰视读数,终点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未知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AD
巩固练习
2.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巩固练习
B
巩固练习
3、用盐酸作标准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碱溶液,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滴定达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是( )
A、由红色变橙色 B、由黄色变红色
C、由黄色变橙色 D、由橙色变黄色
C
若用酚酞作指示剂,试描述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盐酸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6.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
的浓度,参考下图,下表中操作正确的是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定管
① 碱 酸 石蕊 (乙)
② 酸 碱 酚酞 (甲)
③ 碱 酸 甲基橙 (甲)
④ 酸 碱 酚酞 (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D
巩固练习
4、用醋酸作标准液滴定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用______作指示剂,当滴定达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是( )
A、甲基橙;由黄色变橙色
B、甲基橙;由黄色变红色
C、酚酞;由红色变无色
D、酚酞;由无色变粉红色
C
5. 在滴有甲基橙试剂的50mL 0.05mol/L的一元弱酸溶液中,滴入0.1mol/L的烧碱溶液,当滴至橙色刚好变为黄色时,所用烧碱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小于25mL
思考练习4: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
①取一支碱式滴定管,②用蒸馏水洗净,
③加入待测NaOH溶液,④记录液面刻度的读数,
⑤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
⑥置于用标准酸液洗涤过的锥形瓶中,
⑦加入2滴酚酞试剂,
⑧开始滴定,先慢后快,边滴边摇荡,
⑨边注视滴定管液面变化,⑩小心滴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⑾记录液面读数,⑿重复滴定,根据两次读数得出NaOH的体积21ml。上述学生操作错误的有 (填序号)
③⑥ ⑧ ⑨⑩ ⑿
【拓展应用】实验室中常用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方法测定未知浓度的某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或测定某样品的纯度。
1、下列滴定分别选用何种物质作为滴定终点指示剂?滴定终点有何现象?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时(CO2饱和溶液的pH值约为3.9);
(2) 0.001 mol/L酸性KMn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无色NaHSO3溶液;
甲基橙;当加至最后一滴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30秒内不褪去,说明到达了滴定终点。
不需用指示剂;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Mn2+为无色,当加至最后一滴时,紫红色30秒内不褪去,说明到达了滴定终点。
2、碘浓度的测量通常采用以下原理:
I2 +2Na2S2O3=Na2S4O6+2NaI
现用0.1mol/L的Na2S2O3溶液去滴定20ml未知浓度的碘水,终点时耗用了10ml的Na2S2O3溶液,则
(1)应选用的指示剂为 ,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
(2)碘水应用 滴定管盛装
(3)碘水的浓度为 mol/L
(4)若盛装碘水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用碘水润洗,所测结果将偏 。
【拓展应用】
淀粉溶液
4、下图为1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物质量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图示,据图推出NaOH溶液和盐酸的物质量的浓度正确的是( )
浓度mol/L A B C D
HCl 0.12 0.04 0.12 0.09
NaOH 0.04 0.12 0.06 0.03
D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① 检查:活塞是否漏水
② 洗涤:洗液洗、自来水洗、蒸馏水洗、润洗(2~3次)。
③ 装液、
固定、
排气、
调液面:
④ 读数:
把溶液注入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以上2cm~3cm处,再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在滴定管下放一个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不留气泡),
使液面处在“0”或“0”以下某一刻度处,记下准确读数。
酸式滴定管→快速放液;
碱式滴定管→橡皮管向上翘起
a、滴定管要垂直,
b、装液或放液后静置一会儿,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估读到0.01mL。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