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花之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花之歌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9 17:0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4 花之歌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感受以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各种想的理解,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品格, 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习 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各种想的理解,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2.了解花的作用及其品格, 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学情分析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于文本内容及创作背景的兴趣。)
1.观察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
2.走进作者: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主要作品:《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一朵朵娇艳美丽的花朵,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受,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
学习任务二:根据课前布置的自主预习卡,结合自己的完成情况,汇报预习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会在预习中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研读课文打好基础。)
课件出示自主预习卡。
同桌互相交换“自主预习卡”,检查“预习卡”中的第二题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2.选择一两位同学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自主预习卡”的第3题。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预设】
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泛指帽子。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朋:伦比。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2)再读课文,引发思考。
①默读课文,一边思考一边批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②学生反馈,相机指导:通过“我”是花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
(由花的特点想开去)
学习任务三:精读课文,感受想象的奇特
(设计意图:以问题来驱动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想象的独特?做上批注。
【预设】:学生会关注“‘我’是什么”以及各类拟人的动词。
2.关注“‘我’是什么”,发现想象的奇特。
(1)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出相关信息,思考: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别名”?
(2)交流反馈,关注“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等词语。
(3)小结:作者由花的各个方面想开去,赋予了它独特的名称,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着想象的独特。
3.关注“我”的行为,感受想象的奇特。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朗读: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乌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都。
(2)引导学生关注“欢迎”“送行”“摇曳”“呼吸”等拟人化的动词,想象花的“行为”,感受想象的奇特。
(3)朗读指导:同桌合作,对读分号前后部分,想象画面,感受作者想象的奇特。
(4)小结:作者由花的动作想开去,用分号把并列的行为连接起来,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想象的独特。
学习任务四:拓展阅读,感受想象的奇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感受奇特想象的好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合理运用。)
1.默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一文。
(1)体会这首散文诗隽永的意味。
(2)了解这首散文诗通过杨柳与水莲的对话表现主题的拟人化的写法。
2.小组合作,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1)找到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2)同桌交流:说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3.思考:面对同样的夜,杨柳与水莲的感受为什么会不同?作者想要借此表达什么?
【预设】: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
课堂小结:
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诗人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自主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背诵。
2.拓展阅读纪伯伦的《浪之歌》《雨之歌》。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