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9 12:0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标要求】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较多,难以做到一一讲述基本的史实,且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对相关基本史实已有介绍。因此,本课在内容上的取舍,主要体现在选择关键的角度分析和评价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第一子目提及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及伟大意义;同时说明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第二子目介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主张。第三子目介绍了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共同推动了北伐的进行;介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最终导致国民革命的失败。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等知识点,能陈述相关的基本史实,但缺乏对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和对事件背后意义的探索,如五四运动在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革命意义,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因果关系等。教师应注重创设历史情境,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教学目标】
1. 唯物史观
通过本课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实践检验真理的有关理论,评价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国民革命,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时空观念
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地图,认识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
3. 史料实证
通过图片及文字史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过程及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在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4.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解读并分析本课教材及教师展示的相关史料,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民的新觉醒;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培养学生解读教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 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深刻感悟五四爱国运动中所体现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无数革命先烈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革命事迹,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和难点】
1.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2. 难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讲述】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PPT播放音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设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这首歌我们从小听到大,从小唱到大,那同学们是否有过疑惑,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第七单元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19年,当时的中国人民还在黑暗中摸索。欧洲正在进行一场战争,是什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第一次以战胜国的身份站在了世界舞台,人们对战后的巴黎和会充满了期待,派出由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提出了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但是结果怎么样?提案一被提出被拒绝,甚至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国家权益仍然受到损害。
这一个消息传到国内之后,大家都非常生气,表示太欺负人了,再也忍不下去了。这一事件在国内持续发酵,直接引发了一场改变中国近代史发展轨迹的五四运动。巴黎和会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不过一场大型的社会运动的爆发的背后一定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那我们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一同探索五四运动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
【教师讲述】我们来看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这一段时间指的就是一战期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在20课中我们也已经学到,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民族资本家和产业工人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第一点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接着往后看,欧战结束,西方的经济势力卷土重来,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常年的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压迫让整个社会早就充斥着对列强和对军阀的不满。
此外,随着新思想的传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要从科学民主的眼光对传统重新评价,他们对传统思想早就非常不满。
通过这一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火药桶,而巴黎和会的失败点燃了这个火药桶。5月4日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我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课本,老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梳理五四运动的第一阶段的基本经过?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课本上120页有1919年5月5号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新申报是当时很有影响的一个大报,那什么叫做号外呢?我们经常看电视有小报童卖报纸喊着号外号外,号外指的是定期出版的报纸上一期已经出版,下一期还没有出版,在这一时间段里,出现了重大事件为了及时向读者报道而印发的出版物。
5月四号北京学生运动,第二天就赶紧发行了号外,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运动在当时造成了非常大的轰动,同时这张号外可以迅速的将北京发生五四运动的消息传播到其他城市。那消息传到上海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着这场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节PPT上没有呈现纯靠看书来讲)
那第二阶段的结果是什么呢?北京政府在巨大压力下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这是爱国青年的伟大胜利!这也是爱国工人、爱国商人、全民族的伟大胜利!今天课堂上我们就重现历史,我们请一位同学扮演顾维钧。假如你是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做出拒绝签字的演讲。
这位同学,他朗读的很有激情,能够从他的朗读当中感受到顾维钧的爱国之情。
【教师讲述】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以释放被捕学生和拒绝在和约签字而告终,但五四运动的影响深远,来结合课本阅读材料归纳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我先来看四则图片,第一张是学生罢课游行示威的图片,第二张的是上海的工人罢工,第三张是上海的商人进行罢市,最后一张呢在街上游行示威发放的传单当中的内容(具体读图片)。同学们结合这几张图片,将五四运动与我们前面所学到的辛亥革命做对比,有没有发现不同的地方?
以前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往往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来推动起来的,那这一次五四运动又呈现出了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我们可以看到最初发动这场五四运动的是谁?是学生,后来又有谁来参与?有工人阶级和商人,这在以前的革命当中出现过吗?没有,那我们可以看到五四运动呈现出了以往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点就在于,它是由各阶层人民广泛参与的。
还有没有不同点了?前面我们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提到他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那五四运动呢?我们来看看传单中所提到的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它排除了之前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那我们可以总结出: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群众基础广泛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
接着往后看,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运动,更是从知识分子到全员动员的社会运动,启蒙知识分子开始从个人的解放转向社会改造。这一批先进的启蒙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当中的表现和之前在新文化运动前期的表现不同。他们的思考点已经发生了转折。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时候,他们更多追求的是一种个人权利,个人的解放。而到了五四运动时期,他们更希望带动的是国家,社会,全民族的觉醒。他们在这个时候更希望能够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改造社会。所以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在整个五四运动过程当中,他们又不断的传播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那大家现在想一想,这个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还仅仅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吗?不是,那是什么?那我们一起阅读下一则材料: 。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课本上也提到了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那么这一批先进的爱国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进一步在各个社会群体里面去传播马克思主义。那接下来我们就结合教材121页中间那一段文字。来梳理一下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史实。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其实并不是从五四运动才开始。从什么时候开始?实际上他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就开始广泛传播。 宣传的中心在北京和上海。前面我们学到五四运动,先在北京爆发,后来在上海扩大规模,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得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又有哪些具体的途径呢?教材上给我们列举了这样的几个方式,比如说李大钊发表了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还有什么样的方式呢?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去具体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
那仅仅只有李大钊,陈独秀在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吗?不是,课本上还告诉我们,还有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也都纷纷投身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宣传。那课本上就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封面。大家可以看一看。(PPT没有呈现直接让同学看书好了)
除了课本上所提到的这些,还有没有了?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为了更好的在工人内部去传播马克思主义,陈独秀还积极组织创办出版了工人刊物,为了让那些不识字的工人也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积极创办工人夜校亲自为工人去讲课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并且深入到工人当中去传播马克思主义,希望能够为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导。
这与之前的历次的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是不一样的,以前的社会运动,更多的是把思想的传播局限在上层精英分子,知识分子阶层,这一次他们深入到工人群众当中去。教材中120页也提到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就为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过渡:但是,任何一种理论。即使说他在正确如果不转化成行动,也很难达到。我们来看当时的这一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
先来看一组表格,1918~1921年中国爆发罢工的次数及参加罢工的工人人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趋势?通过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看出,罢工次数和罢工工人总数是不断上升的趋势,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这个时候,工人运动分散在全国,其实很难真正达到通过工人运动,改变国家命运的目的。所以,这个时候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就是怎么把分散的工人运动给凝聚起来,组织起来,那就需要有一个新的组织者。也就是说我们要成立一个新型的政党。
那么这个时候建党的条件成熟了吗?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30页,结合老师所提供的时空轴和地图 来思考一下,当时成立一个新型的政党具备了哪些条件?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回答:
这个同学他回答出了几点,老师再来做一些补充。
通过时空轴可以看到,1920年初,南边,陈独秀,北边,李大钊相约建党,那在四月的时候,苏俄的共产国际代表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政党建设,那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有了国际条件。
接着往后看这张地图,中国各地建立了各种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早期组织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而一个全国性的新型政党的出现,就是要求在地方有它的组织。
好,这个时候我们有了国际条件,有了组织基础,那还有没有呢?结合刚刚所学的知识,五四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那么大家再接着想一想,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工人运动逐渐走向一个高潮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他提供了经济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壮大的无产阶级的力量为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我们总结刚刚分析的内容,可以看到,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备了经济阶级基础思想干部基础组织基础以及国际条件。这些条件都具备之后,一个新型的政党在1921年诞生。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也知道,随着法租界巡捕 突然搜查会场,这次会议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的。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后,紧接着第二年,第三年又分别召开了中共的二大和中共三大。连着三年召开了三次大会,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三次大会又都是讲了些什么。
教材在学思之窗和历史纵横 向大家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共二大宣言的局部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对比这两个文件。通过对比,找出它们对中国革命方向思考的异同点。
我们可以从领导阶级革命方式革命任务革命前途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一起来看领导阶级,中共一大的第一个纲领里面认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应该是谁 无产阶级。那二大的宣言里面是怎么说的?领导阶级是谁呢?无产阶级,也就是领导阶级是一致的。
在接下来第二个 革命方式应该是怎样的方式?在纲领里面提到了一个词,阶级斗争。中共二大呢?他也是提到用阶级斗争的手段。
那再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革命任务,一大里面认为中国的革命任务应该是什么?推翻资本家的政权。那二大的宣言里面认为我们的革命任务是什么,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我们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中国处于什么时期?处于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压迫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先干嘛?我们要统一。这是二大宣言里面对革命任务的一个明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革命任务上一大二大是不一样。
那革命前途呢?革命前途就是未来我们要发展成什么样?
我们来看看一大里面是怎么说的。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要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二大里面怎么说的?我们要实行劳农专政的政治,要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那通过对比一大纲领和二大宣言,我们可以看到它有很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那这相同之处其实恰恰体现了共产党的初心。我们为什么要建这个党?我们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不同之处其实主要体现在革命目标和当时的革命对象。党的最高纲领还是要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但是现阶段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把革命对象由资产阶级改为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不同?这是由当时我们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说明我们虽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挽救国家民族命运的真理,但是我们并没有将真理教条化。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所以随着一大二大的召开,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工人运动就掀起了第一次高潮。大家来看看这两个表格,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呈现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在工人运动开始的时候,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罢工事件的胜利。而且我们在罢工次数和罢工工人总数上规模在扩大。但是转折出现在了二三年。在1923年中国共产党的罢工次数和罢工工人的总数急剧减少。而在这两年爆发的主要的罢工运动也都失败了,是因为什么呢?
当时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也引起了当时的北洋政府封建军阀的重视,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那么面对这样的一个局面,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当中就逐渐认识到了一个问题,虽然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在壮大,但是跟当时的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做对抗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是很难挽救国家的命运。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去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于是在1923年召开了中共三大,我们再来看一看教材里史料阅读部分提供的三大议决案,当时又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呢?我们一起来分析。议决案的第二和第三条 的开头第一句话是半殖民地的中国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从这可以看到在这次的文件当中,体现出了更鲜明的一个特点我们是以我们的国情来出发的。所以从国情出发,当时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所以我们的工作中心要调整,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为什么要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呢?因为当时大多数的国民都受到了内外压迫。内是谁内是军阀,外是帝国主义,所以我们现在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反帝国主义反封建。这和二大的纲领是一致的。
那怎样才能完成反帝反封的这个任务呢?我们可以看到第三点内容里面他在分析中国的现状,他找到了一个党派,国民党,他说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为什么我们要去找是国民革命的党呢?因为第5点里面我们进一步分析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这个结论从哪得出来的?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逐渐转入低潮,从工人运动受挫当中逐渐认识到,就是工人阶级虽然逐渐走向强大,但还没有强大到可以独立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寻求革命力量的联合。为了更好地进行联合,我们最终做出了一个决议,就是共产党加入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我们从这个三大的决议案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推动国共合作,从而推动国民革命的爆发
但当时国民党又是什么态度?我们先来一起看看孙中山先生十年革命路。结合我们前一课所学到的内容可以看到。孙中山先生在领导辛亥革命失败,袁世凯夺取临时大总统的位置。之后他发动了一系列的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但大多数的革命是失败的,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过程当中,国民党的革命精神已经不像晚清的时候那么尖锐了,他也希望能够改组国民党。以新的革命精神注入到这个党派当中。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这是孙中山先生与苏俄特使越飞会见的画面,他们对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进行了讨论,从此可见,国共合作达成还离不开共产国际的帮助。接下来我们对国共合作达成的背景总结为以下几点:
共产党
①工人运动陷入低潮
②力量弱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
国民党:
③孙中山吸取革命的经验教训,欲改组国民党
外部: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在这些因素之下,1924年的1月份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孙中山先生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一次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什么?新的三民主义里面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明确提出的这个目标就跟中国共产党在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这些作为背景的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我们来看一下国民大革命的具体经过。
首先,我们来确定一下国民革命的目标,无论是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还是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我们的目标都是要反帝反封,也就是打倒列强除军伐。
我们再来看这张地图,当时中国的革命中心在广州。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都是在广州召开的。我们要想推翻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就需要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所以这次革命首先进行的活动叫什么?东征。而整个东征最后的结果就是出现了我们地图上这一片粉颜色的区域,这是广东革命根据地。所以书上说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的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
接下来就进入到了整个国民革命的高潮阶段。就是要打倒列强,除军阀。而在当时中国的主要军阀势力通过长期的军阀混战剩下了三个,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我们可以从地图当中所提供的北伐军进军路线可以看出,从广东革命根据地开始的北伐,其实是把整个革命的高潮向北推移了推到了长江流域,也就是课本上所提到的革命高潮从珠江流域推到长江流域。而长江流域就是吴佩孚和孙传芳军阀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一次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也就是说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我们再重新回到上一课教材里所提供军阀割据示意图,就是上面这张地图,在这张地图里中国的政治局势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四分五裂的军阀混战。那么由这两张地图的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北伐战争其实为中国之后的政治走向奠定了一个基础。逐渐消除了当时中国军阀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国逐步走向统一。
那么中国共产党人又在这一次国民革命的高潮当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材料
材料一,他提到了在国民革命军中政治工作人员的主要职务,都是由共产党人担任的。在北伐战争中,由叶挺独立团浴血奋战,他赢得了铁军的称号,那么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加强军队政治建设,在军事上做出了表率和突出贡献
除了正规军作战,我们知道在国民革命中,群众运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而组织群众运动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材料里说武汉地区工人罢工,有数十万工人参加了罢工斗争,上海工人阶级取得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北伐进军。还在上海成立农民运动委员会。
在这次革命当中,中国共产党人广泛发动组织工农民众配合北伐战争,保障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这种情形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我们知道辛亥革命以及之前的历次资产阶级革命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局限缺乏群众基础,没有发动群众。而在这一次国民大革命当中,是真正实现了国民革命。是实现了由先进政党领导的明确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层都参加进来的国民革命。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在当时共产党的推动之下,中国的革命一步一步在走向高潮。
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中国的革命遇到了挫折。在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后,国民党右派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开始争夺领导权。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叛变,紧接着,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分共。这两个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我们再来看看右边这组数据,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人人数近6万人到1927年8月,只剩下1万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北伐战争走向高潮的时候,由于国民党的右派背叛革命,中国革命遭受到重大的挫折。
虽然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了,但这次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一起来阅读几则材料。
第一则材料: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国共两党,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第二则材料:壮大了中共的力量使中共吸取了教训,认识到必须掌握对革命的领导权和必须坚持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次革命的失败过程当中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共产党人并没有放弃斗争,而是重新组织一次又一次新的斗争。我们将会在下一课中学习到共产党人的一次又一次斗争具体内容。
第三则材料: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借鉴,加速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程。
那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26年7月北伐战争。短短5年的时间中国革命所呈现出的特点,似乎跟以前的民主革命不太一样。书上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那么我们结合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来思考一下这个新到底新在哪?
学生回答:
总结部分: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的革命面貌呈现出了很多的新,而正是因为这些新跟以前完全不同,我们才把这些新综合到一块去,叫做什么?大家来看这个单元的标题叫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所以我就可以更深切地理解到什么叫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深切的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切的理解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同课章节目录