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9 11:2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程标准】
掌握佛教道教的传入,理解佛教兴盛的原因及影响。
掌握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科技发展。
掌握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
【教学目标】
通过流程图的建立使得学生指导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流变的过程,了解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与此消彼长的态势。
归纳、综合整理文化成就和成因,在叙事见人及读图学史的过程中创设历史情境,体会这一时期文化开放多元、交流互动的特点。
学会运用史料分析历史现象,从而认知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社会背景,认识宗教、思想、文化与政治、社会、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儒教、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变化态势,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难点:宗教、思想、文化与政治、社会、时代的关系。
【教学过程】
目录及教学目标
今天的课主要是在文化及思想探究中反观经济政治的发展。同学们需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划红线的是需要格外注意的目标。好,明确了目标之后我们接下来将从四个方面来学习本课内容。(目录页)
【第一子目】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导入]
大家上次月考之前有没有去寺庙烧香?没有。其实这个也是中国人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啦,平日天天念叨废除封建迷信,一到考试就有请各路神仙佛祖保佑这次一定要考前十。不过,临时抱佛脚复习复习虽然可耻还是有用的。那求学我们去文庙拜...孔子,求姻缘拜的是...月老,求平安顺遂拜的是佛祖。(提问互动合唱式回答)那当你有没有用去过一个同时供奉着佛祖、孔子、老子的地方呢?没有,好,那我们就去这个地方看看。调到下一页(悬空寺)。
在悬空寺的三教殿,同时供奉着佛祖、老子和孔子。来个同学带大家体会一下啊。看了这首诗,结合图片,大家知道为什么叫悬空寺了吧?对,建立于悬崖峭壁之上,山势险峻。另一种说法是,“悬”与“玄”同音,道教教理,“空”是佛教教义,...“四大皆空”。不过呢它最独特的地方还是在于三教殿。这里的庙堂之上供奉着的是儒释道三教的代表人物,谁?——孔子、释迦牟 (móu)尼和老子。看图片啊,释迦牟尼、老子,有同学别告诉我这是关公啊,你看他的胡须很长,仙气飘飘。最左边是孔子,戴着儒士方巾。那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为什么他们能和睦相处?都不知道啊,好,那走近科学,今天的节目将为你解开三教代表人同聚一堂的未解之谜。
三教独立发展与合流
首先来看我们最熟悉的孔子。谁家的?——儒家。那我们已经学过各阶段的儒学发展,看这个折线图,大家看图上的各个点,它们分别对应着各个时期。很明显,比较低的呢是儒学的低谷,比如什么焚书坑儒啊,佛道教冲击等等。比较高的呢是儒学发展繁荣期,比如独尊儒术,儒学那我们来一一探索儒学各阶段的发展。请同学们开火车接力回答各个时期的儒家情况。(点一个列开始)首先,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之时,儒家......对,开创了儒家学派,之后的各个子丰富了学说。接下来,秦朝,秦始皇即位以后,听从宰相李斯的建议,焚毁了民间除《秦纪》以外的列国史书及名仕文学典籍,埋了大批儒生。史称......这一时期,儒家发展遭遇低谷,差点就给搞没了。直到汉朝,汉武帝做了什么?——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学地位得以提高。到了魏晋,道教兴起,佛学盛行,儒学渐渐式微。(手指折线图表示下降)之后主要是教师自己讲。隋朝,秉持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地位相较于魏晋时期有所提高。唐朝,统治者的态度就像天气一样多变,一会又尊儒,一会又贵佛。当初建国的时候李家不就说自己是老子的后人嘛,后来又有大兴佛寺的武则天,“迎佛骨”的唐宪宗。我们看看迎佛骨是怎么一回事呢?佛骨是佛祖的骨头嘛?同学们听说过舍利子吗?“舍利子其实就是高僧的肾结石。”在佛教中,僧人们死后所遗留的头发啊、骨骼啊、骨灰啊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就是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尊敬和供奉。
唐宪宗这个皇帝喜欢神仙术,对佛教也有兴趣,他盼望能靠佛教无边法力来维持统治,常派出“功德使”去各地寺庙烧香。功德使得知法门寺的一段传说后,就上奏唐宪宗说:“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佛指骨,相传每三十年一开塔,开则岁丰人安。”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派太监到凤翔把佛骨迎到长安。他将佛骨留在宫中供奉了三天,然后又送到各佛寺中轮流供奉。长安城里好佛的王公贵族、官吏百姓纷纷前往瞻仰膜拜,施舍钱财,有的不惜倾家荡产。一时间整个长安城掀起了一股宗教狂热。
时任刑部侍郎的儒家铁粉韩愈对这股崇佛狂热很是反感,他就写了《谏迎佛骨表》上书唐宪宗。在文中他说道:古代中国的黄帝及禹、汤、文、武等圣君都长寿,,可自从东汉明帝时引入佛教后,各朝都是乱亡相继,你懂我意思吧?他请求把这段指骨交付官署“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韩愈的上表有没有让唐宪宗回头是岸呢?对,并没有,你给唐宪宗说不要信佛不就是相当于你告诉基督教徒上帝是不存在的吗?也许他还会打你一顿然后跟你说,主啊,原谅这无知的人类吧!对啊,所以我们的唐宪宗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啦,他本来要把韩愈咔擦了的,但是当时的宰相裴度和崔群赶紧说:“大哥算啦算啦,他虽然是个傻子但是嘛他对你还是忠心的。”于是他就把韩愈贬到距长安五千里外的潮州去当刺史了。么韩愈心里还不是不得,他怒而发起儒学复兴,以古文运动为依托,复兴儒学繁荣一切内容。所以这是它发动古文运动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当时佛教太盛行了等等。这个运动当然失败啦,因为他提出复兴“尊王攘夷”,那李氏可是带有夷狄血统的嘎,而且他提出废除骈文,骈文就是四六句相间,注重格式规范的一种文体,比如你们学过的《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注意,有同学说《爱莲说》,爱莲说不是啊,它是议论文文体,一种“说”不是骈文),那当时呢科举考试仍然是以四六句为主要形式的,所以运动呢也失败了。当然,佛骨也确实没有给唐宪宗带来任何好运,刚过一年,他就被太监暗杀了。可见佛学的发展真是兴盛一时啊。到了北宋,儒家的粉丝团还在一直为儒学应援,他们家的几个大粉朱熹、程颢程颐疯狂应援,儒学复兴运动层出不穷。事实上,自从汉代以后,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有起有落,但是儒家思想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向上的,中国呢也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辅之以道的相对稳定的治国模式。以上就是儒学的发展过程。
再来看令皇帝一度痴迷的佛教。两汉时期传入中国,这个时间并不确定,也有人说是东汉时期。但是韩愈的《谏迎佛骨表》里面提到的是东汉末年。佛教它是起源于印度的,也就是当时的天竺。西游记里面的西天,就是在印度,只不过当时交通并不发达,所以人们认为印度就是在天的西边。实际上玄奘西天取经就是妥妥的公费游学。随着这些知名的高僧把佛经翻译并传播到中国,佛教也渐渐兴盛起来。佛教教义就是生死轮回,人生归宿问题。人死后根据生平功德,恶贯满盈的下阿鼻地狱,功德无量的上天做官。传入中国之后呢,吸收了儒家道家的相似学说,得以流传甚广。你看,思辨思维,当时我们再讲先秦时期百家思想时,有哪一家的思想提到了?这都不知道?道家,不仅有顺其自然,还有的是辩证: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对吧。那有人喜欢佛祖自然有人不喜欢。佛教发展也遭遇过重大瓶颈。“三武一宗”就致力于灭佛行动。他们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他们是怎么灭佛的呢?来个同学告诉大家(解析史料)。引导回答:采取了勒令僧侣还俗,要么充军要么还户,焚烧佛教经典,拆寺庙等等操作。为什么他们如此痛恨佛教呢?同学们都背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吧,当时的寺庙真是遍地开花,统治者灭佛一部分是为了支持他们喜爱的道教和儒学,更多地是佛教影响了统治。在魏晋时期渐渐出现的寺庙经济,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税收,因为寺庙做生意不用纳税,这些僧人又不用上班,天天拿着个木鱼在那里边敲边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让这些僧侣还户去干什么?当然是种地啦,那我们前面就学到了,魏晋南北朝是租调制,都没人种地了怎么收税?而且寺庙独立性过大,你们想象一下,一旦中央佛教协会发布命令,那可不得了,政权可能都要拱手让佛。所以皇帝们就此类隐患直接简单粗暴地把佛祖的老窝都给端了。民间灭佛的代表是范缜,他就针对佛教提出了“形亡而神灭”,代表作《神灭论》。那佛教文化虽然遭遇了损失,但是发展并没有停滞。
认识这三个人嘛?啊,金角大王!吴承恩听了都流泪啊。角在哪里?他们是车迟国的三个妖怪。有一种说法是他们都有原型的。就是灭佛的三位“武帝”。虎力大仙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胡人与“虎”同音(宣布五十岁以下的和尚都要还俗当兵打仗)咋死的?对,头被砍了;鹿力大仙是北周武帝宇文邕,鲜卑名弥罗突,与麋鹿兔相似(宣布儒一道二佛三,勒令还俗)角被割了;羊力大仙唐武宗,李炎,炎字为火羊力大仙死于火烧的油锅(大型禁佛运动,推崇道教)西游记这篇的开头不就是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车迟国,发现这里的和尚被压榨,拉去搬砖干活。生存艰苦,死了几百号人嘛。这时来了三个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道家看了都流泪,三武一宗都要从棺材里爬出来说:“谢谢,有被内涵到。”所以说,艺术真的来源于生活。
再来看玄之又玄的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由道家学说发展而来,道家思想是什么?提问一个同学。——对,清净无为,顺其自然。东汉时一个叫张道陵的人建立了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是什么?你问我我也不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反正道啊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到了魏晋时期,有一个著名偶像男团把道家思想加以修饰和融合,称魏晋玄学。也是修炼得道成仙那一挂。那问题来了,当时我们提到儒家的发展,是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道教和佛教又是为什么得以推广的呢?我们来从三则材料中进行探究。从三则材料里面,你悟到了什么?请一位同学。——对,战争的残酷使得民不聊生。盗贼横行,流民四起,人相食。那这时候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起义,比如黄巾起义;一条是信仰宗教,寄希望于来世。没有多大力量的民众比如老人妇女儿童呢就只能想着我现世受苦,将来一定会来世幸福的。那道教和佛教就是强调忍受现世苦难,寻求来世幸福嘛,所以受众广,有市场,再者统治者也不想民众去起义吧。所以他们也默许了民众修仙信佛来麻痹群众心理,现在生活得不好你就去修仙吧,来世一定幸福,不要一天天喊打喊杀想着起义,很麻烦的。这样看来,道教和佛教不就政府特许的传销头子嘛。我们最后来梳理一下三教合流。首先是独立行走,西汉东汉。到了魏晋时期开始合流,隋朝交融,两宋合流。以上就是三教的发展,所以悬空寺的三教共聚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子目】中外文化交流
刚刚我们提到佛教的引入,在游学过程中唐僧不仅带回了佛教经典,还有众多文化周边。乘着宗教的快风,文化交流得以繁荣兴盛。先看这句疫情期间火起来的名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鉴真就是有感于日本长屋王子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的佛偈,觉得日本确是“有缘之国”,所以才决定东渡弘法的。在中日之间,以佛教为支点,撬开了各个领域交流的大门。医学、文字、建筑等等都通过僧人向中国借鉴。先看建筑方面,如今的京都与唐长安城的布局格式基本一致,唐代建成的招提寺是中国僧人鉴真东渡讲学的场所,如图,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唐代中国风。文字,你们喜欢看动漫吧?那里面的日文其实有很字是与汉字相像的,什么平假字片假字都是模仿汉字造出来的。所以中国人学习日语比学习英语、德语、法语简单多了。服饰方面,日本的和服还借鉴了中国唐代的服装。你看和服的巾带和袖口都是借鉴了中国的唐装。在中国与印度之间,法显、玄奘都促进了交流。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你们看,有走出去,自然有引进来。自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后,文化交流也随之而来。在唐代长安城中处处是“胡风”,推荐看一下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虽然有点玄幻,但是里面的大唐风气是比较还原的,有着胡装的少女在跳舞,有胡人乐器在伴奏。安禄山不就正是因为会跳胡旋舞所以得到唐玄宗青睐嘛。虽然他是两三百斤的胖子但是跳起来“疾如风焉”,深得皇帝心。丝绸之路的故事甚至讲到了欧洲,与意大利等西方国家交流甚多。推荐看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有两季,通过对比还原千年之前的对话,十分有趣。当时的长安可谓是盛极一时,如图,旧唐书里面记载,(史料)海外贸易发达,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地商人都来到这里做生意。那你们知道唐人街这个说法是什么时候确立的吗?唐朝对外交流多,不过这种说法是宋代才确立起来的。那请同学们回顾所学,思考一下为什么长安城会出现如此盛况?从经济、政策等方面想想。(提问两个同学)对,综合两位同学所说的呢,就是因为强盛的国力,开放自信的态度,灿烂包容的文化使得唐朝具有巨大的文化向心力和辐射力。好,学习了以上知识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魏晋到隋唐的文化交流。如图,左边这些传入中国,右边是中国传出去的。今天我们的文化交流多数是通过网络来进行。当时的文化交流通过交通、经济活动及宗教活动来进行。形式不一但是我们总要知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不是一潭死水,只有革旧迎新取长补短才能永葆生机,源远流长。只有走出去引进来,才能“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第三子目】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文化成就
今天的课就是文化鉴赏课,主要是通过文化来窥探当时的社会阶段特征。首先我们来接受两封来自古时候的信。第一封,是绝交信。《与山巨源绝交书》,老师截取了一部分,大家一起来看看。大概意思是,我这个人啊,性情懒散,能躺着绝不坐着。头发常常十天半个月不洗,身上不痒都不洗澡。我看看有没有哪个同学的头发油得像半个月没洗啊。没有,看来你们都很爱干净。接着看,小便要忍到浑身发抖才去解决。这样一个邋里邋遢,不拘礼节的人,又怎么能做官呢?这人怎么回事啊?宁愿自贬都不做官。其实这封信是魏晋时期的第一男团“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写给山涛的信。(动画展示 )本来竹林七贤弹琴的弹琴,颂诗的颂诗,可谓风靡一时。但是当时司马氏掌握了实权,山涛因为裙带关系不得不入仕为官。对于这一种单飞行为,嵇康嗤之以鼻,而且山涛还写了一封信推荐嵇康做官。是我就会想:还有这种好事?但是嵇康不同啊,前面我们就讲道,魏晋玄学正是竹林七贤发展起来的,他们讲究避世逍遥,不事外统。肯定不答应,于是就写了绝交信。大体意思就是说,我这个人懒得很,就想逍遥世间。你又不是不知道,还要多此一举。看来你还是不懂我啊,再见吧你! 之后嵇康还是因为言论入了狱,在狱中把子女托付给了山涛。再来看,第二封,问好信。请一位同学起来朗读。是不是很熟悉的一句诗?这是元稹写给白居易的一封信。听闻白贬官江州,元稹即使生着重病,也不禁惊坐起哀叹惋惜。提起元白,可谓是常年霸占中唐热搜榜的两位传奇人物。因科考结缘的两个人也一起做了校书郎,期间得罪人的事做了不少。这是当时的一个热搜榜啊,可以看到元稹白居易就是政治圈警察嘛,扫黑除恶妥妥的。在诗歌榜上,他们都喜欢杜甫的诗,还因此倡导了文学史上的大变革——新乐府运动。乐府是西汉时设立的掌管宫廷音乐礼制和乐器的机构,著名的《乐府双壁》是...对《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他们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运动一时掀起多少风浪。看了两封信之后,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做官,一个浑身写满拒绝,一个却因好友降职而痛心呢?思考一下社会背景啊。或许我们能从阶段特征中知晓一二。你们看,魏晋政权更迭频繁,早上做大官下午被诛杀的事情常有。而唐代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尤其是科举制,打开了普通人入仕的大门,做官成为世人的最高追求,真就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啊。
在这一时期,不论是政治动荡或者清明,诗人都爱写诗,导致我们现在要背那么多是吧。你看,从建安文学到隋唐诗歌,都有写得好的优秀代表。耳熟能详甚至要求全文背诵,所以说,多读书多写字,也许以后就是20某某届的高一来学你们的诗了呢。那最著名的我们都知道是唐代诗歌,在这一时期什么诗圣诗鬼诗仙都有。风格也是不尽相同。我们抽三首来品鉴一下。同学们这三首诗分别是唐代什么时期的吗?对盛唐中唐和晚唐。为什么呢我们来看。诗风反映出的时代信息。尤其注意对比李白和杜甫的诗,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比较奇思妙想,绮丽。杜甫的诗比较反映社会现实,诗风沉郁。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歌特点就是从高雅转为通俗,从绮丽走向平实。在书法领域,这一时期也是百花齐放。有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合称“颜筋柳骨”,隋朝的时候创建了融合南朝秀美和北朝刚健的新风格,谁练书法吗?上来展示一下。更绝的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书”,整体风格比较飘逸,潇洒。这一时期的书法就是从开始的碑文(为逝去的人所题的字)走向审美寄托,从自发写成到自觉成为一家之体,世人争相仿之。所以特点就是从实用转为审美,从自发走向自觉。
绘画方面,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创作了著名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唐代画圣吴道子创作的多是宗教画。代表作《送子天王图》,你看这个画作,不是送子啊是要把我们送走啊。好好好不管他,来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所作的《洛神赋》所作,讲的是曹植偶遇洛神的唯美故事。这副画如今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着,有机会去看看啊。前不久出圈的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洛神舞蹈《祈》,就是洛神赋的绝美演绎,看了视频之后全文背诵哈。有时间我们就欣赏一下。那洛神和送子天王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吧?想象中的虚拟人物,通过对人物形态的描写衬托其神韵。所以这一时期的画作都有一个共同点:以形写神、迁想妙得。
学到这,我们发现这时期的圣人真多,有诗圣、书圣、画圣。为什么会这样呢?思考一分钟老师叫一位同学起来回答。在做题提到原因时,同学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家政策等等几个方面来回答。比如此题,经济的繁荣、政治制度的完善、社会稳定、民族交融都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从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原因大家稍微记几个字在课本上就行啦。
乐舞方面,唐代的包容性前所未有。这一时期丝绸之路带来了很多胡人的东西,杨贵妃擅长的霓裳羽衣舞、安禄山跳的“胡旋舞”,即使二三百斤跳起来也“疾如风焉”,深得唐玄宗青睐,同时大街小巷都在流传。具备多样性、雅俗共赏的特点。关于雕塑,此时多是以宗教为依托建成,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如图,三个地方的石窟都是佛教的见证。体现着人世关怀,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补充说一下史学,这一时期发展态势也比较良好,出现了很多注解史作的名篇。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探究性。
【第四子目】科技
首先我们直接来填写这个表格。
在数学方面,南朝的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推演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农学,贾思勰把农民平时的生产经验和科学的农业规律加以汇编和增加,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被达尔文誉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在这本书里面,他这样写道:“”(PPT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你看,舍本逐末,日富岁贫。古代社会的本和末分别指的是什么?对,农业为本,商业为末。贾思勰认为经商带来一时的繁荣,但并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势必造成灾难。因此,在此书中就体现了他以农为本的思想。地理学,有禹贡地域图和本初子午线。这样看来我们的古人还是很厉害的对吧。你看,被称为“天下第一桥”的赵州桥。由隋朝著名工匠师李春设计建造,经久不到。医学方面,唐代出现了《千金方》《唐本草》。唐代雕版印刷、火药后来都传入到了西方,加快了世界的发展历程。
以上就是这一时期的科技发展。认识了那么多古代科技成果,我们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绝不亚于当今。在时代发展的道路上,科技创新是永远不应止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终归会成为未来的过往。“如将不尽,与古为新”,现在的创新、发展不仅对我们现代社会有益,更是会成为历史的印记,如同我们现在所敬仰的古代科技成果一般,永远在历史中闪闪发亮。时光飞逝,皓月千里,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
【小结】
通过知识点概要图总结。
【板书设计】
一、独立行走到三教合流
(一)儒学
1.西汉:独尊地位
2.魏晋南北朝:新发展,吸收佛道精神。
3.隋唐:三教并行——韩愈“复兴儒学”
(二)佛教
1.两汉传入——唐中国化(禅宗)
2.教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3.兴盛原因:精神慰藉,控制思想需要。
4.灭佛:
(1)原因:耗财耗力,影响统治。
(2)代表: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神灭论》,三武一宗
(3)结果:遭遇损失但未停滞。
(三)道教
1.兴起:东汉末年
2.教义: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3.兴盛原因:
4.中国化:东晋吸收儒佛,逐渐官方化。
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1、东汉到北朝
中亚、天竺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东晋法显西行收集经文。
2、唐朝
(1)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佛法;日本、新罗派问僧、使节、留学生。
(2)唐都长安:使节、伤人、侨民——国际大都会。
(3)唐后期: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1)国家的统一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化繁荣奠定基础。
(2)隋唐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氛围。
(3)国内各族人民交往频繁。在文化上互相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增添了钢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
(4)中国和亚洲、欧洲乃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来,文化上吸引外来的优秀成分。
(5)隋唐继承和发展了历代传统文化。
2、特点
(1)辉煌灿烂、世界领先。
(2)博大精深,全面繁荣。
(3)兼收并蓄,充满活力。
(4)泽被东西,影响深远。
三、艺术成就
文学
魏晋南北朝:东汉末年,建安文学(三曹、七子)
东晋陶渊明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流传下来的两千多位诗人近五万首诗歌
唐:诗歌黄金时代
李白、杜甫——“诗仙”“诗圣”
——唐诗繁荣的原因:(1)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开放和多元的文化
(2)统治者的重视倡导以及科举制度的完善
社会环境的变动:初唐、盛唐、晚唐——灵感
书法艺术
时间 特征 代表
东汉末年 成为一种艺术 -
魏晋南北朝 隶、草、行、楷均完备 东晋王羲之“书圣”
隋唐 南朝秀美&北朝雄健 颜体:气势雄浑,柳体:骨力遒劲
绘画艺术
时间 特征 代表
东晋 出现专职画家,“以形写神”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化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成为绘画主题 画圣吴道子
雕塑艺术
背景:魏晋到隋唐,佛教广泛传播
代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科技
数学;祖冲之(南朝)——精确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魏晋南北朝 农学: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地理:裴秀(西晋)——《禹贡地域图》——绘制地图的方法
建筑:隋朝李春——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唐: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书籍
隋唐 火药:唐中期:书籍记载火药配方——唐末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僧一行(唐)——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孙思邈(唐)——《千金方》——总结创新
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内容上,实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探索不够
研究方法上,采取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科技使用上,满足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
分布上,集中于与农业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
观念上,重功利,重政轻技
原因:古代中国只重视对人的研究,满足于实际运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儒学家对科学的态度,一定程度限制了科技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